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一)关于“有趣心理”的研究

作者:虾子摸象 欧阳骁 发布时间: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一)关于“有趣心理”的研究

作者:虾子摸象 欧阳骁 发布时间:

摘要:为什么人会产生求知欲?

【芥末堆注】本篇是专题“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系列的第一篇,详细介绍关于“有趣心理”的研究,后续还将持续推出近40篇主题技术贴。是一批国内在线教育圈罕见的基于学习底层逻辑研发团队的研究成果,干货多多,千万不要错过。

我曾经和我的老同事沟通过一个问题: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最大不同是什么?他是一位有着10年一线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并且在10年教龄以上,他和我们一起在“在线教育”这条路上也共事过5年。

经过深入沟通之后,我们最后一致认为,线上和线下教育方式的核心区别在于:教学过程的动机调节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简单来说,就是:在线下时,如果学生走神,老师可以吼一嗓子“某某同学,请注意听讲。”,这个时候,大部分情况下,学生都会乖乖地正襟危坐听讲。

所以,当我和欧阳决定写一系列“关于在线教育的探索经验集”时,我们想:与动机有关的话题,始终应该是放在较前的部分来探讨的。因为它们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不打算再重新讨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这一话题,因为在“多图雄文:深谈在线教育的内容逻辑”这篇文章中已经提到过了。而在下一篇的文章中,我们则会介绍一些与动机有关的传统心理学知识。称其为“传统”的,仅仅是因为它们被发现的较早,而不是因为它们已经完全过时。

在本文中,我们希望能认真地讨论一下“有趣”的相关心理现象。显然它们不是“动机”,但是它们与“内在动机”是有直接关系的,只要是与“内在动机”有关的,我们都认为应该认真讨论它们。

说到这里,我们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认为“有趣的经历”,可是每当我们把这些经历汇总进行描述,并整理成册时,则会觉得“好像又不那么有趣了”。

在经过数年的探索与思考之后,终于我们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门道,与大家分享其中奥秘。

一组对比实验

我们先来分析一组现象,通过这些现象,我们便能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进而搞明白背后的知识。

第一组现象:请针对以下2个问题组,凭第一印象,对A和B两个选项,比较其“有趣程度”?是A>B,还是A<b。

A、酒精致癌         VS.  B、每日摄入多少酒精可能致癌?

A、漱口水有害人体健康吗?  VS.  B、漱口水为什么有害人体健康?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大部分情况下,大部分被试都认为有趣程度是:A<b。两组测试结果是一样的。于是我的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目前,大部分在线教育的公司都没有关注过这些内容细节。当然,也不一定真的要做到这样的程度。如果你不是真的要“追求极致”的话(即:做到雷军说的“互联网七字决”)。但是即使我们降低几个“程度级别要求”,我想其中的“knowhow”对于大部分团队而言,它们都是有意义的知识。所以,作为技术贴,我们认为应该给出有关的解释。

实验的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研究认为:随着大脑理性思维的发展,人们开始学习“选择”,而“选择”的前提是“价值判断”,这是一种人性,也许我们不一定察觉它们,但它们确实非常重要。因此,当我们推送给学习对象的学习材料时,必须挑选学习者觉得有意义的材料。而,值得注意的是,“意义的获得”是一种“感知”,正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会这样组句“我觉得这有意义”一样。“我觉得”,意味着它首先不仅仅是“理性推理出来的”的,而应该是“基于理性,而又易于感知的”。这就意味着,通常“越具体、越贴近生活、越能帮助到人们,就越容易被人体验到。”

上面的选项中,所有表述,越是具体化的、贴近生活的,就越容易被感知。

例如,酒精一题。B选项,就比A选项具体化。因为它关心我们每天的行为,而不是抽象的“酒精致癌”。漱口水一题,亦是如此。A选项是一个疑问句,B选项则已经做出了有利于我们的价值判断。

因此,我们总结出一条与有趣有关的经验:“满足切身相关的信息:对个体有意义。”能带来“有趣感”。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比较以下标题,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经验总结是否有效。当然,你还会发现“个性化”的元素始终还是存在的。——即,“有趣”对于每个人而言,是不同的。

例如,第一组:以下哪些标题对你来说,显得“有趣”?

植物会吃人么?

受精卵的蜜月旅行

达尔文这一伟大的科学家,在一开始也是虔诚的唯心主义者。

胎儿的营养来自哪里?

非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可要可不要”的吗?

病毒有哪些特征?

看阿凡达中的克隆生物

如果土壤中没有“蚯蚓”会怎样?

例如,第二组:以下哪些标题对你来说,显得“有趣”?

中国存在会吃人的植物吗?

受精卵的蜜月旅行是一个月吗?

达尔文这一伟大的科学家,一开始也是虔诚的唯心主义者,你知道吗?

胎儿的营养来自羊水?还是母亲的血液?

一点“非必需氨基酸”都不摄入,会生病吗?

病毒都是坏的吗?

电影《阿凡达》中涉及了哪些克隆技术?

蚯蚓长的“难看”,它是我们的朋友么?——长相丑陋的大功臣。

通过比较,相信你一定有了自己新的认知了。那么,关于“有趣”的经验是否就只有上述一条呢?根据前人的研究,我们的总结,我们认为主要是有三个方面。后来有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系统化使用动机的方法Arcs,这个我们后续会专门介绍它。不过我想稍作说明的是,Arcs实际上是将动机分为四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与“自我”有关,我觉得它算是“满足切身相关的信息:对个体有意义。”这条经验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分支。因此,原理层面我依然认为主要是三个方向。剩下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满足探求真理的需求:惊讶、认知失衡类”;另一个是“满足良好的情绪体验而形成的习惯:爱好。”

下面有一篇小文,是以前写的总结贴,详述了上述的三个方面,我就不重复发明轮子了,直接转述于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是什么使得人们产生“求知欲”、“兴趣”?

1、  满足探求真理的需求:惊讶、认知失衡类

  • 如果土壤中没有“蚯蚓”会怎样?

  • 中国存在会吃人的植物吗?

【机理】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天生就存在着适应环境、理解环境的心理机能,这种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如果原有的知识或观念可以理解“它”,那么这个过程就叫“同化”。

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理解“它”,人的认知就会出现“失衡”状态,表现为:“奇怪”、“惊奇”(如:第一次发现没有尾巴的壁虎;第一次听说蚯蚓切成两段依然可以存活。)为了使得认知达到“平衡”状态,人就开始“学习”这样的概念和观念,以便能修正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叫“顺应”。

人“认识的发展”都是在一次一次的“失衡——平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它的结果是让人们从“啊?为什么会这样?”到“哦,我明白了”。

2、  满足切身相关的信息:对个体有意义。

  •  “乙醇”与“化妆品”之间的关系。

  • 每天摄入多少克“铝”将导致老年痴呆症。

  • 今天学的知识与高考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目的性。)

【机理】

随着大脑理性思维的发展,人们开始学习“选择”,而“选择”的前提是“价值判断”。因此,当我们推送给学习对象的学习材料时,必须是学习者觉得有意义的材料。而值得注意的是,“意义的获取”是一种“感知”,正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会这样组句“我觉得这有意义”一样。“我觉得”,意味着它首先不是“理性推理出来的”的,而应该是“易于感知的”。这就意味着,通常“越具体、越贴近生活、越能帮助到人们,就越容易被人体验到。”

【对比如下例子】

  •  摄入铝对身体健康不利。

  • 用铝锅炒菜对身体健康不利。

  • 人体每公斤体重每天允许摄入的铝不能超过1毫克。

3、  满足良好的情绪体验而形成的习惯:爱好。

  • 与爱好羽毛球的同学讨论“林丹”。

  • 与爱好篮球的同学讨论“姚明”。

【机理】

心理学家认为:当兴趣不是指向认识的对象,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叫爱好。为什么人会有爱好呢?答案是:“人所爱好的活动”总能带来 “良好情绪体验”。换言之,爱好是“长期持续的良好情绪体验强化而来的”,这一原理被人们用来培养兴趣。举例来说,一个爱打篮球的同学,往往是因为再球场上奔跑投篮时,总是能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无论这种情感是来自运动本身的“成就感”或者“成长感”。又或者是旁边总是有一些女生的尖叫带来的“其他积极体验”。

最后,在上述的小文里,值得额外注意的是标题:“是什么使得人们产生‘求知欲’、‘兴趣’?”我有意使用“求知欲”和“兴趣”两个词。因为它们与人们学习的天性有关。但是,经过十几年教育体系的摧残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求知欲”和“兴趣”。这真的是教育的悲剧。不过我想它们会继续存在很长时间。除非我们设法改变它们。

而所有的秘密,全部就在“有趣心理”规律中。只不过,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在产品过程中应用它们了。在接下来两篇讲动机的文章里,一篇我会介绍关于动机研究的所有心理学流派,帮助大家建立一个系统的认识。另一篇则会介绍Arcs,它们是可以直接用于产品设计的哦。

小结

末了,为了让大家印象深刻,我想引用两句非常有智慧的名言或者民谚,来说明一些特别的意义。一句是“哲学源于惊讶”;另一句是“哲学本意爱智慧”。哲学在希腊语中的源意就是“爱智慧”。智慧不同于知识: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而当我们对上述两句做等价代换之后,就会发现:“爱智慧源于惊讶”。这可以算是培养“求知欲”和“兴趣”的方法论了!同样的,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如果无法培养惊讶的情绪,那么,人们终将不在“爱智慧”!而所有“填鸭式教学”(一种不重视教学法的教学法),干的正是这件事——令人不再“爱智慧”。

本系列专题文章预告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田螺汇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一)关于“有趣心理”的研究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