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美国学校的利他活动

作者:虎妈熊孩 发布时间:

美国学校的利他活动

作者:虎妈熊孩 发布时间:

摘要:美国教育培养学生的利他精神,这是中国家长最忽视最不能理解的价值观。

美国学校.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原子化的个人如果打算结成社会共同体,那么必然要合作。按动机来区分,个人合作可以被简单区分为利己和利他。前者指的是合作对自己有利因而个人愿意合作,后者指的是合作直接施惠于他人,表面上看来对个人没有直接好处(不排除对个人有间接好处)。美国小学中学跟中国学校存在着诸多不同,这一篇文章将谈谈我所观察到的美国学校的利他活动。

我在中美都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家长活动,如果说到中美活动的差异,那么我个人体会最深刻的,就是中国学校组织的家长活动只利己,只对自家孩子和自己认识的孩子有利,而美国学校组织的家长活动包含着利他动机,那些陌生孩子从中获得的好处跟自家孩子获得的好处一样多甚至更多。

志愿者

我的孩子在中国读小学时,学校组织了合唱比赛。比赛那一天,我和几位志愿者家长们带着自己的化妆品,早早来到孩子班级,分工协作给所有学生化妆。

动作麻利的负责打粉底抹口红,动作熟练的负责眼妆腮红,擅长梳头的给女孩子们盘辫子,不会化妆的家长在检查孩子们的着装:“扣子扣好!衣服掖进裤子里!皮鞋上的灰,掸掉!你的口红怎么吃掉了?赶快重新去化!你这缕头发掉下来了,别动,我找个卡子给别上去!”

几个家长手忙脚乱,总算是把整洁的孩子们送到了后台备场,还不能松一口气,还要拍照摄影,上传网盘,发到微信群里,给不能亲临现场的家长们提供影像资料。

我们所有家长服务的范围,仅限于自家孩子的班级,班里孩子彼此熟悉,也就是说,我们小小的班,是一个熟人小团体,家长志愿者只为这个小团体而服务。

我在美国小学做的第一份志愿者工作,是学校的午餐志愿者。午餐地点在学校室内体育馆,学生多地方小,全校6个年级分成三拨轮流吃饭,每一轮两个年级只有25分钟进餐时间。作为志愿者,我做的最多工作,就是撕开加热过的午餐饭盒上的塑料薄膜。

加热过的饭盒从操作间里推出来,我把它们摆在取餐台上。取餐台上最多只能摆20-30个饭盒,孩子们取走了,我就又补充新饭盒。

低年级孩子力气小,怕烫,撕不开饭盒上的这层塑料薄膜,需要大人帮忙,学校老师人手不够,于是招募志愿者。

在短短几分钟内撕开上百个塑料薄膜,而且不能全撕掉,留一半在饭盒上(否则孩子端走后容易洒出来),这工作一点也没有技术含量。

为了让孩子们多吃蔬菜,学校规定取了沙拉才能取主餐,所以我还得盯着来取餐的孩子们手里有没有拿着沙拉,如果没有沙拉,就得劝他回去取了沙拉再过来。(当然,小熊跟我坦白,他为了拿主餐才肯取沙拉,每次取了沙拉也不会吃,全扔掉。)

孩子们吃饭必然会搞脏桌椅地面,上一拨孩子们吃完午餐,自己把食物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整队离开,距离下一批孩子们进来吃饭,只有不足5分钟的时间。短短几分钟里,志愿者家长们需要打扫一百多名学生刚坐过的桌椅,简单处理一下地面垃圾,留给下一拨孩子整洁的就餐环境。整个学校只有一名清洁工,所以午餐时间很需要家长们的服务。

按照孩子们的就餐时间,午餐家长志愿者分成三拨,学校会尽量把家长分到自己孩子吃饭的那个时段。可是,我的孩子混在一百多名学生中间,顶多取餐时跟我打个招呼,然后坐下来吃饭。等所有孩子取完饭盒,我稍微空闲一下,想找自己孩子,却发现他跟同学一边说话一边吃饭,貌似不需要我打扰。所以,每次午餐志愿者时段,我跟自己孩子也就是打个招呼,没什么机会说话。

买买买

午餐志愿者直接体现了利他性,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利他性则比较隐晦。

学校组织了书市,售卖学乐公司出的一系列儿童书籍和文具,我又去做志愿者了,中国人数学好,负责收钱。

我很惊讶地发现,在书市上买书,竟然没有税!依我的经验,我们州只有食品免税,偷税漏税是很严重的犯罪,这是怎么回事?

书市组织者解释说,每个孩子买书总额的一部分,学乐公司会按比例返还给学校的PTA(类似于中国的家委会)做活动经费,PTA是非赢利组织,向PTA捐款可以免税,因此在书市上买书不用交税。

我琢磨了一下,这是一个三赢策略,学乐公司、PTA、孩子各取所需。

  • 学乐公司卖掉了书,赚了利润和口碑。

  • PTA赚到了活动经费——后来PTA给家长们发信,今年的书市,PTA总收入超过2000美元。

  • 孩子在学校书市买书,因为没有消费税,价格比在书店里便宜一些,所以家长们乐于掏钱。一件事,做到各方都有利益,真不容易。

我孩子读的是公立学校,财政预算里没有经费拨给PTA、乐队、剧团、体育队、科学俱乐部等组织,这些组织只能自己筹款。差不多每个月,我都能收到这些组织的筹款信件,于是我经常按着孩子的要求买这买那,都是我们自己需要的东西,哪儿买都是一样的价格,顺便捐给这些组织,让它们有充足经费来组织孩子的课余生活。

捐款

偶尔,我会听见身边的华裔家长说:“某某家长给某私校承诺每年捐多少多少钱,捐4年,他家孩子才能够被录取。” 这些家长的观点是:因为我给学校捐了款做了贡献,所以学校招了我的孩子。

自从目睹了美国学校里的利他活动之后,我觉得,这些家长并没有真正理解美国私校——尤其是华裔家长看重的顶级私校——对家长的期望,以及培养学生的目标。

家长捐款由学校统一使用,改善硬件软件、招聘高水平教师,自己孩子并非是最受益的那一个,而且很有可能轮不到自己孩子直接受益。所以,就其最终的使用去向而言,家长捐款也是利他的,陌生孩子将受益。

华裔家长习惯了利己,因此普遍对于学校捐款感到困惑和不满。甚至有些家长问:“捐多少,你们才会收下我的孩子呢?”捐款成了购买入学资格的一张门票,这有违于学校培养具备奉献精神的人才的目标。

捐的多就收下,捐的少就不收,如果私校变成了富二代富三代俱乐部,这种学校,恐怕也不是上进的华裔家长所追求的目标。

我孩子读的是公立学校,九月份刚入学,PTA给全体家长发信,号召捐款,目标是15000美元,改善学校花园的一角。PTA的信里写了,如果每个家庭捐50刀,那么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于是,第二天,我就送去了支票。回头才发现,身边很多中国家长在问:“公立学校有财政经费,为什么需要我们捐款呢?这一次捐了,下一次会不会又要捐款呢?捐到何时才是头呢?”

我觉得,这些家长如果从利他的角度来看待学校的捐款活动,就会容易接受了。

为什么中国家长不适应利他活动?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已经说的很明白,中国人的人际观是一组同心圆,由近及远,利益总要先惠及自己、亲属和好朋友,才能惠及他人。这个顺序不能打乱,这是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特征之一。从这个观点来看,中国人更倾向于先利己,后利他,利他排在利己的后面。

人的活动分成利己与利他两大类。为什么中国学校和华裔家长习惯利己、不适应利他活动?恐怕要从制度设计上找原因。

中国的学校提倡“为人民服务”,然而这句口号不能落到实处,学校组织的家长活动都是利己型的,不利他,怎么做到为(陌生)人民服务?学校不培养孩子的利他精神,怎么能指望孩子成年后具备利他精神呢?因此,利他,是我们公民教育和基础教育里缺失的一环。

每年3月5日学雷锋日,学生们要去做好事,这种活动是利他的。然而,我们也看到网上众多吐槽,活动流于表面形式,而且,一年只有一次利他型活动,数量远远不够。

我很期望,回国以后,我孩子的学校能够设计和引导学生们多从事一些利他活动,从点滴小事入手,培养他们服务社会奉献自己的精神。毕竟,如果小学生中学生没有利他意识,不懂得如何实现双赢合作,我怎么能期望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思维的现代公民呢?

American Heroes

我所在的大学有几十个图书馆,我去的最多的叫memorial library。这间图书馆1951年落成时为了纪念二战士兵而命名,有一天,我进门时无意间瞅了一眼,墙上盯着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两段话:

“纪念那些在1905-1953年韩战中服务于国家和联合国的大学儿女们,记住他们为我们共同事业所作的无私奉献(service)”,

“纪念那些响应国家号召,在越战中作战的大学成员,愿永志不忘战争教训和战死沙场的战士”。

我在中国时就知道,韩战和越战,对美国近代史影响深远。但是有多深远?只有来到美国,才能亲身体会。小小的铭牌钉在图书馆入口的墙上,提醒每一个路过的人,不要忘记参加韩战和越战的儿女们。

四个月前,参议院麦凯恩议员去世,电视新闻打出标题“美国英雄”。坦率说,我被震惊了,能当美国英雄的人,全美国也没几个,美国总统去世后都未必被冠以“美国英雄”,麦凯恩为什么配得上这个称号?

他的经历里,最传奇的一笔是越战被囚五年半,越南人知道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五星上将,打算拿他交换越南战俘,他把提前释放的机会让给了其他美国战俘,等到越战结束之后才回国。

参加越战,出让释放机会,这些行为都是利他的。

无论是麦凯恩,还是我们州那些普通人,越南都是他们此前未曾踏足的地方,越南离美国本土隔着半个地球。很多乡巴佬,可能通过总统讲话才知道地球上有“越南”这个国家,然后,就为了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去参战了,奉献生命。

无论今天我们怎么评价越战的功过是非,也许我们可以负面地说,像麦凯恩一样应征入伍的士兵们,受到政客蛊惑和意识形态裹挟,在越南滥杀无辜制造灾难,越战挫败了美国称霸全球的企图。

然而,出征的士兵们,必定胸怀伟大的理想,才能激发他们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这些理想,都是利他的——就算打赢韩战越战,对美国有什么直接好处?

今天的大学校园,怀念的是这些士兵们和战争教训,而不是韩战越战的丰功伟绩。不知道我儿子这样的00后和10后,在中国教育下成长,他们记忆里的韩战越战是什么样的?他们怀念韩战越战里的哪些内容?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感慨,中国人遗忘了那些为国奉献的战争老兵,我们的民族太健忘。其实,我有疑问的是:我们的战争老兵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我们鼓励怀念战争老兵以及战争,以史为鉴,想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教训?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优秀人才。什么才算是优秀人才?不同教育系统提供的答案各不相同。

我在美国学校看到的经历过的,让我看到了“利他”在整个教育系统里根深蒂固地渗透,这一点,往往也是中国家长最忽视最不能理解的价值观。

我身边很多中国家长一门心思想让孩子到美国接受教育。如果这些家长知道,美国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利他精神,也许终有一天他的孩子为了陌生人而奉献自己,达成了美国教育的目标,中国家长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个结果吗?

在美国的中国家长,最拧巴的就是,实际行动上奉行中国高考那一套,目标却要接受美国价值观融入美国精英社会,“难怪很多在美华人的理想就是在美国实现中国梦”。(最后一句话来自网络上,版权不是我的,特此注明。)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虎妈熊孩”,作者Tiger Mom。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 虎妈熊孩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虎妈熊孩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美国学校的利他活动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