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42号实验室】用科技改变钢琴学习方式,是对是错?

作者:东瓜 墨墨 怡彭 发布时间:

【42号实验室】用科技改变钢琴学习方式,是对是错?

作者:东瓜 墨墨 怡彭 发布时间:

摘要:钢琴学习的“过度专业化”,是一个已经被习惯了的事实。可它真的对吗?

music-932097_960_720.jpg

图片来源:pixabay

当教育的每个细分领域都在被科技改变、升级的时候,艺术教育也不例外。近期,利用移动端App与钢琴、电钢琴连接,辅助键盘乐器学习成为了一个较受关注的方向,出现了数个相关产品。但是,这样的创新却收获了业内人士诸多反对的声音。有专业人士告诉芥末堆:“这完全是错的,只会害了学习者!”

科技+钢琴,反而不利于学习吗?原因又是什么?带着问题,芥末堆的几位编辑决定亲自尝试,对比传统与创新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用一周的时间去体验二者的异同。

传统方式篇

体验者:东瓜

背景:幼年时曾有两年小提琴学习经验,只识谱但不识唱名,对乐理无基本概念。

学习目标:1.了解钢琴技能,做到能识谱。2.作为生活乐趣,不应试,掌握技能后能自己摸索,自娱自乐。

由于体验时间为一周,因此选择了传统线下一对一课程+一周独自练习的体验方式。

琴谱学习_meitu_1.jpg

老师在了解我的年龄后,表示我适宜成人的教法,选择了《拜厄》的教材。据老师表示,成人与幼儿情况不同,更容易理解乐理,但手指相对儿童不够灵活。学习的第一步从乐理开始,我在老师的讲述中知道识谱,乐谱的唱名,中央C,以及节拍,升降调知识。总计时20分钟左右。

上琴时首先从右手开始弹奏,老师会纠正手指姿势。在此过程中,老师强调要避免看乐谱书上的指法指引,虽然识谱慢但要尽力记谱和指法,避免依赖指法的数字,与此同时要在心里记得唱名,数节拍感受节奏。随后左手上琴,重复练习过程。老师在结束后勾画了后面几页作为作业,包括右手音阶,左手音阶,以及双手音阶和两首练习曲。

在这之后,我进行了为期五天练习。音阶的练习太过枯燥所以很快就放弃了,开始练习有旋律的曲子。随着弹奏越来越流利,渐渐获得了一些成就感和动力,却被观察员指出节奏完全不对。打开节拍器进行练习,感觉难度非常大。

几天的学习下来,我从一个没有任何钢琴基础的人变成一个可以慢慢识谱弹奏的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初期,这样的学习是很枯燥的,如果我继续按照老师的要求弹音阶,下一次课反馈时肯定交不出很好的作业。同时,这样枯燥的学习很难提供正向的成就感给人以动力。个人认为,如果不是有强学习意愿,很难越过初期的门槛。

创新方式篇

体验者:墨墨

背景:高中音乐水平,认识五线谱中的音,但不理解节拍、休止符、高低音区等概念。

在新方式的体验中,我选择了已经具备一定知名度的The ONE智能钢琴产品,包括硬件智能电钢琴和三款连接后可与钢琴进行交互的移动端App(智能钢琴、未来钢琴课、钢琴直播课)。该产品的特点为在钢琴键上方装配提示灯,可以配合App显示乐谱中接下来应弹奏的琴键。

581920095076381662_meitu_2.jpg

第一阶段:未来钢琴课App是一个以游戏化方式帮助初学者入门的移动端应用,可以看作是个闯关游戏,最终要根据上图中这个五线谱配合伴奏弹琴,如果音准、节奏综合分超过60,就可以继续下一关。

目前总共有40关,每关除了有闯关弹奏以外,还会有学习模式,包括闯关式练习和乐理知识。但我个人基本不会点学习按钮,在有灯的情况下,像打游戏一样可以很轻松闯过前三十几关。

475364950221275756_meitu_3.jpg

第二阶段:到未来钢琴课的最后一关,已经无法靠游戏模式过关,因而选择了“学习”模式。七个阶段分别拆开进行左右手的弹奏练习,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类似高级版节奏大师似的玩法。再配合亮灯,基本上可以了解弹奏的琴键顺序,但跟着练了两天仍然没能玩过最后一关。

533720904627973343_meitu_4.jpg

第三阶段:开始尝试智能钢琴App(包括跟灯模式的曲库类App)里的琴谱练习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我可以更快速地记住弹奏位置。先开灯弹奏前四小节,熟悉后关掉提示灯进行练习,往复几遍可以很快记住位置。通过记下琴键位置来弹奏乐曲。

第四阶段:利用此练习方法通过了“未来钢琴课”的最后一关。之后,选择了一首喜欢的曲目《天空之城》(初级版),决定复制之前闯关的方法来把它搞定。但“玩”到这里我仍然不是识谱弹奏,完全依赖提示灯记下按键顺序,无法通过乐谱和耳朵来判断自己的弹奏是否正确。但最终发现,这样的模仿只是听起来很像,观察员表示节奏存在很大问题。

第五阶段:在意识到节奏问题并发现依赖提示灯灯无法更好地弹奏一首曲子后,我选择打开未来钢琴课从第一关的乐理知识学起。但仅靠这样的讲解,理解上是存在苦难的,需要请教他人。在完全理解其所讲的乐理知识后,仍然需要反复练习。而对于直播和录播课,则完全没有兴趣,很难学下去。

观察员点评:绕过识谱,是捷径还是弯路?

观察评论员:怡彭

背景:6年钢琴一对一学习经验,熟悉传统钢琴学习方法。

从东瓜的学习体验中能够看出,在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下,学习者在初期要面对两个困难:

  1. 五线谱是一套新的符号系统,就像语言一样,需要学习者在脑中建立并熟悉音符(视觉)-音高(听觉)-键位(视觉)之间的映射联系。同背单词一样,映射建立的过程痛苦且缺乏趣味性。

  2. 手指在弹奏时的正确发力与左右手的协调配合,需要大量重复练习。

针对这样的困难,本次的测试产品The ONE的解决方案为:

  1. 利用与App相连的提示灯功能,帮助识谱能力尚弱的学习者快速找到与琴谱对应的琴键,大幅缩短弹出所练曲目的时间。

  2. 利用游戏化的流程设计和多样化的呈现方式,降低练习的无聊感。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习者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弹奏出一首难度不高的曲目,快速获得成就感,从而获得继续练习的动力。而其备受质疑的原因在于,通过App辅助而弹奏出曲子的学习者,能够在练习中获得手指机能的锻炼,但在识谱能力、音乐知识方面却存在着越练越“短板”的可能性。

尽管在App中设计有对音乐知识的讲授环节,且在流程设计上注重循序渐进的帮助学习者“脱灯弹奏”,但对于墨墨这样更追求乐趣的学习者来说意义不大。提示灯与App的各种辅助功能,就像拐杖一样帮助能力不足的人前进。钢琴培训的许多业内人士对这类新学习方式的批评也正缘于此。一旦对辅助性功能产生依赖,要回头重学乐理,练习识谱,其痛苦程度甚至比从头练起更大。

但是,科技以这样的方式融入钢琴学习并非没有意义。首先,钢琴学习本身并非需要绝对专业化培训的教育领域,能够最终以钢琴为职业的学习者只占1%,大部分学习者或琴童家长都是以体验艺术、培养情操为目的开始学习的。专业化和过于严格的要求可能并非必须。对于不以职业水平为目标的学习者来说,痛苦更少趣味更大的新方式是合适的。

其次,对于高要求的学习者或有志于走专业路线的琴童来说,适当的提升学习趣味性、减轻学习痛苦并非不可。但对于这类学习者,辅助功能的使用需要更多限制,在产品上更多加入与老师配合的元素而非强调“自学”,或许才是符合这类学习者的路子。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相关专辑:
  • 【42号实验室】用科技改变钢琴学习方式,是对是错?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