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在线教育公司的出路: 请别在应试的框架里跟中小学较劲

作者:张才生 发布时间:

在线教育公司的出路: 请别在应试的框架里跟中小学较劲

作者:张才生 发布时间:

摘要:在线教育不走出应试的框架,只能是体制内学校教育的附庸,永远长不大,走不远。

person-1990906__340.webp.jpg

图片来源:pixabay

* 来源:行走的伯乐(ID:gh_4a819e0635dd),作者:张才生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左冲右突找不到出路的在线教育公司带来了新的希望,免费推出平台和各种教学产品,几乎零成本获取了令人鼓舞的“流量”。于是,不少人开始乐观地描绘在线教育的光明未来。在我看来,在线教育不走出应试的框架,只能是体制内学校教育的附庸,永远长不大,走不远。

目前的在线教育公司,或是从线下培训机构和教辅公司转型而来,或是面向 C 端创业诞生,但大多数都在做着“培优”“提分”的业务。这是没有出路的。

这档生意早就被传统教辅、教培机构做到了极致。而且,产出的成果并不属于他们,依然属于中小学。因为升学率是学校的“政绩”,是中小学教师教学的“质量”。某种程度上看,教辅和培训生意红火是中小学与教辅和培训机构“合谋”的结果。中小学或明或暗支持了教辅和教培产业的繁荣。

在这种“合谋”的过程中,中小学老师,对应试、提分的套路也很熟悉了。不用这些机构参合,他们也能产出“高质量”。毕竟“应试教育”的含金量并不高。教育的精英,特别是执教的精英毕竟都在体制内中小学。

教辅和培训机构没有中小学教师的参与,很难产出好的教辅和好的培训课程。大家很熟悉的所谓“黄冈密卷”“黄冈宝典”之类,有几本不是中小学教师参编的呢?据了解,还只是二三流的老师参编的。在培训市场整顿之前,又有哪个培训机构没有中小学教师参与呢?

如果政府长期坚持现在的整顿措施,中小学教师不能参与教辅编写和培训机构线下线上的培训。很难想象,以前以提分和培优的营生能持续火下去。

现在有些民办学校,还打着所谓名校招牌,说不清是民办还是公办性质,明面上是在做教育,实际上是在做培训生意。它们产生和存续唯一的理由就是培训多少考上清华北大、多少考上各类名校的“优生”。这类学校在招生、掐尖上的资质和招数,要比普通的培训机构和在线公司强很多很多。

因此,在今天,做在线教育,如果还延续之前的老套,在应试的框架里与中小学较劲,致力于提分、培优,永远摆脱不了中小学教育附庸的地位,恐怕前景十分暗淡。

在线公司也应该看到,2016年以来,高考的风向已经大变。综合素质评价已经纳入“综合评价”,成为录取的参考和依据,高考命题“一层四核四翼”评价模式由尝试到逐步成型,高考命题已经正真朝向了“能力”,指向“素养”。

“知识立意”的命题方式正逐步成为“过去时”,死记硬背、刷题强化训练的应试技巧在新高考面前就要失灵了。特别是,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已经在大面积实施,新高考评价体系已经发布,这些不仅影响高考和高中教学,也将促进初中小学教育深刻变革。在线教育公司作为高度市场化的企业应该对形势更加敏感,主动调整,迅速转向。说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第一,跳出“山界”,在应试框架之外寻找发展空间。知识导向的教学,应试技能的训练,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正在走向末路。而指向学生能力、素养的教育正是人工智能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在这个方向上,体制内的学校并不强大,因此有巨大的空间。民营企业整合科技、文化资源的能力更强,很容易找到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资源,为他们提供不同于学校但强于学校的服务。教育不是培训,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培训指向技能的掌握。用心做教育才是出路。

第二,发挥优势,在科技含量上做足文章。当前人工智能、VR/AR、大数据、区块链等等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产出新的成果。遵循教育的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新技术打磨出真正受孩子们喜欢的产品,让学习变得有趣,让学习变得好玩,让智能技术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真正促进的作用。这里大有可为。

第三,创新课程,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于学生成长的资源。做教育公司,无论线上线下,课程是核心竞争力。没有优质的课程,只有技术、工具,哪怕科技含量再高,也没有生命的温度,不能构成对这个时代的孩子足够的吸引力。做课程服务,一定要避免中小学最擅长的学科同步课程,与各版本配套的到章到节的微课。你的课程应该是学科的延伸,校园视域的拓展,生命成长的“高蛋白”。

第四,创建特色,面向你的用户精准营销。大而泛之地“获客”,说明你的产品没有针对性,没有专业性,互联网提供了精准营销的机会。你应该去为某一类人、一群人生产产品,提供服务。靠“流量”说话已经过时。特色、专业,为社群化生存的新一代谋福利。

第五,联通线下,全方位提供教育服务。互联网正成为各行各业的必备元素,教育服务也一样,不存在纯粹的互联网教育公司,纯粹的在线教育。吵得很热的“新零售”也不是没有传统零售的形态,更多的是服务方式、结算模式上创新。

第六,模式创新,让学习者成为创造者。今天的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给他们工具、环境,他们不仅能消费你的课程和服务,他们也能创造课程,创造产品。你应该用互联网思维去创造新的教育服务模式。

当然,在线教育公司还是要与中小学保持密切的协作,从学校获知学生的需求,获知哪些是他们想做却做不了的事情。从学校、老师那里获得对趋势、对教育的认识还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最后我还想提醒,教育是个专业活,无论做中小学教育还是做校外培训、在线教育,必须有专业精神,专业能力,还要有一点情怀和使命感。如果只是看到这个领域是一片蓝海就赶紧进来玩,想通过获取流量,讲故事,赚投资人的钱,赚股市的钱,我劝你趁早打住。

教育这个行业用纯粹的互联网思维和纯粹的商业思维永远都玩不转。君不见,很多这类公司起步时吆喝声不小,但一轮二轮三轮融资之后就死在半道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行走的伯乐”,作者张才生。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行走的伯乐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行走的伯乐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在线教育公司的出路: 请别在应试的框架里跟中小学较劲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