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凭什么:家长没批改孩子作业竟被老师嘲讽?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

凭什么:家长没批改孩子作业竟被老师嘲讽?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

摘要:家长群又吵翻了!

画.jpg

家长群又吵翻了!这次的争执点有些诡异,竟然是因为家长没有批孩子的作业。

近日,江西省的某所学校,因为几名家长没有批改孩子的口算题卡作业,被老师在家长群里点名批评。

640.jpg

图/微博热搜 

“几位家长你们是二年级的口算自己都不会呢?还是昨晚赚了几百万?”这是来自老师的质问。 

事件一经爆出,网友们讨伐的声音就来了,一波激起千层浪。

0.jpg

图/微博热搜 

从什么时候起,家长除了每天要在家长群里规范言语、吹捧老师、低调不炫富外,还要承担起判作业这项“光荣”的任务?

不配合?小心群里的点名批评! 

家长应该给孩子判作业吗? 

据法制晚报的消息可知,近年来,批改孩子作业成为了多数家长的“必修课”。

甚至有老师把这一行为上升到更高层次,如果不批孩子的作业,家长就是不重视教育,不尊重老师,“家长再忙,也不要拉下孩子的学习。”

但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 

老师布置的这些作业无论难易,都属于老师的工作范围之一。

据《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的本质要求之一,包括认真批改作业,不得敷衍塞责。”

9.jpg

图/微博@和你何一起 

家长需要关心孩子的作业,但关心的应该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如做作业是否认真,而不是越俎代庖,批改孩子作业,做老师该做的事情。 

此外,家长们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多方面原因的差异,无法保证批改作业的准确性,反而会成为无用功,对孩子获取知识带来相反的效果。 

针对这一现象,陕西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老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或纠正孩子作业错误。

出台规定对这一行为进行禁止的,并非陕西一省。

早在2014年,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就曾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行为的意见》,明令禁止各校不得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规定早已发出,可为什么家长批改作业的行为依旧屡禁不止? 

为什么需要家长给孩子批作业? 

之所以让家长批孩子作业,是因为作业留的太多,老师批不过来造成的。 

8.jpg

图/豆瓣鹅组 

据一位老师透露,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指标,在学校之间的成绩竞争前不掉队,老师们会给学生们布置额外的作业。

7.jpg

图/豆瓣鹅组 

而这种作业属于正常家庭作业范畴之外,老师们对此无暇顾及,只能要求家长们帮忙批改,既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量,也可以让学生们多练题,长经验,考好成绩。

随着升学压力的不断前移,提出对学生们进行减负的初衷是好的,可一旦与现实关联,在有形、无形的竞争面前,减负一时间难以真正实现。 

在“唯分数是举”的考试机制面前,作业虽然培养不了天才,但至少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练习掌握相关的规律与技巧。

可如此一来,也让一部分家长饱受焦虑。 

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刘云告诉周刊君,学生家长的职业是她干过最苦不堪言的。 

老师每天在家长群中强调,布置的作业要求家长批改签字。

作为一名75后,工作多年的刘云对书本多少有些生疏,“特别是数学作业,有时候和答案对不上,孩子又理直气壮,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判,只能让孩子第二天去问老师。”

毕竟术业有专攻,家长无法保证在知识层面对孩子加以专业指导。 

“要求家长批作业,有些强人所难了。”

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

“颐指气使”的老师 

可怕的是老师在家长群里点名批评的行为。 

无论是在群里说“几位家长你们是二年级的口算自己都不会呢?还是昨晚赚了几百万?”,还是前段时间发生的“您是我从教二十年遇到的第一位奇葩。”

j.jpg

图/微博@扬子晚报

在家长群里,家长们似乎成了老师在课堂之外的学生,老师们“颐指气使”,采用软暴力在语言上对家长进行冷嘲热讽,让本是平等的双方关系演变成一种失衡。

老师,一个看起来并没有太大权力的职业,却因为对孩子有绝对的权威,在此层面上,才会有了老师在家长群中相对强势的影响,也才造成了老师与家长之间地位的不平等。 

毕竟老师代表一种教育资源,平均到每个学生的时间并不太多,总不能因为群里的争执,把火药味延伸到孩子身上,这样就不值得了。 

许多家长怕自己与老师发生冲撞后会对孩子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大部分只能敢怒不敢言,或是“隐姓埋名”把群里的对话发到网上,以此泄愤;或是在群里树立“正面形象”,变着法儿地吹捧老师,网称“彩虹屁”。

j j j j.jpg

图/微博@uc胖胖

“群已变味,更像江湖” 

不可否认,当下的中国家长与老师离不开家长群,可在近段时间内,它也成为了双方爆发冲突的地方。 

除了家长不批改作业被老师点名批评外,还有因为各类原因,比如让老师多照顾自家孩子、开宝马车接送孩子等,被老师点名、踢出群的家长们不在少数。 

i.jpg

 图/新闻截图 

建立家长群的初衷,不外乎是为方便家长了解孩子的状况,降低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成本。 

然而,这种看似理想的状态并不存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家长群都变成“负担群”“攀比群”“马屁群”。

画.jpg

图/中新社发 尹正义摄

针对此,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教育局出台《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规定》,比如在休息时间不要发消息、学生作业教师要当堂布置、避免马屁群等现象出现。 

y.jpg

 图/新闻截图

规定能起到一定作用,可面对已成为一块心病的家长群,又该何去何从呢?

在美国,明确规定老师与家长不能互留彼此的私人社交账号,很多学校会有专门的人处理老师、家长这两方的交流。

这样一来让老师专注于工作,而不是每天要亲自面对与家长们的沟通,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保证双方明确责任。 

但在微信盛行的中国,取消家长群的做法似乎并不现实,它终归在家长了解孩子动向、促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面带来了一定积极影响。

但可以能做到的是,就算建立家长群,老师与家长也不彼此互留私人社交账号、电话等信息。

同时也必须明确建立家长群的目的,做到因地适宜地“约法三章”,定下群规。 

毕竟,对看起来风平浪静、实则早已血雨腥风的家长群来说,大家聚在一起,难道不都是为了孩子好吗?(应收集者要求,文中刘云为化名)

参考资料:

7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 网友点赞称要给家长“减负”,法制晚报,2018年10月16日

家校交流有新规矩!别了,拍马屁群!新华社微信公众号,2018年10月16日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作者万霁萱,编辑俞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中国新闻周刊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凭什么:家长没批改孩子作业竟被老师嘲讽?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