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禁止高薪从中西部抢人才背后:高校贫富差距巨大

作者:今日话题 发布时间:

禁止高薪从中西部抢人才背后:高校贫富差距巨大

作者:今日话题 发布时间:

摘要:为什么中央会发文限制发达地区的竞价抢人行为?

1508573906380848.jpg

图片来源:pixabay

禁止东部从中西部和东北高薪抢夺人才?日前中央一份《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引发了关泛关注讨论。

这份旨在构建良好科研生态的文件谈到,要正确发挥评价引导作用,支持中西部地区稳定人才队伍,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人才。

按照市场化的观点看,人才的自由流通有利于科教资源的优化配置,那么为什么中央会发文限制发达地区的竞价抢人行为?

人才严重流失已成中西部的巨大痛点

要说明的是,在解读文件时,不少人将它理解为一刀切禁止所有抢人行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首先,条文前后有限定的词语,针对的是“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行为;再者它的约束对象更多还是高校、科研单位,企业未必能够管得到。 

而且类似的政策限制,其实早已不是首次出现了。早在2013年年末时,为了扶持中西部的科教文化建设,教育部就曾下发过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提到,“东部高校不得到中西部高校招聘长江学者”。

在2015年双一流建设方案推出后,高校抢人的现象有所反弹,中西部高层次流失的局面加剧,教育部于2017年年初再次发文《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另外,《关于做好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推荐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类似规定。

可以留意政策的变化,2013年是不能抢长江学者;2017年将范围推广到所有人才,但总体姿态是不鼓励;2019年的文件则直接禁止。可见对中西部的人才保护力度在加强,其背后正是内地高校的领军人才、科研骨干日益严峻的流失状况。

教育部长陈宝生此前在接受收集时曾呼吁,“希望东部高校手下留情”。的确对欠发达的内地来说,高层次人才流失,最直接后果是科教资源的空间失衡。比如据学者统计,1999—2016年间,北京、上海和江苏三地的长江学者数量就多达1711位,全国占比超50%。

640-20.jpeg 

类似长江学者这种高层次人才,往往能够为高校带去可观的项目、课题资源,对师资会有直接的抬升,但却加剧了东西部的科教实力差距,所以陈宝生此前直言不讳地称其为一种“抽血”。而且对高校来说,重金挖人投入过大,容易挤占高校的其他基础性开支。

另外还得看到,在此次下发的文件中,规制高薪竞价抢人的前面,强调要打破唯头衔、帽子的误区,这正是因为眼下高校的抢人大战,很多就是重头衔、轻成果,以至于出现“帽子人才流得过频,普通教师流不动”的局面,对人才的综合评价也是种扭曲。

为什么高校人才纷纷“孔雀东南飞”

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户籍制度等政策的放开,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就逐渐频繁,上世纪九十年代高校领域的“孔雀东南飞”现象,正是一个缩影。

彼时的兰州大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据报道,从2000年到2004年,该校共流失副高职称以上人员近40名。以至于在2005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王利民表示,“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这个说法也一致流传到今天。

而在当下,从GDP增速来看,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差距其实是在逐渐缩小,那么为什么中西部和东北的人才尤其是高校人才,流失依旧如此严重,以至于需要中央反复发文?

首先得看到,沿海和内地之间的科研平台、高科技产业等相关资源,差距依旧相当大。相应的工资待遇水平,以及就业机会都不可等同而论。最典型的是深圳,它的高校数量在重点城市中排名倒数,却聚拢了众多英才,原因在于它有足够多的尖端产业作为人才容器。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薪酬水平、晋升机遇和学术氛围缺少竞争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自然难以招架。以当下的抢人大战为例,去年常住人口增长最多的依然还是动静最小的深圳和广州这两座一线城市。

沿海地区一掷千金的人才拉力,也是重要因素。尤其2015年高校双一流建设启动后,高校间的竞争加剧,因为人才的孵化和培养过程漫长,所以不少高校开始对着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各类人才名单去内地挖人,将它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捷径。 

比如2017华东政法大学在高层次人才的招聘中,直接开出了“800 万元房补,100万元年薪”的诱人筹码;杭州电子科技大则以500万年薪高价招揽院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更是提出给首席科学家提供3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640-21.jpeg

所以在激烈的人才争夺背后,科研学术环境的因素之外,更深层次是的还是高校、科研单位巨大的贫富分化。

这种分化一方面体现为高校财力的强弱,另一方面也体现为政府投入力度的差别。关于后者媒体报道曾提到,江苏每年给每个进入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补贴额度高达一亿元;而贵州五年内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经费总共才五亿元。

沿海的高校为了争创双一流,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都会助推抢人掐尖。而在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下,发达地区的高校如果铁了心要挖墙脚,中西部和东北想留住英才自然也难。

缓解人才流失还得拿出真金白银 

禁止去中西部和东北高薪竞价抢人的政策,能够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吗?老实说,将一个发展阶段的系统性问题,寄希望于中央文件一次性彻底解决,本身就不太现实。

首先,全国范围内的高层次人才流动,有高校急功近利的因素,但不全是,在多数情况下它还是一种市场行为,是自由选择。一方面要照顾中西部地区在科教领域的薄弱,另一方面同样得尊重市场规律,说到底人才只有在最适合的空间才能价值最大化。

而且人才的流动还有利于打破科研圈子化、学术部落等不良现象。所以文件中才增加了限定语,没有进行一刀切的禁止,反对片面竞价。

为了平衡这种冲突,有不少教育领域的学者提议,设置薪资上限,比如“高校间约定同一地区人才薪酬最高限额”,进而避免高层次人才间的攀比和竞价。 

这种建议其实还是传统的计划式管理思维,抛开可行性不谈,对那些尖端人才来说,如果薪酬受限,价值得不到市场的真是反馈,哪怕不会跳槽到更有钱的高校,也会流向沿海的企业。更行之有效的反倒是尝试人才培养的补偿机制。 

而对内地来说,要留住人才,除了真正尊重人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更紧迫的恐怕还是提升科教领域的财政投入。事实上梳理各省份的研发投入强度可以发现,科研投入占GDP的比例,全国排名领先的全部都是沿海地区,内地省份没有一个达到了全国平均线。

未来的人才竞争只会更加激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要想改变人才流失的局面,还是得拿出真金白银。如果科教领域的投入始终处在洼地,孔雀东南飞的现状还将愈演愈烈。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今日话题”,作者余寒。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今日话题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今日话题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禁止高薪从中西部抢人才背后:高校贫富差距巨大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