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教师培训有多大用?来听听156位一线教师的真心话

作者:田园 发布时间:

教师培训有多大用?来听听156位一线教师的真心话

作者:田园 发布时间:

摘要:我能说真心话吗?如果可以的话,我就说了。

WechatIMG7.jpg

郑州外语国中学开展的教师培训,来源于学校官网

芥末堆 田园 8月7日

如果你在某问答平台搜索:“在教师心目中,教师培训真的有用吗?”你会看到许多有趣的回答:

“我能说真心话吗?如果可以的话,我就说了,教师的网上培训还真没什么用。”

“能上的了天,下不了地,中看不中用。”

“用四川话说,除了弯酸(刁难)人,没什么卵用,当然对于培训机构和管理人员说有重重的用处,捞票子!”

从新教师入职,到老教师退休,在每个教师3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都要接受上百次的教师培训,大到国培、市培,小到区培、校培,多到每周一次,少则每半年一次。

从国家来看,为了提高教师水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是中小学“国培计划”一项,从2010年-2014年,中央财政就投入了64亿元。教育部也多次发文重申,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教师培训不仅是更新迭代知识、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师自省成长的驱动力。但教师培训能否真正解决教师的痛点,却是一个颇有争议,可很少有人摆在明面上讨论的话题。 

近日,芥末堆征集了156位教师对培训有效性看法的调查问卷,绝大多数教师表示目前的培训比较有用。此外,如果不考虑绩效考核等功利性因素,有73.08%的教师表示,他们仍然想参加教师培训。 

与此同时,老师们也反映出许多问题,如网络培训形式主义严重、教师培训内容“假大空”、培训内容的采购者与使用者分离、培训与培训之间找不到主线、培训占据大量休息时间。本应该为教师披上铠甲的教师培训,却使其身心俱疲,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网络培训漏洞百出,形式主义严重

@网友教书匠:“近几年学校要求所有入编老师每年都要进行网上培训,也就是远程教育培训。培训的形式是看固定网站上的视频,就像学开车一样,必须刷够一定课时,才能开始下一个章节。很多老师都是把电脑打开,登上账号后晾在那,从来不看视频的内容。最后的考核是一篇作业,把之前做过的课件上传就可以了。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样的培训意义何在。”

远程教育培训(以下简称网络培训)内容无趣、费时费力、学习过程敷衍、成果考核不严谨,是芥末堆此次调查问卷中,教师们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也是网络上吐槽的焦点。

网络培训属于全员性培训,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所有教师不分年龄大小和教龄长短,都要参加。此外,网络培训还与教师资格证注册挂钩,每个老师都逃不掉。

教师资格证采用五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教师需要在每个注册有效期内完成不少于国家规定的360个培训学时,或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等量学分。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务考核以及教学工作量考核。而网络学习则是教师完成培训学时、拿到学分的主要途径。

网络培训如此重要,但芥末堆了解到,目前很多老师都对网络培训心生厌倦,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参加培训不过是为了走个形式,拿到学分应付考核。

“我自己听了一些课,感觉巨无聊,就像政治老师在上面讲得快睡着的感觉,剩下的课程就让朋友帮我听了。”来自福州市鼓楼区某小学的教师李婷告诉芥末堆,网络培训中,有些内容是纯理论知识,难以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有些内容太过陈旧,更新不及时。所以很多教师不愿意学,只是在空挂网页走时间。

chart1.png

问卷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工作日、周六日、寒暑假都有培训

除了内容原因,还有一部分老师认为网络培训耗时太长,让平时工作已经超负荷的他们疲于应付。

在一些问答平台上,就有教师公开表示,“我每周18节课,除了上课时间,就是在批改作业,真的难以认真地完成线上培训。并且,学校硬件完全跟不上啊,电脑打开一个文档需要一分钟,反应很慢,打开网页就得有十足的耐心。可据我了解,有的小学教师甚至没有电脑。”

来自海南省的初中数学教师黄磊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介绍,一般网络培训需要学习20-30个小时,才算是完成任务,如果按照每天学习一小时计算,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最恨网络学习,耽误时间没效果。”“网络培训劳民伤财!”在众多教师看来,网络培训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占用时间过长,使得教师培训冲击了日常教学。教师一边写教案、批改作业,一边参加网络培训已是常态。

此外,因为学习系统无法判断是谁在听课、谁在考试,所以除了教师找人代听课刷分外,更让人震惊的是,有的教师还购买了外挂软件。

WechatIMG15.jpg

网络上可以随意搜索到关于教师培训外挂软件的讨论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师综合素质,可如果像这样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不解决痛点反而增加教师烦恼,试问有何意义?

培训内容“假大空”,纸上谈兵落地难

@网友物理老师老李:“一些内容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假大空。比如请个大学物理老师给高中老师讲怎么教高中物理。大学老师对高中没有足够的了解,说的一些理论老师们都感觉很可笑,但是还要捂住嘴强迫自己不笑,憋着听下去。”

培训内容没有从一线教师实际需求出发,脱离课堂教学,也是教师们普遍反映的问题。来自山东省某市重点中学的秦丽丽老师也有同样的烦恼。

秦丽丽从教31年,是济南市英语学科带头人,除了参加过省市校培,她还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山东省农村薄弱学科技能培训。在她看来,培训内容难以落实到课堂的主要原因在于培训方,但教师自身的驱动力不足以及应试的社会氛围也是影响因素。

她介绍,培训方主要包括专家、高校教授、省内教研员、优秀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购买的企业服务。培训内容多是前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缺乏实操性和可复制性,尤其是在乡镇或农村等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培训方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

教师看似有很大的权利,实则是“带着镣铐跳舞”。秦丽丽认为,大部分教师压力都比较大,应接不暇的上级检查、无休止的作业……让教师精力分散,甚至在参加一些培训后,还要写“不少于上千字”的心得,参加培训更像是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此外,培训能否落地还与教师水平、教师的成长意愿有关。“有些老师愿意待在舒适圈里,即使舒适圈不怎么舒服了,也不愿意突破自己。”秦丽丽笑着说,“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这部分老师大有人在。” 

还有一部分老师是没有勇气去实践。秦丽丽介绍,即便培训内容对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作用,但见效一般都比较慢,而许多学校领导更在意的是眼前的成绩,这导致大部分教师都不敢往前迈。在芥末堆此次调查问卷中,就显示,如果不考虑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功利性因素,有73.08%的教师仍想参加培训。

chart-5.png
如果不考虑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功利性因素,有73.08%的教师仍想参加培训

从另一方面看,培训内容不接地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培训内容的采购者与使用者分离,造成的信息流差距。

培训内容的采购者与使用者分离,教育信息化尤为突出

@上海教师张远:“高阶的(内容)可以对校长或中层领导培训。对基层教师而言,不是培训我们要做什么,而是告诉我们怎样去落地。有些培训‘废话’占了很长时间,留给干活的时间就不多了。”

张远是上海某市重点中学语文教师,从教10年,参加过国际培训、国培、市培和校培,同时也负责学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

既是被培训者,也是培训者,张远认为,教师培训产品和服务的采购者和使用者相互分离,这是让他最头疼的问题。一方面,培训内容是由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有高结构,却很难做到低设计。另一方面,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缺乏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以教育信息化为例,张远介绍,国培中的内容很前沿,提供了理论上的高度支持,但从实操层面看,一般都是由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购买好各种教育信息化产品“堆”到学校,自上到下,让教师以产品为中心,被动接受培训并使用。

“不是根据产品来做培训和教学,而是以教师需求为中心,由多家企业共同完成,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张远表示,现在的情况恰恰是本末倒置。

他补充说,这造成了两个问题,首先,老师们不愿意接受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就只能用行政命令强制执行。其次是培训效果难以保证,未必能解决教师的需求。

此外,培训内容的采购者和使用者相互分离,也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浪费。以政府或学校购买的培训服务为例,这部分培训多是和高校,或是商业公司合作的项目。虽然培训内容条理清晰,但这类培训基本是以传达教育理念和能力拓展型为主,没有与学科紧密结合,培训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同时,这类培训的费用也比较高。张远介绍,每次培训的费用大概在1000-10000元左右,普通教师每年会参加6-8次。如果是骨干教师可能会更多,他去年参加了26次。

培训摸不到主线,短期泡沫效应明显

@河北省泊头市教研主任白华:“培训的时候热情高涨,回去一放就凉凉,然后再实施起来什么都没有了,其实这就是培训的短期泡沫。”

如果培训的内容干货满满,但后续跟进不足,也会大大降低教师培训的效果。

白华现任泊头市教体局教研主任,1995年大学毕业后,先是做了13年的中学生物教师,然后做了10年的教研员,目前主要负责中学生物教研、教研课题管理等工作。

与大学时期总是坐在最后一排,溜出去玩的状态不同,现在的她每次参加教师培训都是坐在第一排,有时还会提前“占座”。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受2011年河北省骨干教师国培培训影响。

她激动地回忆说,那次培训持续了21天,请的是国内外专家,90%多的内容都是自己希望学到的,包括怎样上课、评课、做课件、教学管理、教师成长等。虽然自己很想念家里的女儿,但一直坚持了下来,21天没有回家,反倒是婉拒了最后一天上午作为优秀学员的获奖发言,在火车站等了一个上午,下午回了家。

“许多时候,老师愿不愿意参加培训,就跟孩子上课一样,他遇到想学的东西、需要的东西,他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安心于课堂。”白华说,自打那次培训过后,她对教师培训以及教研有了新的认识。

有10年教研经验的她告诉芥末堆,教师培训的内容首先要符合教师们的需要,这样他们才能安下心来学习。其次,作为培训方,邀请的专家就确实应该是专家,能够实实在在讲出东西来。

此外,教研活动需要精心设计,这种设计不单是指一次培训,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年、两年、三年的长期规划。一次培训后,如果老师们消化不了知识,就需要教研老师反复地跟踪听课,不断地总结实践,通过比课、赛课、骨干教师引领、教学设计评选、写论文、点评优秀课例、面对面指导等多种形式练兵,最后可以以课题的方式输出培训结果,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师培训。

白华总结说,“在教研人员把自己的思想放到老师的头脑中后,最重要的是要把这部分内容转化成教师三尺讲台上的行动和实践,最终的目的是能让孩子们获益,这才是教研活动真正的目的。”

“我们不反对培训,只是希望培训多一些价值” 

除了上述问题外,培训形式单一化、培训占据大量休息时间也是此次教师反映的热点问题。但总体来看,绝大多数教师还是认为目前的教师培训是有实际用处的,并有很高的积极性继续参与。

chart-3.png

近85%的教师认为目前的培训有用


chart-6.png

有78.21%的教师给目前的培训打了及格以上的分数

那么,教师们期待怎样的培训呢?

芥末堆收到了公开课、自主权、学科培训、实课操练、案例分享、面对面指导、参与式工作坊等关键词

李婷认为,比较有用的培训内容是新师岗前培训(很多教师赞同这点),比较有用的培训方式是公开课,最有用是师父带徒弟制度。她分享说,师带徒是指校内配一名师傅,区里配一名名师师傅,在第一年上半年新师培训结束后,下半年每月举办一次公开课,全校教师都要参加,并由两位师傅现场一对一指导,这是最有效的方式。

张远分享了自己体验最好和最差的培训,最好的一次培训是2015年他参加的新加坡学习创造性写作的培训。在他看来,那次培训不是简单的围绕主题讲内容,而要有精心的设计。

他介绍,培训前,培训方给他们提供了资料,探讨什么是创意写作,并提供一部分素材。课堂上,培训方给教师们创造一个情景,直截了当地告诉教师在操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并一一列出来,然后一起群策群力解决这些问题。

“他们会把教学理念、教学工具、教学路径都培训得很清楚,而我们的部分培训往往就是专家名声很响、PPT做得很漂亮,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张远认为,相比于灌输式的培训,沉浸式的学习和培训更有意义。

至于体验比较差的一次培训,张远笑着说,“现在很多培训都是一种模式,都是领导或者专家在讲,这种情况就很差了,还有比这种情况更差的嘛?我想不出来。”

应收集者要求,李婷、秦丽丽、张远、黄磊均为化名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教师培训有多大用?来听听156位一线教师的真心话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