芥末堆芥末堆

【GES2018】公办教育vs民办教育,势不两立还是相得益彰?

作者:西瓜 发布时间:

【GES2018】公办教育vs民办教育,势不两立还是相得益彰?

作者:西瓜 发布时间:

摘要:无论公办还是民办,教育的目标始终是立德树人。

WX20181204-175851.png

芥末堆12月4日文,在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宵兵、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志敏、北师大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海涛共同参与了主题为“公办教育vs民办教育,如何相得益彰?”的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分为两个环节,嘉宾首先围绕“民办教育、公办教育都是为了教育”展开论述;之后就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公民办教育的矛盾与差别,公民办教育的未来趋势做分享。

圆桌讨论以问答形式呈现,以下为圆桌讨论内容整理:

孙宵兵.png

孙霄兵:谢谢各位,很高兴来到这个会场。我们国家的教育已经不简单地是公办教育覆盖全部的教育。经过40年的改革,已经是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并举发展的局面。在这个局面下,我们一定要研究,怎么能够相得益彰,更好地、统一地来促进整个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

如果我们要讨论这样的相得益彰,我觉得首先要看一下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

按我的体会,民办优势主要是制度上的优势:自主管理优势,经费来源灵活优势,用人制度简明快捷优势,决策便捷优势。当然,反过来它有一些不足,不足就不展开了。

公办学校,公办教育也有很明显的优势:

  • 第一,它有组织优势,它和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种体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它有体制上、组织上的优势;

  • 第二,它有资源优势,它是举全省,甚至全国之力来办的。它基本上都是全民所有制的资源优势;

  • 第三,它有一种信任优势。现在在我们国家,社会上大家还是觉得上公办学校信任感更强一些;

  • 第四,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它的专业水平有优势。因为公办学校起码都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有的是从旧中国过来积累,而民办教育只有几十年的经历。

现在我觉得需要双方结合起来,结合起来我觉得一定是两者要趋近,而不是趋同趋近以后它一定要产生新的特质,新的因素。

总的说,我觉得今后如果我们都在统一法律制度的框架下,统一的法治起跑线上来进行竞赛的话,结果如何,尚未可知。但是我觉得大家要互相学习,今后希望在中国新的高等教育,乃至基础教育的体制下获得进一步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长铭.png

刘长铭:正如刚才主持人所说的,我从教40多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公办体制内工作。我原来工作的学校都是公办的学校,但在我从教生涯中有一年是在民办学校工作。那个时候我在广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广东去创办一所民办学校。

这一年的经历使我感受到,民办学校的一种社会需求,民办学校这个形式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必然产物

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产生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所以按照原来政府的规划,在某一个地方建了学校,已经不能够和人口流动相适应了,所以民办教育首先在我们改革开放的地区诞生了。

1972年联合国发表了著名的《富尔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学习化的社会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概念。在随后不多年以后,我们国家提出要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既然国民教育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当然适应于构建学习化社会。既然是一个体系,那就不能够是一种形式的教育,它应该是多样化的。这个多样化包括了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体制,不同的层次,来满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社会,对教育所产生的多样化需求。所以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应该是相得益彰,它们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

比如,提到公办教育,我们会认为应该承载着使社会公共效益资源能够均衡化配置的功能。民办教育应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公办教育提出的目标就是公平而有质量;民办教育应该呈现出更加多样化,更加灵活的特点。这两种形式的教育,这两种形式的学校都有着客观存在的必要性。我们相信在未来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一定会相得益彰的,一定会在共生共赢基础上获得很好发展。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张志敏.png

张志敏:现在公办民办问题纠结很多,我的观点是公办和民办是可以融合的。为什么?从历史上面来说,现在中国大陆不少最初知名的学校都是民办的。像我们学校(上海格致中学)在145年前由李鸿章创立的时候就是一所民办学校。后来工部局接管了就成了半公办,解放后就变成公办。

所以现在去看看不少的百年以上的,或者更久一点历史的就是民办的。我们不能把公办、民办看成势不两立的,它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我们现在实践推进的过程中,公办民办是可以融合发展的。

以我们教育集团为例,我们教育集团有7所学校,有2所就是民办。当初公办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发展的时候,我们是排斥民办学校的。因为集团是政府行政主导的,它是强校带弱校。意图就是提升办学质量还欠缺的学校。后来在我们教育集团成立后有两所民办学校提出,能不能加入教育集团。当时教育行政主管领导比较开明,所以后来我们把这两所民办学校接纳进来。

我后来深入了解到,实际上民办学校老师跟公办学校脱不了干系,民办学校办学跟公办学校办学脱不了干系。因为现在民办初中比较多,它要进入高中,好的优质高中都在公办大学,所以它在招生培养、一体化育人方面有许多脱不了的干系。

而且我们看基本面,所有民办的学校都是公办的资源。怎么说是公办的资源呢?许多民办学校的校长都是公办学校名校长,退了后去那所学校的。另外,最初发展的一批民办学校,它是借公办教育的资源。所以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不能跟公办教育割裂的。

所以从我们的实践来看,民办学校校长和公办学校校长都要搞清楚一件事情,你是办教育,你不是求功利。教育不管民办公办,它的办学规律是一样的,育人的规律必须要遵循

我们国家现在军民在融合,教育的公办、民办为什么不能融合呢?融合之后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最后造福的就是人民,造福的是学生。所以我的观点是不要搞恶意竞争,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中国未来教育。

周海涛.png

周海涛:我分享的是“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40年间,民办教育已经从办学补充成为我们国家教育的重要部分。现在学校的三分之一都是民办校,五分之一的学生在民办校里就读。民办教育在增长,省资金和壮资本方面都有所作为。

当前,我们国家在新一轮的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征程中,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事业大背景下的民办教育自2016年来先后有12个新的决定法律以及意见,这构成了民办教育的新背景。

下面我分享六个方面的观点,来探讨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如何融合发展。

第一,优化法治环境。我们还需要在新的《教育法》《民促法》以及新的《师资条例》框架下来构建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治理的新格局。遴选一些专家、学者分领域研究,宣传指导新政策,凝聚共识和活力,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尤其是解除各地的困惑,能把探索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改革教育服务方式的一项内容。

第二,激发民办学校主体活力。在管理过程中能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同时充分信任学校,增强学校治理能力,扩大学校自主权。

第三,消除公办民办教育的合作阻力。我们需要放宽对民办教育办学层次的限制,搭建教育产业信息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立教育投资基金,改善社会力量进入的意愿和能力。同时尽快探索混合所有制学校指导意见,以多种方式来参与办学,搭建一些促进教育界和产业界融合的集团和平台。

第四,统筹公民办教育资源配置。面对现在用人成本高以及用地成本贵的情况,我们需要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人均工效,积极推进教育税费减免,公平对待民办学校。

第五,夯实民办学校的人才队伍。面对民办学校现在教师的社会地位还比较低,身份还不平等,以及他们的招聘,福利保障,成长这些方面的困扰,要凸显教育职业的公共属性,不论是在公办和民办,他们都是教师,要加大对青年教师发展的支持力度。

第六,增强公民办教育创新能力。面对现在民办学校里教学方式还相对滞后,在发展教育能力等方面还不足,尤其智慧教育管理效能不足,教育消费市场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我们要扶持新兴的互联网教育企业,开发各类互联网+学校组合,能够创新教育提供方式,打造智慧教育新平台,同时拓展教育消费的新领域。

问题一

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融合还存在一些矛盾,例如会出现抢生源、挖老师这样的现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有什么解决办法和建议?

刘长铭:今天我们学校形式是多样的,特色特点也多样,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家长和孩子有权利也应该有机会去选择适合他自己的教育。所以我觉得在孩子、家长选择什么样的教育,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公办或者民办学校都应该在教育的价值观方面给予一些正确的引导。

张志敏:最初的民办学校发展这段时期,它都是公办学校体制内的老师退休了或者临近退休再进入民办教育,那个时候没有身份的问题,而且民办学校收入分配比较灵活。

近五年来,民办学校师资结构发生了变化,大量的海归进入民办学校,大量的师范类毕业生直接进入民办学校。这批90后的老师或者85年以后的老师,进入民办之后他们没有身份的问题,因为没有经历过公办,所以一开始就进入民办,所以这批人就不存在这些问题,没有身份的认同问题。

现在民办学校的师资结构发生变化之后,问题在什么地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民办学校对于师资的培养上缺乏公办学校的优势

民办学校的老师主要是靠自己的探索和摸索在做的,而公办学校有好的传统和教风,通过学校自我培养机制能够代代传承。所以公办和民办的师资、身份的鸿沟已经弥平,更重要是师资校本的共同研修、师资的共同培养可以做深度融合

比如民办学校招聘的老师可以到公办进行一年浸润式的代教,然后第二年回去,三年之后他觉得还要提升他可以再回来;公办学校的老师,以我们高中为例,我们希望高中的入职教师能够了解初中教育,所以我们把高中招聘的师资放到初中去,让他有一年到两年对初中教育的认知,再回到高中。

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打破原先存在的成见或者是政策壁垒,关键是建立互相融合的,共同培养师资的机制。

问题二

《民促法》过去这么多年一步一步走来,有什么样的改变,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改变?对于民办教育或者公办教育,尤其是民办教育有什么样的启发?

孙霄兵:民办学校的发展问题很多,历程很多,今天不可能全部讲。但是需要强调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国家的民办教育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出现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融资,吸引社会资金以及对于民办教育的举办者的回报,这方面的法律政策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清晰。从1997年到国务院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规定,任何举办民办教育的举办者是不能够获取回报的,学校的节余全部用于办学,这是第一点。

第二,2002年我们全国人大制定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时候,提出了并且通过一个合理回报的政策,就是举办者在扣除相应的成本以及必要的费用以后,可以从办学节余里面提取合理回报。你可以通过民办学校有一部分分红,这部分怎么掌握?实际上操作性比较差,大家自己在掌握。

第三,到了2016年11月7号,全国人大修改公布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把民办学校分成两类,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如果是营利性的按照《公司法》的规则处理,在交税后可以拿走回报。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的办法,不能够拿合理回报,学校的办学节余用于办学。这是很清晰的一条,吸引社会资本越来越多投入民办学校办学。

这样一个道路和我们国家整个教育的对外开放和对内深化改革是一致的,简单说就叫做民办教育的经济政策。这个经济政策内容很多,今天不能一一展开,所以我就从分红这个角度谈一点。

我今天特别想强调的是民办教育的质量政策。为什么要把学校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就是让他们通过不同的资本道路,通过捐赠或者是投资这两部分资本进入渠道来为民办学校的质量提高而服务,使我们的民办教育能够做大做强。

我认为,今后中国的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的定位要重新调整。我们把中国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与美国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做一个对比会发现,美国的精英学校、顶级学校都是民办学校,我们讲的哈佛、耶鲁、麻省理工这些都是民办学校,或者叫做社会力量办学,基金会办学。中国正好相反,我们的精英教育是公办大学,是北大、清华。民办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学术水平、质量上面离公办还有一段距离。

那么两个资本渠道打通的情况下,我认为定位应该加一个调整,中国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应该共同承担起既普及教育又办精英教育的共同责任,也就是今后中国的民办教育要办精英大学,要办最顶级的精英大学。我希望中国的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要做定位上的调整,使我们把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强项、长处都发挥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上一定要让民办学校的质量标准树立起来,把教育的质量,培养人才的要求放到最重要的地方。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民办学校的核心,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赚钱的目的是为了育人。不是不让你赚钱,你赚钱是为了继续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提高设施设备的水平,提高管理水平。

但是坦率的说,民办教育促进法公布一年多来,我有一点遗憾就是我们民办教育界在这方面的呼吁,在这方面的聚力,在这方面的思考似乎有一点点不够。大家是不是都聚焦在我如何投资、如何选择、如何上市、如何分红这个上面。我呼吁民办教育要把质量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否则的话营利性学校将会被社会提出很多质疑的意见,以至于很多的领导和社会人士认为民办教育是在过度逐利,这个信号是不应当出现的。民办教育要提高质量,把质量当成生命线。

周海涛:新法规和新政策在内容导向有四大变革。第一,从统一管理转向分类管理;第二,过去鼓励民办教育,比较明确的就是是支持它。营利的支持什么,非营利支持什么?很具体的细则意味着在把由鼓励转向支持;第三,以往的引导转向现在的直接规范;第四,在引导民办教育的功能上,从满足有没有学生转到办学质量好不好。无论是公办和民办,民办教育里面无论是营利和非盈利,关注性质是重要的,更重要就是关注它的品质,最重要还是质量为王。

除了内容的四个特点以外,在现在的新法新政上,在水平上也表现出四个特点。第一是目标定得高了,第二是关注的点更加精准了,第三是有关的政策更细致了,最后一个是有关要求也严格了。

问题三

公办教育或者民办教育都是不同的办学形式,其实最终目的是共同推进教育发展,因为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各位嘉宾对中国教育未来有什么寄语或者期望?

张霄兵:我个人觉得公办民办界限逐渐要淡化。凡是学校,共同的使命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民办公办都是“信教”——信教是教育的教,只要信教我们就有信念,有信念就支持我们去办。不管生在民办还是生在公办,共同追求一个初心,立德树人。

刘长铭:无论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教育根本的任务。我个人特别同意孙司长所谈的对于关于学校教育营利的看法。我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做了这么多年的教育,没有太多的经济头脑,我觉得一个做老师做教育的谈赚钱好像感觉不大好,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教育不能够追名逐利,不能把钱放在第一位。我们今天谈民办教育,社会有一个误区认为民办教育就是有钱人的教育,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城市里面有很多针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他们需要我们社会有更多的关怀,更多的支持。我在退休之前学生每年都要到农村去进行支教,所支教的学校有一所就是农村的民办学校,可以说这是我们这十几所学校中条件最差的,所以每年去支教的学生都给这些学校一些帮助,把自己家里的电脑一些设备捐给学校。我们应该看到有一批有着教育理想的举办人,他们真的是针对这样一个社会阶层的子女来奉献自己的爱心,来举办教育。

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相比,民办学校可能比公办学校更加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如果谈对未来的期望,我就想无论公办或者民办,我们都希望能够在推进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上,能够共同担起一份历史的责任,促进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使得我们国家能够从一个人口大国尽快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

周海涛:未来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第一就是以学进教,充分运用现在的数据云、智能平台,摸清学生学情,立足学生的需求设计我们的教育;其二就是以学试教,按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生所熟悉的方式来开展我们的教育;其三以学促教,关注教育体验、学生体验,通过学生和老师的互动,营造更好的教育空间;第四是以学评教,关注学生的收获,学生的获得感,最终以学生的收获水平来评价我们教育的有效性。

孙霄兵:第一,公办学校要全力以赴抓改革。公办学校基础已经很好,它关键的问题是能够面向社会独立办学,要落实办学自主权,这是公办学校的生命线。

第二,民办学校要聚精会神提质量,民办学校的体制优势更加灵活。但是要以质量为生命线,不要认为民办学校就有资本运作空间,就想去挣钱,挣钱也要靠质量去挣,不能把土地的肥料吸光了,这样是发展不长久的。

第三,不管是民办教育还是公办教育要依照法制求发展,公办学校有我们的高教法、有我们的教育法,民办学校有民促法,也要执行高教法,这些都为我们的学校开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我希望在依法执教的形式下,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都能依法执教,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努力。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GES2018】公办教育vs民办教育,势不两立还是相得益彰?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