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高校师生吐槽C刊:发文难于上青天,供不应求催生灰色产业链

作者:张文静 崔翰超 李华 发布时间:

高校师生吐槽C刊:发文难于上青天,供不应求催生灰色产业链

作者:张文静 崔翰超 李华 发布时间:

摘要:“不是我不努力,是这里的水太深”

微信图片_20200409070542.jpg

当一些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出现“彩虹屁”等奇葩论文现象时,人文社会科学类的CSSCI期刊(简称C刊)也遭到众多高校师生的吐槽。半月谈记者调研了解到,C刊发表论文被称“难于上青天”,“僧多粥少”已引发了不少负面连锁效应,如人文社科类的研究生毕业难、教师晋升职称难,且催生了一条灰色产业链,严重打击人文学科研究、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的积极性,加剧人才流失。

“不是我不努力,是这里的水太深”

2020年,西部某“双一流”建设高校外语讲师张姗即将退休。从2002年调入这所高校至今,因为没有发表足够的C刊论文,她无法晋升副教授,只能以讲师的身份“解甲归田”。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用来检索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被引用情况,其收录的期刊被称为C刊。

“不是我不努力,是这里的水太深了。”张姗说,“外语类的核心期刊数量少、资源紧,想发表一篇文章太难了。”为了发表C刊论文,她不断尝试。几年前,她通过某核心期刊在网上留下的投稿地址投了稿,不久后收到了用稿通知,根据编辑部要求做修改,并付了1万多元版面费。但没想到,最终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我后来发现,这是一个经过包装的虚假网站。”张姗透露,屡次碰壁又遭遇骗局,彻底浇灭了她的希望。实在难以启齿,只能自认倒霉,张姗将所有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再也不提发表论文的事情。“年轻教师看到我们这样到退休还只是讲师,也很迷茫担忧。”

半月谈记者在陕西、甘肃了解到,两省加起来共有上百所普通高等院校,而C刊数量20个左右,相对来说,学术资源远少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高校师生来说,发表C刊论文“难上加难”。

甘肃某高校文学院一位教授介绍,对于人文学科的高校教师来说,发表学术论文在全国来说普遍很难,西部地区尤甚。“越发不了高质量的论文,越难以和东部高校交流互动形成对等,长此下去,形成了恶性循环,老师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名教授透露,为了在C刊上发文,很多老师托人找关系,希望认识编辑部工作人员,想与他们搞好关系,留个好印象,“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人情稿、关系稿。”

目前,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学科评价指标范围内。学科评估竞争异常激烈,不仅对老师要求越来越高,相关压力也转嫁到博士生身上。

陕西一高校博士生导师告诉记者,在这几年他负责的4个博士生中,仅有1名如期毕业,其余3名均延期半年到两年不等。“作为导师我压力很大。有个学生很优秀,因缺一篇C刊论文,延迟毕业两年。从去年6月开始,我多次帮她修改论文,投给多家C刊,仍一无所获。”

微信图片_20200409070614.jpg

 程硕 作 新华社

供不应求催生灰色产业链

C刊每两年评一次,每次评选出的数量在有效期内是固定的。部分C刊为了“上位、保位”,便少发文,以提升“他引影响因子”指数,因为发表的文章越少就意味着分母越小,引用率就会上升,同时多方争取学术“大咖”支持,提升影响力。这进一步压缩了普通师生的发文空间,加剧了青年教师、博士生C刊发文的竞争激烈程度。

教育部直属某大学学报创刊60年来,其社科版在文史相关基础学科及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特色明显。因学报稿件质量高、学术影响力大,还曾被教育部列入我国第一批“名刊建设工程”名录,并获得第二批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但2017年,因“他引影响因子”指数较低,从C刊名录中除名。

在该学报负责人看来,以“他引影响因子”指数作为评价学术刊物水平的唯一标准并不合理。“我们学校以人文研究见长,学报的定位自然也以此为主,总不能把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假手于人吧?”

近两年,全国人文社科类综合期刊为提高“他引影响因子”指数,出现两个趋势:一是人文类稿件数量逐渐下降,关注政治、经济和法律的社科类稿件明显增多;二是一些大学学报减少发稿基数,发论文要求愈发严苛,不仅导致全国人文类研究数量减少,也极大挫伤了师生从事研究的积极性。

甘肃某大学学报主编坦陈,目前很多C刊要求发表者为副教授职称或在读博士,部分刊物甚至要求教授职称才能发表论文。为了提升自身刊物影响力及学术水平,会倾向于发表来自发达地区或国外的学术文章。由于投稿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对作者层次要求越来越高,这主要是期刊评价标准单一导致的。”

发表论文是一些师生的痛,但也成为一些人的财路。半月谈记者暗访发现,如今C刊发表论文可以提供“一条龙”式的代写、代发、代改服务,俨然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据一名提供“一条龙”服务的从业人员透露,不管C刊要求有多高,这条灰色产业链依然能提供完整服务。从事论文代写的人通常会在各大高校论坛等渠道发布广告,客户根据需要选择论文方向及发刊需求后,他们会联系专业对口、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副教授或者教授,由其执笔代写。如果客户有需要,还可以让较有影响力的副教授或者教授联合署名,起到增加影响因子的作用。

C刊论文代写周期为一年左右,写作完成后,会与顾客所选择的期刊对接,由期刊的编辑代为修改、审核,最终发表。“整个论文写作发表过程完全是‘一站式’服务,客户不用参与就可以拿到一篇有自己署名的C刊论文。”

这名从业人员透露,目前一篇C刊论文,代发价格为3万元左右,而“一条龙”服务的价格为6万元至8万元不等。其中,代写者通常能拿到2万元左右,受益较多的是渠道提供者,而后者往往是C刊工作人员。“为了毕业,为了晋升职称,客户都会下血本。”

呼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目前,C刊发文难已经引发连锁效应。西部地区部分受访教授表示,自己所在学校一些老师因发表文章难已有“出走”迹象。这些老师学术能力并没有问题,而是平台资源少,与发达地区的高校不在同一个平台,很难“同台竞技”。

部分高校招录博士生显得困难,教师甚至“不敢招”。近年间,有一所高校的人文社科类在读博士生联合给学校“上书”,要求修改博士生毕业需发表3篇C刊且有一篇是A类的规定,最终未能成功。另一方面,由于较高的毕业要求,有些人文社科类教师不敢招生。

如何改变当前现状?部分专家学者建议,一方面继续练好“内功”,在学者提升自身学术水平的同时,西部地区相关部门、期刊、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宜挖掘潜力,提升办刊能力。另一方面,应本着更为开放的观念,鼓励学术交流与合作,使高校与期刊形成良性互动。

同时,建立学术期刊多元化评价体系。前不久,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已对此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直属某大学学报负责人认为,不能把“他引影响因子”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学术研究评价的公允性。

扩大博士生发表论文刊物的目录。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一名教授建议,除了南大C刊,可以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纳入考核序列。同时,发挥导师组和答辩委员会的作用,对博士生学术能力的评价,不能局限于3篇论文,以避免评价体系机械化、刻板化。

某高校教授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极端案例:西安的一名高考文科状元,本科北大、硕士复旦、博士北大,但因学术论文达不到要求,在陕西某高校应聘时被拒。实际上,这位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相当出色,后来被其他地方高校引进,导致陕西错失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她认为,C刊发文虽是重要参考,但不能是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扩大范围、充实标准、多元评价,才能让学术研究走得更远。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半月谈”,作者张文静、李华、崔翰超,责编杨建楠,校对尤立(实习生)。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半月谈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半月谈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高校师生吐槽C刊:发文难于上青天,供不应求催生灰色产业链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