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如果有比哈佛更理想的大学,那可能只剩它了

作者:大象公会 发布时间:

如果有比哈佛更理想的大学,那可能只剩它了

作者:大象公会 发布时间:

摘要:如果有比哈佛更理想的大学,那可能只剩它了。

;.jpg

现在,我们恰好到了高等教育革新的又一个时间节点。

最理想的大学可能是什么样的?我曾无数次问过自己。至少,我知道我的本科母校——中国的某所 985,肯定不是。在受够了缺乏内容的「水课」、毫无意义的活动,以及简直有辱人格的住宿条件之后,我得到了一个机会:去哈佛。

去哈佛交流一学期,待遇等同于本科,全校课程任选、活动任意参加。

我的家长,乃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开心得不得了。毕竟,基本上人人都听说过《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样的励志图书。一夜间我就成了家族的荣耀,即便我甚至不算哈佛的正式学生。

640.jpg

▍Widener Library,哈佛最大的图书馆,拥有十层书库

我在哈佛度过了非常愉快的半年。它非常接近于我当时理想中的大学:超大的图书馆系统,无穷无尽的机会和人脉拓展的可能,几千门课程完全开放任选。这使我几乎意识不到这个传统名校致命的固有弊病。

这个本科交流项目在开始的第一天,就发生了一件令我震惊的事情。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的那天晚上,这个项目的多数成员坐在宿舍楼一楼的大厅里吃披萨。十多个年轻人,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校,依次谈了自己的专业和人生规划:金融,金融,投资,投资,咨询,咨询,计算机,计算机。

最后轮到我了。当时,我已经是大象公会炮制过几篇十万加甚至百万加的写手,和刚刚出道的诗人。当我说我想读个人类学博士然后做专栏作家,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我。过了半晌,一个同学才接着说:「不错。」

哈佛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培养理念的问题。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每年,哈佛、普林斯顿、耶鲁这些名校都有 30% - 50% 选择直接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加入华尔街。2018 年,在选择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约 18% 去了金融公司,另 18% 去了咨询公司。如果你往清华北大上套一套的话——这个比例是不可想象的。

0.jpg

▍2017 哈佛大学毕业生去向

我去的时候正是春季学期,毕业季临近,校园通知版上、海报上、哈佛的学生媒体 The Harvard Crimson 上(即便它几乎每年都要发文吐槽毕业生就业去向单一的问题),到处都是华尔街的招聘广告。

在这里,「进华尔街」几乎成了一种无关专业的文化。一个哲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跟我说他想进华尔街。一个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跟我说她想进华尔街。一节「机器学习」课上,坐在我边上的两个同学不停地在谈论华尔街(「要在五年之内从分析师升到 VP」)。

我对华尔街并无偏见。不过,打着「多元化」旗号招生的大学,却把入学时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学生,培养成了最不多元化的样子。怎么会这样?

出问题的可能并不是哪一所具体的大学,而是传统大学本身。

从 1810 年德国的洪堡大学成立算起,公认的、将教学和研究结合的现代大学体系出现,不过二百多年。比之古老的名校——包括人们熟知的剑桥、牛津、哈佛、耶鲁,大多经历过一次或更多次重大的教学革命。

-.jpg

▍德国洪堡大学

从历史上看,「大学」的教育模式每过大概两三百年就要颠覆一次。走过了原始的贵族教养式学园、摆脱了经院教育的控制、脱离了「知识分子行会」的办校思路之后,现代大学的基本目标确立了起来:本科教育致力于提供通识教育、专业起步的向导、以及完善的学生社群和活动;研究生教育则以学术研究与专业知识为导向。

不过,传统现代大学的固有弊病,其实早就蕴含在这套系统中。完全由学业和培养方案铺垫好的道路,知识积累与职业规划的冲突,还有以地理位置、学脉传承和校友体系为依托的「学阀割据」「校园派系」,一直在桎梏和僵化本科教育。

大学仍然在面向学术体系的自身需求、面向固定的职业规划发展,而不是面向社会与未来的需求、人的批判性发展。

有了网络之后,固定课堂不再必需,学生实习和实践也可以发生在世界各地。大学校园变得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同时,学不会面向未来的学生们,只能投靠现有秩序。在校友社群和金钱动力的支持下,华尔街和硅谷就像巨大的抽水机,吸走了名校本科生的精神。

这样的新式经院教育已经到了非革新不可的地步。现在,我们恰好到了高等教育革新的又一个时间节点。

直到毕业之后,我才听说这所密涅瓦大学(Minerva Schools at KGI)。这所新生的学府 2017 年在全美的录取率不到 2%,实打实地比哈佛还要难进。我认识的某个中国留学辅导机构帮助申到了一份密涅瓦的 offer,竟然开心得砸钱全网投放喜报。

因为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投资的新闻,Minerva 再次走进我的视线。

密涅瓦大学没有固定的校园。本科四年间,学生要在不同国家的 7 个不同城市生活、学习,进行「生存体验」。

=.jpg

▍密涅瓦大学提供的专业和专业方向(来自官网)

这是打破「象牙塔」、建立全球社会支持和人脉网的有效途径。不知道一些真正的「先锋」牛人,你可能很难对这种设计的好处感同身受。

我所在的媒体曾经收集过一位中国少年,1998 年出生,初中毕业之后直接到中国的一些著名大学「游学」,一边办咖啡馆,一边「蹭」各个学院的课。

我的另一个同学,男生,大三的时候我认识他时,他已经通过交流交换项目,「走」了三个不同国家的不同学校。他的理想是本科四年体验四个不同的大学,在世界不同的城市积累实习经验。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他宁愿放弃在母校的学位。

传统大学的校园结构和学分要求,无形当中给这些学生设置了屏障。密涅瓦大学则提供了一种理想模式,四年更换 7 座城市,让全世界都是自己的校园。在每座城市,除了一张床之外,关于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自己去探索。这样的安排,让全世界都成为自己的大学校园。

分散在世界各地,密涅瓦大学的课是怎么上的?

在传统大学,基础课常常是「大课」。哈佛规模最大的课可能是曼昆先生的经济学基础,教室安排在全校最大的教室——桑德斯剧院中,课程团队拥有数十位助教,一学期的学生达千人之多。这门课每周某三天的中午 12 点到 1 点上课,等待进场的学生队伍蔚为壮观。

【.jpg

▍Sanders Theatre, 曼昆的千人大课就在这里进行

不过这种课恰恰是真正的学霸们看不起的。现在的网络公开课如此发达,基础课就应该自己在网上解决。学霸要上的,一定是教授亲自带徒弟的「辅导课」(tutorial),或者针对特定专题的「讨论课」(seminar)/「工作坊」(workshop)。

我见识过这种「辅导课」:超小班型,一个老师只带一两名学生,每周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和写作作业,之后在课上进行高质量的讨论和 PK。

这样的高强度训练能够有效地传授一个学科的视野和方法论,向来是精英教育的保留项目。比如说,古典学的「指导课」上,老师会带着学生高强度地通读、精研西方几乎所有的重要经典文本。如果这样的课程你能够成功地上下来,会被所有人高看一眼

在传统大学,这种课程多针对古典、文献、社科,以及理工科实验和计算机的编程训练。但在密涅瓦大学,每一门课程都是这样。

】.jpg

▍这套在线教育系统能支持从小组讨论、共享文档到随堂测试等多样的功能(来自学校官网,图片:Tim Matsui)

在这里,大班基础课直接被跳过了。所有的课程都通过网络科技,进行所谓的「翻转课堂」——事先布置任务,先线下自学——准备和提交作业、后线上小班讨论,「翻转」了传统的课堂套路。视频交互系统的注视和时刻都有可能飞来的随堂测试,保证了参与的深度。学生需要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

密涅瓦大学的首席学术官、主要创始人之一 Stephen Kosslyn,曾经是哈佛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院长。后来,他从斯坦福大学认知科学实验室辞职,加盟密涅瓦项目,负责招聘和课程设计。

p.jpg

▍密涅瓦大学的首席学术官、主要创始人之一Stephen Kosslyn

大一这一年,学生需要学习四大基础课程,实证分析、理论分析、多元模式沟通和复杂系统分析。这四种课程分别对应密涅瓦课程系统要培养的四种核心能力: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有效沟通、有效互动。到了大二,学生才进行专业选择,并且可以跨领域选择多个专业。

应用知识同样重要。在之后的三年中,密涅瓦的学生将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独立地进行学习、探索、调研,反复地应用这套基础的思维方法。

;.jpg

▍在古典社会模拟(civitas)中,密涅瓦的学生、工作人员和社区人员就遗产保护交换意见(来自学校官网,图片:Bob Miller)

这种「方法论 - 应用」的教学体系,秉承了古代欧洲的「三科四艺」、古印度的「五明」和先秦中国的「六艺」的设计思路,似乎是一种回到教育原点、反思大学目的的尝试。在欧洲的古典教育体系里,学生们需要先学习逻辑、语法、修辞三科,然后在代数、几何、天文与音乐(和声原理)中体会这些思维方式的力量。完成这些训练,学生就是「准备好的人」,可以应对神职、医学、法律等各个领域的专业教育,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传统现代大学面向社会的一面,天然带着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即使在藤校,很多人也是这样「规划」自己的大学实习和实践的:如果大四毕业要进投行,大一暑假就要拿到 insight days 之类的机会,大二一开学就要申请大二暑假的投行实习、同步规划课外活动,大三在搞定专业课的同时争取拿到六个月的大实习,大四要全心扑在工作的申请上,等等。

你只要成功地进入名校、成功走下来,就大概率能够进入瞬息万变又一成不变的华尔街,沿着既定的道路上升,到三十岁左右,成为理想中的 VP、MD、合伙人。

几乎每一个既定的就业和升学领域——学术、科技、金融、咨询、媒体、法律、公共事务,都有一套有无数前人已经「趟」好了的路径,几乎算不上「规划」,简直就是一种设定好的程序。在无数经验交流讲座、论坛、招聘会上,这些路径被当作屡试不爽的成功万能钥匙,推荐给学弟学妹。

但是世界岂能放弃不确定性,来等你去墨守成规呢?西门子(Siemens USA)在 2014 年的一项研究认为,80% 的未来职业在今天并不存在。

去年,高盛裁掉了纽约交易柜台的 600 名操盘手,因为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几秒钟时间,做到人类分析师们几天甚至数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s.jpg

瑞士联合银行(UBS)在华尔街的交易中心,八年前和现在(2017年,图片来源:Tyler Durden)

至少在我看来,在传统名校出错的地方,密涅瓦是正确的,并且是颠覆性的。

Minerva Project 最早的发起人,是企业家、做图片打印网站起家的富豪 BenNelson,毕业于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他早年间对于大学教育的看法促使他创立了密涅瓦项目,并和一家以生物技术为主的研究生院 KeckGraduateInstitute(KGI)合办了密涅瓦大学。

它与全球的很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 Minerva 大学 2019 届本科生中,有超越 90% 在大二之前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段实习,实习单位从世界 500 强企业、科研机构,到公益组织。Minerva 的理念甚至收获了世界各地的资金支持,字节跳动、好未来、Benchmark Capital 都是这所创新大学的支持者。

创新精神、公众知名、对社会资源和资本力量的有效利用,从一开始就写在了密涅瓦大学的基因里。这个刚刚招生四届,拥有 60 多名教授和 600 多名本科生的学校,奉行着面向未来的教学理念,必定会成为新一次颠覆高等教育的力量。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作者张蔓生。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大象公会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大象公会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如果有比哈佛更理想的大学,那可能只剩它了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