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GES2018】AI+教育:看起来很美?

作者:知风 发布时间:

【GES2018】AI+教育:看起来很美?

作者:知风 发布时间:

摘要:相当长的时间内,AI更多扮演着教育助手的角色。

WX20181205-161825_meitu_1.jpg

GES大会现场

芥末堆12月5日文,在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上,流利说创始人和CEO王翌、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乂学教育执行官周伟、三好网总裁余敏、好未来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杨松帆分别以“AI+教育:看起来很美?”为题演讲并展开了圆桌讨论。

五位嘉宾从自身企业AI+教育的应用出发,共同探讨了AI在应用过程中的挑战和瓶颈,并就AI与教育如何更好地结合提出了建议。

圆桌讨论以问答形式呈现,以下为圆桌讨论内容整理:

主持人(郑朝予):2018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我们2012年就投了很多人工智能,我们看到当年早期做研究的,尤其是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做出很多人工智能研究,一是做视觉识别,最早做3D的建模,今天在安防等有了很好应用。另外一方面语音这一块,语音语义这块找到了很多场景,主要是医疗和安防等领域。我们提到教育和人工智能结合充满更大的变化,我们怎么样在企业中用到人工智能提高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今天请到行内的大咖们,我们请他们带来了企业当中实际应用的方案。

我们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问题就是人工智能在各个企业当中怎么样具体落地应用。第二个环节我们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个到底我们人工智能应用过程当中有什么挑战和瓶颈?第二个问题是请这些人工智能和教育结合的大咖,给中小企业提一些建议。

英语流利说王翌:

大家好,我是王翌。流利说2012年9月创立,今年9月我们在纽交所上市,我们自认为是第一个AI+教育上市的公司。本质上我们认为学习有两个不变的核心需求,第一个我们认为是个性化的需求。每个人生下来是不一样的,他的学习需求、学习方式都不一样,怎么样用任何方式,尽可能好的满足他个性化的需求,这件事情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求索。第二个是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没有效果无法谈效率,有了效果,效率也是可以不断提升的。我们2012年做了一个判断,我们觉得通过数据驱动个性化的学习产品蛮有做头的,我们沿着这条路一直在做。

WechatIMG335_meitu_1.jpg

第一个,我们觉得英语方面比较核心的是AI能力。我们从构建To C的产品开始,就收集很多数据,在数据基础上我们打造了一个英语方面全技术AI的能力,就是聊天机器人,根据你不同的场景,可以跟你自由对话,给你纠正,这是我们AI老师的课程,是业界第一款交互式的AI老师产品。目前我们有比较大的用户群,我们持续不断收集,不论是语音数据,还是学习轨迹的数据。

2016年6月份开始,我们开始了两个公益计划,一个是智能英语云课堂,一个是乡村教师赋能计划,针对偏远山区孩子们和老师们,免费输出AI老师产品。目前支持4000多名乡村孩子和1700多名的乡村老师,我们认为AI学习产品可以落地帮助他们。我们青海一所藏族学校用了两年,高考成绩提高了20分,这是AI产品落地并且见到效果的案例。

这个从学习效果来讲,我们资助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英语老师,他们经过了六个月的学习,也不是全职学习,利用课余时间,61%的老师实现一个等级以上的提升。大家看到整个老师英语学习成绩分布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数据上可以说明这一点。谢谢。

一起作业肖盾:

肖盾:我们从2011年开始创业,一直希望把教育和科技结合,促进教育体验变得更美好。我们今年从早期的一起作业改成一起教育科技,更好阐述我们的使命。我们从小学英语作为切入点,中国小孩学英语学很长时间,实际上都是听说方面有一定挑战,流利说也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最早是从低龄,流利说最早从成人一块去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我们提供的特别的技术解决方案,就是学生听一遍英语原音输入,小孩跟读,电脑给实时反馈。比原来老师布置的英语听说作业读三遍,家长纠正效果要好。这个场景走到今天,我们在有限条件内做人机对话,小孩可以跟AI老师去讲,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英语听说的体验和效果。

WechatIMG331_meitu_2.jpg

我们理解未来的教育变化、教育变革和人工智能本身有很大关系的。因为人工智能的发生,所以我们未来人才的就业需求会发生变化,我们的素质从原来的知识更多转向能力,知识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原来我们让学生做很多数学题,小孩做不对这道题,我推送类似的题,换一个数再做一遍,又不对,再换一个数再做一遍,还不会,老师讲一遍,这样去做。慢慢随着技术发展,我们发现可以通过小孩回答的结果判断到底哪个地方不会。

我们根据学生所谓答题结果的分布,我们就可以知道他的错因是什么。我们过去几年积累了很多数据,发现了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些错因之间有很多关联性。比如说已知圆周长求面积,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你不是完全掌握,你掌握这种思维方式以后,在其他概念里面,可以在任何人生场景中应用,这是未来我们教育最需要培养的素质,这个也是真正在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可以帮助突破的事情。我们特别期待和同行共同促进人工智能和教育结合,能更好的帮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谢谢。

乂学教育周伟:

跟两位语培类不一样,我们主要做K12,主要看人工智能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改变。我们认为改变了学习关系,基于AI这项技术,我们释放了优质的教学内容,不再以教师为核心,以学生个体为核心构建学习体系,AI重构了学习关系。

WechatIMG330_meitu_3.jpg

为什么我们需要调整这样的学习关系?因为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个性化教学,在我们传统没有AI技术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老师一对一的来做,这样受教师资源限制非常大。每个学生会的知识点不同,包括学习进度都不一样。在这种个性化差异面前采用现行的教学方法,坦率来讲浪费时间比较多。

一个班级里面总会有打酱油的。为什么打酱油,学霸会了不想听,学苗听不懂。现在我们用学霸的学习速度对学霸,学苗的学习频率去对学苗,每个孩子都有更好的关注度,同时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其实每个孩子对不同知识点理解都不一样,根据知识图谱追根溯源,找到知识最薄弱的地方,这是AI重构我们的学习关系。

三好网余敏:

三好做个性化教育,主要形式有一对一,也有一对多。现在提到AI和教育结合,其实我们三好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做?可能前两年有很多观点说,AI可以完全去替代老师,但是其实可能这两年,尤其是最近,觉得这个很难。

WechatIMG329.jpeg

我们其实对于这件事情的思考,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我们发现教育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知识和技能。第二个过程和方法。第三层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这个在AI很难去解决。围绕这个去思考,我们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可能相当长的时间内,AI更多扮演是教育助手的角色。

一对一或者班课老师,线下最耗费老师的是备课时间。我讲一节课,一小时课程需要四点五小时备课。老师靠感知,课堂测验测出接下来怎么讲;通过AI可以快速跟踪每一个学生,在平时学习日常过程中有哪些点薄弱,我们针对性给老师提供教案。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老师转而去思考怎么样讲一节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怎么样跟学生有更多交互。补充一点,这是每个机构最关心的问题,AI会极大提高每个机构运营的效率。谢谢大家!

好未来杨松帆:

刚刚几位都说了身体的各个部位,好未来可能是所谓的头部。我们一方面是帮助好未来所有的业务,另外一方面我们想跟同行做朋友,把内部的技术开放出来,不管是黑科技还是白科技,在平台上面赋能整个教育行业。

WechatIMG328_meitu_5.jpg

我们做了比较多的探索,对于AI的定位是说能够为教育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更有效的教学体验,更科学的评测体系,最终使教学资源更加公平。人效和体验是存在博弈的,你想让人效提高,本质上它的体验要变差的。这个里面线上线下其实是解决信息连接问题,不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在过程里面我们其实推出双师,双师从人效上没有达到边界,一个班级几个老师,我们希望人效高,又能够实现体验的良好程度。

我们有非常多的业务方向,第一个在线一对一的课堂里面,这个课堂是比较黑盒的产品,我们希望通过AI,对这里面所有信息做结构化。第二步我们做分析。顾问、辅导老师,可以对着我们系统去看,这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AI把结构性的信息总结出来,我们看学生眼睛看向什么地方,说了什么样的内容,以及他和老师如何交互。在一对一的场景里面,老师和学生交互这件事情尤为重要,我们过程里面把所有结构化信息放在这里面,供老师参考判断到底哪个是好的课程,最终沉淀成管理动作。

好未来更加提倡提升大家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表达能力是未来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们从流利度和相关度做了工作,未来从逻辑、情感、发音等都会去做。我们开放平台的服务数据,最终希望赋能给大家,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人工智能应用过程当中有什么挑战和瓶颈?

主持人(郑朝予):在整个AI实施过程当中,大家现在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会是什么?我问得更具体一点,比如说王总作为上市公司,本身财务也是公开的,我们现在收入当中,有多少完全来自于AI老师的教学?AI除了提升效率,改善用户体验,把留存提高,不断召回学生,现在AI老师不是100%贡献了我们的收入,将来收入曲线与我们AI技术进步关系是什么?将来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整个由技术提供服务的过程当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王翌:首先流利说的收入,绝对超过95%是完全产品化,就是你买的产品,交互式的玩。

主持人(郑朝予):这是给所有人一个信心。

王翌:当时我们2016年发布懂你英语的时候,当时我们想是说,这个产品卖不动,我们把这个产品搭上真人外教一起卖,后来发现不需要。我们现在目前主要的付费用户群是大学生和白领,成年人自己掌握支付,掌握学习知识,发现很好。昨天刚刚有一位朋友拉群,说主持人李静是我们铁粉,李静发消息说宋丹丹去了香港几天没有学,很发慌。我不知道为什么?很有意思,我回头准备收集一下。

现在流利说有100多万的付费用户,Q3三个月付费买过我们产品的用户是80多万。同样数据1到6月份加一起100万,增速很大。这些用户我们确保他有好的体验和口碑,后面我们觉得潜力巨大。我们付费用户有超过80%,买了流利说的产品,他是这辈子为英语付费。很多用户觉得我上真人的课不是我的菜,我花点钱在APP上学很好。当你产品的定位、体验足够不一样的时候,会吸引天然适合你的人群,我们目标就是先把他们服务好。

主持人(郑朝予):AI赋能教育中我们遇到的挑战或者困难是什么?

肖盾:我理解李静、宋丹丹特别爱他,做好了还是有很多女孩喜欢他。我们确实碰到一些实际的困难,我们现在每天有上千万的用户,上亿条的数据,也是非常高频连续的场景,很多在中小学里头能产生数据的场景,包括随堂测试,同步测试,周测,月考等,所有学生的测试数据我们都有,我感觉还是不够。

一个人学习是连续性的过程,很难区分人的一生,什么时候在学习,什么时候不在学习。要真的对他学习有帮助的话,我是需要全量的数据,这里面有很多场景,在课堂场景这个数据不是结构化,也是很难获取的,这是我们碰到实际的挑战。今天我们解决有这样的数据,有这样场景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还有大量解决不了的问题。

主持人(郑朝予):肖盾提出教育大数据的问题,我自己做投资,我感觉整个AI,包括直播给教育带来最大变革就是数据产生。几千年来,我们认为教育就是中医,没有任何数据留存,第一个讲新概念的老师在新东方的时候,跟第一万个讲概念的老师完全不一样。好在今天我们不管是直播还是互联网也好,把数据带上来了,我们教育像中医和西医一样更多知道靶点的问题,可以更精准的提供效率。周总遇到哪些挑战?

周伟:挑战每天都有,没有大小,只有新旧。跨过去我们是旧挑战,跨不过去我们叫做新挑战。整个闭环我们完成了,我们做校外相对好一点,我自己可以设立场景去形成我搜集数据所要的这个环境,是通过严肃学习采集上来的,所有数据可以被结构化,我拿过来可以去分析。现在我们遇到比较大新的挑战就是人工智能太火了,对它的希望太高了。

主持人(郑朝予):工程师希望太高,还是用户?

周伟:用户的希望太高了,分两端,一端完全不信的,你就是一个名词。还有一端完全相信的,甚至到迷信的,他认为人工智能是万能的。我们通过一些时间,去让客户让顾客了解到人工智能在教育里面真正的意义。人工智能一定不是万能的,未来教育企业没有人工智能万万不能的,人工智能起到的作用就是教和分析,但不能把育这件事情交给人工智能。我们跟语培不一样,工具化的完全可以产品化,我们是教学化的,K12严肃学习的,一定得是人和系统并行,混合式教学才行,这是我们遇到的挑战。

余敏:我们发现要保证一个比较好的效果,第一个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第二个靠动手写。英语还好,动嘴就可以了,做大量的练习就可以记忆。做K12这种学科辅导,物理、化学需要大量的演算,屏幕上走的时候发现很难。

我们为了真实还原这样的场景做了一个好学宝。有一个新问题来了,视频搜索的技术很难抓取,我们取一个折中办法——大量的截图,但是你会发现,如果我们要完全的电子化,通过AI去走,我们可能需要大量的接触电脑。但是人类的学习习惯,可能离不开书本,所以我们一直在平衡这个关系,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学习知识点可以通过电脑方式,什么样要通过传统手写方式去做。

主持人(郑朝予):大家讲到的问题,需要行业共同去解决。前两天我老婆把我给孩子买的ipad转卖了,说小孩子伤眼睛,不能适应,到底这个东西对眼睛是什么影响,未来人离不离得开屏幕,是不是有替代性的解决方案,还是说我们机器和人怎么样有更好的使用场景?这可能是行业要推动人工智能向下走,行业将要发生的事情。

电商淘宝海外代购的时候,出了特别严格的电商法案,让所有做电商的都活不下去了,大家一起跟商务部沟通,我们一起作业跟学校沟通也面临这样问题,学校很多政策不允许用电脑,不允许用手机,这里面有一些我们行业可以去助力的事情,请杨老师分享,我们现在遇到什么挑战,以及我们挑战上的思考?

杨松帆:一旦当你拿到了学习的数据,或者教育场景的数据之后,如何去正确认知这个标签,因为我在其他领域里面深度参与过,我参与教育的时候,我发现这是标准比较难被统一的状态。大家关注的需求是说我表达能力怎么样,人工智能能不能帮我评测一下表达能力。

回溯所有的数据,我们发现表达没有被定义,我们重新定义,掰开揉碎定义这件事情,我之前做情绪感知,我很难说情绪识别,最多是表情识别,因为情绪没法被识别的,情绪是你心里面的感受,而它的外在表现可以很多,表情面部肌肉,脑电电波,这是在和教育行业从业者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的一些非常挑战的地方。

我们这里面探索方式也有一些成绩,比如说不管是从对流利度的建设,还有我们在上课过程里面对专注度这件事情的认知,到底什么叫专注?这件事是需要被重新定义和被深度探索的话题,如何打标签这个事情,我们也在路上。

人工智能与教育如何更好地结合?

主持人(郑朝予):在AI人工智能和技术赋能教育大主题大趋势的情况下,各位给这个大趋势的参与者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肖盾:我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巧合,人工智能的英文翻译成中文就是爱,我理解这是教育的本质,之所以有教育这个东西,就是因为我们人类对于下一代有这样美好的期望,我们希望把最好的东西都传播下去,这是教育产生最根本的动力。我觉得本身教育就是很美好的期望,我们要把这种美好的期望,这种爱,转化给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传播给下一代,这样的话,需要AI赋能这样一种大爱。

这里头一点建议,提给我们自己和行业从业者的,就是AI本身是没有价值观的,任何的技术都是没有价值观的。AI也是面临很多挑战,随着我们能力越强,我们责任越大。我们追求真善美,大爱过程当中不忘初心,找到教育最好的传播部分,通过更好的技术,更好管理手段,去促进行业健康美好地发展。

主持人(郑朝予):谢谢肖盾,这话很深奥。线上线下的教育机构在没有团队的时候,要不要高薪招聘这样的人,构建这样的能力?

王翌:我认为教育机构要找准适合自己公司团队基因的场景,具体做事情。

周伟:我们经历过传统线下教育的,我们认为当AI浪潮来的时候,大家切记两句话,第一句话AI不是万能的,第二句话,没有AI万万不能的。我们着眼未来去看,哪怕这个AI技术不是你的,你在教学或者经营过程当中,你能不能和用他们的技术去武装自己,通过合作的方式去补充自己AI这块的短板,去提升我们自己内部的教学效率,更好的把个性化的教育产品给到我们的用户,这就够了。

余敏:我觉得是这样,对于无论是线上机构还是线下机构,务实一点建议,有时候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现在可能不太能押注在AI教学上的改变,建议大家去考虑AI将来对你运营的改变,因为运营效率提高,带来你成本降低,会反作用于你把更多的费用投入到教学的研发上,这是我给大家一点建议。

主持人(郑朝予):刚才余总问题可以讲一个具体场景,比如说在电销的环节,现在你们拿到很多电销打过来的电话,其实并不是真人跟你们沟通,很多用机器人沟通,这是一个场景。

余敏:我们做一件事情是用户防流失系统,以前我们做培训机构,最担心用户退费,传统是退了之后,我才知道他要退。现在我们根据数据跟踪,这个用户打电话不接,表情很凝重没有微笑等,我们基本上判断这个用户有多大概率会流失,我们上了这个系统以后,流失率降低了50%。

主持人(郑朝予):好未来对行业有什么建议?

杨松帆:好未来今年战略是希望做开放平台,把我们能力开放给大家,希望大家关注。

主持人(郑朝予):谢谢几位大咖,谢谢。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GES2018】AI+教育:看起来很美?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