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中国有多少大学生,要到“郊区”上大学?

作者:青塔 发布时间:

中国有多少大学生,要到“郊区”上大学?

作者:青塔 发布时间:

摘要:一个校区就是一所“大学”,大学建设或许可以越来越“偏”,育人则不可以。

1533181654200757.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可谓“如火如荼”。

据不完全统计,单算北京市,近几年就约有15所高校建设新校区,且都建在了郊区。

杭州、天津、南京、武汉等多个城市,高校新建校区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许多高校的新校区距离校本部不仅“跨区”,不少还“跨市”、“跨省”。上了同一所大学却感觉在“异地他乡”的学生们常常感慨:大学真的越来越“偏远”!

“偏”到哪儿?

大学新校区建设从市中心向郊区扩散已是常态,向周边城市“偏移”或是当下潮流。

高校新校区纷纷外建郊区的案例,北京可算最为典型。

据不完全统计,在京高校将新校区外建约有15所,建设地大多集中于房山区和昌平区,而这些高校的原有校区或是校本部多位于海淀区、朝阳区。

从中心“学府区”到外围郊区,北京高校建得越来越“偏”。

5db9377798d763a7b2eddc6462ee5ee1.jpg

数据显示,北京高校在新校区的选址上,更加青睐昌平区与房山区。

2018年,北京大学就透露要在昌平建新校区,并将其作为校本部的延伸,以人工智能为特色,以面向未来的应用型学科和新型工科为主要发展方向。

c0133e6716d4d6bf079abef2289fd080.jpg

大学新校区建设越来越“偏”的城市,不只是北京。

2018年7月,教育部批复同意中国海洋大学建设西海岸校区(青岛);201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江北新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南航江北新区国际校区建设(南京)

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建设;同年,天津医科大学静海新校区也已开工,预计2021年底交付使用(天津)

2013开始建设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新校区,已于2019年9月迎来了第一批新生。

3e48765373bd5f13fd848f1c8052c92d.jpg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新校区新生入学

当高校新校区外建郊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高校新校区外建周边城市成为新的“潮流”

以杭州周边为代表的地级市开始“抢”杭州的大学了。近年来,大量原杭州高校选择将新校区建在杭州周边城市:湖州(3所)、嘉兴(2所)、舟山(1所)、宁波(1所)、绍兴(2所),统计还不包括独立学院在内。

从省会城市外迁地级市,杭州高校建得越来越“偏”。

13612162875761210420d63d2d3e1386.jpg

总得来看,大学新校区建设,无论是“偏”向郊区,还是“偏”向地级市,一定程度上都展示了大学主动向外、扩散发展的意图。

而这份“意图”背后也有诸多原因。

“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是主因”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面临巨大压力,除了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等严重短缺外,校区土地面积、建筑面积也呈现严重不足的态势。

以高校林立的北京海淀周边区域为例,除清华、北大拥有较大面积的校园外,人大、北航等其他高校的校园面积都比较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高校发展所需。

2a5588b52e1afd6c21c428a14d8d8af1.jpg

据相关报道,早在2017年,时任北大校长林建华就曾提到,北大燕园承载的师生规模、建筑、宿舍楼等都超标40%。

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面临办学空间不足、以及各方面资源紧张的大学,建设新校区就成为一个当然的选择。

搞明白高校为什么要建新校区,那么,往哪儿建?

往”成本低” 的地方建

新校区选址要考虑的众多因素中,土地成本应是最重要的一个。

新校区建设往往需要大量土地,而许多高校原有校区所在地,多为市中心或较发达地段,土地资源不仅稀缺且价格不菲。

而外围郊区的土地成本相对而言则”低廉“很多。

以北京为例,诸多名校汇集的海淀区2019年最新房价将近9万每平米,较昌平区、房山区高了一倍不止。

c928f30e33850a401fb686ee060020ea.jpg

对于亟待扩建校园的高校来说,低价更“优惠”的郊区当然是首选。

往“政策优”的地方建

高校的动迁不是高校自身就能决定的事。当前有不少高校都将新校区建在了地级市,这与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是分不开的。以杭州为例,大量原杭州的大学将新校区建在湖州、嘉兴、绍兴等周边城市的背后,是地级市优厚的“引校”政策。其中,宁波市的“动作”就不小。

2ae045758c72cfc84f36e271c8c5ce70.jpg

为吸引高校落户,2018年,宁波提出了“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工程。

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便是宁波引进名校名院的重磅工程。根据建设需要,前5年,宁波市对浙大宁波校区将持续提供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

5年后,宁波市在保持已有支持力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合理设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支持浙大宁波校区发展。

越来越“偏”的大学,究竟怎么样?

这些越来越“偏”的校区对于高校和地区到底充当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对于高校本身,新校区不仅是旧的突围,更是新的机遇

今年3月,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内唯一一所全国重点高校,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开工。这个全项目总面积达140多万平方米的新校园,比人大原有主校区大一半多。

人大通州校区全部建成后,将可容纳本硕博及留学生2万多人,不仅将极大缓解教学资源紧张,住宿条件拥挤的现状,还将成为人大在京又一个主校区,极大推动人大的发展。

8845552495bc7e67be18767c377621f2.jpg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效果图

而对于地区、城市,它是高端人才的蓄水池

2019年9月,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正式交接,预示着浙工大与德清县全面战略合作成果终于落地。

这个计划总投资28.3亿的校区,是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人的规模建设。此后,它将为德清打造“浙北硅谷”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推动德清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德清研究院经济扩大等各方面发展。

f4e4f8a4ada9c913af2948b7402ed613.jpg

高校建新校区越来越“偏”,有诸多好处,却也有不少问题。

首先,远在郊区或地级市的校区,能否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尚待探讨。

地处郊外的校区,常常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教师们的住宅多半仍在老校区,每日往返双校区,耗费大量时间的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机会也很少

再者,学校新校区的历史文化积淀较浅,大学原本的人文传承易出现断裂。硬件建设依靠充足的资金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完成,而软件建设却并非易事。

此外,如果新校区是建在了地级市,相对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毕业生们拥有的就业机会较少。

总之,一所大学新校区建设,远远不是建起一个崭新校园就成功了,后续各方面的跟进任重而道远。一个校区就是一所“大学”,大学建设或许可以越来越“偏”,育人则不可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塔”,作者杜若。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青塔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青塔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中国有多少大学生,要到“郊区”上大学?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