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芥末片场 | 1个老师+1间教室+13个学生=?

作者:红印儿 发布时间:

芥末片场 | 1个老师+1间教室+13个学生=?

作者:红印儿 发布时间:

摘要:我们很容易忘记学习和成长是多么重要却艰难的事。

屏幕快照 2018-10-06 14.28.21.png

《山村犹有读书声》中的老师与13名学生名单

【芥末片场】是芥末堆推出的电影赏析栏目,以影评形式为读者甄选具有教育意义的优质电影,挖掘电影中的教育内涵,揭示教育的生活性、社会性和哲理性。

芥末堆 红印儿 10月8日手记

想请你试着回想一下人生中第一次走进学校那天:背着小书包,头一回独自去探索自己、理解他人、认识世界。虽然不免摔跤坎坷,但是多么美好啊。

纪录片《山村犹有读书声(Être et Avoir)》就从十三个孩子在大雪后坐着校车去上学讲起。学校位于法国中部圣埃蒂安市的一个小乡村,村里总共不过两百余人。除了十三个年龄在3岁到12岁的学生,这所学校只有一间教室和一位名叫乔治·洛佩兹(Georges Lopez)的老师。

1个老师+1间教室+13个学生=?这部影片尝试给出了一种解读。

一花一世界

影片践行了纪录片最重要的传统之一:在一个特定的窄小场景内展开叙述,并由此折射出整个世界。《山村犹有读书声》记录的都是与学校、学习以及成长相关的小事,比如学习数字、课间滑雪、打架推搡、老师谈话、家长座谈。叙事沿着粗粗的时间线索推进,把面包碎屑一样的事件一个个撒下来、摊开看。 

“拍摄之前,我觉得自己已经忘却了学习与成长是多么艰难的事情。这次重温学校生活,我强烈地回忆起了学习与成长的艰难。这,或许就是本片的主题。”导演尼古拉·菲利贝尔(Nicolas Philibert)说。 

屏幕快照 2018-10-06 11.16.51.jpg

大雪之后,学生们拉着器具到山上滑雪

开机前,尼古拉·菲利贝尔在四个月里拜访了超过100所学校,才决定选择乔治·洛佩兹所在的单间校舍。影片拍摄耗时约5个月,从头到尾都并无脚本可遵循。为了不过多打扰学校生活,尼古拉·菲利贝尔和团队每天最多拍摄40分钟。 

2002年,长达60个小时的镜头最终以104分钟片长的成片出炉。尼古拉·菲利贝尔亲自操刀剪辑,他说,他并非在追求最好的镜头,而是在完成一种构建。 

沟通即教育

“沟通”是影片潜在的母题,这实际上也是尼古拉·菲利贝尔一直以来的创作兴趣所在。1992年,他完成了纪录片《聋哑世界(Le pays des sourds)》,呈现聋哑人与哑语的关系;1996年拍摄的《微不足道(La moindredes choses)》讲述一间诊所里的精神病患者准备一场演出的过程。

《山村犹有读书声》用了很多篇幅展现师生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像小火煲粥那样细密、柔软、持续。尼古拉·菲利贝尔在导演手记中写道:“我是被学校里唯一的老师的性格迷住了,在他威严的外表下有一种极深的关怀、细致和谨慎。

屏幕快照 2018-10-06 14.14.29.jpg

学年结束,乔治·洛佩兹与学生们告别

乔治·洛佩兹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和他的学生们沟通,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们长大。例如,遇上没画完画就想出去玩的学生朱朱(Jojo),乔治·洛佩兹会严肃而温和地和他讨论一个人该如何信守承诺、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同样地,乔治·洛佩兹也从不会回避与学生谈论离别、争执、尊重和责任。

影片呈现的第二类沟通发生在老师与家长之间。在很多方面,乔治·洛佩兹甚至比家长都还要了解他的学生们。一个名叫娜瑟莉(Nathalie)的女生有些自闭倾向,在学校里表现得更自在,与家人显得很疏远。乔治·洛佩兹便开导娜瑟莉的妈妈说,孩子有成长、感到开心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与家人疏远的过程是暂时的却也是必要的。 

屏幕快照 2018-10-06 13.35.51.jpg

一名学生在磕磕绊绊地拼读课文

除此之外,影片还间歇展示了一些家长与孩子、孩子们之间交流沟通的镜头。尼古拉·菲利贝尔让我们看到农场劳作的艰辛、孩子因为父亲病重而流泪、心急的家长忍不住出手教训孩子。这些纯然的、天真的生活片段既与影片片名“Être et Avoir”遥相呼应,也与春风化雨的学校生活形成补充,并最终构成生活的全貌。

在学童中间

回到影片片名,être和avoir是法语中两个最基本的动词,前者表示是、存在,后者表示有、获得。我们是什么?如何存在?为何存在?我们有什么?没有什么?要什么?这些问题看起来那么简单,问题的答案却是那么一言难尽。 

很巧的是,être和avoir也是法国孩子进入学校后最先学到的两个动词。影片以此为名,似乎本身就带有一些启蒙的意义。“简单得令人眼前豁然一亮”,曾有法国影评者如此形容这部影片。仔细想想,上学的日子好像正是这样。

值得注意的是,在拍摄学生时,影片的镜头几乎都与孩子们同高。平视的角度让观众有机会面对面地看到每一个孩子,仿佛孩子就在观众身边,或者说观众就置身在孩子们之中。这个拍摄视角还隐约传递着一个信息:孩子们跟成年人一样都是独立、自由的个体,值得成年人以平等和尊重相待。

这种人人得以自在生长的情景让人不禁想起叶芝的小诗《在学童中间(Among School Children)》。卞之琳曾这样翻译小诗的第一节:

我边走边问,打从长教室穿过, 
和蔼的白头巾老修女回答问题, 
孩子们学做算术,练习唱歌 
学习各样的读本,还有历史, 
剪裁和缝纫都要求干净利索, 
样式最好又时新——孩子们时不时 
出于好奇心,免不了抬眼注目 
一位六十岁含笑的头面人物。 

对于不少老师来说,在学童中间就是幸福的。乔治·洛佩兹在影片中说话并不多,在专访片段里,他说:“做老师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很多很个人的东西。但很奇妙的地方在于孩子们会带给你回报。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地带给你回报。”这大概就是教育事业带给人的幸福感觉。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芥末片场 | 1个老师+1间教室+13个学生=?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