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2014中国SAT白皮书》发布,SAT考试数据首次盘点

作者:芥末堆 发布时间:

《2014中国SAT白皮书》发布,SAT考试数据首次盘点

作者:芥末堆 发布时间:

摘要:2012-2013学年被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录取的中国学生人数从19.4万增加到23.56万,增幅达21%。留学申请呈低龄化趋势,SAT考试越来越受到中国考生的重视和青睐。

今天,西奈山国际教育、学大教育、SATONLINE.CN联合发布了《2014中国SAT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首次对近三年的SAT考试相关数据进行盘点,盘点了过去三年以来中国学生以SAT作为衡量标准所展现出来的学术能力的变化和发展,揭示了对于赴美出国考生必须掌握的数据和信息。

以下内容为《白皮书》重点摘录:

一、中国学生的总体情况分析

基于2013-2014年度的3355份有效样本统计分析得出:中国学生SAT总分平均分数为1385,标准差为345,比2011年的总平均分1213提高了172分。

《白皮书》中呈现了不同分数区间的人数分布数据,其中除了600-1200低分数断比例有所下移外,其他分数段比例均有所提升,其中属1800-2000中段分数比例上浮最大,较2011年的4.74%上浮近6个百分点。按照美国大学录取的分数线(经验值)1800分,此次参与统计的中国学生中有14.54%符合要求,较2011年同等条件下提升了约10个百分点。而达到美国优质大学的录取标准的人数占4.13%。同时有数据显示,国际项目的学生总分平均分较2011年降低了121分,普通高中学生总分平均分较2011年提升了129分,离美国学生的平均水平仅有将近200分的差距。

从数据的变化可见,中国学生的SAT平均成绩大幅度上升,中国学生的学术能力在不断提高。考虑到语言因素对于分数的影响,应该说,中国学生的综合学术表现正在逼近美国学生的平均水平。CB对于SAT考试的成绩正态分布中2100分以上人数为5%,中国学生的在2000-2400的分数段占4.31%,可见其高分人数比例已经逼近国际水平。根据中国学生SAT近三年的成绩变化推测出几方面影响因素:

(一)、留美人数上升, SAT受中国学生重视和青睐。

据《开放门户报告》数据,2012-2013学年被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录取的中国学生人数从19.4万增加到23.56万,增幅达21%。留学申请呈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内高中生选择去美国完成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那么,SAT考试仍是美国本科留学申请最受关注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之一,也成为申请美国好大学的必备条件,越来越受到中国考生的重视和青睐。

(二)、国际教育培训整体水平上升,更加专业和规范。

伴随SAT考试热,国内大量国际教育机构都开展了SAT项目,有一些培训机构注重核心教材、学习工具、评估工具的研发与创新,指导手段更加数据化、精准化,为学生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与保障,甚至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西奈山国际教育研发的AEA学术要素分析系统,辅助SAT学习,学生能够清晰的捕捉到自己的优势与短板,并“对症下药”,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越来越被重视。

SAT是一个面向全球的考试,中国学生有其自己的独特性。正是这种考生群体的“独特性”,让很多来自美国本土的教育培训机构并不能提供令中国学生感到满意的教学服务。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意识到针对性学习的重要性了,而不再盲目的相信铺天盖地的广告和打折信息,会因为更强调“私人订制”课程和学习效果而对学校和培训机构进行比对筛选。家长更清楚,这不单单是节省了费用,更为孩子节省了时间成本。

从统计数据来看,SAT高分人群正趋于增多,为了保证SAT对于人才选拔的有效性,考试难度也正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同步提升,2016年SAT考试改革正悄然走近,无论是语言的难度,还是文化背景的难度都大大增强了,这也将为中国学生带来新的挑战。

二、国际项目VS普通高中对比盘点

《白皮书》数据还显示出一个出人意料的事实:普通高中学生的SAT平均分超过了国际项目学生SAT的平均分。今年,国际项目学生SAT的平均分是1282分,普通高中学生的SAT平均分为1312分,普通高中学生比国际项目学生SAT平均分高出30分。2011年数据显示中国国际班学生的SAT平均分数为1403分,比普通班的1183分高出220分。国际项目的学生总分平均分较2011年降低了121分,普通高中的学生总分平均分较2011年提升了129分,但是离美国学生的平均水平还有将近200分的差距。通过此次数据统计,国际项目学生的优势并没有体现,相反的,如果纯粹从SAT角度来说,普通高中的学生比国际项目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高分。

此表对照数据可见,中国学生中国际项目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写作、Essay及总分平均分上均比2011年所有下降,而普通高中的学生这几部分平均分均比2011年有所提升。

普通高中与国际项目学生在SAT的表现上较三年前出现了逆转,就经验和观察来看,此情况大致应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一)、国际项目表现良莠不齐,总体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近几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的记录被不断刷新,出国留学已由曾经的"富人专属产品"变为如今的"大众消费品"。据相关报道,最近12年,在中国大陆注册的国际学校从22所增长到338所,如加上国际部、国际班和准国际班,全国国际项目数量超过1000个。入校学生数量增长25倍,达到18.4万多人。二、三线城市国际项目扩张尤为迅速,一些新开设的国际项目存在着并没有真正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流于形式,管理松散,师资水平不达标,教学模式毫无创新等问题,导致学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是学习效果却不理想,拉低了国际项目的总体水平。

(二)、普通学校与国际项目的课程设置情况不同。

语言是出国留学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国际学校大量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的形式,对于很多从传统初中升学上来的学生来说,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在语言学习方面,相对于传统日制高中,用于学科知识学习和备考的时间就比较少了。

(三)、普通学校与国际项目学生综合学术素质具有差异性。

中高考的巨大压力和激烈竞争,促使“弃考留学”风气愈演愈盛,国际学校甚至成了一些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孩子躲避国内激烈竞争的避风港。这些孩子大多数物质条件优越,见多识广,但在国内课程体系内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希望通过国际项目重新选择求学道路,成为国际化人才。今年普通高中普通班准备留学的学生组成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出国学生主要是学习成绩优秀,自身学术素质较高的学生。

三、中国学生的SAT优势与短板

通过近三年的数据对比,不难看出,中国学生的SAT优势在于数学,而阅读、写作、Essay方面都处于劣势,如果说单词量、语法、写作都可以通过短时间的突击式训练获得提升,但批判性阅读仍旧成为了中国学生不可逾越的障碍。

在刚刚结束的2014中国SAT白皮书发布会上,西奈山国际教育给出了一组数据。这组数据以19套历年考试的3250道真题作为测试工具,假定这套题目完全等值,采集了3355个考生样本,借助AEA(学术要素分析系统)对超过57万条记录,从238个维度入手,进行了统计,并得出结论:在实际教学中中国学生在特定题目上的优劣势表现与CB(美国大学理事会)所划分的题目难度存在明显差别。统计得出CB难度级别较低,而对于中国学生难度系数较高的前10个知识点中有8个都是阅读类知识点(详见图1);CB难度级别较高,而对于中国学生难度系数较低的前10个知识点都是数学类知识点(详见图2),使中国学生SAT的优势与短板变得显而易见。

图1

图2

数据显示,CB难度为2-3的这10个知识点中,除了两个写作部分的语法知识点中国学生的正确率在35%以上,其余8个来自阅读部分的知识点中国学生的正确率都不足30%。换句话说,这10个知识点对于美国学生来说是比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更容易的,在特定维度上,中国考生的成功率甚至只有全球水平的一半,比如“语境词汇”类别等,这部分正是中国学生学习SAT的短板。CB难度级别较高,而对于中国学生难度系数较低的前10个知识点不出意外均来自于数学部分,在特定维度上,中国考生的成功率甚至超过全球水平的一半,比如“数学基础”和“测量”等,对于美国学生比较难的数学问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从近三年数据来看,中国学生的数学优势表现的也并不够优秀。

这种差异的形成与母语环境、文化背景、教育体制、教育理念都有复杂的关联,并不能简单回避与解决,但在这种情境下,基于优势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SAT是一个面向全球的考试,对于全球考生来说,中国考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对于中国学生的SAT教学也应该有其“个性化”的考量和设计。

此外,发布会上还格外介绍了用于分析中国学生SAT优势短板的AEA学术要素评估系统。AEA能够评价题目并且识别每个题目类型及难度级别,这是AEA最显著的优势,也是最适合教师的地方。AEA系统最终得出的是一个多层信息集合,分成三个层次: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总结。针对班级的群组静态报告和群组动态报告系统详尽的展示了学生的总体表现。AEA系统将一个人或班级在一个时间点或一段时间内的表现都做了最大程度的分析,最大化的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贴合学生需求,量身定制式的备考课程设计。一直以来,学生实际能力和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AEA系统通过对学生表现客观详实的数据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AEA不仅对于教学测量和教学效果评估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强大的课程规划工具。经验可能说谎,但是AEA系统通过对学生表现客观详实得出的数据却不会。在数据的引导下,科学、有规划的准备SAT考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2016年新版SAT考试解读

2016年的新SAT在结构和样式上做了一些调整。现有的批判性阅读和写作部分将于新版SAT中整合成为一个单独的基于证据的阅读和写作部分。数学部分的重心转向应用,数据分析,统计相关等都将成为重点。作文变为了选考,考试时间从25分钟延长至50分钟。

其实SAT的改革并不算新鲜事,大约每十年CB就会对SAT的形式及内容进行一些改变,这种模式大概延续了近一个世纪。而2014年的高一新生将不得不选择新SAT考试。2016年的新SAT在结构和样式上做了一些调整。现有的批判性阅读和写作部分将于新版SAT中整合成为一个单独的基于证据的阅读和写作部分。数学部分的重心转向应用,数据分析,统计相关等都将成为重点。作文变为了选考,考试时间从25分钟延长至50分钟。

新SAT考试对中国的考生的影响,一是考试对词汇量的要求将减少;二是阅读部分无论是文章本身的难度还是话题的广度都有增加,将会使考试难度增大。另外,考试内容覆盖了大学水平的阅读材料,话题也将更加宽泛,包括从美国建国文件当中的选段,或是节选“伟大的全球对话”等。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无论是语言的难度,还是文化背景的难度都大大增强了。尤其是很多文章使用18、19世纪的英文,其在词义,句型,段落等方面都有别于现代英语,这也将为中国学生带来新的困扰。

备战新SAT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及有效的指导。如果中国学生希望在阅读部分取得高分就要把新SAT当成全新的语言学习。此外,学生和家长观念的转变也势在必行。半年的准备时间对于新SAT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养成阅读英文小说,报纸杂志等的习惯,在掌握语言的同时,还要了解深层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等背景。至少从2015年的春天或夏天开始备考,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时间自如的应对新考试带来的变化。备考过程中有一个专业的老师指导很有必要,而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计划也是不可或缺的。

《白皮书》给出了应对2016年SAT改革的七大策略:

第一,数学部分备考应侧重提高推理和应用能力。

第二,批判性阅读能力提升仍是重中之重,新版SAT考试或得阅读者得天下。

第三,重视语法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第四,写作部分变为了可选,仍建议参加写作测试。

第五,做好备好规划,提早准备,把握有效学习时间。

第六,科学专业的指导和切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的课程计划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七,配合系统的培训学习,大量的真题练习也必不可少,对于真题的模拟考试也尤为重要。

总之,新版SAT在尝试着基于一定的语言材料对考生进行多维度的考核。语法、数学、写作与阅读不再是分割的部分,而是通过组合都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达到更真实考察学生学术能力的目的。这样的变化也意味着时间更多地投入,更扎实地基础以及更有效地学习规划。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2014中国SAT白皮书》发布,SAT考试数据首次盘点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