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从忽视到回归:一场劳动教育的“翻身仗”

作者:三直 发布时间:

从忽视到回归:一场劳动教育的“翻身仗”

作者:三直 发布时间:

摘要:教育者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劳动教育?如何让劳动教育回归学校、回归孩子?

微信图片_20200416073355.png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劳动素养评价结果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

面对这一重要导向,人人纷纷叫好。重视劳动教育,也的确是从学校到社会的一致共识。

中国高端教育智库校长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徐长发认为,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是德育、技术意识、创新意识与文明意识相互作用与统一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的功能。

但现实中,在“应试教育”屡禁不止的背景下,在“智育至上”的思想作祟下,在各种陈腐观念的影响下,劳动教育已经在学校里被置于极其边缘化的地位,除了极其有限的一些劳动机会外,作为教育目的和内容的“劳动”,大多数时候都“隐身”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喜欢劳动、经常做家务的孩子仅占两成,能够做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孩子不足半数。

面对这样的现状,教育者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劳动教育?如何让劳动教育回归学校、回归孩子?这是本文所探究的目的。

01 被忽视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曾几何时,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

但在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最受忽视的教育,据调查,72%的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但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

微信图片_20200416073359.png

当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和异化,学生就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所谓的“成长”。教育的多元性和可塑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学校和家庭一面在鄙夷劳动教育,弱化劳动教育,一面却又不得不默默承受其带来的苦果。

什么原因导致劳动教育的缺失?徐长发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提出论断。

❶ 社会层面:全社会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对劳动教育简单化理解、简单化对待、世俗化理解、世俗化对待的现实并没有改变;劳动教育的真理性、教育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在社会舆论和宣传上还没有形成共振、共鸣和广泛共识。

❷ 学校层面: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劳动教育还未能切实地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来,缺乏应有的实践地位。

❸ 家庭层面:独生子女多是娇生惯养,为了应对升学考试,一些家庭淡化和放弃劳动教育,家长没有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培养者。

微信图片_20200416073402.png

在这三个层面中,社会原因具有其操控的局限性,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而教育的主体是学校与家庭。所以,劳动教育的缺失可以重点从这两方面着手。

  • 学校:劳动教育被漠视,劳动课程无从实施

❶ 劳动教育被忽视,教师的劳动教育观念有失偏颇

一些教师将知识学习与劳动教育看成是对立的,认为学生劳动占用的时间多了,学习时间就少,学业成绩就会下降。在这种思维主导下,教师经常理所当然地侵占本该属于劳动教育的时间。

❷ 教师将劳动异化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很多人还认为这一惩罚形式既避免了体罚等引起的伦理争议,又可以让学生得到合理规训,是一个“不错”的教育手段。

于是,每当中小学生犯错,班主任就可能宣布:罚檫黑板或者打扫卫生一周!长期以往,会让学生产生“以劳动为耻”的观念,漠视劳动的重要性。

❸ 学校劳动课程与实践活动的开展难以落实

目前,劳动教育的课程实施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一部分列入的,课程地位与其承担的任务不匹配,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为了“应试教育”的各种利益,有些地方对待劳动教育的态度和表现是:上边拨一拨,下面就转一转,你不拨我不转;“走着瞧,试着看,打太极,应付办”,“两张课程表”,各有小算盘。

有的地方尚未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一些学校是围绕上级考核要求和迎合社会公众心理需求开设课程,高考考什么就开什么课,劳动技术课则根本排不上队,连“户口”也没有。

微信图片_20200416073404.png

  • 家庭:劳动被视为孩子学习的绊脚石

❶ 父母的溺爱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中,孩子从小被过度溺爱,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许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习惯性地包办代替。

曾有位宝妈表示,她的孩子上小学后要做值日,但孩子在家从未做过任何家务,根本就不会,所以她不得不经常要提前去学校替孩子做值日。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劳动意识如何养成?

❷ 学习至上思想的影响

在一些极度“望子成龙”的家庭中,经常会听到家长给孩子灌输这样的言论:你只要好好学习,把书读好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不用理会。正是这样的观念造就了一批批高分低能的“残疾儿”。

就这样,家庭与学校双向劳动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从小就偏离了方向,衍生出的是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心态与行为。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眼高手低、好逸恶劳。这样的孩子即使成年后也难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竞争中立足。

微信图片_20200416073407.png

02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价值

放眼望去,中国孩子都忙着走在各种培训班的路上。平时放学还要补课、写作业,周末还有书法课、舞蹈课等各种兴趣班。学习这么忙了,还有必要劳动吗?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再说,现在生活水平已经很高了,自动洗衣机、自动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为大家省了不少事,未来科技或许会代替掉更多劳动。那孩子还有必要自己动手劳动吗?

不过,据说有这样一项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承担家务劳动的孩子比起不承担家务劳动的孩子,成绩好了27倍!

另据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就业率比例为15:1,收入也比后者高了20%。

是否确有这样的研究,其结果是否属实,是否有科学性?笔者没有详细考察过。这样的结果或许是有一定说服力的,但是,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绝不仅仅如此!

这样的论调,仍是固守着“智育至上”的老观念,将劳动教育作为智育的附庸,用很功利的观点去审视劳动教育。持这样的观点去开展劳动教育,仍不免坠入“应试教育”的窠臼。

劳动教育,自有其独特的、更重要的价值!

微信图片_20200416073410.png

  • 劳动创造最真实的价值

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体现为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

劳动,用更多的词汇描述它,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这几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劳动教育的意义,贵在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可能在身、心、灵三个维度上以“劳动”为施力点,并确立其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 劳动培育幸福生活的能力

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还是要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基于辛勤劳动之上。

当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回归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学生的生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在这种良性的激发下,学校朝着“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的美好方向发展。

我们已经熟知,很多国家的国民教育注重实践能力,一个人修身立德所需要的一切,已经从学校里展开了训练,国民素养由此萌芽。

微信图片_20200416073413.png

因此,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我们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袋上,也要装在身体里,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我们的劳动课,不仅要致力于观念培育,而且重在教人们如何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育一种现代“新生活”方式,让孩子们获得持续创造好生活的能力。

一句话,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应该是让孩子在未来社会中具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说到底,与其苦口婆心地讲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如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不易,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在生活中的意义,明白了“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的道理。就像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一个小时劳动教育给他的,比终日向他讲述所记住的东西还要多”。

03 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

对家庭而言,首先要让孩子从小接触简单的劳动工作,可宠爱但不可溺爱,从孩子能胜任的劳动能力入手,让劳动伴随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而不应以孩子学习任务重为由,剥夺他们自己动手的劳动时间。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钱志亮就曾提出了“舍得用孩子,孩子更有责任感”的理念。家是父母和孩子共有的,每个人都有义务去维持这个家的干净、整洁、和谐,孩子也不例外。

微信图片_20200416073415.png

父母要改掉过度包办的习惯,允许并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激起孩子内心的责任感。在孩子开始尝试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不打击他,也不要嫌他笨、嫌他慢,可以在他做完之后,给出一点建议,帮助他下次做得更好。

只有做过家务,能独立管理自我的孩子,才能明白做好这些事情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懂得父母日常点滴的操持,都是那么不容易。所以,智慧而道德的家长往往会适时进行必要的劳动教育。因为系统而科学的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幸福哲学。

对学校而言,最重要最有效的还是建立一套具体化、详细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但目前,因为劳动教育课程政策刚性作用不强,造成了三大困境:

一是在政策设计层面,劳动教育课程地位不明确,因此影响了它的长远建设。在许多地方课程的实施中,劳动教育是理论上抽象存在,实际上虚化;理念上强调,实操上弱化;名义上强化,课时上减化;口头上重视,课程上淡化。

二是在课程开发层面,劳动教育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在教材建设上缺乏课程标准的指引,各自为政,内容不衔接,甚至脱节、缺项;有的是短腿,有的是断腿,没有形成完整学段链条。

三是在课堂教学层面,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对劳动资源的使用缺乏很好的融合机制。教师队伍短缺;课程设置不连贯、不联动;课程配套资源缺乏等现象普遍存在。

对此,我们选取了几所学校的劳动课程,希望为各位校长与老师们提供参考。

  • 寿光世纪教育集团东城初小

微信图片_20200416073418.jpg

针对劳动教育这一短板,山东省寿光市近年来结合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立足学校实际打造了“一校一特色”的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和校本课程。

寿光世纪教育集团东城初小把劳动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的面食课程包括包饺子、蒸馒头以及做火烧、面条等,学生上课亲自动手制作面食,课下开展“面食文化知多少”资料收集整理学习,举办校园饺子节等,让劳动课程“有滋有味”。陶艺课程则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分系列进行,低年级开展超轻黏土制作、中年级开展软陶制作、高年级开展陶泥制作。“孩子们制陶工艺中动手动脑,学会了技法,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审美。”该校校长孟祥臣说。

像寿光世纪教育集团东城初小一样,寿光很多学校立足自身特点打造了劳动课程超市,涵盖田间劳动、家务劳动、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学期开始前,由学生自主选课,打造适合每个学生的劳动教育。

  • 河北省大名县前屯小学

河北省大名县前屯小学从2016年开始探索劳动课程,规划建立了桑葚实践基地,创建蚕宝宝社团,建成农耕园……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校附近有一处桑葚采摘园,种植了不同品种的桑葚,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学生在劳动实践课时到采摘园开展劳动,周末也会到采摘园帮忙埋肥料、清理枝条、浇水;学校实践基地有丰富的桑叶,学校就从外省购回蚕种,就让学生上网搜索养殖技术,用5瓦的小灯泡隔着棉布照射进行孵化,保证孵化箱的温度在20-30度之间……此外,学校还依托农耕文化,开展了农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建设了“农耕园”,农耕园有春园、夏园、秋园、冬园等4个园子,各具特色。为了保证“农耕园”良好运行,学校给每个班划分责任区,由学生负责种、管、收等工作。

  • 浙江省东阳市实验小学

微信图片_20200416073421.png

浙江省东阳市实验小学一直非常重视劳动教育,有着完整的劳动实践课程体系。为了让劳动教育入脑入心,该校分校园劳动、家务劳动、技术劳动、生产劳动、社会劳动五个方面落实劳动实践。该校推进的劳动实践课程扎实有效,开展的系列劳动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尤其是校园劳动值得一提。每天中午,学生们会自主分发饭菜,一人勺饭,一人装汤,三人分菜,其他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先拿餐盘、勺子,然后端正餐盘,有序等待值日生的分发。

文明用餐后,餐具归位,垃圾入桶,卫生打扫,每个孩子都有条不紊。

学校认为,劳动教育应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而中午自主分发饭菜只是该校校园劳动细则内容之一。此细则还包括实施一日三小扫,一周一整理,一月一大扫,一期一美化的校园劳动制度,教育孩子尊重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等。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校长会”。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校长会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校长会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从忽视到回归:一场劳动教育的“翻身仗”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