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5岁男孩超强简历:奋斗50年,不如别人出生5年

作者:凤凰WEEKLY 发布时间:

5岁男孩超强简历:奋斗50年,不如别人出生5年

作者:凤凰WEEKLY 发布时间:

摘要:有能力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家都有能力,孩子还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131654543091052273.jpg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昨天,一位5岁小朋友的简历,让网友们坐不住了。这份简历长达15页,制作精致,内容丰富。从头到尾,都在展示小朋友的各项优势。比如,小朋友的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大学,且双方都是大公司的高管:

640.jpg

从八个方面展示小朋友“独特的性格”:

1.jpg

不到5岁,就有1500字的识字量,每年阅读英语书500本,每周能写3篇英语日记。

2.jpg

无论是主持、钢琴、街舞、涂鸦,还是足球、游泳、围棋,小朋友样样都精通。

3.jpg

除此之外,几乎每一天,都有非常严格的课程安排。

4.jpg

看完了这个简历,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我好像这辈子都比不过这个孩子了”。

第二反应是:“算了,我还是不要小孩了。”

5.png

害怕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所有中国人的焦虑。

但其实,输在起跑线上的从来都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

同一条起跑线?不存在的

有人说,人的一生,是在和同龄人赛跑。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实际上,自孩子出生前很多年,赛跑已经开始。这场比赛,并非起跑线相同的竞速,而是从上一辈接棒的接力。

据2017年数据,北京西城重点小学学区房,均价突破了17万/㎡。这意味着,一套房子,就能将许多家庭,挡在重点学校的门槛之外。这种差距,完全取决于父母。

幼升小“入学之战”,从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战争。

有网友说的很直白:更重要的,是通过孩子来面试父母。

11.png

从划片入学,到笔试面试,到班级分配。层层过滤,层层门槛。门槛不仅设给孩子。更是为了在阶级上筛选父母,继而筛选孩子。

前一阵在国内大热的印度神作,就叫《起跑线》。影片中的教育分层,引起了中国父母强烈共鸣。

0.jpg

为了把独生女儿皮雅,送入最好的小学,这对爸妈用尽了手段:

全家塞进早培班。

--.jpg

卖掉房子,搬入学区房。

00.jpg

凌晨带着铺盖,学校门口排队等名额。

i.jpg

甚至为了争政府“配给”贫困生的名额,不惜撒谎演戏装穷人。

终于,在他们费尽心机后,皮雅顶替了一个贫困生名额,得到了重点小学的入学机会。可是那个被挤掉名额的穷孩子,命运也被改写。因为抽签没抽到自己,所以不能去重点小学。他眼神失落而疑惑,望着父亲问到:“爸爸,是因为我们不幸运,对吧?”

0i.jpg

孩子的父亲掩面而泣。他已经能看到孩子的未来:普通小学、普通中学,毕业之后不再上大学。然后和他一样,在贫民区摸爬滚打,一生不会迈出这片棚户区。绝望、痛心、无奈、无助。

生存在社会底层的人,只有被命运摆布的份。

89.jpg

这就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富家孩子从“重点”开始,人生迈入正轨,一步一阶稳固上行。贫民窟的孩子,交由普通学校散养,复制父母的人生。

他们比你有钱,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

一位在国家博物馆工作的讲解员,向网友们讲述了他的经历。

一次,他为北京某重点小学,讲课外历史。他向这些小朋友们提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们,北宋之后是哪个朝代?”他本想引导孩子们回答南宋,进而引出岳飞抗金的故事。结果有孩子回答:“伪楚。”

当时他听到这个答案都呆住了。伪楚。这是当时女真人在北宋后,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因为时间太短,且不合法,多数史书会略过。除非是剖过这段历史,否则不可能知道它。

当时他就脑门子冒汗,强掩笑容地问:“啊,那你说说为什么是伪楚呢?”孩子回答说:“因为张邦昌登基是在三月,赵构登基是在五月。”听罢此言,他彻底心服口服。

这帮五年级孩子,给他留下了极度深刻的印象。眼界、表达、知识储备,已经可以碾压一大批同龄人,甚至能够碾压“高龄”人。


h h.jpg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出身富家的X二代,不过是“纨绔子弟”的代名词。媒体也特别喜欢盯着X二代曝黑料:“深夜飙车出车祸”、“留学生活似度假”、“聚众吸毒过生日”...

事实当真如此吗?

=-.jpg

年初,澳门赌王的儿子何猷君,靠着智商刷屏社交网络。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100位名校学霸同台竞技。这位95年的富二代,接连斩获第一。

j k.jpg

什么?作为富二代,居然不是靠钱刷屏?说好的纨绔子弟呢??

他的父亲是资产数百亿的何鸿燊,从小教导他的话是:“读书要用功,财富不会永远跟随你,读书永远受惠。”

他也非常努力地读书。在17岁那年,同时被剑桥、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录取……

读大学时,常在图书馆做功课到凌晨三四点。

,.jpg

成绩也超棒。

。.jpg

他用三年的时间,读完了四年的课程,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史上最年轻的金融硕士。

普通人看来,“二代”们的勤奋很难得。而在精英阶层,这不过是习惯与常态。在优秀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有父母做榜样。所谓的努力、所谓的自律、所谓的成功,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习惯成自然。

原来出身真能决定人的未来 

中国有位导演叫郑琼。她用6年时间,拍了一部纪录片《出路》。6年来,她跟踪记录了3个年轻人的成长。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影片结尾时,也有不同结局。

拍摄初始,他们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最小的孩子,来自甘肃大山深处。她叫马柏娟,二年级。喂猪、做饭、背谷子,是她的日常。每天还要步行十几里山路,去一所只有5个同学的小学里上学。

/.jpg

唯一的男孩子,是湖北的高中生,徐佳。他是个高三复读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到学校,备战第三次高考。

/。.jpg

另外一个孩子,是个酷女孩。她叫袁晗。袁晗是北京姑娘,刚从高中退了学。那时的她,正在一边申请留学,一边自己开咖啡厅、做家具玩。

we.jpg

6年时间说长不长。被剪成了几十分钟的影像,结局转瞬即至。

山里的姑娘马柏娟,三年级时退学了。16岁时,她嫁给了亲戚家的哥哥。她依旧没有走出大山,余生的路,几乎可以一眼望到头。

复读生徐佳大学毕了业,在一家电力公司,月入8000元。工作几年后,他用自己攒的钱结了婚、翻修了家里的房子、还给妈妈开了个小卖部。

北京姑娘袁晗,在德国混到了硕士毕业证。拍摄结尾的时候,她刚刚回国,注册了自己的艺术投资公司。不过她说,自己一单生意还没谈成呢。

三个阶层出身的孩子,三种不同走向的人生。结局并不出人意料。出身或许决定不了100%的未来。但多数人的框架,已经被框定好了。

影像里,还留着马百娟小时候的样子。一个小姑娘坐在黄土包上,正在念自己的作文:“我长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学,我上了大学,要去打工挣钱,我要一个月挣1000元,买面,因为我家面不够吃。”

这个世界的真相在于,它从来就不公平

出生那一刻,有人含着金汤匙,有人含着铜汤匙、有人含着破汤匙。有人会问:努力一辈子却走不出自己的阶层,那么努力的意义又何在?有人怼道:你努力一辈子也娶不到高圆圆,那你是不是不结婚了?

w q.jpg

我们总是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现实却是,孩子们从出生起,就不存在同一条起跑线。有些孩子,从出生就落后别人家孩子100圈。拼了命追几十年,也许能追上10圈、20圈。可一生用尽,最后还差着80多圈。

世界从未公平过,这就是真相。

许多人会为此焦虑、愤怒、心有不甘。如果你一定要看到一个“努力就会成功”的故事,那不妨读读,肯尼迪家族的经历。

肯尼迪的曾祖父是个普通的制桶工人。他爷爷做码头工人起家,后来开酒馆,竞选州议员,并把他老爸送进了哈佛大学。他老爸哈佛毕业后,涉足金融和政治领域,并出任了英国大使。到了他家第四代,约翰·肯尼迪,成为了美国总统。

四代人,100年。完成了从工人到总统的阶层跨越。

这个故事,大抵是努力能换来的,最大的世俗成就。这种成功,虽然耀眼到世人所共睹,也只不过是千百种成功的一种而已。

re.jpg

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美国总统。也不是所有努力,都会回馈瞩目的成绩。更多的人,只是在努力地认真生活而已。

在北京,我见过太多年轻人,挤在狭小的出租房,拿着不高的薪水,拼搏着未来。他们可以退居小城,选择安逸。只是多数选择留下的人,害怕的并非是劳苦。他们只是不愿自己还没努力,就轻言放弃。

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这或许才是努力的意义所在。

这个世界里,人各有分工。只要在努力生活,就没有人是失败者。

人们为教育不公痛苦,为阶层固化而愤怒。究其根源,其实并不在于无法选择的出身。而在于,这个世界,太习惯以成败论英雄。而父母,又太渴望孩子不平凡。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作者波采采。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凤凰WEEKLY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凤凰WEEKLY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5岁男孩超强简历:奋斗50年,不如别人出生5年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