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金吉列没有见识

作者:我叫MKT 发布时间:

金吉列没有见识

作者:我叫MKT 发布时间:

摘要:人穷就该读书,人富更要多读书。

1.jpg

1

张世杰未曾有过俞敏洪那样的绝望。

俞敏洪历经三次高考,留学夙愿未成,留任北大时还因私自办学受了处分。同样是把握自己人生轨迹的人,大老俞三岁的张世杰做事一直顺风顺水,直到2014年金吉列巅峰之后。

1993年,俞敏洪创办新东方时,张世杰的金吉列制衣厂已经走向世界了。他几剪子剪出的“如意领”,把中国衬衫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服装大卖,更是囊获了日内瓦博览会金奖、爱迪生杯优秀发明奖等数十项国内外大奖。

当老俞还拎着浆糊桶贴小广告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美国分公司。

此时的他,风光无俩。

作为一个永远走在创业路上的老兵,他从来不会给自己设立边界。在服装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后,又将目光投向了留学中介行业。在去往美国的飞机上,他经常碰到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凭着自己不亚于炒房般卓越的见识,他意识到中国人会越来越富有,会有更多人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而彼时正值国家对留学行业进行清理整顿,敏锐的商业嗅觉告诉他,机会来了。

于是,金吉列留学成立了,个体户成功转型成教育家。

2

和老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不同,张世杰总是主动出击。

当年下海经商,他拿的是北京市第23号个人营业执照,是首都第一批创业者。在民智初开的年代,他知道“谁早迈出一步,谁就赢得了主动权。”

金吉列先后开设48家分公司,正是秉承着这个理念。

早年的他喜欢读书,尤其是励志书籍。他不喜欢走一眼看到头的路。只是,估计现在开着宾利,坐拥数亿财产的他早已不需要励志书籍了,他自己就是。

虽然从未接触过教育培训,但是他认为“隔行如隔山不假,但是不同行业的区别仅仅在市场渠道上,而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和管理办法是相通的。”

他是有这个底气的。

1999年,张世杰主持设计的企业管理模式,获得了北京市第十七届企管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由此,制衣厂中央厨房的运营模式也完美的复制到了留学业务上。总部负责生产(文书申请),分公司负责销售(咨询),及其快速的铺遍全国,大大的减少了各地对后期文案的依赖。

扩张迅猛,规模化收割市场成就了今天的金吉列。

放眼当时,老板们的格局孰高孰低不好评判,但是张世杰的决策比起澳际李先生要高出好几个段位。对澳际市场地位的取而代之,也是必然。

所以,在消协的授权下,金吉列创立留学消费教育学校也就顺理成章。要知道,被选中的机构都是各行各业的排头兵。

3

四大老板中,只有张世杰没有光鲜亮丽的学术背景。

启德李朱是广东当年的理科高考状元,俞敏洪三次高考中了北大,而澳际李先生更是早年就负笈海外。

不过不要紧,后来他的名头是叫得最响的,张博士。

金吉列官网:2009年,为了表彰张世杰先生为出国留学和国际教育交流,尤其是在促进中澳两国教育、文化交流所做的杰出贡献,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授予张世杰先生荣誉博士学位。

就像国内的宣传技巧一样,认可公司教育理念,就是签约了。积极传播公司文化,就是推荐客户了。纽卡斯尔大学也颇懂套路,所谓的教育文化交流的杰出贡献,就是金吉列输送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多到让校方惊喜。

张博士的成功,得到的不只是财富,社会地位的提高更是让他不断收获掌声和尊重。北京商会副会长、高尔夫球协会副会长、朝阳区政协常委、人大代表、北京市优秀企业家等等数不清的光环和头衔让其他人羡慕不已。

在早年的某档节目上,老俞酸溜溜的说,“我想要一个人大代表,但就是不给我。”

4

金吉列留学的辉煌不必多提,48家分公司足以说明一切。

可是,成立近20年后,它掉队了。甚至圈子里不断传出金吉列要卖的消息。8亿作价,潜在金主为首控基金。虽然这个说法遭到了金吉列留学高层的否认,却依然挡不住众人的猜疑:张博士是不是玩不动了?

在传统行业,姜自然还是老的辣。即使后劲不足,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但是我们要探究的是这只骆驼是怎么慢慢落后的?是张世杰的问题,公司的问题,还是市场的问题?到底是哪些环节发生了变化?曾经成就了金吉列的东西,为什么又导致它落伍,改革乏力?

可能真正的原因在于金吉列的文化,在于张世杰及其高管团队认知。

励志书籍改变了张博士的人生,却没有办法在其有所成就后泼上一盆冷水。当俞敏洪在调整股权结构,接受IPO时,他放弃了学习,沉睡在功劳簿上。

一个公司的创始人能否持续的把握住行业的发展机会,能否给公司定义一个核心价值观,是摆在任何一位创业者面前的难题。

5

金吉列有吉祥三宝,除了红衬衫,还有米阳大厦和教育参赞。

不仅公司要卖的消息泛滥,总部即将搬离的传闻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因为米阳大厦隶属于北京市体育局,体育局要回收了,金吉列就不能再续租。

但是,米阳大厦注定会在留学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

这里发出过数万名学子的申请,走出了数位留学创业者,也培育出了金吉列这家国内私企五百强。它的确像是一个中央厨房,供养着金吉列全集团3200名员工,同时也滋养了周边数家中小机构。

这里也发生过令业内震惊的贪腐事件,流传着各种花边新闻。比如,和尚牵着羊驼走进金吉列咨询大厅,不知前去做法还是咨询海外佛学。

教育参赞是金吉列的特色招牌,主打了很多年。业内已历经海归、外籍顾问和招生官几个不同的宣传阶段,金吉列仍旧热衷于利用有政府背景的退休老干部招生。不能说没有效果,只是不再是当初那个年代了。

窥一斑而见全豹。金吉列传统、保守甚至有些封闭的形象跃然纸上。留学业务是牵一发动全身,而这一发,在销售导向的金吉列就是市场营销。

金吉列的市场营销是花过大力气的。除七八千万的百度竞价以外,公交车体广告,凤凰卫视,机场手推车都有投放。2015年,更是花费1500万在中国好声音四强赛上露脸。今年,北京大区又在新中关大厦入口竖起了广告牌。

6

新中关早已是北京留学行业的新地标了。

当年,美国领事馆在国贸,金吉列、启德、新通等机构纷纷在附近安营扎寨。那里曾经火热的水泄不通。随着使馆搬迁至三里屯,缺少学校资源的国贸逐渐没落。人大附、北大附、101等簇拥的中关村渐渐崛起。更何况,新东方总部也设在中关村,有无数家机构在周边争抢红利。

即使是澳际,也设立了海淀分部。而金吉列一直固守在永安里,任由西风大作(海淀在北京西边)。

2.jpg

北京,新中关

新中关大厦入驻了数十家留学机构,是兵家必争之地。以狼性闻名的金吉列,他们的做法是投放入口广告,15万/月。

新中关距离米阳大厦,乘坐地铁至少40分钟车程,中间还要换乘一次。客户一栋楼都扫不下来,更不会有精力赶到东边了。或许,金吉列对此的态度是,即使你签约其他家,也要从我的“门匾”下走进去。

行业下半场,金吉列布局的失误明显见多。

2002年,金吉列注册了培训学校,一直处于存续的状态。也从未像启德、新通一样,染指K12业务。当新东方不停的收购、投资时,从没见过金吉列有任何新动作,反而由北京金吉列企业集团投资了一家典当行和叫一家作柴家湾十一号的酒楼。

2016年,金吉列创办大学长和大学通。号称与微软强强联手,意图积极向互联网留学转型。可尴尬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也没有拿到新船票。更何况毫无互联网基因的金吉列。结果当然是以饱满的热情拥抱互联网,最后却默默关张。

失败的原因显而易见。因为无法颠覆旧有的认知,金吉列自带基因导致产品、运营、商业模式没办法以新的方式来做,造成了金吉列在公司层面上无法逾越的障碍。

“专注留学十九年”,他们更多的是专注于保护自己的领地,忽略了更广阔的机遇。

7

新东方有新旧三架马车,博士也并非没有想过接班人的问题。

2013年,毕业于澳洲悉尼大学的张瀛瀛加入金吉列,负责国际发展中心,职位是VP。外部人士可能不了解,金吉列内部对她的称呼是“公主”,张博士之女。

当时,金吉列正值巅峰,看起来一切向好。张瀛瀛的加入,也理所应当。

只不过,她工作一年之后便远走他国。接近张瀛瀛的人说,公司内部关系杂乱,斗争激烈,一天到晚都是各种会。她的离开可能也是感觉乏力,不如安心做富二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目前,在金吉列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里,张瀛瀛仍是监事身份。

其实,张瀛瀛的管理理念相较于去年折腾金吉列的卢大师要高出好几个层次。她说,“作为一名管理者,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因为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管理者才是最终的赢家。”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行业,张瀛瀛的话直戳痛点。

而大师的名言则是,“被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管理者的管理模式和手段。”

他的话对应的是,JJL仅有的几个海归顾问很少能坚持一年以上,而普通顾问一半来自于链家地产,平安保险和安利。

“公主”不接手,博士还有诸多跟随他多年的将士,朱燕民、冉惟一、王丹、郑应文,还有大区销冠出身的COO郭明斐。

只是高层的变动也让人看不透。

2017年五一小长假刚过,爱好发布红头文件的金吉列就宣布朱燕民出任金吉列出国董事长,签发人:张世杰。朱头发花白,看上去年纪比59年出生的张世杰还大。无法想象偌大一家颓势明显的公司,交给保守的50后或者60后掌舵。

2017年年底,冉唯一辞任公司总裁职务,去因不明。

本以为张博士意图让贤,划分清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查看工商注册信息可知,金吉列企业集团董事长仍旧是他。金吉列留学股东有张世杰、朱燕民、宫小平和爱学问网络科技中心(有限合伙)。而爱学问这家公司法人是张世杰,股东张世杰、朱燕民,张世杰个人占股99.66%。算下来,在金吉列留学,博士个人占股96.33%。

3.jpg

金吉列注册信息,截图自天眼查。

这种架构下面,博士的决策出错,仍旧无人可以纠偏。

金吉列还是博士一个人的金吉列。

8

除了年薪80万诚聘市场副总裁,再没见过金吉列有外聘的动静。

公司内部OA竞聘消息频发,鼓励员工们积极参与。然而,部分金吉列顾问吐槽说,想不开了才会去竞聘经理,收入没有顾问多,干得活比谁都累。

内部提拔和竞聘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员工的成长空间,也造成了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山头林立,腐败滋生。

政治斗争是金吉列的特色。金吉列内部一直有朱燕民、王丹、“老黄”等各领风骚的说法。他们每一位都有故事。

屡试不爽的是,掌权的领导们更替上位,往往会动用权力利用审计等手段剪除一批人,再提拔一批人。更有人调侃说,不是坐VP大腿的贴心人,就别想着升职。

分公司经理履新,基层员工讨论最多的是,他究竟是谁的人。

9

高端留学客户已经和金吉列绝缘了。

这两天,张博士亲自坐镇督战。他要求管理层深入的做业内调研,了解友商的产品、服务以及报价。并结合市场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然而对员工提的中肯意见,上层的回复是,短期内实现不了,那是长期计划。

金吉列的顾问抱怨说,同业在打造产业链、延伸服务的时候,我们在搞阿米巴,做台账,背誓词,参加企业文化歌曲比赛。现在知道着急了,可也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毫无章法。

和行业的通病一样,资源和产品越少,金吉列对顾问的考勤打卡、思想建设管得越严。

国内搞阿米巴的企业,多数是工具派,想走捷径,急着寻找做大做强的工具和模式。殊不知稻盛和夫创建这一套体系的根基是什么?他信佛,有信仰,有境界。他说,拼命工作可以磨炼灵魂,而不是金吉列的不写台账,等于白干。

如今誓词不背了,台账也不计了。去年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悄悄收声。不认同企业文化的人纷纷离职,“裁员计划”进行得相当顺利。

不知换血过后,尾大不掉的金吉列,能否自我革命成功。

10

人穷就该读书,人富更要多读书。

这家国内私企五百强正在被没有文化的高管团队越带越偏。有人说,金吉列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制度的事情好解决。

这个说法过于片面了。制度是最难变动的,因为涉及人心,涉及到制度制定者的立场、见识和态度,涉及到公司能否放权,老板是否对执行者有充分的信任。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能否有同样的认识和判断,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是否可以跳出当局者的固定视角看问题。

人的问题是最难解决的,而制度的制定者就是人,如何制定则要考量到他对现象的理解,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员工的体量。从严要求没有对错,但是立场是个大问题,制度规范化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但是不能本着地主思维,站在员工的对立面去制定。

这种企业文化的氛围下,说再多也是空口号。是的,哪怕你说“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

11

嗯,我要写一个系列。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我叫MKT”,作者Heymkt。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 我叫MKT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我叫MKT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金吉列没有见识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