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资优高中生高考科目的选择特征分析

作者:中国考试 发布时间:

资优高中生高考科目的选择特征分析

作者:中国考试 发布时间:

摘要:科目选考之后,学生是怎么选科的?

thought-catalog-575829-unsplash.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摘要:本研究对来自全国26个省份265所优质高中的18618名资优高中生进行了“高中生发展与核心能力测评”(Assessment of Core Competencies,ACC)问卷调查,得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下资优高中生的选考科目特征,资优高中生的优势科目和兴趣科目的吻合程度、学习时间分配,以及选考不同科目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感受等统计数据。对考生选考科目的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为高考改革提供数据支撑,有利于引导高中课程改革和探索教学新模式,有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高考;高考综合改革;选考;资优生

1问题提出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改革高考科目设置,并且决定率先在浙江和上海进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17年,浙江和上海首轮高考综合改革成功落地,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作为第二批试点省市启动改革,2018年又将有17个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全面铺开,改革对于高中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影响不言而喻。从试点省份总结的改革经验来看,成绩是主要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2017年高考,浙江省29.13万名考生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占比为27%,上海市选考物理的考生占报考总人数的30%;而改革前,如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为28万,其中报考理科的17.72万人(也即参考物理考试的人数),占比为63%。学生在选考科目中表现出来的偏向性比较明显,这是高考综合改革推进中一个较为突出的偏差现象,可以预见将对改革目标达成产生较大影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对此要更加重视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物理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高中阶段的物理教育是奠定我国未来科技人才实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当然,不仅仅是物理,每一个选考科目的变化对于高中生学科知识结构的影响都十分重要。高中生,特别是资优学生,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领军人物和尖端科技的后备军,其高中学习科目的选择无疑会对相关学科领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资优学生的研究,从全球范围来看一向颇受重视。从定义上看,美国教育部在1971年把资优学生定义为:“在以下任何一个领域或者多个领域有着突出能力的人:一般智力能力、某一学术领域、创造性思维能力、领导力、艺术表演能力、心理动力。”我国香港地区在第四次教育委员会报告中也接受了这一定义。我国对资优生的定义,往往是在以高考为代表的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对此观点,有相关研究予以支持:Buckley等的研究证实,标准化考试成绩能够对学生大学学业表现和未来事业成功作出有力的预测。从更具体的研究来看,美国早在7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追踪调查资优学生的信息,发现了智力、动机、性别等个人特征对于资优学生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教育干预的理论方法。我国目前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资优教育的介绍或者对国内情况的案例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对资优学生个人特征的心理学分析,发现了资优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特征;但是,对于资优学生高中学习科目选择的调查和研究较少,难以对资优高中生学科选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对资优学生高中学习科目的选择进行全国范围的调查,有助于了解资优学生学科选择的偏好以及受政策影响之后的走向,为正在进行的高考综合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2研究设计

本研究使用的是“高中生发展与核心能力测评”(Assessment of Core Competencies,ACC)问卷调查数据。ACC大型实验研究项目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联合全国60多所一流高中以及10余所一流大学的教育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旨在满足高校人才选拔与评价需求,指导高品质高中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模式。2017年12月17日,来自全国26个省份265所优质高中的18618名资优学生参加了ACC测试和问卷调查。

在抽样的265所优质高中学校中:位于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的占15.85%,位于地级市的占40.85%,位于县城或县级市的占40.24%,位于乡镇及以下的占3.05%;公办学校占89.63%,民办学校占10.37%。这些抽样学校近年来一本上线率平均为61.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24.4%,师生比平均为1∶15.3,基本可以代表目前我国优质的高中学校。

资优学生是根据学生在校内成绩的综合排名由高到低选取,在抽样的18618 名学生中:95%以上的为高三应届毕业生;理科生占63.52%,文科生占21.91%,文理综合学生占2.41%,实行新高考省份的学生占12.16%;有71.56%的学生在校内年级排名前5%,有85.62%的学生在校内年级排名前10%。参与抽样调查的学生群体资优特征明显,样本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从ACC测试问卷调查数据出发,通过对资优高中生的选考科目、优势科目、兴趣科目以及学习时间与学习状态进行统计分析,使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对于目前资优高中生的科目选择和学习状况有较为客观而整体的认识。

  • 3.1 选考科目

试点省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内容之一就是考试科目改革。全国统一高考招生的考试科目为“3+3”,其中第一个“3”为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第二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样本数据中有2264名学生来自实施新高考的省份。在这些学生中,选考物理的有1876人,选考化学的有1716 人,选考生物的有1098 人,选考政治的有482人,选考历史的有595人,选考地理的有705人,见图1。

在3门选考科目中,如果某位学生选考了理科或者文科中的2门,就认为该生具有理科或者文科的特征;进一步,我们通过学生是否选考理科或者文科当中的第3门,来衡量该学生对于该门科目的偏好程度。例如,某学生选择了生物和化学2门科目,我们就认为他具有偏好学习理科的特征,如果他同时选择了物理,那么就认为这个理科特征的学生偏好物理。在2264个样本数据中,具有理科特征的学生选考物理的人数比例高达98.76%,选考化学的比例为81.35%,选考生物的比例为55.68%;具有文科特征的学生选考历史的比例为81.67%,选考政治的比例为59.27%,选考地理的比例为45.65%(见图2)。由于地理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性质,对于具有理科特征的学生选择地理的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具有理科特征的学生中选考地理的占31.14%。

以上数据显示,具有理科特征的资优高中生选择物理的比例明显较高,相比之下,选考生物的比例则要低很多。具有文科特征的资优高中生对于文科的偏好程度相对理科来看并不高,分别只有50%左右的具有文科特征的资优高中生选择政治和地理。

  • 3.2 优势科目与兴趣科目

为了了解资优高中生的优势科目和兴趣科目的吻合程度,在统计资优高中生自评优势科目和兴趣科目人数的基础上,计算了优势科目和兴趣科目的分离程度Degree of Separation(DOS):

其中:Sstrength为某一科目具有优势的资优高中生人数,Sinterest为某一科目具有兴趣的资优高中生人数。如果0≤DOS≤0.1,则认为资优高中生的优势科目和兴趣科目分离程度很低;如果0.1<DOS<0.5,则认为资优高中生的优势科目和兴趣科目存在一定的分离程度;如果DOS≥0.5,则认为资优高中生的优势科目和兴趣科目分离程度较大。

经统计(见图3),资优高中生的优势科目按照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数学、外语、物理、语文、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和地理;资优高中生的兴趣科目按照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数学、物理、外语、语文、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计算DOS数据,语文为0.02,化学为0.08,数学为0.14,政治为0.17,地理为0.40,物理为0.41,生物为0.48,外语为0.86,历史为1.66。以上数据说明,对于语文和化学,资优高中生的优势和兴趣较为一致;数学、政治、地理、物理和生物存在一定的分离程度,其中对于数学和政治,资优高中生的优势和兴趣出现了相对较低程度上的分离,2门科目都是优势科目的人数高于兴趣科目的人数,而对于地理、物理和生物,资优高中生的优势和兴趣科目有一定程度的分离,这3门都是兴趣科目的人数高于优势科目的人数;对于外语和历史,资优高中生的优势和兴趣科目分离程度很大,其中,外语是优势科目的人数高于兴趣科目的人数,而历史是兴趣科目的人数高于优势科目的人数。

在文理分科的抽样学生中(见表1),文科生对于语文、政治科目所具有的优势和感兴趣程度基本一致,理科生对于语文、化学科目所具有的优势和感兴趣程度基本一致;文科生对于外语具有优势和兴趣的人数比例高于数学,理科生对于数学具有优势和兴趣的人数比例高于外语;文科生对于数学的优势和兴趣的分离程度要高于理科生,对于英语的优势和兴趣的分离程度要低于理科生。

  • 3.3 学习时间

在抽样样本中,资优高中生平均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为9.54小时,校外学习时间为1.28小时,课外阅读时间为0.52 小时,上网时间为0.25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0.52小时,与他人交流时间为1.45小时,上学交通时间为0.8小时,其他时间(如休息吃饭)为9.64小时,见图4。

对于实施新高考省份的学生,选考不同科目的学生每周学习时间差异不大,每周校内学习时间均为60小时左右,校外学习时间均为10小时左右。进一步分析发现,选择政治和历史的资优高中生,其学习时间整体略高于选择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资优高中生;选择地理的资优高中生每周校内学习时间要低于选择其他科目的学生,而校外学习时间要高于选择其他科目的学生,总体学习时间要低于选择其他科目的学生;选考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学习时间大体相似。见表2。

  • 3.4 选考不同科目学生的学习状态

对于实施新高考省份的学生,选考不同科目的资优高中生感受到的学习压力略有不同。据表3,选考地理的资优高中生感受压力非常大的比例最高,其次为选考物理和化学的学生,选考历史、生物和政治的资优高中生感受压力非常大的比例相对较低;资优高中生认为所受压力较大的科目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文理科差别,学生在物理、化学和生物感受到的压力要高于地理、政治和历史。统计所受压力非常大和较大的情况,物理为44.6%、化学为45.28%、生物为44.47%、地理为43.36%、政治为38.22%、历史为40.26%,学生感受到的压力理科高于文科,其中政治和历史的压力小于其他科目。

对于实施新高考省份的学生,选考不同科目的学生对于自己目前所学知识有用性的评价也出现了一些差异。在选择“自己所学知识非常没用”的学生中:选考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选择比例分别是0.9%、0.98%和0.9%,均低于平均值1.06%;而政治、地理和历史的选择比例分别是1.42%、1.68%和1.82%,均高于平均值1.06%。由此可以看出,在资优学生的认知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有用性可能会略高于政治、地理和历史。

类似的是,这些学生中对于学习所感受到的枯燥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学科差异。在选择“自己想学习但感到学习非常枯燥”的学生中:选考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选择比例分别是1.26%、1.27%和1.08%,均低于平均值1.46%;而政治、地理和历史的选择比例分别是1.83%、1.96%和1.82%,均高于平均值1.46%。据此分析,可能存在政治、地理和历史等文科比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理科更容易引起资优高中生厌烦的倾向,这与“文科科目可能更吸引人”的普遍看法存在一定出入,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文科在高中教学更注重“死记硬背”而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当然,作出结论还需要以后更多的调研数据来给予证实。

4讨论与思考

浙江和上海在2017年首次实施新高考中出现了大量的高中生弃考物理的现象,从而引起了社会对于高中生不学物理将来可能会导致物理学科后继无人的担忧;但是从本研究的统计结果看,资优高中生,特别是具有理科特征的资优高中生,还是极有可能选考物理,真正喜欢物理或者喜欢学习自然科学性质较强的理科的资优高中生,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放弃物理这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的。因此,以资优高中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我国高水平大学不会大面积出现招收的学生物理水平薄弱的问题。当然,由于抽样样本的选择,这个结论并不能说明物理学科的发展未来没有挑战。首先,资优高中生在物理科目上的优势人数低于对物理科目感兴趣的人数,而且选考物理的资优高中生感受到学习的压力也比较大,说明学习物理对于资优高中生来说并不轻松,这可能与物理学科难度相对较大有关,这一特征在非资优高中生将更为明显。物理科的难度较大,学生在选择高考科目时必然会趋利避害。其次,由于本研究的样本均为资优高中生,并不能代表全体高中生,故本问卷调查结论只能证明在拔尖人才的选拔上不太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物理学科水平下降的问题,对于试点省份出现的选考物理考生减少这一现象的长期和深层次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生物这一学科存在的问题可能更大。在抽取的实施新高考省份的样本学生中,生物在3科理科选考科目中选考人数最少,特别是选考了物理和化学的资优高中生中只有55.68%的选考了生物,这一数据远低于具有理科特征的学生选考物理或者化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8.76%和81.35%)。这不得不让我们对于未来顶尖生物人才的培养产生担忧。施一公教授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华人生物学家将在其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所发现的选考生物的资优高中生人数明显较少这一事实,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还反映出,针对地理、历史、政治3科,选考人数少、学生兴趣弱、学科实用性差、学习感觉枯燥等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地理学科。地理选考人数相对较少,校外学习时间长,选考地理的资优高中生感受到的学习压力较历史和政治学科高,具有文科特征的学生选考地理的比例最低。地理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性质,在高校招生中,很多地理相关学科不招收文科考生,这也反映了地理长期被划为文科所造成的学生认知以及科目归属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等问题。此外,政治科的选考人数和感兴趣人数最少,可能与该科目学习时间长、内容不够实用以及内容枯燥等原因有关。3门文科的学习压力虽然不如3门理科,但是学习时间相对较长,可能与科目内容需要重复记忆背诵有关。

高考综合改革的选择性引发学术界对考生选考科目的研究。对考生选考科目的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为高考改革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有利于引导高中课程改革和探索教学新模式,有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研究只是选取了资优高中生样本,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选考科目以及学科偏好等信息的分析研究有待完善,对于政策引导下的科目选择行为可能的发展方向的估计尚不充分,需要进一步评估新高考改革对于高中生选考科目及其长远发展的影响。

*作者简介:蒋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中教育大数据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郝晓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在读硕士生;吴红斌,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讲师。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考试”,作者蒋承、郝晓伟、吴红斌。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中国考试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考试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资优高中生高考科目的选择特征分析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