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冷”下来的教育投融资,钱都流到哪了?

作者:未来之星EdStars 发布时间:

“冷”下来的教育投融资,钱都流到哪了?

作者:未来之星EdStars 发布时间:

摘要:新东方张育宁:我们投资大逻辑基本有四个——社会价值、内容价值、技术价值和渠道价值。

photo-1561414927-6d86591d0c4f.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相比去年,2019年的教育投资市场很“冷”。

据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数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教育行业投融资事件数共227起,较2018年上半年351起,锐减124起,降幅35%。投融资事件数量的明显下降,教育企业今年要获得资本的弹药补给的概率更低。

趋于理性的教育投资,意味着更加严格的投资逻辑。对于教育创业者而言,有必要去理解教育投资逻辑,跟随教育投融资趋势,反思自己的教育业务。

微信图片_20191023085713.jpg

在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上,四位顶级投资人: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李冉好未来产业基金会总裁蔡翔经纬创投投资董事牛立雄新东方教育文化产业基金副总裁张育宁在圆桌论坛上谈及自身投资教育赛道的逻辑和看到的大的机会点。

此外,四位投资人还针对教育行业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做了讨论;并在一年前对2019年的投融资趋势做出了预测。这些预测也在今年得到验证,而验证出的方向也就是钱的流向。

Q1:各位投资教育赛道大的逻辑和看到大的机会点是什么?

李冉:

微信图片_20191023085129.jpg

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李冉

大家好,我是达晨的李冉,我简单讲一下我们投资教育行业一些简单逻辑:我们把企业其实分为三类,一类做产品的,一类做渠道的,一类做服务的。

我们在两三年之前发现,很多服务业的公司还没有线上化,其中最大的领域就是教育行业。

我们知道服务业毛利非常高,但是服务业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受制于管理半径、管理效率而做不大。互联网其实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以对教育行业来讲,互联网技术对教育行业的改变是非常深刻的,它提升了管理效率、扩大了管理半径,使得这个行业有可能上千亿市值的公司。这个我觉得是我们一大的投资逻辑,很多项目都是在这个逻辑下投出来的。

蔡翔:

微信图片_20191023085152.jpg

好未来产业基金会总裁蔡翔

从好未来角度来看教育行业,这是一个非常宽的赛道,它的特点在各个垂直领域都会出现很多头部的领头羊,所以在垂直领域里面去找能够成为第一的公司,是我们非常在意的一点。

而且希望能够大家形成很好的协同,希望形成很好的协作,这是一种很典型的上市企业投资思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关注横向的机会点或者说横向的逻辑架构。

比如,在教育领域里面我们会看中三个线条:

第一,触达。

好未来在线下,通过开学校、培训班实现对百万级学生的触达;线上通过互联网,对百万甚至千万的用户实现触达,这是我们非常看好一种新模式。

第二,内容。

所有的教育离不开内容这颗内核。真正大师产生好的内容,在当前时代,我们愿意投资那些能够通过长期的积累,通过独特的视角,做出非常好的内容形态的公司。

第三,数据。

有了触达推送,我们还是能够形成闭环。

对数据这端我们非常在意,我们相信互联网只是形成了当前教育改造的第一步,从长远来看,因材施教需要有大量数据回馈,而且做到精准分析和匹配。

无论对于数据获取端还是对于具有数据分析能力或者说形成完整的数据闭环的这种商业模式公司,也是我们非常在意的。从大的投资逻辑来讲触达、内容和数据是我们非常看好的环节。

牛立雄:

微信图片_20191023085212.jpg

经纬创投投资董事牛立雄

我来自经纬中国,我们是一个典型的财务投资公司,我们美元、人民币双币种管理了300多亿,我在经纬负责教育领域投资。

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投资思路跟其它领域也没有什么特别不一样,我们认为在最宽广的市场里面去找最优秀的人,是主要的条件。

最宽广的市场,可能跟有一些行业的投资机构理解不太一样,我们对行业有自己的认知。

我们研究稍微细分点的领域,觉得整个在线教育在中国才刚开始,除了成人教育之外,在学生层次渗透率还是非常低,总体来说机会还是非常多。

优秀的人,我们的定义相对比较多元化,没有把人固定成一个框框。成功有经验的创业者或者刚毕业的学生我都有投,这些人背景里面既有以前做教育培训,也有完全没有做教育培训就做互联网,在我们看来都是可以。

总体上我们对这个团队的学习能力、胸怀、格局比较关注,其它的条条框框问题关注比较少。

从具体策略上来说,我们现在主要从三个角度认识在线教育:一个新供给带来的变化。第二个,营销方式带来的新的机会。第三个,新的技术带来变化。

三个逻辑支撑着今天在市场上非常活跃教育投资机构,这是我们的看法。

张育宁:

微信图片_20191023085241.jpg

新东方教育文化产业基金副总裁张育宁

新东方教育产业基金脱身于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不管从理念、机制到团队都有浓厚新东方集团的基因。看待投资,我们基于新东方25年的发展,辩证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投资大逻辑基本有四个:社会价值、内容价值、技术价值和渠道价值。

社会价值上来看,首先追溯到92年,国务院刚刚把教育产业划分为第三产业,开始了教育的产业化。

新东方也是乘着教育产业化的东风,发展成为接近百亿美金市值的上市公司。所以我们看到整体现在的中国的教育市场的产值每年超过4万亿。我说的4万亿包含了线下校内的体系,这个校内体系很难简单产业化。我们看到过去一段时间,有很多民营资本涌入到这个领域,开办学校收购幼儿园,出现了社会问题,所以现在整体政策是收紧的状态。

我们作为这个产业投资人来讲,我们的一个感悟是什么呢?就是你在做教育投资这件事情有一个大前提——你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这个大前提排在赚钱这个事情之前。没有这一大理念大前提,资本就变成了门口野蛮人。资本进入到教育这个产业中,带来的更多是教育不平等。我们做教育投资这件事情,我们只投资符合党的全面领导方针,有健康教育理念,有社会价值的公司。

其次,我想把内容价值和技术价值一起说。因为教育内容从体系和标准上,在过去一百多年来没有什么大变化。体系还是布鲁斯的体系,分课的标准还是一百年前哈佛的标准。这个体系跟标准在中国落地时也大打折扣。

由于地区之间不均衡,教育资源相对来讲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中国的很多教育与其说更像现代教育,不如说更像科举教育,校外市场上是基于应试私塾教育,校内教育连私塾都不如。

我们更愿意看那些能够让教育贴近现代教育的公司,能够应用AI、大数据、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不只是简简单单依靠人来传达。

渠道价值,说白了也就是流量价值,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渠道跟流量本身也是最容易跑偏跟踩坑的一个地方,在这儿我想先卖一个关子,稍候再跟大家讨论。

Q2:教育行业是否有泡沫出现?

李冉:

我觉得,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出现起起伏伏。比如说出现泡沫或者泡沫破裂都很正常,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这两年我们从一个投资人角度来看,感到一级市场很多项目估值特别高。

我的理解是:泡沫其实是一个中性词。在一个行业发展的初期,泡沫有可能让这个行业快速起来,但是到了后期则会对这个行业造成一定的伤害。

这个事情,最好还是由市场来解决。比如这个项目估值高也好低也好,我们很难来判断,市场是公正的。每一波周期过去后,有一些企业成长了,也有一些企业出现了问题。

蔡翔:

所谓教育行业的泡沫,其实在整个投资领域里面,其它行业的泡沫恐怕比教育行业更大一些。

教育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这个行业的现金流产生能力是很好的,而且只要创始人和公司认认真真去做,就能够有一个稳健、长期的成长过程。

很多时候出现估值上的高高低低,不完全这个行业本身的问题,而这个行业有没有能力把短期的泡沫充实。发展好的企业,过段时间能把泡沫填上。所以,我们不认为泡沫本身有那么大的伤害。

另外一方面,泡沫也会促进行业里的创新,而有的时候,创新会脱离实际的状况。前一段时间大家对VR、AR非常热,对区块链也会非常热,无论在商业模式上,还是在商业应用上,有些公司跑得太快,投资人也愿意做非常超前的尝试。这时候可能形成发展无法填充泡沫,就会出现令大家失望的情况。

牛立雄:

今年的教育投资比较热,但是我觉得这里面实际上没什么泡沫。这跟我们其他领域的投资相比,还差得远呢。

总体而言,我认为大家看到的是个别细分领域的估值有点超前。这个超前需要用业绩进行消化。

总体而言,今天教育是处在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的过程之中,整个行业还在非常早期,我觉得在投资方面实际上没有什么泡沫的。

至于2018年出现的一对一的公司暴雷。用两个角度讲,一个是市场正常的淘汰过程,这些公司经营了好几年,到了经营好不好的时间了。另外,这些领域的公司有一个特点——都是正向现金流。

总体而言,对于市场而言优胜劣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都一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张育宁:

泡沫是否存在,我个人觉得,在教育行业里,尤其是在这些互联网教育公司里,还是和2015年一样存在一些泡沫。因为我们在2015年经历过O2O教育的泡沫。我们觉得,教育是延时满足的,互联网是及时满足的。

不管机构投资人还是个人投资,他们做互联网教育投资时,更多把注意力放在了流量、活跃度上,在教育理念跟产品上没有给到足够的关注,这是很有害的事情。投资人的抉择反过来影响项目进展。

所以才会催生出很多互联网教育公司是2VC。互联网教育公司做GMV、做高估值、做流量,就算管理人创始人自己不来刷流量,不来刷互联网指标,下面的销售,老师也会刷,为什么?有套利空间,这是非常不健康一件事情。

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跟各位投资人呼吁一下,我们看互联网教育项目的时候,我们也是要重点关注这个项目本身的教育属性,它的产品,它的理念是怎么样的,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事情。

此外,我觉得对于教育行业里面很多的泡沫不是泡沫,它是有价值,我们抛去专门刷流量的渠道和互联网教育公司不谈。

我们都知道教育产业是一个大产业,但中国的教育产业做得相当不成熟,大多数投资人不惜重金,进去布局,也是好事。以资本力量快速推进了这个产业本身发展。

说白了还是一个事情:资本求快,教育求稳。教育这件事情本身是一个慢活,投资人应该要给予更多的信心和时间给教育公司来做进一步发展。

Q3:关于明年(2019年)的教育行业,大家有没有更看好的一些方向或者机会?

张育宁:

我们作为新东方本身的产业基金,看项目时更多的是基于我们新东方本身的业务协同,还有项目本身教育价值来看。

所以我们偏重的主要有六个方向:按照年龄分,我们主要分为早教幼教,K12阶段、职业教育阶段;按照技术赋能或者性质分,我们又分为国际教育,AI+,和非学科素质教育阶段。

对于早教幼教阶段,我们更偏向于线上,现在人口红利也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早教幼教项目,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对于家庭教育这一端,它是一个强刚需的一个领域,对于父母来讲,这一代的父母互联网渗透率极高,用一些线上手段做家庭教育很适应市场需求。

K12教育也有很大的机会,线下的机构首当其冲受到最强冲击。对于K12阶段,家长需求没有降低,而是转向更有便利性、性价比更高的线上产品,我们认为线上K12还是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国际教育这个阶段,新东方本身做国际教育起家,留学产业链上还是有很多很好的机会。首先,孩子留学之后,留学后的产业链甚至比留学前要更多。另外,海外有一些教育的产品、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可以在中国落地化。

然后职业教育就不用说了,职业教育至少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受人口红利冲击是最弱的。另外,职业教育的使用群体和付费群体是一个人,所以教学完成度特别高,学习主动性也会很高,这部分人也是互联网渗透非常高的,用在线的形式解决职业教育大部分的内容。

AI+和素质教育的话,AI+不必多说了,这是势在必行的,让中国的教育变成现代教育的一个契机。素质教育也是一个新兴方向,我们看到的不是传统的音乐、美术、体育这样的项目,而是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加拿大、美国、以色列来引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牛立雄:

我是比较看好三个领域。

  • 第一个是早幼教,目前供给还非常缺乏,市场没有很好被满足。

  • 第二个是在线私塾教育,私塾教育品类非常多。

  • 第三个就是国际教育,线上国际教育,这三个领域是我们比较看好的。

蔡翔:

刚才两位嘉宾说得非常全面,无论垂直赛道还是线上线下都有涉及。

我如果做一个补充,我感觉在2C领域之外,2B领域还有很多机会。随着中国教育体系不断发生结构性的调整,这个机会呈现出来。

一方面国家政策导向会越来越向公立学校倾斜,如何赋能或者帮助公立学校提供更好的内容、产品,以及他们内部如何提升管理效率和教学效率,这是我们非常关注一个大的方向。

而对于中国非常庞大的民办教育领域,当前的状态是高度分散的,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有一统天下格局出现。大量中小机构依然在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这个时候如何帮助他们来提升自身的教学品质、教学质量,或者说在获客管理或者对于学生学情跟踪数据分析上,我们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这个协同是非常重要的。

在2C领域,素质教育尤其职业教育这两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是政策上比较鼓励,而且空间会比较大。而在K12教育阶段,大家也可以看到,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在控制资本的流入上会有很多想法。对于课外辅导政策的收紧也会对很多企业产生压力和负担。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对于像好未来、新东方这些头部机构,某种意义是也是一种机会,不仅能够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建设,也会在市场上面对更少的竞争。

等到这一波市场过去之后,我觉得围绕K12会有一些新机会出现,当前情况还会围绕政策导向我们会更多观察市场一些演变。

李冉:

我觉得未来教育它的机会其实主要在两大方面。一个是新模式,一个是新需求。

在新模式方面,我又把它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新技术,新技术出现之后对传统效率提升,这是一种机会;一个是新内容和新方法,大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进,能够把教学效果提升,这可能也会存在一些机会,这是第一个是新模式。

在新需求方面,我也分成两类:即新的区域的需求和新的细分的需求出现。比如新区域,现在三四线城市的参学率不断提高,带来一定增长机会。而细分增长需求上,我们注意在职业教育也出现一些新需求。比如会计,原来大家是以考证为目的,现在很多人对考证没那么重视,更多在意实操,这些可能存在机会。

Q4:各位投出的成功案例,都有怎样的特点?

李冉:

企业成长起来的概率较大的条件包括:

  • 第一个,这个需求是真实的,它不是一个伪需求,这是第一点。

  • 第二个,这个团队与这项工作匹配。如果是做教育的话,可能是既要懂营销,但是也要懂产品的运营。

  • 第三个,我觉得一个好的公司一定是这个行业里边的领军企业,其实从我们的经验来看,这个企业的行业地位,往往在企业诞生那天就基本上确定了。

对于领先地位,我觉得,如果是一个行业开创者那肯定是最好的,开创者和第二名的差异不仅仅在时间上,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你会发现往往行业开创者的思维方式是开拓性的,他可能是从客户需求来出发,探索一种新的模式,然后去满足这种需求。但是往往到了后来,比如说第三第四或者更靠后的公司,是一种模仿型的思维,前边是怎么做,抄袭就好了。

这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决定两种创业者的格局不一样,最后达到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

蔡翔:

其实好未来投过蛮多的项目,很多都很成功。我举一个新的例子。在线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我们也投了一些素质教育企业,包括做在线钢琴陪练的企业。

  • 第一个,抓住了一个大的趋势,素质教育成为家长愿意为之付费也愿意为之花费投入。这个刚需抓得很巧妙。你会发现学习中,习上的投入比学上的投入更大,在习上实现在线化可能比学本身更容易。我们把习简单认为练的过程,练某种意义上是相对简单的重复,只要有一点的指点就可以,而不像学,需要大量的启发,知识密度高。这家公司很好抓住练的环节,学钢琴一分在学,九分在练。

  • 第二点,产品好是一方面,但能不能形成低成本高质量的供应链,这点特别重要。而音乐陪练这个环节恰恰体现出这个优势。陪练老师可以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哪怕他没有毕业,他的水平也比99%的家长高很多,而他们对于价格的需求,甚至在时间上的花费,都比一对一在线模式更有竞争力。

这个公司在上游供应链端形成了很好的卡位优势。我们后来做一个复盘,本质还是创始人非常有创造性的想法导致这个结果。

牛立雄:

我们有十几家在线教育公司,有两家相当头部的公司,一个是VIPKID一个是猿辅导我们投资人最重要的体会是:相信创始人。这个最重要。

你相信他,给他钱,他拿到钱会把事情做好,他有起起伏伏,我们陪伴他经历过难忘的岁月,最核心的是这些创始人自己有这种动力,把这些公司做到一个高度找到优秀的人,我觉得有这么四条可能是我非常看中的:第一个,很正的三观。其实这个我们看到非常重要;第二个,我觉得是胸怀;第三个,格局;第四个,学习能力。

这四个是共性,我们要好好挖掘。至于其它,背景、年纪之类,我觉得都不是障碍。从过去投资背景,CEO是各种各样的,人是各种各样,他们的模式也各种各样的,我们手上的公司模式完全不一样,有的公司销售几千人,有的公司销售一个人都没有,有些公司完全靠品牌增长的,这些都是他们的特性,他们的增长模型也不一样,所以整体上对人的策略上是,你要相信创业者的能力,相信他能够搞定这些事情。

张育宁:

我特别赞成牛总的观点,其实大家的投资逻辑、投资价值都大同小异,最终这个事情能不能做成,本身是看人的。所以创始人本身的特质特别重要。

我们也在总结到底什么样的创始人适合创业。我们看到有一些能够确定的东西,创始人必须坚韧必须开放。不够坚韧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不够开放就没有格局。

创始人有超越自己个人需求的追求,就好像有一个声音在他心里对他说,你要做这件完美的事情。内心有一个蓝图,有一个内在驱动力把事情做成。

对美的追求、对完整的追求或多或少都会让创始人有点艺术家的气质,你跟他聊天的时候,你感觉到他眼睛中有一团火,这是很难得的一种特质,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更喜欢有艺术家特质的创始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未来之星EdStars(ID:edstars)”。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未来之星EdStars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未来之星EdStars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冷”下来的教育投融资,钱都流到哪了?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