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专访实录(中) | 陆云泉:未来教育将三分天下

作者: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专访实录(中) | 陆云泉:未来教育将三分天下

作者: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摘要:未来教育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0bf6c9f7d2ced8d7c9002ea1ed6317ee.jpg

*来源: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ID:futureschools)

主持人
白丁:郑德林 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教育智库总负责人

受访嘉宾
陆云泉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主任

(注:本文为视频专访实录,未经本人审阅)

校内、校外、线上,未来教育将三分天下

白丁:我们知道学校这个意象在我们大脑中是非常深刻非常顽固的,因为这次疫情带来非常大的一个局限,大家就是觉得不去学校好像也能学习,也可能学生觉得比在学校的自主性弹性更强,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学习的效果还不错。

陆校刚才提到非常鲜明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未来教育将会呈现出三分天下这样的一个格局,也就是校内三分之一、校外三分之一、线上三分之一。我在此特别想请教陆校一个问题,根据您三分天下的这样一个理念,未来学校的形态会发生什么样的一个变化?像一零一中本校这么大的一个校园是否还是必要的?或者说传统的学校它在这样的一个三分天下的格局之下、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下,它的形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同时家庭、社区、社会都存在对教育的一个支持的功能,那么新技术的一个发展会给家庭、社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新的要求?请陆校围绕三分天下的这样一个您的判断再做一些分享。
 
陆云泉:通过这次疫情,大家逐步对教育的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一百年前美国教育家杜威讲的这么一句话,是说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所以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来讲,它是离不开社会的,它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他不是单一的生命个体,它是一个社会人,既然是社会人,就不能长期的生活在虚拟世界当中。

尽管这次疫情通过线上的网络教学,我们觉得也习惯了,老师教的也不错,学生减少了从家到学校往返路上的这些时间,他觉得在家里面学习好像更轻松,效率也挺高,但是它不能替代学校教育。如果长期以往的话,我们也担心。

前段时间我们说居家学习是第一个阶段,未来我们可能进入居家学习的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家适应了,我们也通过学校的指导学会怎么去学习、锻炼、做家务,跟父母相处等等这些。但是我们第二阶段会带来什么问题呢?就是学生可能会出现一种孤独感,所以我们担心会出现一些宅男宅女。等我们疫情解除了,开学了,可能一些孩子就不愿意上学了,觉得我在家里待着多好啊。处在一种虚拟世界当中,也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所以我觉得人既然是一个社会性动物,一定是需要去跟同学、老师、成人之间进行交流,因为在交流中尽管会出现一些矛盾,但通过矛盾的产生、如何去处理这样的矛盾其实是学会一种生活的技能,他怎么去学会与人共处,怎么去学会生存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学校这样的实体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消亡。

所以我想所谓三分天下是,学校教育所要解决的就是非常重要的底线问题,线上教育就是解决个性化问题,校外学习可能就是提供各种兴趣爱好,比如说愿意踢足球,可以参加校外的一些足球班,他愿意学钢琴的,可以去找老师学钢琴。因为从学校的教育来讲我们不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同样线上教育我们也不能解决学生弹钢琴这样的需求,它一定是面对面的手把手的这样一个教练的方式能够跟学生之间共同运动才能提高他的技能。所以足球也好、钢琴也好,它一定通过这样群体的这样一个比赛,通过实体的真实的情景才能够提高他的技能。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所谓的三分天下的教育,它一定是一个完整的,不能把任何一个方面隔离开。因此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学,特别是公办教学,我们应该在这次疫情当中进一步的往前走。

我们讲现在所谓的教育4.0可能也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蓝图,但是我们联想到这个可能跟产业是有关系的。比如说1.0的社会当时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教育的形态就是私塾,私塾完全就是学生跟着先人来的,所以古代把老师称为先生,某种角度来讲它完全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

到了工业时代大机器生产,他需要大批的产业工人,我们的教学就变成了课堂的班级授课制,一直到现在为止,我们很多的学校,很多的教室都是秧田式的班级授课制,我们一个老师面对很多个学生,效率很高,能提供一些标准化的产品,但是他不可能让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在课堂里面,老师教学的一些基本定位可能是根据中间的水平来确定,那么在课堂里面学得优秀的学生,学得快的学生可能这个老师提供的课程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所以他就吃不饱。同样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的学生,他可能会跟不上,这个时候老师提供的产品也不能满足需求,这些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一些缺陷。

接下来我们要推动工业4.0了,工业4.0就是讲私人订制,他需要的就是个性化的提供一些产品,更加的智能化,我们传统的学校就需要这样一个网络教育。通过线上的教育,我们能提供丰富的课程和空间让学生可以选择。所以在线上教育当中每一个学生面对的可能不是一个老师,他可能是很多很多个人的老师,他可能是全区全市包括全国的教师,所以这样的话他可以提供选择。同样线上线下融合以后,今后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是这样一个状况。

当然,学校教育也不能完全解决学生学习其他一些技能的要求,像音乐、体育等各方面的,这是校外教育的补充。但是今后的教育一定是线上线下融合,在OMO这个平台上,我们不仅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还有教师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包括我们今后也可以拉进一些社会资源。

在这个角度来讲,我想学生之间更多的能获得一种成长的体验,我们教师的角色已经变成了一个陪伴者、一个指导者、一个工作人员。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是一个制片人,我们需要把我们优质的教育资源制作成一个短视频、微课放到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随处地来进行选择,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同样,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我们的评价也需要个性化,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评价拿着一把尺在评价所有的学生,我们有的学生为什么会显得对学业没有兴趣,因为他没有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我们人与人之间去比较的话其实每个人之间是不可比的,我们有句俗话叫“人比人气死人”。我们需要的评价就是要个性化的评价方案,能够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他能够成为卓越的、最好的自己。

未来教育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白丁:陆校今天多次提到了融合这个概念,刚才提到三分天下,三个三分之一之间肯定也存在着融合的必要,我想请陆校结合一零一的实践,谈谈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校内与校外的融合,在这方面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或者说在未来发展当中还有哪些挑战?
 
陆云泉:这也是我们近几年来一直在着重思考的问题,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我们还是从教育来讲,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因为学校教育不可能提供所有的价值的产品。所以要从融合的角度来讲。

疫情期间,我们不同的年级利用了各种平台,我们实际上是通过了四个不同的平台,包括课程资源、包括一零一网校的支持,使得疫情期间整个教育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从某种角度来讲,我特别欣慰的就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各种劳动的技能。传统里面,我们的劳动教育是比较缺失的,而这次疫情我们的学生在家里面秀厨艺,家长们都特别欣慰,在家里面第一次尝到自己孩子做的饭,觉得特别的开心,学生也得到了鼓励。

我们在开放性的资源方面,前期就一直在做。实际上,我们也购买服务。其实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包括在课程共享当中,我们创设了英才学院,英才学院实际上是跨界的,就是混龄式的教育。学校教育,我们实际上不能做到混龄,小学、初中或者高中是按照年龄来划分的,国家的所有的学校不管民办、公办,基本是按年龄层次来划分的。但是我们凭什么说按照年龄来划分他的教育就是好的呢?

其实这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经常讲齐步走,齐步走是不能达到个性化的。对于我们这个平台的教育当中,鼓励学生可以跨越式的。当然我们提供一个保底,在英才学院的教育当中第一我们做到了混龄,做到了课程的开放性,实际上在我们的平台上,很多内容不是我们学校老师提供的。我们前期跟北京林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创新研究院合作,我们有科学家教授院士他们这些团队的支持,包括引入一些大学研究生博士生的支持,开发了大量的课程,这些课程在平台上,疫情期间学生都可以选,还包括一些校外课程。

我们上周跟香山革命纪念馆搞了一次网上的参观,一个年级800多个学生在自己家里面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我们发现这个效果非常好,因为看得更加的清晰。纪念馆的讲解员,用特别清晰的摄像机带着我们参观信息世界中香山革命纪念馆,网上还有一些非常热烈的交流。香山革命纪念馆的这些工作人员,他们都非常愿意提供免费的这样一个课程给我们的学校。所以我们看到教育真的意义上已经变成了全社会的事儿,这就是最大的融合。

还有我们居家学习的时候,怎样去控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那么这里我们就要做到线上线下的结合,他不能完全在虚拟世界当中,因为有的时候看到学生在摄像机面前听课,他到底听没听,包括每个学生自己在家里面,他非常孤独,我们需要有一个团队有一个小组,来推动学习发生。所以我特别强调融合,这就是我们在疫情期间教育教学的组织方式,一些学习方式,我想可能今后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固化。

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共享、共讨、共研

白丁:刚才陆校给我们分享了通过网络参观革命纪念馆的事件。平时我们到纪念馆博物馆里去,总会受到人头和嘴巴带来的极大的干扰,我相信一零一中的孩子们通过这次网上的参观,包括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彼此的感受都是充满趣味的。

陆校在分享过程中还提到了学生在家可能会孤独,考虑到怎么样通过团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解决孤独的问题,陆校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是个性化,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觉得刚才很多次出现孤独这两个字,也恰好反映出一零一中真正的在以学生为中心,也非常感谢陆校。

接下来我们再花点时间,来聊一聊中国教育智库网和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我们之所以决定共同构建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也正是因为一零一中学是海淀区的教育高地,区委区政府做了非常大的投入,学校在智慧校园的建设方面已经走得非常靠前了。所以经过跟陆校长时间的沟通,我们决定启动智慧校园研究中心。

您作为研究中心的主任,请陆校为智慧校园研究中心接下来大体上要朝哪个方向、做几件什么事儿,跟大家做个分享。
 
陆云泉:智慧校园研究中心也是一个新生事物,我首先认为它是一个平台,因为这个平台我们是依托了中国教育智库网,中国教育智库网也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内首家国家级教育智库平台。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协同创新的平台想汇聚更多的学校,让全国各大学校能够加入其中。

未来实质上就是一个共同研究、共同分享的时代,目前还比较远。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希望从学校的空间改造、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管理模式,特别是在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时候提出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学校来讲,未来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新的技术,新的社会,我们学校基本的管理也涉及到内核管理方式与现代化的问题,包括还有学习生态会更加开放更加融合。那怎么来多维度的共建和共享未来校园的各种课程各种资源,包括教研的资源,我们也会通过这样一个平台通过相互的研讨,提高各自教育教学的质量。

同样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还可以开展一些全国性的研讨会,共同研讨智慧教育,也包括教师培训。因为在教学方式的变化中,我想教师面临的挑战比学生的更大,因为现在一些学生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很多了,所以实际上我们需要对教师进行培养,去研究探讨智慧校园教师评定的课程体系,包括智慧教育的整体解决方案,更主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共享优质的资源。

所以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应该是我们全体教育同仁,包括企业界对教育支持的人士,我们来共同探讨、实施这样一个未来学校共同的家园。这个就是资源的融合。

去年我参加了很多论坛,我发现一些技术公司像腾讯、网易,他们有很多关于基础教育的论坛,而我们基础教育内部好像还没有外面热闹。回忆很多年前我们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很多时候是被动的接受,因为技术的产生,包括企业的推动,让学校改变了技术教育的手段。这些手段我们投了很多的钱,比如说我们从原来的黑板变成了屏幕,变成了投影的屏幕,然后又变成了电子白板,又升级变成了我们交互式的屏幕、一体化的机器。这个黑板可能好几万块钱,但是我们实际上用的怎么样呢?

这些改变往往都是因为外界的推动,我们要真正意义上的想明白我们的智慧校园、智慧教育到底应该要什么。

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我们应该成立一个研究中心,我们教育界需要做一个选择,哪些技术值得我们拥有,而只有我们想明白了,将技术和教育真正融合以后才能推动我们未来的智慧校园和智慧学校,研究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共享共讨共研的这样一个平台。
 
编辑整理:王乙琨、吕芳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专访实录(中) | 陆云泉:未来教育将三分天下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