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深圳民办幼儿园改革路在何方?

作者:叶仕春 发布时间:

深圳民办幼儿园改革路在何方?

作者:叶仕春 发布时间:

摘要:深圳将民办园强行收归公办园引发公众强烈不满和质疑。

屏幕快照 2020-02-23 下午7.20.41.png

图片来源:pixabay

*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叶仕春 独家报道

“救救民办园!”这是深圳民办幼儿园举办方、幼教工作者、家长们以及有关社会人士的强烈呼吁。他们希望深圳市委、市政府要像“防控战疫”一样引起高度重视,尽快遏制和纠正市教育局的错误做法,使深圳幼教改革沿着正确轨道前行。

深圳现有幼儿园1800多所,民办园占比90%以上。这是深圳改革发展的产物和市场化的结果,可谓硕果累累,贡献巨大,功不可没;其多样化、现代化、国际化路子越走越宽广,彰显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民办园在没有财政投入,靠自筹资金、自主办园、自我发展的“三自”原则,不仅解决了幼儿“入园难”问题,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儿童,同时每年为政府减轻数十亿元财政负担。

可是,“一路奋进一路歌”的民办园,近来深圳市教育局强行把部分优质民办园变成公办园。目的是为了使公办园在2020年占比达到50%。其做法就是选派一名公办园工作人员直接接管民办园。这一“民转公”改革举措,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实际上没有新增幼儿园和学位,倒是存在诸多问题,引起公众强烈不满和质疑。记者出函提出收集要求,市教育局回复“暂时不接受收集”。

公众质疑

质疑一:岂能搞形式主义“一刀切”?

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有关部署,幼教改革方向主要是提高公办园比率,提升普惠率;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可是深圳教育主管部门以改革名义,强行将300余所民办园收归国有,其中包括大量省优、市优名牌幼儿园。不少民办园长认为,这种简单粗暴、“换标签”、一刀切、片面追求公办园比例的做法,就是典型搞形式主义。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民转公”改革,有既得利益者操纵,打着改革旗号,欺下瞒上,牟取私利,导致改革背离初衷。

质疑二:岂能不讲法制、政策和程序?

退一万步讲,即使要收回民办园,也要依法办事,不能不搞评估、不做分类、不签协议、不讲程序,公然违法,更不能通过卡(不给年审换证)、骗(承诺不兑现)、压(强行收回)等违法手段剥夺民办园权益。有关法律专家认为 ,国家对公办园的比例并没有法律或政策的要求,教育部提出的是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其实,深圳公办与民办园已经达到或接近这一要求,深圳的做法显然与教育部的规定不符。根据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应该保护民办园投资者的权利。

再则,国家一以贯之大力鼓励民办教育,支持学前教育的百花齐放。《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强调“培育扶持非营利性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幼儿园”的发展思路,同时也提出“促进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学、多渠道投入、多样化发展”。广东省政府《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和最近出台而反响积极的《实施意见》都明确规定,提出增加学位供给,满足入学需求,落实教育用地,加快校舍建设,创新办学模式,鼓励多元化办学等改革举措,政策应当具有权威性和连续性。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300多所政府产权园,100%的通过了规范园评估;在全市100所优质示范特色幼儿园中,年检通过率是100%。调查中,不少家长认为,有的民办园在服务和管理上已超越公办园的办学质量。多年来,其成立到发展、从管理到监督都是按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标准、规范办园,怎么能说收回就收回,显然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记者了解到,不少民办园还没年检交接,就已“被”更换了法人。

有园长这样比如,当合法夫妻相亲相爱时,突然被人强夺你的最爱,将你投入全部心血所经营的事业与梦想据为己有,你会是什么滋味?是拿起法律武器据理力争,还是面对政府的“任性”忍让妥协?此次,民办园举办者们选择了前者,表示不惜一切也决不能让深圳幼教改革误入歧途!

质疑三:岂能不顾实际忽视民意?

据了解,多年来深圳民办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情怀、有理想的办学人和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名牌幼儿园,有的成为幼儿教育领军人物,为深圳学前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圳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尊重历史、尊重现实,认真总结推广民办园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而不能因为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与不足而妄加指责与片面否定。

收集中,“敢怒不敢言”的民办园举办者和园长们拿出给习总书记、中央纪委监察委、教育部的情况反映和《公开信》,文中大声疾呼《救救民办园》、《请求公平公正对待民办教育的情况反映》、《对南山区民办园转公办园的若干质疑》、《深圳幼儿园“公进民退”改革六问》、《决不能让深圳幼教改革走回头路》、《多鼓励支持促健康发展》等,认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官僚作风严重,忽视民意,一意孤行,后果不堪设想。

不少人深表担忧,深圳学前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公平,在学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找人、不花钱根本上不了公办园。今后,幼儿园名额的争夺将更加紧张,一般平民子弟将无园可入。

质疑四:岂能不计成本和效益?

在年初召开的深圳市人大第六届八次会议上,市长陈如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新增幼儿园学位2万个以上,努力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50%”。对此,有必要算算账,用数据和事实回应市长报告中的“民生实事”是否可以落实。

第一笔是经济账。目前公办园按每所每班35人12个班规模算,财政给公办园每年每所拨款1200多万元,而民办园每年每所只补贴45万左右,两者相比公办园投入比民办园高出26倍之多。也就是说,仅按300所民办园计算,仅一年就为国家节省财政投入近30多亿。其二,新增2万个学位,就得需要新办470多所幼儿园,按每所补贴1200万计算(不包括场地设备投入,每所应投入1500万左右),财政需要拿出50多亿元,可见民办园节省财政投入惊人!试问,财政每年巨额投入公办园,为什么不平等投入民办园呢?如此悬殊的投入,公办与民办在教育质量上又有哪些不同呢?公办园的钱又是怎么花、花在什么地方了呢?据反映,公办园在大把大把教育经费投入下,教学质量却没有超过民办园,反而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跑冒滴漏,滋生大量腐败现象。

第二笔是政治账。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成就举世瞩目。其中也离不开幼教改革者、探索者和拼搏者们的艰难努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民办园近80%以上已经成为普惠园或普惠收费。如果既不新增量又不增加学位的情况下强推“民转公”,改革意义何在?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和魂,是深圳的最大政治,如果有悖改革初心,肩负“先行示范区”使命担当的深圳决不会答应!

路在何方

深圳民办幼教改革路在何方?大多民办园举办人和幼教工作者认为:

1、幼教改革牵动社会、牵动民心,深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察民情、听民诉、重民意,以法治思维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既要大胆改革创新,又要有 “工匠精神”,提高执政和现代治理能力,切忌简单粗暴,一收了之,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唯比例”的做法。

2、深圳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把精力、财力、人力投入到新建和偏远、落后民办园的改造提升上,从根本上解决增加学位问题;继续探索“民办公助”模式,鼓励多元办学,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实现“幼有善育”。

3、在改革实施方面,应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分门别类,一园一策,多元并进。时任副市长的王立新在2019年5月6日召开的有800多人参加的“深圳市学前教育工作推进会”上提出,“创新发展公办园、优化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要举措,努力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原承办方可根据自愿原则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管理执行全市统一的公办幼儿园办学标准与管理要求”。对于这些切合实际的改革举措,公众十分赞同认可,应当大胆探索实践,总结完善,切不可讲一套做一套,甚至“不作为”,更不能“乱作为”。

奋进新时代,深圳再出发。世人期待深圳幼教改革随同“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推进,交出一份更精彩更满意的答卷。

本文转载自“改革网”,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叶仕春独家报道。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改革网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改革网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深圳民办幼儿园改革路在何方?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