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小升初的罗生门:一件之前从来没有人说清楚的事情

作者:草叔消费升级研究 发布时间:

小升初的罗生门:一件之前从来没有人说清楚的事情

作者:草叔消费升级研究 发布时间:

摘要:2014年教育部:“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

ben-white-197668-unsplash.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关于小升初的一些真相,之前没有人系统的论述出来,我们希望可以来做这件事情

——小升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具体复杂在哪?……

——其实2005年之后,就渐渐没有“小升初考试了”,小升初考试,政策意义上,是被禁止了……

——其实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是民办学校强于公办学校的,而四五线城市恰恰相反……

——新东方好未来虽然都被叫做“K12培训巨头”,但是他们其实擅长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

1.小升初是什么?政策实际的规定——禁止小升初考试

小升初,即小学升入初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好像是大家都经历过的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能说两句“当年我们小升初的时候,如何如何”,讨论门槛也非常低,以至于经常很多人会一起为教育理念而争得不可开交:“小时候就应该学数学,开发智力”,“小学时候不应该压得太狠,应该释放孩子天性”。

这同样是一个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不同的人采取的方针,依然已经采取了,相当于已经下注了,那下注了以后,就要想办法强化自己的观点。但是和其他领域不一样的是,教育这个领域,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屁股是坐在哪的,甚至对“教育”这个凳子本身的形态是没有想清楚的。

比如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叫做“小升初考试”。某著名高知论坛,在孩子教育板块,有人义愤填膺的发帖“教育部门如果真的想减负,小升初就不允许考数学”,时间是2018年11月,离现在时点是比较近的。

微信图片_20190408093918.jpg

图:2018年11月某知名高知论坛,一位版友言-应该禁止小升初考数学

其他版友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义愤填膺,有人说“不考数学,你的科技人才就跟不上,要玩完”,有人说“应该多考语言,各个国家基础教育都是很重视语言”的。

微信图片_20190408093944.jpg

微信图片_20190408094010.jpg

 图:针对“小升初应该考什么”,网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说的都有道理。

但是其实,这里面最有问题的点,不是“小升初应该考数学,还是应该考别的东西”

而是“不管数学语文还是别的什么,小升初,政策上本来就不允许任何考试”

一堆版友讨论的热火朝天,其实并没有注意到最本质的东西。

笔者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你这个机构学的这个东西(机器人,语文等等等等),小升初考试能加分吗?”,这个问题也让人有点不好回答,小升初根本就不允许考试,那“小升初考试加分”又从何而谈?

2.实际政策是怎样的呢?——简而言之,是禁止各种形式的小升初考试的,而禁止小升初考试,不是一开始就是禁止的,大概是在2005年左右开始全面禁止的

首先,初中是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通过并实行,最早的义务教育法,是并没有关于“禁止考试”的说法。在1992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版本中,关于小升初的说法是“普通初中应当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和地理条件相对集中”,而关于小学入学的说法也仅是“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并非强制性的,也没有提到“免试”,此外,1986年最初的《义务教育法》版本中,也没有提到“民办学校”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190408094118.jpg微信图片_20190408094131.jpg

图:《义务教育法》最初版本是没有提到“免试入学”等问题的

而到了《义务教育法》2006年的修订版本,强调了“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这里面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第一是提到了“免试入学”,开始强调小升初禁止考试了,第二是措辞从“应当有利于”变成了“应当保障”,要求程度提高了。并且,2006年的《义务教育法》的版本提到:民办学校同样适用本法(因为民促法中未有规定招生考试相关内容)。

微信图片_20190408094131.jpg

微信图片_20190408094223.jpg

 图:《义务教育法》2006年的修订版本,重点提出了“免试入学”和“民办学校适用”

而在之后,随着“减负”大潮,加之《义务教育法》的修订,之后“禁止小升初考试”相关政策持续不断出台,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2014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在该政策的发布会上,又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微信图片_20190408094300.jpg

微信图片_20190408094304.jpg

微信图片_20190408094348.jpg

 图:2014年《就近入学意见》直接提出,小升初是禁止考试选拔学生的

离得最近的是2019年4月2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举行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气会》,提到的“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行为,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不得通过考试或变向考试等方式选拔学生”。

微信图片_20190408094412.jpg

  图:2019年4月,广东教育厅再次提出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进行小升初筛选

基本上,2006年之后,“减负”大方向就已经定了,“小升初考试”这个东西,渐渐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很多家长认为“现在小孩子怎么这么累?我们小时候就没有这么累,一定是学校给予的压力太大了”,给予了“减负”较大舆论压力)。

实际上在2005年以前,“减负”论调还没有这么盛行的时候,当时是有存在“全区小升初联考”,“小升初X校联考”这种统一的考试的,并以此作为小升初选拔标准的,所以现在很多家长,经历过那个年代,把“小升初有考试”当做一个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实际上,现在小升初考试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至少是不合规的。

3.小升初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罗生门,信息不对称程度最高,高于幼升小,中考,高考和考研

这就是现在非常魔幻现实的一个现象——明明小升初是禁止任何考试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有很多家长,认为小升初是一种类似于中考的统一考试?

这主要有三个原因——①部分家长有刻舟求剑思维,自己小时候参加过小升初考试,就自然而然认为小升初考试是一直有的,②小升初的信息,是高度不对称的,是否有选拔?按照什么标准?都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③虽然明面上小升初禁止考试,但是实际上各种变相的选拔是客观存在的。坑班,小五班,SMK,递简历,杯赛,各种提前点招的方式,实际上一直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变得越来越信息不对称,让各路家长都一头雾水。

微信图片_20190408094545.jpg

图:某家长论坛上,家长们对于小升初“SMK”的讨论

中国高考的公平性和信息透明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首屈一指,中考的信息对称性也很高。幼升小因为孩子差异性没有体现出来那么大,所以虽然有信息不对称,但总体来说,差异性还没有那么大。而小升初,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罗生门,是整个考试体系内信息不对称程度最高的环节,

4.小升初本质上的矛盾——供需不平衡

为什么小升初会带来如此大的焦虑感?本质上的矛盾在于“供需不平衡”。小升初压力大,根子上源于两个字“择校”。

我们习惯于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有些学校是“好学校”,有些学校是“差学校”,甚至同一个初中里面,还需要分“好班”和“差班”。那问题就来了,“好学校”就那么些个,100个人一起跑步,无论每个人跑的多快,都是博尔特的水平,也肯定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好学校”一般指的不是“教育让孩子能够健康,有启发性成长”的学校,而是“在考试和选拔中平均排名突出”的学校,那其实既然是一个筛选排名机制,就不存在“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大家都变成好学校”的情况,而“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划分,会长期存在。

所以“好学校”长期来看,就那么多,华育中学,人大附中,长郡双语,南师大附中就招那么多人,所以“择校”一定是一个长期供需不平衡的事情,“好学校”总是人满为患的,需要筛选的。

但这只是我们要说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是“小升初供需不平衡”其实是有人口结构和城市结构的原因的。

而很多人可能没有关注到一个现象——小升初的强烈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在一二线和部分三线城市的,大部分四五线城市,其实当地最好的初中,大都是公办学校,小升初直接通过学区房和划片进入的,不是特别存在一二线城市习以为常的“择校”这样的情况。

而近20年,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青年人纷纷离开四五线,迁入一二三线城市,而这样,在一二线城市,小升初就变成了一个供需不平衡的事情,学生多,“好学校”少,这样的供需失衡,使得“招生更为灵活的学校”,逐渐吸收到了更好的学生,成为了更强的中学。而长此以来,学区房和划片也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光靠学区房和划片,解决不了择校问题,更多学生和学校选择的方式是“点招”。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2000年出生人口为8.5万人,2016年出生人口是22万人,而学校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虽然存在一些扩招的现象,但是“好学校”供不应求的现象,是与日加剧的。2000年出生的人,2012年会参与小升初,而2016年出生的人,2028年会参加小升初,也就意味着,2012年-2028年,上海小升初会变得一年比一年竞争激烈。

微信图片_20190408094649.jpg

 图:2000年至2016年,上海市出生人口从8.5万人提升到22万人

微信图片_20190408094652.jpg

 图:2000年至2016年,上海市初中数量没有明显增加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两年出生人口不是下降了吗”,这两年这个问题会不会缓解了呢?但是实际上,出生人口下降是2018年才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是单边提升的,2006年出生的人,参加小升初是2018年,2016年出生的人,参加小升初是2028年,也就意味着,从总适龄人口角度来说,2018年-2028年之间,小升初的适龄总人口是单边提升的。而另一方面,人口的结构迁移,向一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迁移,导致这些城市,小升初的择校压力更大。

微信图片_20190408094807.jpg

图:2006-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是持续增长的,意味着2018-2028,小升初适龄人口都是增长的

小升初本身不焦虑,焦虑的是“择校”,这发生的原因,本质上是“供需不平衡”,而且这些供需不平衡,主要存在于人口流入的一二三线城市。

5.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

其实“公办”与“民办”学校一直也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界定。我倾向于认为,“以财政进行办学的,通过学区划片(而不是各种各样的筛选和考核)招生的”,是公办学校,而“不是财政办学,不是直接通过学区对口划片进入”的,是民办学校。

以这个标准判断来看,很多企业(包括国企,包括一些大学)办的学校其实是民办学校,比如国棉X场附属中学,比如X工大附中,其实是民办学校,这些学校很多是有自主择校招生的,也不是直接通过对口学区划片进入的。

民办学校的优势,在于“更灵活的机制”,而这样的优势,在该地区人口呈现流入,小升初呈现供不应求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

所以实际上,现在相当大一部分的一二线城市,和部分三线城市,其实是民办学校强于公办学校的。

6.北京的特殊性

北京尤为特殊,北京现在还是公办学校强于民办学校。而北京最特殊的两个区是海淀和西城,这两个地方也是北京传统意义上“最强的两个区”。

海淀的特殊性在于——海淀最强的初中,所谓海淀六小强——人大附,首师大附中,清华附,101中学,北大附,十一中学,他们其实是公开招生的,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他们确实是以公开筛选的形式进行择校招生的,而并非“通过学区划片统筹招生”。

西城的特殊性在于——西城的学区现在还是一对一的,公办学校强,入学方式就是学区划片对口,就是一个学区房对应一个小学和初中,一个学区房就可以让孩子之后小学初中有保障,这几年炒的风风火火的“北京学区房多校划片改革”,其实一直没有波及到西城,西城还是原来那个样子,所以西城的学区房,堪称天价。我们做了一个关于西城区房价数据爬虫,可以看到,西城区平均一套挂牌二手房的单价,是1137万一套,11.7万一平,94平,建于1996年,注意,是平均,不分学区房与非学区房,西城区的学区房,肯定是比均价要更高的,这也和其特殊性有着重要的关联。

微信图片_20190408094913.jpg

 图:北京西城区挂牌二手房房价平均达到11.7万/平

7.多说两句——关于”K12培训”这个行业

我们通常在说到“K12培训”这个行业,都是认为“这是一个行业”,实际上,中学培训和小学培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

这两个行业的差别,就在于“你能否判断出学生成绩”?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对于一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家长,我们去调查询问“有多少人认为你的孩子学习是中上水平以上?”,答案是90%,而对于一个初中二年级孩子的价值,同样的问题,答案只有45%。因为对于一个中学生,你的成绩是一个透明可比的数值,但对于小学生,则不是。

中学K12培训,其实就是很多年前就有的,“补课”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一个透明的行业,也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行业,因为你成绩怎么样,清清楚楚,每学期都有考试,你如果成绩没有明显的改善,就换一个补习班。

但小学K12培训,是一个非常非常特殊的行业,也是一个相对新的行业,并非存在已久的行业。因为绝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参加小学K12培训的目的,都是为了“小升初”,而不像中考高考是个标准化的考试,小升初是个非标的考核机制,而且信息高度不对称,导致这个行业的竞争并不是无门槛竞争,你随便一个大学生,就可以给中学生做家教,教数学也好,物理也好,但你随便一个大学生,能给小学生指导奥数,指导小升初吗?小学K12培训也比中学K12培训行业,有着更复杂的机制。

新东方更擅长于中学K12培训,好未来更擅长于小学K12培训,一般这两个公司,都被叫做“K12培训龙头”,但是实际上,这两个公司,擅长的行业,其实是非常不同的。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草叔消费升级研究”,作者吴劲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草叔消费升级研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草叔消费升级研究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小升初的罗生门:一件之前从来没有人说清楚的事情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