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这位老母亲,是什么给了你不报幼升小衔接班的勇气?

作者:外滩教育 发布时间:

这位老母亲,是什么给了你不报幼升小衔接班的勇气?

作者:外滩教育 发布时间:

摘要:当下,有一种培训十分火热,它的名字叫“幼小衔接”。

1.jpg

当下,有一种培训十分火热,它的名字叫“幼小衔接”。现实中,为了能让孩子进入更理想的学校,也为了让孩子跟得上小学课程进度,不少父母会为孩子选择相应的幼升小衔接培训和思维训练班。但有这样一位CEO妈妈,曾在孩子中班时报了9个兴趣班,但却在孩子大班即将面临幼升小时收缩了“战线”,更无报任何幼升小衔接班的计划。她哪里来的勇气?

福瑞小姐,我家小龙女,还差3个月就满6周岁了。没想到,佛系妈吸萌娃还没吸够,一眨眼她已经站到了从“幼儿”到“儿童”的这个门槛上。 

大班开学时,她很骄傲地说,她是学校里最大的孩子了。暑假一过,拔了个个头,穿上学校的百褶裙校服,背上书包,还真有点准小学生的样子。

刚开学一月余,就发现,幼升小的信息已经扑面而来。去年幼升小新政调整影响了一波家庭,今年上海教育部门的招生规则未出,我家在民办小学和公立小学的择校问题上尚未最后拍板。

但我们倒也安然,一方面准备继续多了解学校信息,开放日时多带孩子去参观后做准备和决定;另一方面继续保持放松和平静的日常生活,观察她的发展节奏。

640.jpg

我没有上任何幼小衔接培训班、思维训练班的计划。一方面她是一个正常的孩子,虽然怀孕时多少抱着娃能超基因水平发挥的幻想,期待她长出高级脸的颜值和爱因斯坦的脑沟,但事实证明,上天足够厚爱了——娃健康在线、颜值在基因基础上稍有进化,智商在社会发展水平刺激下超越爸妈同龄时;

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的培养中,她的独立性、学习热情、抗挫能力、情绪控制、同伴相处、身体发展都不错,值得信赖可以顺利地完成幼升小的过渡。 

比起给她在知识和技能上加料,我倒是很认真地思考幼儿早期教育的“松”和“紧”问题。

一、对知识技能类培训,要“放松”

现在让孩子提前学知识很火,惊动了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幼儿园去小学化”,公立幼儿园只能做游戏,任何跟“知识”或者“小学内容”有关的,啥也不教,我听说一些幼儿园古诗都不敢教了,貌似也有些矫枉过正。

另一面,是爸妈不敢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周末培训班火爆,学科类培训和兴趣类培训层出不穷,身边不乏一个周末爸妈都在陪娃上课,又忙又累的案例。

1.jpg

几乎所有的科目都往低龄渗透,周末大商场一眼望去,都是一个又一个“行走的碎钞机”,各种开挂的“别人的娃”非常生猛。我这种80后家长有时都感觉不是被同龄人抛弃,而是在知识和技能上都快被10后拍死在沙滩上了!

福瑞小姐在幼儿园阶段,也是我家的“消费大户”,从小就为GDP做贡献!在私立幼儿园上学,中班高峰时期,我曾经给她报过9个兴趣班,先允许我先为口袋里的钱心疼三秒再来和大家分享“碎钞经验”。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新上海人家庭,夫妻两都在创业初期,且自己带娃。上私立幼儿园的起因,是因为我们的户口不在居住区,公立入园条件靠后。

偶然了解参观了现在的私立园后,发现能满足安全关照、老师包容孩子个性、办学理念开放和英语环境浸润式,综合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接送情况后做出了选择。

中班时,福瑞小姐一周兴趣班有9.25课时,选择兴趣班的原则是素质教育优先,以玩为主,大部分在工作日内解决,且接送方便;周末我们把更多时间留给其他亲子活动的安排。

2.jpg  

从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比来说,两年多来,我觉得私立园对孩子帮助最大的是英文水平和文化的融合。外教全程带班,浸润式学习对孩子的语言水平是有极大帮助的;在文化上,外教也可以和中教形成碰撞和互补,大多数情况下,外教在性格和教学上都会更加外放且幽默。

就孩子的安全关照和个性发展来说,私立园因为师生配比高,老师能够更好地关照到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和发展程度。

但如果特别在意性价比的家庭,这不会是好的选择。私立园假期太多(我们幼儿园国定假日和西方假日都放假)、每年学费都上涨、外教老师流动性较大都是明显的问题。

兴趣班,看着数量虽多,但是无论小朋友还是大人,并不太累。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 首先是体力上,因为接送上不是问题,孩子和大人都不会觉得在“赶场子”;

  • 其次心力上,孩子正处于“好奇期”,只要不是拔苗助长,以玩为目的,问孩子,都不会说累,我们没有劳烦老人,不存在家庭矛盾;

  • 合理管理预期,对快速产生结果并没有什么期待,没有期待的好处就在于,反而会时时觉得充满惊喜。

3.jpg

但是到了大班,我也开始给她收缩了战线。很重要的原因,省钱!(偷笑三声);但更重要的一方面(严肃脸),孩子长大了,经过过去的多种尝试,已经观察出来她的某些特质,比如说音乐方面的接受能力强,现在年龄增长,需要系统增加练习时间才能提高;另外,需要把时间挪出来,给她自己去自主安排和探索。

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各花入各眼,从我自己亲身体验的感觉,原则上,

第一是不要超出孩子的接受水平,比如幼儿阶段非要他们坐在教室刷题,教会小学数学;

第二不要安排太满,牺牲孩子的户外运动玩耍时间。满则溢,像报道中,导致幼儿园孩子学习压力太大神经性斑秃,或者是厌学之类的事情需要避免;

第三费用和时间安排上不要超出家庭的能力范畴。父母的焦虑会传导,如果因为学习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和持续争吵,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

二、对“独立”和“坚毅”,浸润培养

知识和技能容易量化和描述,一定程度上满足家长的炫耀心理,这点非常理解,俗母如我,也会为孩子能够理解三位数加减法或者独立完成9宫格数独窃喜,暗想小学入学后可以坐着跷脚。

但是抽丝剥茧,比起这些知识和技能水平上的发展,我觉得幼儿阶段对整个人生长河中更为重要的部分,还是独立和坚毅的培养。

我很赞同英国夏山学校创始人尼尔的教育理念,对夏山的自由实践是否适合国内水土有待考察,但是夏山学校一直秉承的教育宗旨还是值得一提——“快乐是生活的目的,衡量成功的标准,在于‘工作愉快与生活积极’。”

尼尔90岁时撰写的自传《尼尔!尼尔!橘子皮!》一书中提到,“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告诉一个孩子可以怎么生活。一所理想的学校,就是借由消除学生对于教师的恐惧,而消除学生对于未来生活的恐惧。”

“消除对未来生活的恐惧”,正解!我觉得这正是家长和老师应该留给孩子面对可能的复杂多变人生的宝贵精神动力。反推到幼儿阶段,在家庭这所终身学校中,最应该着力启动培养和引导的,就是独立和坚毅。

4.jpg

首先,是孩子的独立。这里的独立,包括生活技能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自主。

培养独立的基础,是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我和队友在这方面很一致。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到,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夫妻的独立性。孩子从小需要知道的是,无论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他/她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安排,并需要对自己的生活安排负责。

福瑞小姐刚出生开始就自己睡一张小床,五岁整,她开始自己睡一个房间,除了偶尔做噩梦惊醒需要我们陪伴,或者我偶尔特别迷恋她香喷喷的小脑袋去凑在她身边以外,她都能自己一个人睡一整夜。五岁整后,开始自己学着独立洗澡,除了洗长头发需要我的帮忙以外,现在她已经能够自己完成洗澡过程,爸爸再不用担心我加班晚归。

今年暑期,她还解锁了新技能,被我们办理了“儿童托运”,一个人在空姐的关照下,乘飞机从上海飞回了福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家长适度的“偷懒”和大胆的放手,往往能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培养孩子的自信。

6.jpg

精神上的自主能力,也需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去着力引导,这里包括对自己生活的安排能力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比如中班后,自己安排好每天要穿的衣服,我只是偶尔提供建议,由她自己完成出门的准备工作;引导她逐步学会合理安排好自己校外的生活——每天的练琴、玩耍时间、运动时间、周末的上课时间,或者提出去哪里玩的方案和建议。

意识习惯上能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要“安排和负责自己生活”,未来才能更好地接受或者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管理方法。

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则完全可以融入到日常的亲子互动中。我们每天很享受送她上学的时间或者吃饭的时间,会开放式地聊各种话题,或者玩一些脑筋急转弯的思维游戏,也放松地和孩子在她能够理解的范围内,讨论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异性、同性婚姻;她未来的梦想等话题。曾经还就《寻梦环游记》中的死亡和终极死亡的问题,进行过深入探讨。

家庭的“放松”和大人适当的“示弱”非常必要。从小班开始,老师对福瑞小姐的评价一直有“情绪很稳定”一条。发展到大班,新来对老师写的每周评语也包含了能安排自己的时间,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并且很愿意积极地讨论和分享新的话题,不怕回答错误。

因为她知道,大人也并非全能,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三人行必有我师”。她和她的伙伴在很多技能上已经比爸爸妈妈要厉害,通过互联网或者书本等工具,可以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她知道,

人类世界以及地球之外依然还有很多不清楚的领域等着去发现和探索;

她需要到成年后再去考虑结婚的问题,她甚至隐约对成年后的独立带着憧憬,当然也会有一点没有准备好就要离开爸妈的害怕;

她的职业梦想经历了牙医、时尚设计师、明星和科学家的演变,目前还没有做最后的决定,因为都很有趣,还得再想想。

5.jpg

其次,是坚毅。坚毅体现在抗挫折的能力,对困难不恐惧,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应对。这是需要长久磨练的一个品质,也完全应该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

为什么西方教育很重视体育,为什么现在长跑这么火,也恰恰是因为重复与坚持后成就的达成,是对心性的磨练,是对孤独的馈赠。

我还记得我们以前高中的学霸,当年高考的理科状元,我很欣赏的一位女同学,在学校里是长跑健将。我周末在睡懒觉的时候,她已经脚缚沙包在山上集训晨练了,她现在已经是一位科学家。 

任何成就的达成,都需要长久的忍耐和对困难征服。这几天香港上市敲钟被互联网圈广泛讨论的美团创始人王兴,最出名的一本写他的书,其实是《九败一胜》。

如果没有在前面的九败中去总结、学习并寻找突破,就不会有大家津津乐道的一胜。TED上有一个被广泛讨论的演讲——《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的品质——坚毅》也说的是同样的道理。

7.jpg 

生活是一场马拉松。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成为一个创造万人就业岗位公司的企业家,但每个人在自己小而美的岗位上,有所创新有所收获,或者是经营自己的家庭要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都需要不畏失败,积极面对。

8.jpgq.jpgw.jpg

落到幼儿阶段培养的微处,也可以从小处着眼,去强化孩子对毅力的磨练。

比如之前提到的户外体育,学自行车或者轮滑,在保护好皮肤的基础上,不要过分心疼,让孩子大胆的去奔跑、跳跃,去摔倒。

之前福瑞小姐学自行车的时候,我都担心她摔出内伤,不过通常情况下,摔倒了,我们都很淡定地扶她起来,确定她没受伤以后继续鼓励她。于是很快地,在重重的地摔了七八次以后 ,她掌握了这个技能,她也很自信地知道“自己成为了全家最早学会自行车”的那个人。

再比如对兴趣的培养,我今年把她的兴趣班缩减了很多,但在看出她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可塑性后,继续了大班课和一对一课程的学习,并增加了练琴的时间。

陪练不易,也曾河东狮吼,白羊座妈妈火气上脑,摔过琴谱。但最后,解决的办法,并不是把她扔给了培训班,而是慢慢引导,让她发现练习与不练习导致的结果不同。

让她明白弹好了钢琴可以发出动听的声音;让她慢慢理解自己创作无意义音符时,能从指尖流淌出的快乐;也会陪她练习,让她发现妈妈这个伴友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赶不上她,满足她小小的好胜心。这个过程很慢,需要绝对的耐心,但值得沉下心来,日复一日磨练。

这个过程对家长也是一个考验,也难怪TED的演讲者,最后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是“我们只有自己变得更有毅力,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有毅力”。

o.jpg

i.jpg

三、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有一次幼儿园请正面管教的引入者张宏武老师来做讲座,张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你坐在家里,孩子带着大包小包回到家中探望,你希望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 这是个好问题。

大多数家长都提到了“自立、有责任感、诚实、自信”等等,我当时心里冒出来的第一个词是“平衡”,一种心理上的调控能力,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东西方对教育的理解从教育这个词的源头来看,就有所不同。在英语中表示“教育”的单词educate(动词)和education(名词)都来自拉丁语,由前缀e-(向外、出来)加词根duc-(引导)及动词后缀-ate或动名词后缀-ation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将学生的天资引导出来”。

中国的象形文字,“教”其实是一个老师拿着教鞭在教育一个孩子,蕴含着伦理纲常,重在教授。从小应试教育指挥下长大的我们,不少人到成人后,才在反思,单纯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是否等同于“活的明白”,或者“活得幸福”,才在寻找真正的自我。而我们,现在就有机会,让孩子在更小的时候,逐步地找到并明确自我。

养娃不易,但想明白,正如尼尔所说,“大多数人成不了伟大的诗人,也成不了伟大的音乐家。我们都从事着力所能及的渺小工作,然后尽己所能过着幸福的日子。”

松紧有度地给孩子独立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在遥远的不确定的未来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白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并积极面对各种挑战,最后不管大成或小成,都应了中国的老话“儿孙自有儿孙福”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外滩教育”,作者陈汶鑫。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外滩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外滩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这位老母亲,是什么给了你不报幼升小衔接班的勇气?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