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150万日活的儿童超级App,小伴龙将如何变现?

作者:荔闽 发布时间:

150万日活的儿童超级App,小伴龙将如何变现?

作者:荔闽 发布时间:

摘要:小伴龙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有效用户超过 1400 万,日活超过 150万,用户平均每日停留时间超过 35 分钟,这么漂亮的数据来自一款儿童应用—— 小伴龙

这家名为深圳有伴的公司,旗下最早的产品并不是“小伴龙”。移动设备所带来的全新交互方式,让很多创业者看到了儿童早教领域的新机会。那时,刚从腾讯离职的曹传宇也开始把自己的有伴网——一个幼教儿童内容的聚合平台,转型为了小伴龙。

作为一个已经相对成功的儿童产品,曹传宇在塑造小伴龙的期间有着哪些思考?

孩子不只需要老师,还需要伙伴

谈起成长史,曹传宇表示小伴龙经历了多次迭代,也面临着多重选择。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让孩子们在智能手机上做点什么。”曹传宇回忆称,在智能手机刚刚开始普及的2012年,他发现孩子会对大人用的手机非常感兴趣,同时上手极快。不过,当时市场上主流的儿童内容,主要以平面和电视媒体为主,基本上都是单向交互。而手机上并没有什么专们针对孩子的产品,“也许这就是一个机会”。

曹传宇最初在移动端的尝试是一款叫做早教宝的app,主打的是故事机功能,不过它并没有最终上线,原因是孩子不喜欢。“小伴龙”是在这个产品基础上做了转变,用“拟人化、动漫化和品牌化”打造,更加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事实上这是一种博弈,在家长们的需求和孩子们的需求中寻找交集和平衡点。”

拟人化抓住的是“陪伴”这个点。曹传宇和他的团队让小伴龙成为一个“有性格”的IP形象,它有独立的性格,有自己的名字和生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不是一个冰冷的故事机。

为了让孩子有“伙伴”的感觉,动漫化也是重要其中重要一点。小伴龙的IP形象是典型的两头身的“龙”(选择龙的形象,也是因为小伴龙APP是龙年诞生的),看上去与小朋友很相似,同时加入真人配音,并针对不同场景设置不同的回复,显得更加亲切。110.jpg

品牌化可以说是小伴龙的整体战略,这点来源于曹传宇团队对于国外同类产品的观察。虽然与小伴龙的诞生路径不尽相同,例如巧虎、芝麻街这一类经典儿童IP真正立身的根本都是源于品牌常年的积累。因此,一切的产品迭代都为了打造更为深入的儿童早教品牌。

用游戏化的故事黏住孩子们

1.0 加入了“陪伴”,2.0版本小伴龙则是逐步形成以故事为核心的游戏化产品特点,成为后来区别于早教产品最为核心的特点。

1、主人公性格突出,故事热闹。

小伴龙的IP从一开始的卡通形象逐步丰富成为一个更为立体的儿童伙伴,他聪明,有主见,但也调皮捣蛋;同时围绕着小伴龙,还创造出的一系列的儿童卡通,例如唐小丫、发条熊、飘飘象等等角色。他们带着一定的性格特征,跟儿童认知逻辑相近,易于让孩子们产生了代入感。同时,多个角色的互动,也让小伴龙的故事热闹不少。111.jpg

(小伴龙的人物IP形象)

2、由一张地图引导的冒险故事,模式虽然单一,但是地图和任务各不相同。

早期的国产儿童早教APP产品多以绘本为主,几乎是原有早教产品的电子化,并没有真正意义在智能设备上开发全新的产品形态。小朋友发现这并不比实体的产品好玩多少。小伴龙的模式可以让孩子能长时间地沉溺其中,并不觉得厌烦。不断展开的故事虽然形式、结构相似,但是因为内容的多样性,依然吸引着孩子。112.jpg

3、在冒险过程中,小伴龙一直在与小朋友在进行互动。

高度的互动,使得孩子们会认为这是与自己具有“情感纽带”的存在,会认为这真的是一个“陪伴”型的伙伴。

经过2.0版本迭代,故事这个特征最终成为了小伴龙的核心竞争力。在3.0版本中,又借鉴当时火热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打造出村长任务和职业角色扮演模式。这些新的方式丰富了原有的故事内容和结构,进一步加强了小伴龙的“游戏化故事”的产品特征。

在经历了不同的迭代之后,主打“陪伴式”教育的小伴龙逐步形成了以故事为核心讲述方式的产品特点。现在,小伴龙以50人的团队,每两周一次的稳定内容更新,保持用户的稳定增长。

有了品牌,商业模式可以千变万化

从2012年走到现在,在红海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儿童早教APP都面临着商业化的压力。他们普遍的特征都是千万用户,高下载(点播)率,但都无法通过纯内容的方式在移动端找到可收费的商业模式。

小伴龙同样也不例外,小伴龙虽然有内置收费部分,但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免费,未来这个策略也会继续。纯内容收入走不通,于是小伴龙选择了一个过去的长久策略——基于IP的品牌效应,并依据此建立起商业模式。

曹传宇给我举了他们和神州专车的例子,小伴龙的 IP 形象第一次从 APP 中走到了线下,担任了接送孩子上下学这样的角色。这次活动主要分布在深圳、北京、郑州、济南四个城市,每个城市有大约100个名额,发布后名额就被一抢而空。而对于这次活动的成功,曹传宇认为背后的原因就是小伴龙多年积累起来的品牌实力。113.jpg

不过相比于芝麻街、巧虎这样多年培育的品牌,小伴龙的成长周期显然要短不少,品牌的效应是否能够支撑起商业的变现,这让不少人存在疑问。曹传宇承认,IP的培养确实需要时间,品牌的培养也是一样。

但他同时也强调,小伴龙的诞生条件和过去我们所谈的儿童品牌有着很大的差别:

首先,小伴龙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未来这个渠道会更加强势。

其次,小伴龙以互动交互方式为主,这比原先的单向传播,让孩子更容易产生情感连接;

最后,小伴龙采用的是超级APP,1400万的注册用户数据都沉淀在其中,更了解服务的家长和孩子。

“神州专车”的合作就是一个好例子。不应该把小伴龙当做是一个儿童内容APP,而是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渠道,最为接近中国千万家长的渠道。” 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小伴龙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尝试两条轻商业化尝试:

1、依托小伴龙 IP,品牌授权。

据小伴龙团队介绍,第一次的试水将会是一款儿童玩具,采用小伴龙的形象和品牌,后续这款产品也会进行智能化;这样的合作方式会逐步拓展到更多的玩具品类,同时还会包括儿童智能产品。同时在内容方面上,小伴龙也在试图找到IP的变现渠道。“优质的内容是我们立身的关键,小伴龙的内容依然是我们团队最为重要的核心。”图书等传统IP变现的方式都在考虑的范畴之中。

2、依托品牌,深挖小伴龙用户的潜力。

除了对外的品牌授权之外,小伴龙更为重要的商业途径是打造自己的“品牌渠道”。1400万的用户沉淀在小伴龙中,同时他们对于小伴龙有“强”信任感,这都会成为后续“渠道”商业化路径的基础。

“我们也不知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小伴龙现在所做的探索并没有什么前辈的道路可以copy。”小伴龙的CMO邓铭来自奥飞,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给这个在互联网下诞生的儿童早教品牌以更多的商业想象空间和能力。“我们正在积极寻求可以合作的对象,小伴龙的线下授权商品、合作品牌,以及在用户层面有交集的电商平台,都有很多可以开展合作的场景,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合作局面可以打开。

与小伴龙一样,商业化已经是悬在每一款儿童早教内容产品头上的一把利剑,相较于过去3-4年大家专注于优质内容的生产和用户的积累,在今年,创业团队们普遍已经把目光放到收入上面。除了小伴龙所探索的玩具、硬件发面,图书出版和实体课程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当然,火热的亲子O2O也在其中,都成为这些拥有千万用户的“商业变现之路”。

“前方还有路么?”“都可能是。”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150万日活的儿童超级App,小伴龙将如何变现?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