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干货分享】百亿级教育公司的机会在学习社区?

作者:芥末堆 发布时间:

【干货分享】百亿级教育公司的机会在学习社区?

作者:芥末堆 发布时间:

摘要:今天【腾讯汇客厅】组织的在线教育沙龙活动在北京举行,天图资本投资人易立夫邀请到两位职业教育领域的行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分别是热锅实验室创始人欧阳骁和翡翠教育执行总裁庄严,芥末堆整理了活动上两位嘉宾分享的干货,为大家奉上:

今天【腾讯汇客厅】组织的在线教育沙龙活动在北京举行,邀请到两位职业教育领域的行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分别是热锅实验室创始人欧阳骁和翡翠教育执行总裁庄严,芥末堆整理了活动上两位嘉宾分享的干货,为大家奉上:

欧阳骁:下一个百亿美金的机会在哪里?

mooc是未来么?

MOOC在美国已经是第三波在线教育潮了,但我觉得这一波不会有太大成果,现在很多是把知识的结果直接搬到互联网上,把知识集约、观点化,满足工业时代的集约化需求。

在Havard公开课上看过对冲基金的课,但只看了一集,看不下去,为什么? 因为没有使用场景,违背人性原则。比如把K12搬到电脑上,旁边有游戏,他又孤身一人……

北京市政府投了一个亿录了几千节课到最后都没有多少人去学 。题库类产品貌似投了很多钱,也很火,但实际使用情况很不乐观 。在线教育为什么现在爆发?主要是资本的原因, 但多数平台的现状是没多少人用,员工KPI的压力都很大。

如何把在线产品做的有趣

1、很多产品和孩子的兴趣没有任何关系,你需要先给孩子营造共鸣感、带入感,给他目标和学习知识的快感,就如美国电视节目《荒野求生》那样,让观众有一种”被带入“的感觉。线下容易造成约束,可以让一年级的孩子清晰看到远期目标与近期束缚,但线上的课程难以形成这种约束。

2、良好的代入体验

未来需要体验,不在乎结论是对是错,我需要知道这个事情为什么这样,并从中获得快感。比如,看《荒野求生》,我学会了3种在野外生火的技能——并在这种体验中获得了满足感。

3、跟用户产生关联

未来的在线教育一定要能产生共鸣 ,比如荒野求生就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真人秀的节目 ,让我产生了去攀岩去冒险的想法和冲动。

如果上面的问题被满足,我认为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很大机会 。学习社区是最有价值的,线下培训行业产品形态没法社区化,中国会出现百亿级教育公司,从知识社区很容易发展起来。

功能依赖→用户体验

未来的在线教育,应该是直播占主导作用,录播是辅助 。中国还没有一家公司像Megastudy那样做内容,请顶级老师来上课,给他们配四五十个助教。虽然后来MegaStudy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倒掉了,但中国还是没有人做的这样好。现在多数都是把现有资源简单编辑之后放到网上。

现在不是功能依赖的时代了,而是用户体验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是长目标的,很少有人去拆解这些目标,并且把他做的有意思。谁能把教育领域里面的长目标拆解谁就能统治一个领域 。把知识进行结构化和拆分,个人兴趣是关键。

现在多数教育项目,老师和机构是割裂的,机构主导。未来一定是老师做主导。现在是拿到了足够钱的培训机构在市场上比较强势,所以没法吸引像罗振宇和罗永浩的这样有足够感召力的”明星级的老师”——因为罗永浩这样的,身价就上亿,是没法给某个机构打工的。未来,一定是由一个极有魅力的人来吸引。罗振宇的《罗辑思维》也是教育类的产品:把有效的信息和观点传递给别人。

沪江网基本还是基于传统的课程,这些在线上是没有多大的粘性的,每年都有一些人过来学个四六级,学完了就走了。没有重新架构一个产品的人,提供个3、5年的服务,形成粉丝——认同你的产品和价值观的人。

50、60年代的人建立了现代市场,但85、90后的进入,信息被拉平了,教育市场和消费观念都在改变。未来五年内85后小孩上学的时候变革就会很明显,因为教育需求和消费观念都不一样了。5年内,85后的孩子读书的时候,消费观念都会被改变,在一所最好的学校读个12年,还不如在家研究个什么,比如大数据技术什么的。——中国的教育会越来越美国化:美国最大的市场在职业教育 。

未来的模式

教育社区深度交互以及UGC会有百亿公司出现

互动环节

问:如果允许开课吧之类的认证学分发学位,可能清华之类的都不一定是最好的学校。付费问题的核心问题是需求问题。中国人,对短刺激特别感兴趣,但很多东西链很长。

答: 奥鹏之类的电大函授班也可以解决学分和学位的问题,但没有颠覆。 未来的互联网一定是满足细分的需求,而不是所有用户的需求。教育也是一样,比如满足一小部分人,但如果这部分人可以高度社交,他的价值也可以很大的。

庄严:移动互联网大时代助力屌丝逆袭

个人经历

本世纪初是北大青鸟第一批老师,这个机构有过辉煌的两亿。2012年重新审视,做教育的互联网化。当年不到一千万的营业额,今年上半年5700万,目标1.2亿。

这些年的经历最有价值的是试错和“跳坑”,但时间原因,更多是展示收获。70后、80后的逆袭,想不出太多名字,成长和步入社会,物质和精神消费考虑性价比。

我毕业的时候02年差不多可以拿到10万年薪,85后开始赶上金融危机,大概在07年,一些沉寂很久的机构开始崛起,批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开始接受职业培训——高教的失衡。

90后的人生路径更加多维,考大学已经不是必须选择的路径了,心中没有绝对的对错。他们更加追求认同和群体性,比如出于某种共同爱好的,而不是某些“身外之物”的标签。

从网游中学到的

乐趣&激励:

外在的动力不足以提供半年的激励。比如游戏,打死多少个怪,可以收获多少装备。

碎片化:

时间的碎片化是伪命题:多数人有少数时间会娱乐

内容的碎片化有意义:就某个点,智能设备,扫码看精华视频解决问题。

场景:

学习场景——从游戏中借鉴。

工作场景。

嘉宾交流

互联网教育最好做起来的的是方法论,精神的交流,与互联网的传播性、有效性比较搭配。因为纯知识的东西相对容易找到,反而是看完了让人心情激动。

K12领域运营过重,12年的目标才能验证结果。职业培训,适合迷茫但上进的人。我们2012年开始做职业培训,希望找到这个行业的“苹果用户”。他们注重体验,不太注重价钱。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干货分享】百亿级教育公司的机会在学习社区?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