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疫情后,教育必须作出的改变

作者:陈立 发布时间:

疫情后,教育必须作出的改变

作者:陈立 发布时间:

摘要:如果我们能够从灾难中吸取教训,那灾难所带来的痛苦就能减少许多。

屏幕快照 2020-02-26 上午10.20.41.png

图片来源:pixabay

* 来源:陈立教育圆桌(ID:gh_3f5c2064b1e7),作者:陈立

如果我们能够从灾难中吸取教训,那灾难所带来的痛苦就能减少许多。

2020年初的这场疫情,将会在许多人的记忆中长久的停留,关于它的一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被频繁的提及。

于大部分人而言,除了力所能及的禁足以及时而被感动的泪眼之外,我们真的无法体察到疫情带来的真实的恐慌、无助、生离死别、人性的多样,又或者是能够过一天正常生活的希望。

“火花没有落在自己脚面不会感受到痛”。所以人如吾辈,真的只能不痛不痒的摇旗呐喊,与奔赴疫区的上万医护人员,在一线牺牲的医护人员相比,我们能做到的简直微乎其微,不值一提。

如果,还有一些事情可以为疫情做些什么的话,我倒愿意谈一谈疫情带来的关于教育思考。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农业、医疗、交通等诸多板块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全部,最短的那一个板块之于社会发展,就是木桶理论里的那块短板之于木桶,社会发展的真实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块短板。

教育,就是每一个社会的那块短板,恰恰是这块容易被各种经济指标夺去关注度的短板决定了一个社会文化的的传承和精神的涵养。这种看不见的传承和涵养,恰恰是一个国家得以发展的核心实力,每一个人对国家的认同,对文化的理解,对社会公民角色的认知,构画了每一位公民在自己社会角色中的行为担当。

此次大疫,我们有国之脊梁院士如钟南山、李兰娟,有勇于承担的医生张文宏,有治理有方的潜江书记吴祖云,还有上万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后勤保障,爱心人士,志愿者,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有名或者无名的,都在湖北武汉,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履行他们认为理所应当的职责,不顾自我,只为他人全安。

然而,我们同样也有人在公共区域不戴口罩还对公众破口大骂;有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隐瞒行踪造成多人感染;有公职人员临阵辞职;有父母官员将个人乌纱置于民众之上;还有人不顾时局对医护颐指气使;有人借捐赠之名行敛财之实;有人为博眼球制造热点四处吐口水,亦有挖路断行导致救护车无法通行;执勤人员打砸民众财物,拖街游行;令不对时等令人啼笑皆非之旷古现象。

凡此种种,出现在今日之中国,不得不说,这次因为疫情而展演出的文化传承、精神涵养、能力应对都值得引起足够的社会关注并进行持续的改进。

如果我们能够从灾难中吸取教训,那灾难所带来的痛苦就能减少许多;如果必须要有所牺牲,我们希望这些牺牲能够换得长久的希望。

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这些还能够安然居家度日的人,需要让这一次的疫情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良性暂停,而非仅仅做一名看客,这或许才对得起我们时而因为感动而流下的热泪,因为痛惜而发出的哀叹。

我们需要看得更远一点,想的远一点;再远一点。

如果,我们教育今天的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我的书”就是学习,多年以后我们还会不会有钟南山院士这样心系天下的勇者,让我知道人传人的真相?

如果,我们教育今天的孩子,“多考一分,干死千人”就是学习的真谛,多年以后,我们还不会有冒死逆行而上的医生护士警察在危机时刻来护我平安?

如果,我们教育今天的孩子,当公务员捧金饭碗就是受教育的终极目的,占领更多社会资源就是人生最完美的安排,多年以后,我们还会不会有能够将民众安危置于个人乌纱荣辱之前的官员来为我担当作为?

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各类机构,各种老师,只是将孩子和孩子的学费作为韭菜的种子,日日夜夜盼收割,将教育作为资本的游戏,多年以后,我们还会不会有对生命互存敬畏的公民?

如果,我们将学校教育定位于学生是否听话不出事,有多少学生考取更多的卷面分数,杜绝一切对教育本质的探寻与技术的创新,多年以后,我们会有多少头脑清晰,决策果断,能力卓越的负责人在各个领域发挥所长?

如果,我们向孩子描述社会精英的标配就是拥有绿卡,住大house,国外发表论文,多年以后,我们会付出昂贵的代价回购生活中的一切。

如果,我们为了升学率让孩子们选择“更容易考大学”的科目,而不去鼓励他们在数学、物理、生物、工程、艺术等领域大胆探索勇于挑战,多年以后,我们会有多少人耍着笔杆子却无能为力?

如果,我们将教育定位于知识获取而非独立成人,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的孩子和这些孩子们引领的社会拿什么去面对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竞争?

“如何改进我们的生活?”,是这次疫情带给教育的未来课题。

疫情之后,从教育的定位、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环境和教育的技术而言,教育必须作出以下的变革:

一、教育必须脱离为知识而学的窠臼,学生的全面发展、广泛社会参与才是为国家发展储备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提升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需要让未来公民具备良好的社会素养,必须从教育做起,加强和提升公民教育的质量,改进公民教育的方式,教育是国家发展人才战略储备的途径必须成为社会共识。

二、中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学校教育,要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人文风范,用科学的精神探索教育的本质,主动进行学校变革,用成体系化的教育成果助推社会发展。今日中国学校用最落后的思维和管理、教学方式培养未来的公民,将学校角色错误、片面的定位于升学率而非未来公民培养,人的全面培养。碎片化、片面化、阶段化的教育造成学生社会适应迟滞,这种迟滞带来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缓慢,社会治理人才作用并未得到凸显,必须从教育的质量找原因进行改进,教育的质量并非考试的质量,而是人的质量,这是每一所中国学校,无论民办与公办都要应该持续优化的主要内容。

三、强化逻辑教育,改造教学的逻辑,让学生通过良好的学习体验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今日中国的许多方面工作都体现出巨大的逻辑缺陷带来的流程缺失而导致效率低下。尤其今日的教育缺乏清晰的逻辑和高效工作流程,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浪费,学生在各级各类学校用将近22年的时间接受混乱、零散的思维和单一、落后、被动的教学方式,我们希望他们毕业之后逻辑清晰,能于创新,积极生活几乎是痴人说梦。教育需要改变,学生应该从学校学会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这才是他们花了22年应该学会的事情,毕竟他们是未来社会问题的解决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在学生22年生命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未来社会公民的能力需要在22年中得以科学、高效的培养,而不是用22年混文凭。再用32年混饭碗。

四、不管在任何领域,科学的教育标准必须达成社会共识,对儿童的关爱,成人行为的控制,文化产品的分级,教育产品尤其出版物、教材、线上教程的编审,应该有相对一致的教育标准,鼓励教育与商业的协同,但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与要求,帮助未达标者进行改进。让优质资源为教育服务,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五、家庭教育与教育环境打造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这当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尤其面对占比较大的农村家庭和留守儿童,学校在家长教育中的作用要加强,我们只能通过优化学校教育来弱化家庭教育缺失对这一部分孩子的影响。从此次疫情各县镇村的力度来看,其实没有在我们管理体制内办不了的事情,只有我们是否重视到位。

六、勇敢面对新的优质教育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众对优质教育、教育对人影响的认知较之以前已有巨大变化。不同年代的人生活在同一时代,经由个体经验淬炼出的认知每一天都在碰撞。忽视社会发展变化对人才的诉求而各自谈论对教育的理解其实并非有太大现实意义。我们需要勇敢面对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无论家长还是学校、校长、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学者,都应该在新时代用看向未来的眼光去看教育,勇敢地面对新的优质教育标准。之所以强调勇敢,是许多人明知什么是好的,但却不敢、不愿、不会采纳。勇敢,必须源自于对社会发展趋势的研判,对社会变化的积极响应。唯此,才不会走向流派之争而得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七、加强对教育行政官员的培训,教育治理的专业性与此次疫情体现出的卫健治理的专业性实为鲁卫之政。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落实在基层,基层干部对教育的理解决定其对国家意志的理解与执行程度。国外许多教育局长由教育学博士担任也是这个道理。在基层存在许多将教育作为跳板的情况,导致管教育的不懂教育,不懂教育乱做教育的现象,导致我们对教育的改革在基层举步维艰,没有共识的执行几乎不会对教育起到任何好的作用。将教育放在国家发展人才战略的地位下,教育需要重新应对治理的专业性,重视教育管理者的稳定性、专业性。

八、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发展成果作用于教育的结果,我们仍旧需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与教学的逻辑,才不会陷入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泥沼不可自拔。

我们需要探讨其技术逻辑在教育领域的适用性。教育领域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协作式学习、主题学习,学习终极目的是通过大量的协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在现实中解决问题的思维与多元能力。我们采取的任何教学方式都需要能够确保以上目的的达成,如若不可,就需要进行改革。这恰恰是我们不停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方式的补充,在学生课堂进行集体使用必须关注以下问题:1.相对完善的课程设计,学生进行专题式课程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获取资料,成果制作,互动展示。2.师生良好的课程协作能力。3.学生学习协同体的优质建构。4.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些恰恰是目前我学校教育课堂中最稀缺的内容,两种教学逻辑大相径庭。基于目前我国教师团队的年龄、课程研发的质量、教学逻辑的采用等多方面因素的观察,教育信息化在学生学习改革领域起到的效果还停留于远程教学的知识传授,对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合作、表达沟通等多元能力的培养表现不尽如人意,甚至因为繁琐的操作,传统的讲授,将“学习”于“合作”“实践”等行为完全脱离,只剩下老师讲学生听了。这不得不说是学习改革本质的一种倒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育的数字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学校和社群教育的数字化使用也是势在必行,但我们不可以忘记的是:技术,永远为人类更好的发展而使用,如果学生、教师、学习围绕技术而开展,这条路我们必须进行更科学的探索和更彻底的变革。

九、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关注,将身高、体重、视力水平、体能体态作为学校考核指标,关注学生早餐和午餐的营养搭配。加强对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我们会发现,人生其实九是自己与他人的相处以及自己与自己的相处。各种危机时刻和灾难来临时,需要我们有足够的体力撑得住,更需要我们有向内而生的力量挺过去,不仅自己挺过去,还有能力扶持他人挺过去。而这一切在我们的教育中都是不曾被足够关注的内容,所以我们的孩子们喧嚣却孤独,青春却了无生气。唯有未来的他们健康活力,自信满满且乐趣充盈,我们才不会叹觉自己暮气已至却一事无成,因为至少是由我们给到他们一个好玩的世界。

今天受教育的儿童或者青年,就是明天的医生、警察、教师、法官,我们今日与他们的相处就是明日我们与自己的相遇。

当然,有些改变或许我们还能够完成,而有些改变则必须依靠时间,这个时间或许会超过我们等待的极限,我们不再能看见但总要相信,就像相信每一个人的禁足就会减少疫情传播的机会,因为我们害怕自己被感染,所以相信。如果我们害怕自己将来生活的社会,我们就会对教育多些敬畏,如同我们开始敬畏生命与自然。

只有我们勇敢地去打破功利、孤立、不均衡的教育生态,才能建立起一个基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利益体良性发展与良性互动的新生态。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有一句被反复引用的名言:“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我们被许多最勇敢的人保护着,也希望有机会我们能够成为最勇敢的人,去保护那些保护过我们的人以及我们想要去保护的人。

陈立,山东育中方略教育集团总校长,《重构高效课堂》作者,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校变革与发展。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陈立教育圆桌”,作者陈立。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陈立教育圆桌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陈立教育圆桌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疫情后,教育必须作出的改变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