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GES2018】凯叔:科技让教育顺应人性

作者:西瓜 发布时间:

【GES2018】凯叔:科技让教育顺应人性

作者:西瓜 发布时间:

摘要:科技不是用来怕的,是用来用的。

 WX20181204-151557.png

芥末堆12月4日文,在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上,凯叔讲故事创始人、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凯叔发表了主题演讲,探讨了他所理解的科技能够给教育带来的变化,以及科技如何在教育产品落地场景中发挥作用。 

以下为演讲实录(芥末堆整理): 

感谢邦鑫和云峰的邀请,在未来教育大会和大家一起来聊天。我是做儿童内容,当然在儿童的这个领域,内容和教育是绝对不分家的,中间没有一墙之隔。

应用科技,而非惧怕科技

从哪开始谈起?我想从最近媒体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谈起。很多媒体会问,现在AI越来越发达了,有了TTS技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模拟出凯叔的声音,当机器人可以给孩子去讲故事,你会不会感觉自己会被替代?

那我当时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开始眼前也是一楞。后来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就是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时候,爆发了一起著名的卢德运动。

卢德是想象中的一个将军,后来据说无法证实真有此人。因为工业革命带来了织袜机,所以大量的织袜工都失业,只能罢工。对新的技术替代自己的工作很生气。于是工人在卢德将军的带领之下,见机器就砸机器,见一台砸一台。那我们现在知道新的技术带来的并不是大量的失业人口,而是创造了更多优质的岗位,而我们的工作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有幸福感。

重复的、劳动繁重的工作会慢慢被取代。现在我们看卢德运动,可能是太过了,但是当我们现在看到AI越来越发达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担心。可能我们大量的工作岗位都会失去,那未来怎么办?

所以讲到这里的时候,其实我觉得我的第一个观点:科技其实不是用来怕的,是用来用的。而AI永远会是人类的努力方向。在面对AI的时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当过了奇点之后,AI会统治人类;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人永远不可能提着自己的衣领让自己飞起来,人类不会具备这样的能力。

AI到底是什么呢?不过是人的某一种能力的延伸。比如说,我们也会和微软一起合作,和百度AI工程师一起合作,搭建我们的TTS,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给他们不一样的体验。

当然现在互联网上也会出现这样的产品,比如机器人会写诗了,机器人会作画了,可是机器人是不是明白诗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呢?即使他会写诗会说话,但是这些诗和画给它们赋予意义的依然是读诗看画。

所以科技到底给教育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改变呢?我们很多搞教育的人都会说这么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教育是反人性的,帮助孩子突破一道一道的门槛,去学海无涯苦作舟很难。

我觉得教育一定不是天生反人性的,只不过原来我们没有更多的技术手段和表达方式。现在科技越来越发展,不同的科技叠加带来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这种表达方式越来越提升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孩子对于教育会越来越顺应。

用科技培养孩子真正的天赋——热爱

关键是我们怎么把这些或新或旧的科技融会贯通,用来帮助孩子交付知识以及训练模式。这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应该去想的事情。有人可能会说,如果今后我们的教育过程变成无痛教育,那人和人之间是否优秀这件事情,我们应该如何去评判呢?

这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另外的问题,及当人在未来时刻,学习本身已经变成很好的体验的时候,我们怎么去选拔人才,怎么去培养人才?答案好像是只能靠天赋。

那我们看看天赋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天赋就是热爱。那热爱的是什么,是他做的这件事情或者学的这件事情。我特别喜欢一本书叫做《异类》,当中讲的这么一个故事。

加拿大的冰球国家队运动员都很有天赋,但是在冰球之国,这些凤毛麟角的天赋运动员比别的运动员多出来的天赋是什么呢?就是在刚接触冰球运动的时候,一个学生比其他学生早生了几个月,因为冰球运动在加拿大,所有级别的队伍的选拔都是在1月1日。

当球队第一次来招募这些小孩,要判断他是否可以被培训为选手的时候,你会发现1月1号出生的人比12月份出生的人大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那这个时候会发现孩子在一开始有半年之差、一年之差的话,他的骨龄、协调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天大的区别。所以大一点的孩子天生做的就比小一点的孩子好。于是他不断地接受激励,进而在这一个小团体,他会以此为乐,热爱并保持优秀。之后升到了校队,再因为同样的原因升到省队,以此类推。

拿我来说,现在凯叔讲故事应该是在中国互联网上,儿童内容这块做的还算是不错的。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喜欢上讲故事这件事情。再往前倒,我做了二十几年的培训演员;在中央电视台的时候,以讲故事的方式讲创业案例2000多个。

而那在之前,在幼儿园的时候,我每天在上课的时候给孩子们去讲故事。原因很简单,我原来特别跑,老师就天天打我。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在给其他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自己会特别安静,从此之后我就不上课了。上课时间就是给别的孩子讲故事。对于一个天天挨老师打的孩子,突然变成了老师,这是一件多爽的事情。

人生得到注意,生命被尊重,所以在这个时候遇到了极大的激励。我是喜欢讲故事这件事情吗,不,我是喜欢讲故事带来的被看见被尊重的感觉。那么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说,你激励的方向就是孩子未来的方向。其实所有的过程都需要不断新的激励点,这就是激励的技巧和方式。而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激励性产品是什么?我觉得一定是游戏。游戏的及时反馈和及时激励,让你每天跟着他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一起,这样的方法和科技的手段,非常值得教育从业者学习。

我需要强调,教育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优化人的体验,让教育不反人性,甚至顺应人性。你所用的技术都未必是高科技。我给大家拆解一下,比如说我们最近做了一个诗词产品,就在思考如何用现有的技术和艺术表现手法,再加上科技的手法去打造一个诗词教育产品。

我的团队每天想的是两个终极问题。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教孩子诗词?第二,为什么几千年来就是这些诗词传下来,被人遗忘的一定是大多数,为什么剩下的是这些?

我们花费半年时间想清楚了原因,是因为情感。因为人这种生物几千年来,其实在情感这一点上没有任何进化,影响我们的都是生老病死爱恨情仇这八个字。

所以诗词是什么,是直接记录感受,表达情感的最好载体。中国人几千年来是用它做的这样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工作。想到这个问题之后,就知道这个产品到底应该怎么做。所以它的核心就是150部诗词戏剧。

戏剧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孩子完全和写诗的人有同样的心理感受。有了这样的感受才叫懂事。戏剧就把诗歌的场景映射在孩子的生活场景当中,调以亲情,让他去体验这份美好和清爽。

其中还可以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孩子感受坐着纸飞机,穿越到大自然给它搭建的瑰丽奇景当中,去让他去体验。戏剧借助各种技术和各种艺术手段的叠加把能够让孩子有同样感受的场景做出来。

为什么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因为我们目的是让孩子爱上这首诗,爱上这种感受,理解这种感受,甚至和诗人产生情感连接。但是我们没有让孩子会背这首诗。而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发地去理解诵记。技术手段利用得好,孩子根本不需要太费力气。

这种自己形成闭环的教育产品,如何验证孩子学会呢?考试肯定是反人性的,但是又一种顺应人性的考试是游戏。这样就用诸多的技术和艺术,将它化成了一个闭环。

相信科技,但要保持耐心

第三个观点是一定得相信科技,但是要有更多的耐心。

其实我原来是学摄影出身的,我念的第一个专业是摄影专业。在我学摄影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是极其讨厌数码的东西,说你一定要用手去触摸胶片,去冲洗胶片,你用到一定要用手用放大机,自己通过光影的变幻去重塑光影的变幻。 那个时候的数码相机很烂,拍出的画质也很烂,没法跟胶片机比。但是现在用胶片机的人就很少了。

此外,随着电脑作画技术的发展,美术教育也是要发生重构。今后的美术教育已经不用再训练一个人的笔法技巧。

人的想象是在自己的能力圈的范畴之内徘徊,而科技提升了人的能力圈,自然让人的想象边界也就大大提升。因而不需要畏惧科技的变化。那相应的教育的概念范畴也会发生变化。所有的教育都值得重新解构一遍,当然不是革命,这种解构一定是渐进式的。

今后的学校教育也有可能经历这样的过程。到那时候,学校的职能又是什么呢?更多可能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集体去练习,去讨论,去训练,进而去提高的场所。这也是我对于科技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点点预期。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GES2018】凯叔:科技让教育顺应人性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