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问教丨从“一禁了之”到“一放到底”,学生该如何对待智能手机?

作者:熊丙奇 发布时间:

问教丨从“一禁了之”到“一放到底”,学生该如何对待智能手机?

作者:熊丙奇 发布时间:

摘要:这种“一刀切”简单化的管理,源自学校并没有实行教育家办学,而是行政治校。

屏幕快照 2020-03-11 上午11.12.50.png

图片来源:pixabay

这是画风完全不同的景象。

在今年1月底之前,我国社会舆论是普遍赞成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而且,对学生带进校园的手机,要实行统一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分心,以及在校园(宿舍)里打游戏。为了警示教育学生,还有的学校采取“过激”手段销毁学生手机。

彼时,手机成为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亲子之间的矛盾导火索之一。学校老师抱怨家长不配合学校的要求,给学生配智能手机,而家长也无奈地表示,配手机主要是为了联系方便。基于此,还有人呼吁开发专门给学生使用的非智能手机。

对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实际上还已达成基本共识。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要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而在今年1月底之后,因防控疫情的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全国上下也在“一夜之间”转变对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态度。以前不愿意给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的家长,把智能手机交给孩子,因为要上网课;对于以前没有智能手机的农村学生、贫困学生,各地都开展爱心行动,确保“停课不停学,一个也不落下”。

但是,以前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社会舆论担心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存在的问题,如影响视力发育,没有自主管理能力,容易染上网瘾,等等,得到解决了吗?为何从当初的“一禁了之”,演变为现在的“一放到底”呢?

这貌似矛盾的做法,但其实却有一致的内在逻辑,就是“一刀切”简单化管理思维。而这种管理思维,是不适合复杂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

在之前学校严禁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时,笔者就认为,简单禁止解决不了问题,就是中小学严厉禁止了,学生进大学、走向社会后,能严厉禁止吗?如果他们没有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一旦离开教师、家长的严格管教,在能自由使用手机、电脑时,就可能失控。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比如,使用智能手机,不是家长买一部智能手机给学生就完事,而应该陪伴孩子一起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控制使用智能手机时间,同时引导学生识别网上不良信息,以此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当他们有了良好的习惯,带手机进校园、教室也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可以做到不看、不玩,在需要配合教学时使用才使用,把智能手机作为学习的有效工具之一。

有人说,这是太理想的状态了。学生会有那么自觉吗?而且,老师和家长哪有那么多时间来进行耐心的引导。大家所见的是,一些外出务工人员过年回家,把手机作为礼物(奖品)送给孩子,然后就让孩子自己玩手机,既没有引导的意识,又没有引导的能力。结果,不少农村孩子沉迷在手机中,这已经成为严重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这为禁用找到了理由。那么,这一理由放在眼下的“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中,就让人困惑,学生会自觉地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课吗?有多少学生是以上网课为名,实际在玩手机呢?学校和家庭考虑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自主管理管理能力了吗?毫无疑问,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在开学后,学校再采取以往“一刀切”禁止在校园使用智能手机,必定会产生更大的师生矛盾与冲突。

而这种“一刀切”简单化的管理,源自学校并没有实行教育家办学,而是行政治校,就按照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行政指令进行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没有尊重学校的自主权和教师的教育权。对于目前一些地方“停课不停学”要求教师上直播课、学生每天必须“打卡”的教学方式,不少一线教师是明确反对的,可是他们的意见不管用,甚至国家教育部多次发文叫停,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还是依旧采取这种方式。

教育是“精细活”。学生群体是十分复杂的,每个学生个体也有不同的个性,因此,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能采取“一刀切”简单思维、实行一个模式的教学方式,而要从育人角度,推进多元教育、个性教育,选择适合孩子的教学方式,这需要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教师的教育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教育”,作者熊丙奇。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腾讯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腾讯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问教丨从“一禁了之”到“一放到底”,学生该如何对待智能手机?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