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德国孩子没有起跑线,但诺贝尔奖拿到手软,垃圾收集工地位比教授高

作者:外滩教育 发布时间:

德国孩子没有起跑线,但诺贝尔奖拿到手软,垃圾收集工地位比教授高

作者:外滩教育 发布时间:

摘要:德国教育有什么不同?

德国教育.jpg

在诺贝尔奖总人数国家排名中,德国以总数108人排第三。除此之外,德国整体大学教育也领先世界。但从幼儿园来看,德国禁止在幼儿园教授任何系统知识,那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后期赶超”?下文作者站在种的两国的立场上,从幼儿园、小学、更高年级三个阶段,解读德国教育体制,一起来看看对比我们又有什么不同。

晚上陪快五岁的儿子看书:

“宝贝儿,数数这个农场里有几只羊啊?”

“1,2,3,4,6,7,8,10”

我脸上开始晴转阴:“不对,再数数”,

“1,2,3,4,5,6,7,8,9,10”

儿子露出满嘴白牙仰头看着我,自豪的说:妈妈,你看,我多厉害,我会数到10。

…………

旁边的先生继续“补刀”:你看咱们儿子,现在回德国幼儿园的话,会数数,那老师肯定会表示赞叹的…………

先生还在嘚吧嘚,我脑中浮现的却是去年上海五岁牛娃的超级简历: 五岁已经识字1500,一年读500本书。我该去纠结这个吗?

儿子目前就读于上海的一家德式幼儿园,虽然上之前我就对德式幼儿园不学知识有了一定心理准备;然而,眼看儿子快要到上学的年龄,经常碰到其他同龄孩子在读中英文绘本的时候,看看自己的娃连一个字母也不认识,我再淡定的心也偶感焦虑。

我也时常纳闷:诺贝尔奖总人数国家排名,德国以总人数108排第3(截止到2018年),德国整体大学教育也是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教育这个“赛道”上,德国这样禁止在幼儿园教授任何系统知识的国家是什么时候开始赶超我们的呢?

我有一个好朋友,Anna,她作为拿到中国现代文学博士学位的外国人,曾带着一岁的女儿在德国生活了两年半,现在又回到上海,目前女儿就读于一所私立幼儿园。她对两国的早教教育有很多自己的看法,我想她可能知道答案。

我直接了当的问她:为什么德国孩子在幼儿园什么系统知识都不储备,然后到了大学就世界领先,什么时候加速的呢?

Anna扔给我了一个简单粗暴的答案:因为德国开枝散叶型的教育系统已经把没有天赋学习,或者不爱学习的上大学前就过滤掉了啊。

她又给我看了她在德国学习德语时,标准课程里一份2012年德国最受尊重职业排名的统计数据:

德国教育1.jpg

排在前三的:

  • 消防员

  • 病人以及老年人护工

  • 医生

紧跟其后的是:幼儿园老师,警察,飞行员,垃圾收集员,大学教授,老师,屋顶维修工,排在最后三位的是:银行从业人员,经理,保险顾问……

其中最令人意外的就是垃圾收集工排在大学教授和老师的前面。

看完这个排名,我的焦虑立马从孩子不会数数转移到他要是想去收垃圾怎么办?我更焦虑了啊?!

为了理解她的这个回答,也为了寻找让我不再焦虑的答案,我又找了几个亲历过中德两边教育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系统的了解了一下德国的教育体系。先说结果,至少这番”折腾“下来,我淡定了很多。

那我们就从德国幼儿园说起,简要看一看德国孩子就业前的上学路线:

01 幼儿园

德国幼儿园普遍是2岁到6岁或者3岁到6岁。关于德国幼儿园只注重 生活(动手)能力,社交能力,情商的培养,网上已经有各方详细讨论,这里我不展开说明了。

纠正一个很流行的误读:网上热传“德国立法禁止学前教育”是不准确的,应该说他们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在德国当然看不到满天飞的幼儿早教广告,但是学龄前儿童还是有很多舞蹈,游泳体育类的兴趣班可以报的;确实没有学数学,编程或者学英语这类纯教授知识类的班,幼儿园也禁止开这样的班。幼小衔接这样国内每个父母都耳熟能详的词讲给德国人听的话,大概都会一头雾水。

德国幼儿园的报名注册并不容易,要从出生就开始。记得Anna在德国的时候打电话跟我吐槽:在德国才深深地感到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幼儿园注册是跟难民,当地居民机会同等的排队,等待。

一旦排到号进了幼儿园,一切都安好了:不管刮风下雨;天天户外玩;回来脏到无法想象。孩子很快就学会认识不同植物,会爬树,回来吃得好,睡得香。

Anna带着在德国幼儿园“专业”玩了两年的女儿回上海,在找新的幼儿园过程中,虽然没有了与难民一起排队的经历,但是还是有件小事让她很受挫:国内大多数幼儿园都“强制”孩子午睡,而她的女儿在德国可以自己选择不午睡,一旦午睡,晚上就精力旺盛不睡觉,妈妈苦不堪言。她选择现在的幼儿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幼儿园允许她的孩子不午睡。

总得来说,德国幼儿园的孩子可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孩子了,户外时间人均最多,基本纯玩。出了幼儿园的孩子不会认字,不会数学,不会背诗;可是他们生活能基本自理,有自主权,对社会上不同的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专注的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为四年后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做好了准备。

02  小学


德国教育2.jpg

德国小学四年制,属于基础教育层级。正式列入德国基础学校的课程有德语和常识,数学,宗教,自然常识,音乐,体育,艺术和劳作。

朋友告诉我她的孩子在德国整个一年级一学年就学30个字母和20以内的加减(德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每个州都不同),简直慢到蜗牛。

四年基本不留家庭作业,因为学校的理念就是家庭应该是孩子一个有爱的娱乐的摇篮,学校是学习知识的的地方,两者的社会功能完全不同,不应该把学校需要完成的作业带回家。

简言之,德国基础教育的理念就是: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们以自由成长的空间,最大限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四年后学生们根据老师评定分流到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文理中学。

德国的教育体制在小学(学龄4岁,年龄9岁的时候)后就会根据老师建议和孩子的“个人意志”来给他们分学校。

没有学习天赋的(其实就是学渣型)老师会建议他们去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有天赋的(学霸型)去文理中学。

去哪种学校会影响一生,到底应不应该让这么小的孩子来决定自己将来走什么道路(大学,还是职业学校)在德国也是有争议的。

跟先生谈到德国小学的分流制度,作为德国人的他就不同意这个年龄段来让孩子参与选择将来的道路,家长应该占主导(果真在中国呆久了,还是被我们鸡血的竞争氛围影响啦)。

03 中高级教育体系

德国的中高级教育体系可以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开枝散叶型。

小学以后,可以看到德国学生进入社会有许多道路,读大学不是唯一“成功”出路。

由于“文凭膨胀”现象,现在在国内大学文凭也不能保证能找到好的工作。这个金字塔的塔尖已经越来越高,一定要读名牌大学,至少硕士毕业,甚至出国留学,才能有好的工作选择。

大学毕业去竞争环卫工人,或者火锅店店长的新闻比比皆是,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懂微积分的环卫工人吗?

而同时,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经历过几次不专业的”专业“人士。一次跟几个在上海的德国朋友吃饭,其中一个人租民房做瑜伽室。地暖坏了,找人维修,物业,电工,朋友介绍的懂装修的师傅,几番下来还是没有修好。他很无奈的问我们:上海找个专业的电工怎么这么难?

在德国大家不是削尖脑袋去挤一条路,真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德国中学是不同类型的中学融合体,有5年制、6年制,以及9年制。体制比较灵活,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挑选学习的年限。

简单来说:成绩较好的学生通常选择文理高中就读,为期约九年,是进入高等教育必经之路。文理高中结业文凭(Abitur)在各个联邦州通用,文理高中高级部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

学生从11年级开始可以依据其喜好与发展方向自由选择学习课程与重点科目,以此作为进入大学院校的准备。德国没有统一高考,毕业后即可申请各类大学,以后从事如科研、大学教育,或者我们眼里“高,大,上”的工作。

成绩次好的学生常常会进入实科中学,学程约五至六年。实科中学也一直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典范,具有良好的教育成效,课程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语言类为主,特别强调科目的实用性。以后以高等的职业需求为主,可选择继续升学;

成绩再次的学生则就读五年制的职业预科(也就是主体中学),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较简单,课程有宗教学、德语、地理、历史、音乐、工艺、经济学、英文、数学、理化、生物及体育,毕业生多继续进入双元职业教育体系(Duales Ausbildungs system),完成学徒训练,为德国工业输送高素质技术工人以及各行各业的技艺精湛的手艺人。

这里要重点提一下德国“双元制”教育。可以说,“双元制”模式,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的同时,又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是在主体中学拿到毕业证书后,自己或通过劳动部门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

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所以,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教育的主体。

这样双元制培训的技工进入社会,社会地位并不低,待遇不会比名校出来的待遇低,至少不会有歧视性的用工制度。因此,孩子们不需要上很好的大学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获得很好的收入,这正是德国有最好的职业教育的根源。

总之在四年级分流以后,大家基本上开始确定发展方向,到底出路是专职还是搞科研。对于一些后知后觉晚熟型孩子 ,还是会存在转换路线,三条路线还可以偶尔有交叉,但是需要这个学生非常出色,才能从专职路线转到科研上。

到了这一步,我脑中关于德国孩子什么时候赶超中国学生,以及德国人为什么会热衷捡垃圾,修屋顶这样的工作的疑问渐渐有了一个能自洽的说法:

德国真正进入大学的孩子大多是学习目标明确,有资历又有决心的孩子;上大学的道路是他们从小自己选择的,属于”内驱“,父母只要做个引导,小时候不需要打鸡血,去哪儿都是学霸,依靠德国源远流长的的学术背景,因此也造就德国大学整体水平世界领先。

换言之,我们眼中的差生都分流去了“蓝翔技校”了,毕业拿着不错的工资,终生福利有保障,当然能无忧的收着垃圾。

回到我们国家,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们教育的整体排名已经在追赶发达国家。

2016年,全球教育集团QS(注:“QS世界大学排名”与“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齐名)首次发布全球高等教育系统实力排名,排名前三位的国家是:美国、英国、德国,中国大陆排第八。

然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我们建的起最好的实验室,请得起最好的老师,可是通过我们教育流水线“生产”的“优秀”学生,全都是琴棋书画二外三外样样精通的人才,很多可能在大学就急刹车,没有发自内心的兴趣和热爱,一旦有了上大学的自由,可能就真的“放飞”了。

德国教育3.jpg

这里再插一个朋友的小故事:他在上海上了三年大学,然后作为交换生去德国继续学习一年,由于表现出色,最后在德国拿到硕士学位。我问他:对比在两个国家上大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他一脸夸张的表情说:“刚去德国上大学,艾玛,我惊呆了,课上没有一个人拿手机出来的,跟国内太不一样了!”

他感觉在德国大学生的状态反而像我们国内高考的状态。当然课余时间也有着同龄人的爱好,party, 恋爱,游戏,运动等等,但是一旦到了课堂,大家对知识的求知若渴,专注的态度跟国内大学很多等着混文凭是完全不可比的。

我跟先生也聊起件事,我问他:“你上大学的时候真的这么认真嘛?”他回答:“去到教室上课一定是认真全力以赴的,没有点名,没有打卡,想偷懒就在宿舍睡觉了,就不去教室了啊?”想想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被封为睡神,我不作声了。

打个可能不是太恰当的比喻,我们就像龟兔赛跑遥遥领先的兔子,还没到终点但是先歇一会,后面慢吞吞的乌龟已经全速赶超我们了。

所以,我儿子这会儿还不能数数就不能吧,当我们一起用橡皮泥做太阳系行星模型,他会提醒我金星尺寸跟地球差不多,土星外面要做几圈环的时候,我还是非常欣慰的。我希望能引导他的就是找到一个终生热爱的兴趣,坚持走下去。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外滩教育”,作者 Alice。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外滩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外滩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德国孩子没有起跑线,但诺贝尔奖拿到手软,垃圾收集工地位比教授高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