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新春随笔】教育最奇妙的地方,就是没有标准答案

作者:9蛋 发布时间:

【新春随笔】教育最奇妙的地方,就是没有标准答案

作者:9蛋 发布时间:

摘要:考题才分对错呢

1523650362752214.jpg

图片来源:500px

芥末堆 9蛋 2月9日记

在我家,我学到的人生第一课就是别闲着。因为在我爸妈看来,闲着会引发闲散、无聊、空虚,直至放纵与迷失。总之就是没有在进步,马上要学坏。尤其读高中之后,我妈只要一看到我躺着快乐,就气得要死。我于是也或多或少跟着纠结,觉得自己好像确实不太忙,没什么上进心,也没有出息,觉得除了学习以外,做什么都是罪过,而我意志薄弱,长期犯罪。

所以不难想象我与“疯狂的黄庄”初见时有多么投缘。那是去年三四月份,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通知刚发不久,但已初见力度。我慕名前往位于中关村大街、有培训机构大本营之称的某大厦,想看看“禁奥令”“禁补令”带来的变化。

大厦离北大附中、人大附中、清华附中都不远,一共二十层,装潢出众,里面有包括新东方、学而思、高思在内的数十家机构,但都没挂招牌。“里面百分之八十都是搞教育的,真每家挂牌,外面都挂不下。”保安大叔这样解释。

走进大厦,一种我与我的双亲喜闻乐见的,繁忙、充实、而又上进的气息顿时扑面而来。

一楼节奏快。咖啡厅坐满等孩子下课的家长,还有边吃饭边看书的孩子。大厅里,有家长扯着一个小男孩,边走边问:“这句里的‘should’是什么用法?表达什么语气?”孩子支支吾吾答不出,女士急了,抬高声调:“这都不知道!这都不知道怎么参加考试?”再往上就比较安静了,有时路过一间门半掩的小隔间,能看到师生二人隔桌相对,神情专注。

“这才是好的教育啊。”当时心里这样想,“可惜我小时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又不懂事。”

但当我真的开始面对面接触、收集这些家长和孩子,尤其是一些疲于奔命的家长和筋疲力尽的孩子时,感受又没这么简单了。我开始看到光鲜背后的另一面,看到这些日复一日的奔忙,有些出于自愿,有些却实属无奈。

于是转而探访一些小众创新学校。和竞争渐趋极端的海淀黄庄不同,这些学校往往环境宽松,不以考试分数为主要目的,更关注孩子的性格养成、情感需求;提倡个性化教学、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提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

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没有白热化的考试竞争,这里的孩子看上去的确更像孩子,也更快乐。就连这里的知识看起来也更纯粹、更不功利。我开始觉得这才是好的教育,虽然很难复制推广,因为贵。

“但本质上还是一种乌托邦。”很多家长却看法悲观,“孩子现在还小,可以短暂留在这里,享受一些乐趣,屏蔽一些东西,但他早晚还是要接触和面对。何况这些学校的理念其实并不成熟,能把孩子教成什么样,其实是很不确定也很冒险的。”

这两类教育方式或许相对极端,但就像精细化管理与自然成长的优劣一样,每一种教育方式似乎都有其优势与代价。所以究竟什么才是好的教育?看到的学校和做法越多,反而越想不清楚。

一次收集中,我抛出这个问题,对面的校长想了一会,回答:“哪有什么‘好的教育’,选择一种教育方式,其实更像是信仰问题,你相信什么,你从什么中获取安全感,决定你最终的选择。比如家长如果相信一步慢步步慢、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那他们的安全感多半来自孩子比昨天多做了几道习题、多掌握了几个知识点。同样的,家长如果相信成绩过了一个点就没多大用了,一个人的性格才是他的命运,那他们的安全感多半来自孩子今天是不是开心、阳光、满足。”

“世界上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还是多关心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吧。”她建议。

可能的确是这样。很多人说教育一事如何如何重要,容不得试错,但我其实一直很喜欢一句话,说只有考题才分对错,而教育没有标准答案。

教育最有趣也最奇妙的地方,不正是没有标准答案吗。

新的一年,希望继续探索教育的更多可能。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新春随笔】教育最奇妙的地方,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