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GES2018】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十岁以下孩子应取消评分系统,让他们追求真理

作者:尔瑞 发布时间:

【GES2018】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十岁以下孩子应取消评分系统,让他们追求真理

作者:尔瑞 发布时间:

摘要:教育领域和科技领域的区别在于,教育领域未能让学生设计出一款通用的、人人都能使用的产品

微信图片_20181204174733.jpg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Steve Wozniak

芥末堆12月4日文,在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的第二天议程中,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Steve Wozniak与好未来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刘亚超展开了关于“教育与科技:未来的共生关系?”的主题对话。会后,芥末堆也有幸收集到了Steve Wozniak,了解他对教育与科技的理解。

1. 技术带来冲击,但未改变教育本质

机器人(人工智能)可能会给教育带来巨大冲击,但Steve并不认为机器人会成为人类的终极教育陪伴者。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习更加便捷,生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但这始终脱离不了对教育本身形式的探索。

“我们有对教育改革各种各样的尝试,比如把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或者放在更开放的教学环境里”。取消“划分系统”,对10岁以下的孩子取消评分系统,让所有孩子觉得可以成功。不让他们从小就有“我是低分孩子、我是高分孩子”的概念。

然而现在学校的课程还未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譬如在小学教育中,数学并没有什么创造力。因为回答的答案都是一样的,还不如写作文更能展现大家的创造力。

2. 在现代技术的冲击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求真”意识至关重要

Steve认为,科技的发展,在于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科技的使用门槛对于人类而言越来越低。然而教育领域和科技领域的区别在于,教育领域未能让学生设计出一款通用的、人人都能使用的产品。而随着科技对教育带来变革,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这不仅是让他们为自己的未来人生做准备,也是为了让他们创造出能为全人类受益的工具和产品。

在行业内,公司往往缺乏具有实践能力、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实践想法的人才,而这对于目前的学校教育而言是未能做到的。因为学校所做的只是教学生识记和理解,即使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使用科技的技能,但他们从未有创造的能力,不能设计出我们如今普遍的使用的那些科技产品。

而对于学生的“求真”意识,Steve认为在技术的冲击下,人们有时太过于注重技术本身,甚至是以逐利的角度出发,甚至觉得比人的发展更重要。这是以牺牲伦理意识为代价来推广技术。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价值观是“求真”,也就是追求真理的精神。这方面的技术很多是基于数学、电脑、科学,而正是这些技术,让学生的“求真”有真正的实操性。而从这一点上说,技术是有价值的。

3. 苹果或者Steve本人是如何将技术融入教育的

Steve表示,他频繁通过启发式演讲的形式,呼吁和鼓励行业和社会人才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从苹果公司的角度而言,他们通过技术手段,让用户能在确保隐私安全的环境下,发展教育。

Steve认为,科技领域和教育领域的主要区别可能在于,科技领域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技术,更方便人类的使用,更符合人类的习惯。比如最开始的时候,技术比较复杂,要通过专门的学习才可以运用。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因科技受益,而科技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当中比较基础的工具。

而在教育领域,这样通用的设计还没有。现在课堂的任务主要是教会学生运用,而没有让学生有时刻的“创造”意识。甚至顶尖的电脑极客也只是说能在最大程度上运用好工具。他们知道在哪里找APP,知道如何发挥它最大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找到的、应用的产品就是好的,这是区别所在。我们现在正是通过教学手段,或技术,教学生如何设计这些科技产品,让他们以更简单的模式和手段生成产品,让学生创造出来的产品覆盖这个世界上最多的人。


以下为媒体访问实录(芥末堆整理):

现在科技正在不断地融入教育,您最期待哪些科技融入教育呢?

Steve:比如说互联网这项技术,已经进入教育领域很长时间。我个人最期待的不是说具体的哪项技术,而是这项技术能否让学生自己制作东西,比如制作出一件像产品一样的东西,像传感器,控制装备等等;做比较大、比较复杂的项目,以目标为导向地来做项目的技术。校方可以给他们提供课程指导、资源方面的支持,共同完成这些技术。比较期待这些技术的出现。

我非常期待这一类技术的原因,是因为这种项目非常非常有趣;而且很多企业在组建团队的时候虽然有各类人才、各类技术,但最缺乏的是具有实践经验,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去实践想法的人才,甚至这其中有些人并没有大学文凭。所以,我觉得这一类是真正需要的,也是技术最需要驱动实现的。

您现在有在做这样的技术吗?

Steve:我自己并没有;我主要的工作是启发学生,比如做启发演讲之类的。这也是出于我的兴趣爱好,我自己平时会动手做一些这样的产品、项目。主要是出于自己的乐趣所在,而不是以金钱为目的。因为我平时比较忙,要去很多地方作演讲,所以我想通过自己对这些项目的介绍,鼓励更多人来做实践者与制造者。同时我也在培训一些公司,帮助他们组建团队,让他们更注重成员的性格,而不仅是看成员在大学中学了哪些课程。

今天早上讲到了科技与教育的关系,科技在变革教育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您最关注的是哪些问题呢?

Steve:我觉得我们可能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太过于注重技术本身,甚至有时候觉得比人更重要。这种方式是在伦理意识比较缺失的情况下,推广技术的方式。我觉得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价值观就是“求真”,也就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在这方面的技术很多是基于数学、电脑、科学的,而这些技术让学生得以求真。所以从这点上说,技术是有价值的。

但另外一个问题是,在硅谷长大的人,他们都会认为技术是用来赚钱的,而不把技术看作是为创造更新更好社会的一种手段与工具。

您与苹果在对待隐私相关问题时,与大多数科技公司并不一样。但是现在数据已经成为维持互联网运行的基础资源。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保护好用户隐私的情况下,用好这些资源,或者我们是否该用这些资源呢?

Steve:苹果公司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做的是比较好的,他们最开始非常专注于推出好的产品。苹果公司一开始本就可以追踪收集客户的数据,把这些数据卖给广告商,挣更多的钱。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于客户和顾客的。

其他公司,比如说Google与Facebook推出了很好的产品,但公司发展过程当中有所转向,不再是单纯的社交媒体或者交流工具,而是把用户资料卖给广告商。比如说你给你的朋友点赞,这只是你跟你朋友之间的隐私信息。但其实不是,信息给了广告商。我非常不喜欢这样的做法,也不赞同Facebook的做法。相反,我觉得中国政府不允许这些平台进入中国,反而是一种好事。比如说苹果iCloud每个月花2美元,就可以买到他们的服务。通过他们的服务,用户可以完全在隐私受保护的情况下分享图片,在完全受隐私保护的情况下使用邮箱账号以及日历;代价仅是每个月2美元。那为什么其他公司,比如Facebook、Google,不把隐私保护明码标价呢?因为他们不像苹果那样真正尊重,并保护用户。

苹果2型电脑与iPhone,都成功引领了时代。iPhone甚至塑造了互联网浪潮,或者说成为了新的载体。那您认为下一代互联网浪潮是怎样的,载体是怎样的?

Steve:其实要预测未来,是比较难做的。苹果公司最初的发展阶段也是非常艰难的。比如我们当时做苹果电脑的时候,光歌曲储存就要花费100万左右的资金。所以,我也不太能够预测下一代引领时代的技术,什么时候到来。

对我个人而言,我们让这些设备变的越来越小。我现在最喜欢的设备是手表,因为智能手机能做的四分之三的工作,手表都可以做,比如说发邮件、导航、搜索信息、娱乐等等。所以我一般在手机电脑与手表之间切换,不是特别必要的话,不会用智能手机。所以,他希望苹果新一代的产品,可以有摄影头功能。你可能会问手表到底有什么核心技术,新的改变主要在哪里?你可能会说尺寸,比手机小很多。但是不是,智能语音很重要。你不用打字了,你只要说,它就会做了,这更符合我的生活习惯。

科技能为教育带来哪些变革?

Steve:我经常用一种不同的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比如说能不能创造一种机器人电脑,让它成为学生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这将会带来非常巨大的冲击,但我认为这并不会发生。

关于您问的教育变革,近些年来有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提法,比如把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或者放在更开放的教学环境里,这是不错的。我们应该取消“划分系统”,至少对10岁以下的孩子取消评分系统,让所有孩子觉得可以成功。不能让他们从小就有“我是低分孩子、我是高分孩子”的概念;我们应该更早地,把这些技术纳入到校园体系当中。

今天有一种观念,认为学校课程能够激发孩子创造力的课程,像科学课、数学课或者工程设计课等等。而我认为在小学教育当中,数学并没有什么创造力,因为回答的答案都是一样的,还不如写作文更能展现大家的创造力。

我还认为编程也是下发一个任务,每个学生写出来的成果都是不一样的,可以体现创造力。因为一些年龄的因素,5岁前的孩子不太适宜学编程;而5岁以后的孩子学编程,可以鼓励大家想出不一样的方案。如果孩子在过程中需要更长的时间,那就给他们更长的时间;如果做的比较快,那就去设计一些定制化的任务给他们做。

学校教育应该成为“为孩子未来人生做准备”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但现在学校的很多课程都不能实现这一目的。比如说现在的搜索引擎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需要搜索到一些知识,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学固定的一套知识,每个人都应该跟着自己的想法走,创造属于自己的领域,创造美好的人生。这一改变是比较难的,但是有希望。

现在中国许多课堂上会使用AI等技术辅助教学,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Steve:对中国教育不是很熟悉,不太会回答您的这个问题。在学校或者课堂上使用AI,可能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特别现象,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也不能够称作是整个中国教育普遍的现象。

外国人为什么认为中国人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更高呢?

Steve:您提到的这一点确实存在。可能是因为文化因素。来自于东亚地区的文化,让他们在数学方面做的更为杰出。其实从语言学习上也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在硅谷的美国公司,甚至在硅谷内部都可以看到,生活在硅谷的人,他们在家里面说非英语,比说中文、印度话、韩语多。硅谷的人来自世界各地,而东亚人在吸收外来文化这方面是比较擅长的。

近些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科技公司,像小米、腾讯等等。我认为至少在未来,中国很有可能在这方面(科技)超过美国。但是回归到学习与教育的这个根本问题上,我希望我们能更好地合作。

您在科技领域和教育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在中国,这两个领域被看做是差异明显又互相融合的。您认为科技企业与教育企业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Steve:主要的不同可能在于,我们花费更多的精力将技术设计得更方便人类使用,更符合人类的习惯。最开始的时候,技术比较复杂,要通过专门的学习才可以运用。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因科技受益,而科技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当中比较基础的工具。

而在教育领域,这样通用的设计还没有。我们应该教学生如何设计这些科技产品。现在课堂的任务主要是教会运用,甚至顶尖的电脑极客也只是说能在最大程度上运用好工具。他们知道在哪里找APP,知道如何发挥它最大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最初的产品是好的,这是区别所在。

在科技领域的经验是否又在您进入教育领域后带来不一样的视角?

Steve:我可能并没有感觉到技术方面的经验给我带来了多大优势。但我觉得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确实应该更多地教学生如何创造、设计技术产品。因为现在很多科技产品的创造都建立在一步步的尝试之上,你可能要花十几步,一步一步才能设计出来这个产品。这是一个过程,跟生活当中解决许多其他的难题是一样的。

按照您的愿景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之间有何区别?

Steve:我认为对于有的孩子而言,特别是喜欢动手,自己来做一些硬件、软件,而且动手能力很强的孩子而言,这些事情并不是在学校里做的,而是在校外逐渐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孩子们知道,这些事是自己想做一辈子的。

在学校里学习很好的人,毕业之后不一定知道干什么。但是动手能力很强的人,他们不用担心未来要干什么。他们在高中时候就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了。另外要强调的一点是,他们也在追求卓越,不然也会面临巨大的竞争。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GES2018】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十岁以下孩子应取消评分系统,让他们追求真理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