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传统的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五):错误概念的转变问题

作者:虾子摸象 欧阳骁 发布时间:

传统的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五):错误概念的转变问题

作者:虾子摸象 欧阳骁 发布时间:

摘要:学习者并不是“白纸一张”地来到教室里的。他们的“日常经验”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感知”。这些经验,有一些是与科学知识相一致的,可以作为新知识的起点(生长点),但也有很多理解是与当前的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这些被称为“错误概念”或称“另类概念”。

前一篇文章,我们已经介绍了:“知识的分类加工问题”。之所以重视这个思路,其实有一个潜在的假设,就是:在线教育聚焦的媒介是“显示屏”处。这一特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意味着我们与传统不再相同。

传统的场景时,如果一位学生“走神了”,老师可以“吼一嗓子”,学生自然会“回过神”来。可是在线场景下,你必须通过“内容”达到这种效果,而不能真的依靠“吼一嗓子”。“教”与“学”的主体(老师和学生),在界面处彻底地分离了;“屏幕”是沟通的唯一载体,也是唯一的工具。这终将注定:在线教育与传统模式的教育,必将完全不同,“她”将是崭新的!

这里,我们不得不谈及“沟通”,或者是“建构”相关的话题。最著名的例子是一个“青蛙向鱼介绍鸟”的故事。

有一天,鱼问青蛙,青蛙啊,鸟长什么样,于是青蛙就说,鸟有五彩的羽毛,能飞,尖尖的鸟喙,还有爪子,但鱼从未见过鸟,所以就想象着在自己身上长出了鸟的零件,拼出了它心里的鸟的形象,如下图: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沟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知识的教学”也大抵如此。按照管理学大牛德鲁克的观点,他认为:沟通不是“逻辑”而是“感知”。青蛙的描述就是“逻辑”,“逻辑”关乎“骨架”;而“感知”则包含整体信息,它们是不仅关乎“骨架”,还关乎“血肉”、“经络”、“色彩”、“材质”……

难怪我们说“百闻不如一见”,信息量完全不同!

回到今天我们的话题,我们需要知道,学习者并不是“白纸一张”地来到教室里的。他们的“日常经验”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感知”。这些经验,有一些是与科学知识相一致的,可以作为新知识的起点(生长点),但也有很多理解是与当前的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这些被称为“错误概念”或称“另类概念”。

许多人有印象的例子发生在中学阶段,那个时候有一个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试验。当时,有两个学派的争论,一个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重量大的物体和重量小的物体,在同样的高度下落,重量大的会先落地。而伽利略的观点则认为: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不是由它的重量决定的。

后来,在1590年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伽利略实验”,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这个案例,发生在400多年前,伟大如亚里士多德也犯了错误。而根据我们的直觉,大部分人也会认同当如亚里士多德所言“重的物体下落快”。然而,事实通过“伽利略实验”却站在了伽利略的那边。

不过,上述不是我们想说的重点,重点是:虾子在上中学的那会儿,发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学时代,有一些物理学得不太好的小伙伴,即使是书本中已经告诉我们:“伽利略是对的”时,他们仍然倾向于相信“自己的经验”。直到解题的时,才违心地“按照要求”“套公式”。

于是,这里就存在一个新问题:错误概念的转变要点为何?为什么有些人不容易“转变错误概念”?

先说,科班的教材介绍了“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和“概念转变的条件”两个方面,简介如下:

一、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

1. 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

说的是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必须到一定的程度上,例如,我们无法让一个2岁的孩子理解“地球是圆的”。

2. 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

这条说的是学习者参加学习的时候,TA掌握的先前知识经验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强度(指学习者先前经验的丰富程度,知识结构是否是体系性的)、一致性(指先前经验能否对先前经验提供解释,是否能组合所有的证据)、坚信度(指个体对于自身先前观念的坚信程度,这一点与学生的直觉经验、文化背景等都有关系)。

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根筷子容易折断,十根就不容易折断了!一堆筷子,有效编织,更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3. 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大体是指学习者对于认知的认知,包括知识、自身资源掌控等方面,不了解的同学应该补补课,因为比较重要,本文不赘述。这个将在《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11):元认知系统对学习的影响》我们专门说。

4. 学生动机,对知识、学校的态度

这条讲动机,主要因素涉及: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感、控制点、学习态度等方面,之前在学习者并不是“白纸一张”地来到教室里的。他们的“日常经验”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感知”。这些经验,有一些是与科学知识相一致的,可以作为新知识的起点(生长点),但也有很多理解是与当前的科学理论相违背的。《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二):关于动机的各种流派》中介绍了它们,这里我们只要知道有关即可。详细的内容,不赘述。

二. 概念转变的条件

“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主要突出相关性,“概念转变的条件”在更加强调针对性,并且它有四个条件。波斯纳有一幅图,可以比较好地说明:

概念转变的四个条件如下:

1. 对原有概念不满。

2. 新概念的可理解性。

3. 新概念的合理性。

4. 新概念的有效性。(学习者可以看到新概念对自己的价值:他能解决用其他概念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能向个体展示出新的可能和方向,具有启发意义。)

上述内容,《教育心理学》上都有,需要更多详尽说明的同学,可以主动去学习一下。但是,这些知识既然书上都有了,为什么虾子和欧阳还需要专门拿出来讲呢?

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个分支知识是一个重要的“必要知识”之外,其实还另有一个很重要的点。

大家可以感知的出来,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十倍速时代”,只要是在发展的行业,速度便会越来越快,IT业尤其如此;而资本驱动着一切的变化。所以有了著名的“摩尔定律”,以及前不久根据“云发展”提出来的“贝索斯定律”。两个定律分别如下: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1965年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

贝索斯定律:是以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贝索斯的名字来命名的定律,摩尔定律是以价格为标准来描述的。贝索斯定律则是以计算机的能力为标准来描述的。它的要点如下:在云的发展过程中,单位计算能力的价格大约每隔3年会降低50%。

这两个定律跟我们今天的错误概念转变问题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吗?有!

因为整个行业在高速发展的时候,行业内的知识也是在高速更新的。更新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大量“错误概念转变问题”,尽管这种“错误”,其实并非“绝对的错误”,而只是相对的“不合时宜”或称“过时”。这一现象,在软件编程领域尤为明显,新知识的迭代周期非常迅速。例如:各种语言更新换代之后,各种工作框架又风起云涌……

应该来说,这里还蕴含着有一个不错的项目机会。大家想,网上的知识资源应该来说相当丰富,可是为什么“自学”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容易?我想原因之一就在于,“适当知识”的去伪存真,其实是一个挑战。“自学者”很容易迷失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经常讲,“传道”、“授业”、“解惑”,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哪个需求最大?多数人认同的都是“解惑”,而不是“授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项目机会”。具体怎么做,本文不展开。

著名的“可汗学院”在其实践中,已经提出了“知识地图”的相关实践。这一点无论对于“解惑”还是“授业”,应该都非常有意义。但是“知识地图”应该有许多方面的功能,揭示“知识发展的脉络”应该只是其中之一。在第三个专题中,也就是我们的第19篇文章《追求极致的有效学习——基于脑特性的学习原则:(19)构建认知的地图》,虾子和欧阳将在这一文中,进一步讨论它和介绍它。虾子甚至认为它们是至关重要的。届时,我们也还将在第21篇追求极致的有效学习——基于脑特性的学习原则:(四)分类学习,知识掌握的芯片化一文中,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知识的分类学习”。

而回到我们本文的意图来,我们会发现“错误观念的转变”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技术”,指导我们“概念转变”的过程方法。而且也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指导“知识的导入”环节。现在有许多“导学课”,其实也应该关注一下“错误观点的转变”,它还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发的。特别当我们讲到第10篇文章《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十):是否存在支架式教学的系统解决方案》时,大家就会发现虾子和欧阳用心良苦。

推荐阅读: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一)关于“有趣心理”的研究》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二):关于动机的各种流派》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三)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操作细化》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四):知识的分类学习 》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传统的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五):错误概念的转变问题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