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评估、测试的本质是什么?这里有14个不可忽略的点

作者:智能观 发布时间:

评估、测试的本质是什么?这里有14个不可忽略的点

作者:智能观 发布时间:

摘要:值得思考。

评估.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前段时间,一个关于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视频让我笑了两天。视频里的家长,要么因为孩子总是不开窍而抓狂,要么因为孩子的奇思妙想而无语。

我们也经常能看到有老师晒出来的学生试卷,上面的答案常让人哭笑不得。笑过后,我经常会想,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评估的作用是什么?

在教育领域,评估是指教育者用于测量、评价和记录学生的学业准备,学习进度,技能获取或教育需求的各种方法或工具。

人们普遍认为,评估是任何有效的教育系统或计划的组成部分。从学校到家长、甚至到社会上的企业雇主,都希望了解学生在学业上的表现。

二次世界大战后,“评估”这个词在教育背景下开始使用。到了21世纪,人们普遍注意到,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技术以及新思维模式的出现,学习越来越具有协作性,知识越来越多地分布在学习社区的许多成员中。

然而,传统的评估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侧重于个人,而没有考虑到背景下的知识建构和学习。由于评估领域的研究人员考虑了更多参与性文化的出现所带来的文化转变,他们需要找到将评估应用于学习者的新方法。

以下是对评估问题的一些感悟与反思,供大家参考。

1. 在教育学方面,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学计划的修正提供数据。它应该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现在该怎么办?”做出预案,才能完整地发挥出评估的效率。

2. 为每个学生设计精确的、个性化的评估,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的评估,工作量太大了。这需要重新思考学习模型,或者鼓励老师找到一个捷径。(糟糕的是,教师会产生职业倦怠。)

3. 学生的自我评估问题很棘手,但却是理解的关键。根据相关研究,“那些学会自我评价技能的学生,更有可能坚持完成困难的任务,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并对自己的工作承担更大的责任。”

4. 评估掩盖的东西可能比它们揭示出来的要多。假如评估是精确对齐到一个给定的标准,如果这个标准并不能正确地反映老师和设计师的意图,评估和学生之间就不能产生共鸣。老师、设计师、评估和课程开发人员之间的意愿就不能有效地整合到一起,那就有可能产生出明显的“噪音”数据, 可能会误导希望使用数据的人,扰乱基于数据的教学的任何努力。

5. 如果评估不与课程和学习模式相结合,它只是另一项任务。也就是说,如果从评估中收集的数据没有立即应用到实质性地修改教学计划上,那就等于老师和学生都在做额外的工作。如果评估、课程和学习模型之间不能“融合”的话,那么评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6. 与“严格性”一样,“高”也是一个相对的术语。如果高期望——个性化和可达性可以促进学生的持续性的话。那么起增强信心作用的过度简单的评估,就只是暂时性的。评估心理学与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一样重要。

7. 设计对学生有意义的评估才是至关重要的,评估要有不同的成功衡量标准。学生们的动机往往放在避免失败上,而不是放在取得成功上。

8. 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我们不会问“你考得怎么样”,而会问“这个测试对你有什么帮助?”。换句话说,评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确定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如果确定不了,那么考试就失败了,而不是学生失败了。

9. 大多数称职的老师甚至在做出评估之前,就已经能猜测到学生的表现情况。因此,对于如何设计课程和教学,以适应学生的表现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儿,这不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在进行评估之前不能对评估数据做出预判,那么说明你已经落伍了。

10. 每个评估都有一定的缺陷,所以,越频繁、越是以学生为中心和越不具有“对抗性”越好。人们对每一项评估往往都会高估,将其视为某种人类潜能的测量棒。其实不然,充其量,这只是一个不完美的快照,仅此而已。

11. 将评估结果个人化是很诱人的,但其实不然。你的评估越不具个人化,你就会越让自己变得善于分析。

12. 评估中的确认偏差很容易让你落入一个数据陷阱,容易让你为头脑中先入为主的东西提供数据依据,而造成更大的偏颇。因此,为了能够客观公正,要强迫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

13. 评估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要进行“测试”。其实在学生日常的作业中都有一个“数据”的世界。你能得到多少取决于你想要什么。(必须承认,做这件事儿其实一点也不麻烦)

14. 技术可以让数据收集变得更简单、更有效,但这不是自动实现的。事实上,如果对技术使用不当,技术甚至会因为太多错误的数据而使事情变得更糟(这使得它几乎对教师无用,或起反作用)。

以上是几点浅见,还是那句话,事在人为,做事情还得需要多多运用我们大脑的智慧才好。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智能观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智能观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评估、测试的本质是什么?这里有14个不可忽略的点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