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童立方总裁杨文轩:中文是否需要分级阅读?

作者:东耳 发布时间:

童立方总裁杨文轩:中文是否需要分级阅读?

作者:东耳 发布时间:

摘要:中文是否需要分级阅读体系?如果需要,有可能做出来吗?做出来后应用场景有多大?

78.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在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研讨交流会上,童立方总裁杨文轩从分级阅读和分龄阅读误区、亲子阅读和自主阅读不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分、推荐书目和阅读体系不分、少客观评估,多主观判断各自为战,缺乏中立的运营机构六个方面分享了目前中国分级阅读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分级阅读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这两年虽然关注度有所提升,但实际操作层面的进展很小。杨文轩表示,目前,中文的阅读能否分级,是否需要分级存在诸多争议。他认为分级阅读体系由三个方面构成:

  • 阅读内容分级系统:对全文的词汇量,单词数量、高频词数量、句子结构,语义、思想深度进行评估,划分不同等级标准。譬如读懂一本初级的幼儿读物与读懂一本百科全书之间的差距的千分之一被定义为一个蓝思,最高分值是1700蓝思。

  • 阅读主题测评系统:对所掌握的词汇量、语义理解能力、内容理解能力、熟练程度等阅读程度的进行测试和考量,了解主题的综合阅读水平,并且得到一个分值。

  • 阅读产品推荐系统:将阅读评测的分值与阅读内容的分级系统进行匹配,推荐或者选择相同分值的阅读产品。

分级阅读和分龄阅读误区

目前,很多人没有区分清楚分级阅读和分龄阅读的区别。事实上,两者之间差异很大,中国大部分是分龄阅读,即根据年龄段进行书目划分。杨文轩认为这种划分方法是群体的、统一标准化的划分,跟一年级、二年级这种分学段划分方法是一样的。但分级阅读更多是根据基础知识的储备量划分级别,对应的是主体阅读水平。分级是个体的,同一年龄段,能力也可能有差异,应该通过评测系统进行个性化的检测。“我觉得现在的系统基本上都是分龄的阅读系统,没有真正做到分级的概念。”杨文轩说。

比如,一些阅读推荐书目都是分龄的,0-3岁、3-6岁、6-8岁、8-12岁等跨年龄段划分。而当当、京东、亚马逊等网站也都是以分龄为主,国内的出版社都在条码上面标注3+、6+、8+的标签。杨文轩介绍,国内现在争论为什么3-6岁的孩子就不能够读更好更深入的东西?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分级阅读体系。

亲子阅读和自主阅读不分

0-6岁的孩子还没有很好的阅读能力,多数是父母阅读孩子听,或者是跟读的方式,因为这个阶段更强调孩子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自主阅读,则是孩子独立阅读,父母、老师扮演辅助者的角色。同样一本书,在不同的年龄段,亲子阅读和自主阅读是有很大差异的。杨文轩介绍,台湾的亲子阅读是3-6岁,自主阅读是8岁,这期间有一个分水岭,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特别去做这样的区分。

97.png

在中国更多是分龄、分主题的阅读。0-3岁是绘本,绘本内容的选择也依赖父母个人主观判断。3-6岁主要是亲子阅读,这时候更多是一些益智类绘本,主要是培养情感、认知,及习惯的养成,其目的并不是获取知识。6-8岁之间,老师开始在其中充当一部分角色,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文字基础,所以亲子阅读、课堂阅读及自主阅读相互作用,老师推荐是最主要的因素。8-10岁阅读内容以校园小说、成长小说为主,以老师推荐内容为主导,父母推荐为辅导,课堂阅读和自主阅读为主。10-12岁孩子就开始看一些玄幻小说,这是孩子的自主选择,同学之间口碑相传是主要传播方式。

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的决策者也在发生变化。杨文轩表示,儿童阅读的特点就是决策者、推荐者、消费者是分离的,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孩子自主选择权很小,这自然也会影响整个阅读分级体系。

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分

阅读能力的评估主要是基础的词汇量、高频词的数量、句子结构、长短、语义的评估。理解能力则主要包括情节、情感、内涵的理解和感受评估。因为欧美语系以单词为主,文字是音节构成,文字拼写和字义之间的联系不强,所以可以用大数据来做科学化、系统化的评测,阅读能力也很容易测定出来,但是汉语有一定困难。杨文轩说,很多人想引进国外的测评系统,但基本上都无疾而终了。所以这件事情,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思考,怎样把情感的感知也加入到测评之中。

推荐书目和阅读体系不分

现在推荐书目很火,很多学校、专家都在做书目推荐。这种书目推荐很容易操作,但也存在随意化、体系化缺乏的问题。此外,在针对分龄的书单推荐方面,同质化比较严重。多数人推荐的都是市面上热销、口碑还不错的书籍。“所以,这样的分级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意义。”杨文轩说,“在欧美国家,除了经典的畅销作品以外,还有很大的选择性,可以根据用户个人特点选择书籍,这才是真正的分级。”

少客观评估,多主观判断

真正的分级阅读体系的操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通过阅读内容分级系统对全文的词汇量,单词数量、高频词数量、句子结构等进行测评,然后通过阅读主题测评系统对用户所掌握的词汇量、语义理解能力等进行测试和考量,最后通过阅读产品推荐系统将阅读评测的分值与阅读内容的分级系统进行匹配,推荐或者选择相同分值的阅读产品。而目前国内的书目推荐大多缺乏逻辑性,多维度测评,教育相关的基本指标体系都还比较缺乏。因此,中国的书目推荐很少分析书中包含多少汉字,哪些是高频词,因此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各自为战,缺乏中立的运营机构

之所以很难做到客观评估,原因是出版业、教育行业,IT技术三者之间并没有真正打通,大部分是各自为战。杨文轩提到,比如出版社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可能把数字化的内容、数据交给拥有技术平台的公司。

目前,出版机构掌握着阅读产品,教育机构手握学生资源,二者之间并没有打通。杨文轩认为,如果出版机构和教育机构联合起来,通过技术推动,也许可以走的更远一点。

关于未来中国分级阅读的发展,杨文轩认为,因为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分级体系,更多人会想到从国外引进,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只能借鉴,不能简单移植;另外就是根据中国文字的特点和文化自创适合中国的分级阅读体系,但是由于中国城乡、地域差异性较大,因此要通过大数据建立各地模型。

此外,杨文轩也表达了自己的疑虑,一些引进国外分级阅读体系的公司大多无疾而终,身边接触的自主研发分级阅读体系的公司似乎也无作为,香港、台湾虽然在阅读推广方面做得不错,但是在分级阅读方面也并无作为。对此,杨文轩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中文是否需要分级阅读体系?二、如果需要,有可能做出来吗?做出来后应用场景有多大?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童立方总裁杨文轩:中文是否需要分级阅读?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