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70年后,高考依然是“中国第一考”

作者:图解教育 发布时间:

70年后,高考依然是“中国第一考”

作者:图解教育 发布时间:

摘要:高考命题分分合合,扩招自招先后刹车。

sharon-mccutcheon-eMP4sYPJ9x0-unsplash.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年,全国开始实行统一高考。1966年,文革之初,全国高考骤然暂停。11年的停滞,11年的期盼,1977年,高考终于恢复,570万人满怀希望走入考场,27万余人圆了大学梦。

那是一个时代的拐点!自此之后,高考虽然屡经改革,却一直是“中国第一考”。近70年前,1952年全国仅5.9万人参加高考;近70年后,2019年全国高达1031万人参加高考。无数人的命运,因高考而改变。

1977年:时代的拐点

1952年6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高考首次实行全国统一命题。“1952年迅速建立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最根本的原因是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①

14年后,1966年,文革之初,全国高考骤然暂停。当年7月,《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发布,宣布“从今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取消考试,采用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

微信图片_20190723094751.jpg



1977年8月,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召集了科学教育座谈会。时任武大副教授的查全性等人在会上提出,“从今年开始就改进招生办法。一定要当机立断,今年能办的就不要拖到明年去办。”邓小平听完后问:“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意见?”时任教育部部长刘西尧,吴文俊、王大珩等科学家都表示赞同查全性的意见。“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今年就恢复高考。”邓小平略一沉吟,一锤定音。②当年,高考迅即恢复。

那一年,绝对是时代的拐点,绝对应该被浓墨重彩的写上一笔。那一年,数百万青年如过江之鲫般地涌向高考。而此前,这种最为公正的选拔人才制度已在中国消失了11年。

那年高考,积聚了太久的希望。那是渴望了太久的梦想,那是压抑了太久的信念;那是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那是一个国家重建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开始。恢复高考不仅是简单恢复一个入学考试,而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许多人的命运从此发生改变。

微信图片_20190723094759.jpg

当年,全国570多万年轻人,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怀揣着难得的名额、忐忑的梦想和奋发的意气,走入考场,最终约27.3万人圆了大学梦。次年,1978年夏,第二次高考举行,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两届“幸运儿”在1978年春、秋分别入学,他们被统称为77/78届。77/78届可谓人才辈出,政界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外交部部长王毅等,经济界如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等,学界如易中天、陈平原、张鸣、雷颐、刘震云等,文艺界如张艺谋、陈凯歌、梁左、陈小奇等,不胜枚举。

争议中变革不断

而自高考恢复至今已有42年,这42年内,高考制度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发展,举其大者,从包分配到全面收费,从并轨招生到扩招到自主招生,从全国一卷到全国多卷,从3+2到3+x再到3+3、3+1+2……每一次改革,每一次变迁,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心。

1983年,教育部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③为弥补高校经费不足,1993年起我国各高等院校正式开始接收自费生;1997年实行所谓的“并轨”,开始全面收费,普通高校的学费迅速上扬,在极短的时间内即与自费生水平相当。1999年突然扩招后,由于各种原因,高校不得不迅速大幅提高学费。

微信图片_20190723094804.jpg

1999年的扩招更是充满了争议,诸如“大学扩招害了穷人子弟”等负面评价如潮,而支持者则认为,高校扩招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提高了国民素质,实现了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高校扩招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突发性,其初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图解教育工作室在《高校扩招,害了穷人子弟?》一文中,有过详细的回顾和解读。1999年大规模扩招开始后,当年本专科学生的招生增幅高达47.36%。此后数年增幅亦一直在两位数以上。

2006年以来,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高校扩招幅度明显放缓。2008年,教育部开始反思,首次表示扩招太急促,放缓扩招比例至5%。2012年,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本科高校过度扩招造成高等教育质量下滑,为提高教学质量,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将成为一项基本制度,不给本科生上课不得聘为教授。高校扩招正式叫停。

微信图片_20190723094808.jpg

与扩招一样,近几年被紧急踩下急刹车的还有自主招生。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2006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扩大到了53所。2019年,全国共有90所试点高校,其中77所面向全国招生。然而,2015年,自主招生报考人数开始一路狂奔,及至2018年已有83.7万人报考。

微信图片_20190723094812.jpg

图解教育工作室《裸分高考,远离名校》一文,对自主招生的利弊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首先,自招培训班摸清了自招的规则和套路后,各种论文、专利、面试培训应运而生。量身定制的专利,专业代笔的论文,一批“天之骄子”被流水作业制造出来,非法交易冲击着高考招生的公平性。其次,裸分高考,远离名校。刨去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等统招外的特殊招生,尤其是对普通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凭裸分上一流名校的几率,实际寥寥。因此,自主招生被紧急踩下刹车。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十个严格”,被称为“史上最严”自招政策。

微信图片_20190723094815.jpg

而能与扩招的巨大争议相比的,是高考试卷改革,从全国一卷到全国多卷,从全国统一命题到分省命题再又回到全国统一命题。高考恢复之初,高考试卷基本上全国统一。80年代中后期,上海率先开始自主命题。十余年后,北京姗姗来迟,于2002年跟进。2003年,据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偶然事件,教育部考虑到安全性,决定在全国大力推广“统一高考,分省命题”。及至2006年,国内实行分省命题的省份已达16个。然而,2015年后风云突变,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逐年增加,时至今日仅有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仍在坚持。当然,现在国家统一命题并非统一试卷,国家可出多套卷子,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下图所示,全国卷分为三套,各有部分省区市选用。

微信图片_20190723094819.jpg

高考试卷从“合久必分”走向“分久必合”,几度徘徊都各有考量权衡,但到底是分好还是合好,是该全国统一还是分省命题,见仁见智。图解教育工作室曾发表“高考卷命题,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文章,综合各方观点认为,从推行分省命题的初衷安全性来说,一则虽是风险分散,但地方上单独命题,每个省都要花很大气力来做安全保密工作,有可能存在更多安全隐患;二则全国统一命题已有多套试卷可供选择,风险已是大大降低。此外,分省命题还面临着成本过高、命题质量、不利于人才流动等弊端。

高考卷命题与高考方案互为表里,紧密相关。高考方案同样经历了多次改革,也是反反复复。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向减少高考科目方向发展,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各减为3+2共5门,上海则实行3+1方案。3+2方案下,语数外三门,文理科均考,即其中的3;2则是文科考历史、政治两门,理科考物理、化学两门。1999年,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文科加考地理,理科加考生物。

微信图片_20190723094824.jpg

2014年,新高考改革拉开大幕,浙江、上海率先启动。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作为第二批试点跟进。这六省市均实行“3+3”高考方案。2019年4月23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八省市作为第三批试点,正式发布高考改革新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3+1+2”方案。如上图所示。

"3+3"方案中,选考科目为7选3或6选3,给予了学生们充分的选择权: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3+1+2”方案则让学生们的选科组合少了很多,仅12种;而且,最大的弊端是,物理、历史竟然不能同时选考。具体可参见图解教育工作室《新高考改革五年,物理重要还是选择权重要?》一文的分析。

结语

70年风云激荡,高考几经变革,更曾停滞了11年之久。但无论如何变迁,高考一直是“中国第一考”,甚至是“世界第一考”。每个人、每个家庭,甚至这个国家的命运,都与高考息息相关。


参考资料:
① 杨学为《从废科举到恢复高考》
② 《专访倡议恢复高考第一人:邓小平当场拍板赞成》,楚天都市报
③ 《恢复高考三十年大事记》,光明日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图解教育(ID:tujiejiaoyu)”,“腾讯教育”联合出品。策划李帅、柏森森,设计阿呆。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70年后,高考依然是“中国第一考”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