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问教 | 小学推“无声食堂”是反教育,而非教育

作者: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

问教 | 小学推“无声食堂”是反教育,而非教育

作者: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

摘要:学生就餐时不能说话,要加饭加菜用手势示意。

1.jpg
学生就餐时不能说话,要加饭加菜用手势示意。伸一根手指表示“1”,伸两根手指表示“2”,伸三根表示“3”,分别代表加饭、加菜、加汤,每个班级的班主任负责照看学生就餐,看到学生打出手势,会用“OK”的手势回应。浙江三门县浬浦中心小学推出的“无声食堂”,近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舆论关注。据报道,“无声食堂”(或称为“无声餐厅”)并非浬浦中心小学首创,几年前,广东就有学校推出“无声食堂”。

为何要推出“无声食堂”?校方的解释是,“实行一个多月了,就餐时安静了许多,秩序也变好了,低年级段(一~三年级)学生就餐时间缩短约5分钟,粮食浪费情况也有好转。”简单来说,这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又提高就餐的效率。而这恰恰暴露出学校对培养学生习惯,以及提高效率的错误认识。

“无声食堂”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吗?并不能。因为这种习惯,是与社会生活脱节的。离开学校食堂后,学生在其他地方就餐,能用“无声”方式吗?根本不可能。这种靠老师监督,打“暗号”推行的“无声食堂”,只是在进行纪律管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习惯。

这是学校培养学生习惯时,经常容易混淆的,培养学生习惯,是进行养成教育,而对于就餐习惯来说,养成教育,是教育引导学生在公共场合不高声喧哗,不插队,不打闹,不浪费粮食。这一养成教育,比规定学生一律不能说话更难,更需要耐心。

教育学生在包括食堂在内的所有公共场合都不能高声喧哗,要轻言细语,这是很有必要的养成教育。这方面的教育,我国学校、家庭都做得很不够。大家所见的是,一群学生在公共场合走过,大多会是人声鼎沸、叽叽喳喳,根本不管是否影响他人。我国的成人到国外旅游,大声喧哗,也被指是不文明行为,但很多人并不在意。

而推进“无声食堂”则走到另一个极端,但这不是养成教育,而且,还让食堂就餐,失去了社交功能,边吃饭边交谈,这是同学间很好的沟通、交流方式。学校要求学生“食不语”,可是,还有很多学校推出和校长共进午餐的校长午餐会,那么,这该怎么解释?难道是和校长打哑语交流吗?

至于学校称推出“无声食堂”,提高了就餐效率,缩短了就餐时间,这可能是学校的真正用意所在,就是让学生把更多时间用在学习中,不要在吃饭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此前,我国有中学为提高学生用餐效率,缩短吃饭时间,把食堂里的餐桌座椅全部撤掉,让学生站着吃饭。这被质疑不利学生健康,但学校的关注点显然是如何让学生争分夺秒地进行学习,这是和学校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办学方向一致的。确切地说,就是只育分、不育人,是从育分角度去创新增效、提分办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当然需要学校出台一定的管理措施来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但是,这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而不是用扭曲的一刀切的禁令来约束学生。近年来,一些学校出台的校规,被质疑为“雷人”校规、“变态”校规,而事实表明,“雷人”校规、“变态”校规都难以长久,因为执行这样的校规,是反教育,而非教育。

所有教育措施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应该是学校进行教育创新的出发点。如果学校在推出一项教育管理措施时,能认真论证,听取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那么,推出的教育管理措施,就会较少出现争议,能发挥积极的育人作用。就“无声食堂”创新来说,“低声食堂”以至“低声校园”,才是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学生养成教育。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教育”,作者熊丙奇。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腾讯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腾讯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问教 | 小学推“无声食堂”是反教育,而非教育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