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北京一流小学是如何开展“博物馆式教育”的?

作者:少年商学院 发布时间:

北京一流小学是如何开展“博物馆式教育”的?

作者:少年商学院 发布时间:

摘要:敢让孩子做自己,让教育回归生命,让孩子有机会体验生命中的各种波澜

image3.jpeg

我们曾分享《北京一流小学是怎么启蒙孩子经济学的》,今天我们分享姊妹篇。关于“博物馆式教育”。被称为“多元智能之父”的哈佛心理学教授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认为:

理想的学校就应该像儿童博物馆,给孩子上课的,应该是各行各业真正的专业人士。这样的好处是,这些专业人士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在真实的世界探索和解决问题,他们教给孩子的是真正实用的知识和能力。

美国圣地亚哥就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在践行这样的教育理念,这所被比尔·盖茨称之为“每一个美国孩子都为之向往”的创新学校,名叫High Tech High,我们曾分享过其案例《全世界都在热议的一部教育纪录片,揭秘孩子“极有可能成功”的路径》。

而北京有一所非常著名的公立学校,其国际视野和创新教育实践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被誉为全球教育水平第一的芬兰、还是注重项目制学习的美国,每一年来自这些国家的顶级老师都会亲自来到这里给孩子们上课,与老师们交流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更特别的是,这里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学期都会做一个项目,这可不是过家家式的小打小闹,而是基于社会问题的一个个真实项目,从北京停车难问题、垃圾回收问题,到水资源匮乏、森林保护…这些都是学生们从小要探究学习的重要议题。

学校就像是一所博物馆

这所学校虽藏身在小区深处,但漫步在学校里,这里就像一所博物馆。每一个角落都无不让人惊艳。贴满教室和走廊的孩子创意作品、无处不在的项目制学习成果,让人仿佛置身于博物馆中,而恰恰“博物馆式的学习”也正是这所学校最大的特点。

image4.jpeg

(学校一楼走廊。每一层均为这样的风格)

有人说博物馆是孩子们的第二学校,而这所学校就像个博物馆一样,事事处处、时时刻刻都在赋予孩子知识、话题和学习素材,启发她们在课堂学习之外去发挥创造力,尽情开脑洞,形成各种小组去探究问题的源头,并去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而这些成果也都会展示分享出来,这是一个属于学校,更属于每个学生的共创博物馆。

image5.jpeg

(学校的走廊一角)

最近,这所倡导博物馆式教育的北京名校,更是引导学生开展了一个全新项目:北极博物馆大改造。更有意思是,学生们要在暂不去到北极博物馆的前提下,分组设计出博物馆改造方案

北京学生去策展北极博物馆?这背后可还有一段缘起。北极博物馆位于芬兰,是一所研究和展览极地文化的博物馆。

image6.jpeg

当这所学校的校长去芬兰友好学校考察学习的期间,看到当地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们去北极博物馆深入学习,并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于是便和芬兰合作学校共同发起这一国际交流项目,通过游戏化学习的方式,让国内的学生们也能学会观察、发现问题,并以策展师的身份,去了解极地的知识,重新策展改造北极博物馆,让更多人重新认识极地。

image7.jpeg

开展博物馆式教育的四大流程

流程一:4节线上预热课程,储备博物馆知识

面对一个陌生的话题,必不可少的就是大量的资料搜集和信息筛选工作。在项目启动后,学生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去网络上、书本上搜集与博物馆和极地文化有关的资料,并领取线上预热视频,针对性做思考和深入研究。例如有个孩子在观看预热视频后,又自发驱动,搜集了许多资料并制作成12页的PPT。

 image8.jpeg

这个背后其实考察的就是孩子的信息和媒介素养,从上网搜集资料,筛选所需信息,再到信息搜集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无一不是对孩子信息搜索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

流程二:线下策展思维课程-未来设计师的初尝试

在前期的预热之后,迎接学生们的就是200分钟的策展思维课程,由少年商学院教研总监、明星老师Evan主讲。策展人人都懂,但到底什么是策展思维呢?

实质上,策展是信息的感知、搜集、分类、综合和展示的过程。策展思维的关键就在于思路的转变,一旦学生从看展览的游客,摇身一变成博物馆展品的策划师,每件展品该如何摆放,先后顺序是什么?如何让所有展品之间建立联系,讲述一个吸引博物馆游客的故事?这背后就是一门学问——策展思维,对应规划能力、同理心(换位思考)和讲故事的能力。

image9.jpeg

(英国地铁博物馆)

例如: 英国地铁博物馆在做展示的时候,就不是单调地呈现出地铁的样式设计,而是发起了一次投票,问问大家在地铁上最常丢失的是什么。投票第一名是雨伞,所以这个博物馆在策展的时候就展示了一个地铁工作人员沿路收集雨伞的过程。

在课程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学习,从模拟小区便利店店长进行商品摆放开始,学生们也要像策展师一样,去学习策展的方法,并针对策展主题进行深入学习,设计展品陈列方式,让展品“活起来”。现场,学生们更做了一个策展小练习,为乐高玩具布置一个展览,从中更加深刻体会到从用户角度出发的设计。

image10.jpeg

(少年商学院在为这所学校的孩子开设策展思维课)

而在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博物馆的策展知识,更对北极的文化、生态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原来北极的生态环境已经那么严重,北极熊的日子太难过了”;

“萨米文化很有趣,我也很想要去亲身体验,并把这些展示出来”

image11.jpeg

(芬兰当地的土著居民)

……

上完课的学生们都积极分享着自己的感受。在课程中,除了Evan老师的讲解介绍,学生们还灵活运用了平板电脑等学习工具,观看相关视频和阅读相关资料,自主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

这样子的一种学习,其实就是国际上颇为流行的项目制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即孩子们围绕一个项目主题,而不是一个知识点,展开跨学科的项目制的综合学习。

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选择、计划并提出一个项目构思,通过多种形式解决现实问题。通过这样的项目学习,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流程三:在实践中真正感受策展思维

一般认为,课程上完了就意味着项目结束,在这里可不一样。在课程后面,Evan老师还发布了一个重要的挑战,学生们需要以组为单位,围绕“北极博物馆”这一主题,从极地生物、极地环境、极地生活等6个议题中选择两个进行策展设计。

image12.jpeg

(学生们围坐一团交流心得)

与此同时,学生们还需要去进行线下调研,更加深刻认识博物馆。这一次学生们就选择了北京首都博物馆,这可不是走马观花地参观,而是带着问题,带着策展思路图,去实地调研,以策展师的角度去重新观察和思考博物馆的策展和规划方式。在调研结束,学生们还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image13.jpeg

流程四:展示项目成果,不断优化改进

在经过了课前预热、200分钟烧脑课程、与芬兰学生线上交流、小组头脑风暴之后,每个小组也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策展方案,并在班上与其它同学分享,不断碰撞出新火花。

例如其中一组将北极“拟人化”,设计了一个北极的“生老病死”展,从冰川的起源(生),到冰川老化(老),再到面临环境危机(病)最后到其消亡(死),拟人化的展示和精彩的讲解,让在场学生听众都深刻感受到北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少同学还为其它小组的设计出谋划策,提供了新思路。

image14.jpeg

(消融的冰盖,北极熊的生存岌岌可危)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不少朋友可能已经猜到了,这所博物馆式的学校便是北京名校-呼家楼中心小学,有着56年历史的呼家楼中心小学,特别注重芬兰与美国都尤为重视的项目制学习,而呼家楼中心小学则率先发起了国内的项目制学习-PDC项目,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创新教育的先锋,今年3月还走入了全国“两会”。

PDC是英文Project(项目) Drive(驱动) Create(生成)的简写,与项目制学习异曲同工,旨在让学生在各种各样实践项目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从被动吸收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探索,让每个孩子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image16.jpeg

这次的北极博物馆大改造,是少年商学院和呼家楼中心小学共同合作的PDC项目。作为同样重视项目制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少年商学院,过去5年持续为中国最富创造力的孩子家庭,和顶级的中小学提供创新教育解决方案。

无论是“北极博物馆改造项目”还是少商与之合作过的另一个项目“未来学校大创想”,从中我们都能看到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实孩子们不是缺乏创造力,缺乏的是展示创造力的舞台。

而这一次的“北极博物馆改造”项目也远远没有结束,在本周(5月24日)的中、芬、美等六国的国际PDC研讨会上,这个项目还会展示给更多全球更多老师和家长,今年9月,这所学校的代表学生也将亲赴芬兰,深度交流和学习。

image17.jpeg

敢让孩子做自己,让教育回归生命,让孩子有机会体验生命中的各种波澜,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绽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博物馆式教育”是一各非常好的理念。我们也将持续分享更多案例,以操作方法给大家。

本文转自少年商学院,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少年商学院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少年商学院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北京一流小学是如何开展“博物馆式教育”的?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