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问教 | 要让“双一流”建设取得实际成效,必须禁止将其标签化

作者: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

问教 | 要让“双一流”建设取得实际成效,必须禁止将其标签化

作者: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

摘要: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建议,禁止将“双一流”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门槛。

双一流高校4.png

图片来源:unsplash

据澎湃新闻报道,自2017年教育部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以来,“双一流”已然继“985”、“211”后,悄然成为人才选聘的新标准。对此,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建议,禁止将“双一流”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门槛。

我国推进“双一流”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出发点是克服“985”、“211”工程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的弊端,但是,现在“双一流”还没有建成,却又成为学校新的身份标签,以及用人单位选聘人才的新标准,这是必须警惕的,对于“双一流”建设,于建设高校而言,必须引入淘汰机制,于用人单位而言,必须明确禁止将“双一流”作为引进人才、选拔任用人才的标准。

“双一流”建设从启动开始,就一直强调,公布的名单,只是建设名单,而不是建成名单,但是,也是从公布名单开始,就有地方政府、高校,以及媒体,把入围“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学校、学科,作为学校新的身份标签,庆祝学校入围“双一流”,把入围的学校称为“双一流”,作为学校的办学成就、办学地位,而把没有入围的学校则列为“非双一流”,加上之前的“985”、“211”标签,既不是985、211,又不是“双一流”的学校,成为“四非”学校。

这毫无疑问是对“双一流”的异化,将误导“双一流”的建设。这其实延续了此前的惯性思维,即“重立项,轻建设”,只要立项成功,还没有开设建设,就已经功成名就。教育工程、教育计划如此,科研项目、人才计划也是如此。从长远看,要让高校办出一流水平,应该转变通过计划的方式,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鼓励所有学校平等竞争,在竞争中办出特色和一流水平。而从眼下看,要让“双一流”建设取得实际成效,就必须禁止这种将“双一流”身份化、标签化的做法。

引导高校转变对“双一流”建设的认识,最为重要的是,要对“双一流”建设引入淘汰机制,以及建立重视建设成效的评价机制。在“双一流”完成第一个建设周期后,国家应该淘汰掉一批不重视建设,只做表面文章的学校和学科,如果“双一流”建设名单中的学校、学科,有超过10%的学校、学科没有完成建设任务被淘汰,而且明确规定,不再列入建设名单的高校,不能再宣称自己是“双一流”高校,那么,下次入围的高校、学科,也就自然不会再把“双一流”作为身份。

与此同时,对于社会出现的把“双一流”作为新的人才标准现象,监管部门必须出手进行治理,尤其是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明确把“双一流”作为人才标准的做法,要明确叫停,并严厉追究责任。去年,我国就有多个省市,在引进人才时,明确提到优先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给“双一流”毕业生特殊的政策优惠,这其实是明显带有学历歧视意味的做法,但是,却被粉饰为所谓“重视人才”,以及配合推进国家“双一流”建设,而由于监管部门对这类做法没有说法,因此,进一步把“双一流”坐实为学校的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学历标准,不少社会舆论是支持的,认为用人单位这样做是用人单位的自主权,而且,这也可节省招聘成本,毕竟“双一流”毕业生的整体质量肯定比“非双一流”毕业生强,否则大家为什么要争着上名校?这其实是“学历社会”的“唯学历论”,即简单地用学历论人才。这种“唯学历论”,也导致我国学生重视被大学录取,而不重视上学之后的继续努力学习,因为录取之后就获得了学校身份,而我国大学也存在不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治理就业中的学历歧视,以及全社会的“唯学历论”问题,关系到给每个劳动者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以及引导所有受教育者重视自身能力提升、大学重视办学质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这一目标,治理学历歧视、“唯学历论”,形成淡化学历,崇尚能力的社会氛围是应有之义。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教育”,作者熊丙奇。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腾讯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腾讯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问教 | 要让“双一流”建设取得实际成效,必须禁止将其标签化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