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欢迎巨头入局STEAM教育,但是请不要在学科教培上加码

作者:王建军 发布时间:

欢迎巨头入局STEAM教育,但是请不要在学科教培上加码

作者:王建军 发布时间:

摘要:它应该站在整个教育领域舞台的中央,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偏居在一个小角落里。

图虫创意-75952837326253539.jpg

最近字节跳动的创始人高调宣布加码教育,拼多多似乎也开始了在教育领域的跨界尝试,低调上线了两款教育App。新晋互联网巨头入局教育,对教育领域会是好事吗? 

我们的教育需要有变化,因为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经历了人类社会发展最快的几十年,整个社会发生的变化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累积的变化,但是教育领域变化一直缓慢。朝哪个方向变化是需要思考清楚的问题,是在应试教育的赛道上蒙眼狂奔还是切换赛道找寻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方向?这应该是有担当的企业在入局教育的时候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们应该都同意:教育早就应该发生变革,从以知识传递为核心变成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从目前所能看到的教育概念来看,STEAM教育是培养孩子珍贵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最佳方式。STEAM教育倡导跨学科的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制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导向。与传统的学科教育相比,最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STEAM教育代表了未来教育变革的方向,它应该站在整个教育领域舞台的中央,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偏居在一个小角落里。

屏幕快照 2020-04-02 下午7.14.02.png

大多数教育公司从商业的角度去看待教育这件事,仔细地计算市场规模、投入产出比、App的用户数和用户时长,但是没有认真去思考到底教育应该怎么去做?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去解决?

对教育的正确理解是什么?

教育公司的基本素质应该是有教育情怀并且对教育有正确的理解。每家教育公司基本上都会把情怀挂在嘴上,从表面上看,大家似乎都不缺情怀。但是对教育的理解正确与否,这方面却需要打很大的问号?

屏幕快照 2020-04-02 下午7.16.57.png

前段时间看一个国内顶尖教育公司总裁的分享,他认为教育就是知识的传递,他们的使命就是让知识传递变得更加的高效。我一直以为我们的老祖宗说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都这么久了,对教育的理解并不应该停留在知识的传递,而是更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认知我本以为是教育界的共识,实际好像并不是。我在内部分享中也会说“中国的大型教育公司在真正的教

育研究上建树极少”,国内如此发达的教育市场,孕育出这么多的教育上市公司[江曼1] ,但是我们向全球的教育输出了什么?我们哪个教育企业真的走出国门了?或者是有哪个国家主动地引入我们的教育产品了?大多数公司都在思考“怎么教”,怎么让教数学的效率变得更高,怎么让教英语的效率变得更高,并且判断效率的最终衡量标准是考试分数。

绝大多数的公司并不会去思考“教什么”。这很奇怪,一般来说,我们先要确定做事情的目的,再去优化方法。我们有没有想过,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让孩子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精力都用来通过几十年没变的方式学几十年从来没怎么变过的语数英理化生等内容,这是不是应该?

屏幕快照 2020-04-02 下午7.17.44.png

真正的教育研究不是去分析考卷猜考题提分,真正的教育研究是要去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什么方面的能力,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更好的教育孩子等等。很不幸,我看到的中国排名前几位的教育公司没有一家在做这方面的事情,没有人去探索新型学校的形式,没有人去研究新时代下的教育内容,只是各种花式的提分研究。

海外有很多探索新教育的样本,比如著名的纪录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提到的High Tech High,比如享誉全球包括在中国也很知名的芬兰这个小国的教育体系;在中国,对教育做真正探索的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小的民间团队,比如探月学院,规模很小,很难对传统教育产生影响。当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一个商业公司绝对不可能去All in探索新教育的。只是,财大气粗的这些大型教育集团,连小小的尝试都没有,选择完全寄生于应试教育,真的是有愧于天天挂在嘴边的教育情怀。

对教育的反思

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教育情怀想让教育变得更好,方式是让孩子花更多时间和更多金钱到校外补课么?作为成年人,当我们回首自己学生生涯,会懊悔的是当时哪门学科分数考的不够高么?我们心知肚明,考试分数真实的意味着什么,但是这挡不住无数教育公司怀着美好的教育情怀,占用孩子少得可怜的空闲时间,透支中产家庭的钱包,玩一场没有尽头的提分游戏。

K12学科领域竞争激烈,激烈的竞争导致教育越来越偏离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不对,做的越多错的越大;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大方向是存在问题的,在这个大方向上激烈的竞争导致切换到正确的方向很难,或者说很少有人能够勇敢的跳下车去探索正确的方向。

激烈的竞争会带来过度的推销以及来自群体的裹挟,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家长并不想自己的孩子在某门科目上面去追求很高的分数,但是他会在很多的场合被不同的厂家去推销去影响,每一家的推销都用极其巧妙的话术去影响家长的选择;并且家长也会发现周围的家长都做了这样的选择,那么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大家都踏上这个赛道高速奔跑,不敢停下。激烈的教育竞争不光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创造力丧失,也导致家庭不堪重负,学校教师的负担也很重。所有人都非常的努力,但悲哀的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是让学生的教育变得更好,因为目前的唯一衡量标准是考试分数。

屏幕快照 2020-04-02 下午7.22.49.png

整个中国的校外教培市场规模是万亿人民币的量级,不妨做个极限的假设,如果这万亿市场都不存在,如果所有的校外教培机构都不存在,我们的孩子受到的教育是会更好还是更差呢?我们在这样的高强度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相比欧洲很多国家的“佛系”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又真的会好多少呢?作为没有经历过这种高强度培训班的一代人,80后的父母可以想一下,如果十几年前的我们也是每天无休止的补习班,我们能成为比今天的我们更好的人么?相比十几年前,硬生出一个万亿规模的校外教培市场,难道是我们的校内教育的师资相比十几年前跟不上了么?

每个公司都想从孩子那里争抢更多的时间,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把这个时间还给孩子做其他的事情,陪爸妈聊聊天,和小伙伴玩玩游戏或者去运动,是不是会更好?整个社会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这万亿市场的背后,其实还没算校内的教育这块牵动的家庭中父母的额外时间精力投入。今天,哪个父母不用每天花大块的时间辅导孩子各种作业?十几年前我自己上学那会,学校几乎对家长是没有要求的。

整个社会巨大的资源投入和教育效果之间也许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前段时间听到一个印象深刻的事实也许是一个参考: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只存在了8年时间,在茅草屋中教学。西南联大的毕业生中,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教育不应该是一门纯生意

字节跳动也是高调地宣布布局教育,可惜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字节跳动看上的是小众的STEAM教育,我是真心地欢迎更多的巨头布局STEAM教育。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布局教育对字节跳动是稳赚不赔的好生意。本来过去几年在线教育蓬勃发展,线上流量越来越贵,各家在线教育机构烧着投资人的钱,霸占学生少得可怜的课外时间,做着亏本的生意,养肥了字节跳动这样的流量平台。

现在,流量平台自己也下场参加比赛了,本来就拥挤的市场突然挤进来一只大象,流量费用只会越来越高,字节跳动的教育业务赚钱不赚钱其实没关系,无非就是流量费用左手倒右手,但是这一操作又进一步抬高了整体流量的成本,实在是妙招。

去年在线教育暑期广告大战的时候我就在想,类似像学而思这样有着十几年积累的金字招牌教育公司与猿辅导这样的年轻互联网创业公司相比,在线上贴身肉搏的获客竞争中却没占到多少便宜,在获客投放方面还是年轻的互联网公司玩的娴熟。所以在当下,在线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慢慢地和教育质量关系不大了,而和互联网的流量获取能力关系非常大了。如果在线教育最后的核心竞争力变成了线上获客能力的比拼,这方面几乎没有一个在线教育公司能够抗衡字节跳动,这对教育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记得一年多以前参加一个活动,听一个国内非常知名的投资基金专门看教育的[江曼2] 女合伙人演讲。她在演讲中展示了自己孩子满满当当的周末补习班课表,不无得意的表示,自己深度地看过非常多的教育产品,给自己的孩子选择的都是行业中真正好的一些产品。我当时在台下听得有些心生悲哀,心想给孩子多留点自由时间也许会比上任何补习班都要好。

无数的教育创业者、投资人、家长都在努力地给客户或者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只是这个“更好”是不是真的好,需要深思。而对于家长和孩子,他们是最辛苦的,在全社会应试教育的裹挟下,被迫投入大量的资源在不确定未来到底有多少效果的“学习”上,哪怕有很多不情愿,却没法轻易退出游戏。

资本和商业是强大的,没有需求可以创造需求,小需求可以刺激成大需求。在绝大多数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让消费者受益。但是对于当前的教育行业可能并不成立,方向错了,做的越多错的越大。当教育成为商业巨头为了商业利益厮杀的战场,我们失去的可能是社会的未来。

* 本文来自于投稿,不代表芥末堆观点。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欢迎巨头入局STEAM教育,但是请不要在学科教培上加码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