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清退不合格留学生,复旦人大连出手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

清退不合格留学生,复旦人大连出手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

摘要:发展留学生教育,不能为追求规模而降低质量要求

tim-gouw-1K9T5YiZ2WU-unsplash.jpg
图源:Unsplash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作者俞杨。

不合格的大学生遭到中国高校清退,其中也包括在华留学生。

日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清退了12名研究生,从名字看大部分为留学生。另一所高校人民大学,则清退了16名本科生,其中也不乏留学生。

专家们表示,近年来在华留学生数量不断攀升,留学生管理也需统一规范,学业首当其冲。

清退

2019年,国内高校掀起了研究生清退潮。

年初中国新闻周刊曾做过一次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所高校着手清退研究生,至少500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面临清退风险。接近年底,研究生大清退依然凶猛,前不久211高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次性清退了52名研究生。

在这波研究生清退潮中,复旦大学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清退的研究生中出现了留学生名字。

根据《复旦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第四十一条、《复旦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10月10日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决定对12名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12人中除2人来自公共管理专业,其余10人均来自工商管理专业。

微信图片_20191116162034.jpg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这份名单来自复旦大学官方网站发布的《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退学决定公示(第一批)》,在公示中明确标明了“第一批”。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相关工作人员跟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复旦大学每年确实要清退好几批,这都是常规工作。”

这些研究生被退学处理的原因,都是“学习年限届满仍未达到毕业或结业要求”。

在学业要求上,中外学生一视同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跟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不管是本国学生还是留学生,学校都应该把握一个标准,没有完成学业的就不应该让他毕业,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本科生2019年也面临“严出”的步步升级,从本科转专科,到延期毕业,再到直接清退。10月12日,教育部表态高校要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严出”进一步加码。

在这波本科生清退潮中,人民大学公布的16名本科生名单里出现了部分留学生的名字,譬如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的ELA ON DO,SAN TIAGO。

这些本科生遭退学也是因为学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对16名不及格课程累积超过20学分的本科生予以退学处理。”

其实,中国高校清退留学生以前就有。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跟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我国大学之前就有清退违规、学业不合格、超期的学生,包括留学生。”

引进

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留学目的国,排在中国之前的只有英美两个传统留学大国。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万名留学生在国内100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学习。

纵观近十年来的数据,会发现在华留学生数量不断攀升。2005年留学生人数为14.1万,2011年首次突破29万,2015年已接近40万。

中国已经建立起在校大学生总人数3800多万的高等教育体系,留学生规模刚刚接近50万,面向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留学生的引入,有利于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化水平。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指出,真正的教育国际化,从世界范围来讲,首先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形成潮流。

留学生和外籍教师的数量和比例,是反映一所高校国际化水平公认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重点高校国际化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重点高校外国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平均为3.7%,距离欧美发达国家普遍为10%-20%仍有较大差距。

不过,储朝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几年引入留学生过于看重数量,使得很多优秀留学生其实并不看好到中国留学。”

熊丙奇跟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发展留学生教育,是为了推进学校办学的国际化与多元化,而前提是不能为了追求规模,而降低质量要求。”

今年以来,山东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相关留学生事件引起社会争议,让人们不得不去反思在华留学生的规范管理。

管理

随着来华留学事业进入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教育部明确提出来华留学发展要坚持质量第一,严格规范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7月20日,教育部国际司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进一步推动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对违规违纪的留学生严肃处理、绝不纵容姑息。

2018年教育部出台《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是中国首个针对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制定和实施的全国统一的基本规范,提出要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在教学上实现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试考核制度。

不过,熊丙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实行对留学生的趋同管理,面临现实阻力。这个问题可能长期尴尬地存在。”

就拿住宿来说,国内很多学校的本科生是4人间或6人间,而留学生是单间或双人间。趋同管理,要么是留学生和我国本科生住一样的4人间,要么是我国学生也住单间或双人间。前者留学生不愿意,后者要求大学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也认为,高校难以做到完全的趋同化管理。首先,留学生教育在国际贸易当中属于服务贸易范畴,而公办高等教育对本国学生来说是一项准公共产品,属于一项社会福利,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储朝晖跟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留学生的管理尽可能由学校来决定,各个学校有差异化的对待都没问题,这是走向正常化的一个方向。

另外,储朝晖认为中国高校应该致力于真正地提高中国的留学地位。要改变中国接受很多“低端”留学生的现状,就要有学业门槛,对在华留学生同样做到“严进严出”。

参考资料:

揭中国高校国际化的尴尬局面,2015年4月21日,腾讯教育

趋同化管理,让高校留学教育更有价值,2019年7月24日,新华网思客

来华留学生教育为何难以实现管理趋同化,《中国科学报》 2019年7月17日第4版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作者俞杨,值班编辑庄梦蕾。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中国新闻周刊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清退不合格留学生,复旦人大连出手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