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这些尴尬的冷门专业,早该火了

作者:螂弟 发布时间:

这些尴尬的冷门专业,早该火了

作者:螂弟 发布时间:

摘要:学霸都不敢读。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352.jpg

发愁这件事,不论专业。/unsplash

*来源:有间大学(youjian-university),作者:螂弟

毕业季轰然而至,疫情加持,就业形势加倍严峻。毕业生们对自己四年前做出的专业选择的感触,怕是比往年都要更深刻。
 
若是读了个吃香专业,至少还有点底气;若是毕业于本就冷门也不好就业的专业,怕是只想躺平认命,也懒得挣扎了。

近日,为响应教育部新推出的“强基计划”,36所试点高校陆续公布招生简章。这一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其间不少相对冷门的专业,又一次被摆上台面。

冷门专业,连学霸都不敢读

经管类专业和计算机等工科专业,是如今当仁不让的热门专业、状元宠儿,光环过于耀眼,年年让无数高考生挤破头。

此种形势下,那些读冷门专业的同学,无论是主动不走寻常路,还是惨被调剂,都是走上了一条需要勇气的道路,常常要面对外界的压力或自己内心的怀疑。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431.jpg

读冷门专业,有时是一条孤独的道路。/unsplash

冷门专业的一个代表是各类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专注学科知识本身,重理论研究而非实际应用。其中,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也有历史、哲学和汉语言文学等人文科学。
 
它们虽然绝非无人问津或不为人知,但在主流专业中已算是不受欢迎的那一类。

全国高考状元这一群体就读的专业,基本上是目前社会公认的最具竞争力、最赚钱的热门专业,从他们的选择中可以窥见教育领域和社会的总体风向。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447.jpg

   热门专业,内有金钱的诱惑。/unsplash

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发布的《201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2007-2016年中国各地高考状元所读专业中,工商管理、经济学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最受青睐,就读人数最多的达到两百多人。

数学专业在该排名中位列第7,共18人就读,已是基础学科中最受欢迎的一门。而排名倒数的哲学和历史学总共只有一两个人就读。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532.jpg

来源:艾瑞深中国校友会

在人才大量流入其他学科的情形下,选择就读基础学科的状元们,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2016年的山东高考理科状元孙昊,拒绝了清华北大金融专业的邀请,遵从兴趣选择了国科大的物理学专业。这一举动引发了大量的报道和讨论,人们在惊讶的同时多为其叫好。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550.jpg

但基础学科的遇冷并不难以理解。它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指向的是一条潜心研究的学术道路,而在就业市场中少有对口应用,也难以在毕业后迅速变现。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理学、文学和历史学等基础学科的本科毕业生连续三届位列就业率倒数,历史学还在2018届最低月收入专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603.jpg

2016~2018届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生就业率。/麦可思研究院

如今大部分后浪的生活主要矛盾还是能不能稳定地吃上饭,因此基础学科在就业导向的现实中首先就缺乏吸引力。
 
而且一旦读了基础学科,还得做好道阻且长的心理准备。
 
首先考研考博是少不了的,否则单一个本科文凭,既没有含金量,也没学出什么门道。而即使持续深造,也无法为就业打包票。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619.jpg

基础学科,学起来令人“头秃”。/unsplash

而单从学业本身来看,做基础学科研究的难度也极大。比如,数学专业的同学掉头发大概跟用草稿纸一样快。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比理科,文科不仅更受歧视,而且何止是就业困难,经常是连能做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最后做什么的人都有。当年“哲学毕业做销售”的老梗还萦绕在耳旁。
 
唯一的好处可能是,你不会对它的前景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637.jpg

所以,若非真的心怀热爱、天资聪慧、意志坚定或家里有矿,大部分学生只能对基础学科望而却步。
 
严格来说,基础学科还不算最冷门的,还有一些更加小众的专业,说起来都会让人觉得新奇。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653.jpg

无论是在在山东大学研究玄学,在澳门大学学博彩学、实习当专业荷官在线发牌,还是学听着就很高级的品酒学,上课也像优雅都市丽人,各种各样的神奇专业,只有你想不到。
 
据同学们介绍,就读冷门专业的体验确实相当特别。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707.jpg

比如,你经常能收获七大姑八大姨的惊讶好奇脸;想在网上抄作业都抄不到,想抄论文发现作者是自己老师;要是足够幸运,你就是专业的独苗、唯一的传人,拥有老师多对一教学的VIP待遇。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一位大四女生主修箜篌,全专业只有她一个人。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724.jpg

但由此也可见,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小众专业,都面临着招生危机。

这种危机一方面表现在报名人数过少,甚至无人问津;另一方面表现在录取分数保持低位,生源数量和质量都令人担忧。
 
尤其是小众专业,在多数不为大众所了解的情况下,学科建设和职业前景被局限在一个极小的学术圈子和专业领域中,缺少和社会大众的互动。
 
高校内部还倾向于忽视冷门学科的地位和需要,稀释其各种权利,对其资源投入有限。由此也造成了它们的默默无闻和同学们戏称的“小专业无人权”。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743.jpg

这些专业,被低估太久了

如今,人们普遍简单粗暴地以就业情况作为判断一个专业好坏的唯一标准。

但事实上,就业前景不好这一弊端只是不符合社会风向和一般人的需求,并不代表学科的价值低。
 
就拿基础学科中的数学和物理两大自然科学来说,由于它们是大多数理工科的学科基础,应用面极为广泛,所以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基础扎实的优势下,在考研和就业时跟计算机和经济金融等专业的学生抢饭碗难度不大,还十分受到研究生导师的青睐。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816.jpg

有的基础学科十分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unsplash

基础学科还能有效培养人的科学素养和语言思维能力。在美国,许多人在申请法学院之前都会先攻读一个基础学科的学位,比如文史哲专业,来给未来的法律学习打好基础。
 
基础学科虽然不与经济生产直接挂钩,但绝对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要有基础学科的进步和突破,才能支撑尖端科技与前沿学科的不断精进和原始创新。
 
人文科学的发展也是提升国民思想素质的必要条件,许多涉及历史和文物古籍的学科更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836.jpg

基础学科在我国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并非因为国家不重视,而是受限于基础薄弱和人才不足的短板。
 
从90年代国家教委在多所高校建立的基础学科“基地班”,到2009年启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再到今年刚出台的“强基计划”,都是国家建设基础学科的行动。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848.jpg

小众专业的领域里“人烟稀少”。/unsplash

而读小众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上反而有一定优势,毕竟粥少僧也少。
 
很多小众专业其实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需求持续存在,只是人们不了解也不敢轻易涉足,比如形象高级又神秘的军工专业。

对于行业类院校的优势专业学生,对口单位经常会早早签约抢人;像研究死语言这种极冷门领域的寥寥数人,更是学科存续的必要力量。
 
像目前全国仅五所高校开设的殡葬专业,就因其性质特殊,且就业率高、薪资可观而引起热议。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908.jpg

相比小众专业的精简,如今高校一窝蜂开设、学生一窝蜂就读热门专业,导致劳动力供给过剩和专业含金量降低,反而损耗了这些专业的就业优势。
 
专业冷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时代的一个缩影。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专业的“冷热交替”是必然现象。

冷门专业,如何存活

高校办学并非“用爱发电”。冷门专业在普遍招生遇冷的情况下,可以说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而其得以办学至今,似乎相当不易。
 
但正如前文所说,高校不可能简单放弃或缩减冷门专业,首先因为它们很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国民素质提升,地位相当重要。

微信图片_20200520091004.png

如何对待冷门学科,高校有自己的算盘。/unsplash

高校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如今的一种趋势是,学校专业规模越大、设置越综合,就显得排面和成绩越好看。
 
许多学校以市场为导向,看盘入股,紧跟潮流开设热门专业,但同时冷门专业也得配备齐全,才能体现“综合性大学”的自我修养。
 
学校能借此保证招生规模,替热门专业引流,还多一笔学费和财政拨款的收入。

微信图片_20200520091026.jpg

高校扎堆开新专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unsplash

若真的有心做好冷门专业的办学,还有机会靠这些专业在一流学科评选和社会好评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形象提升都有极大益处。
 
一些不那么著名的院校就在冷门学科建设方面表现出众。以大气科学学科为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该学科的质量评估与北京大学齐平,为A+等级。

微信图片_20200520091043.jpg

来源:微言教育

除了在一般高校中,多数冷门学科依托于特色行业类院校,例如农学之于农业院校、军工专业之于理工大学。它们是这些院校的办学重点和招牌,也是相关行业单位重要的人才来源,具有较高的地位。
 
说到底,是社会的需求使得冷门专业得以一直生存。
 
而高校自身为了应对冷门专业的招生危机,也是花样百出。

微信图片_20200520091108.jpg

一是用新的名字对专业进行整合和形象包装,让考生眼花缭乱、难以判断。例如由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组成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二是通过大类招生再进行专业分流。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一级之差、“冷热交融”,傻傻分不清楚。

如北京大学将多年“单传”的古生物专业纳入理科试验班类,将历史学、哲学等专业纳入人文科学实验班,与其他热门专业进行打包招生。
 
但调剂是最为常见的生源调配方法。将排名较后的考生调剂到冷门专业来截长补短,同时维持热门专业的高位录取和主要地位,是一套标准的运作程序。
 
而针对那些重要的战略性学科,提前批招生、定向培养、保研倾斜等是几种典型的保护性扶持方法。
 
由此,冷门专业得以获得足够的生源来进行基本的维持和运转。

微信图片_20200520091124.jpg

解决了生源问题,首先就破了一大难题。/unsplash

冷门专业也并非我国教育界独有的现象,国外同样存在相关问题。以美国为例,食品科学、自然资源和社会工作等学科是近年来大学招生的冷门专业。
 
这些教育发达国家同样采取了一些政策来扶持冷门专业的发展。以德国为例,其联邦教研部于2016年推出了“小专业—大潜力”政策,通过资助冷门专业的学术领袖和青年专家,来支持人文社科领域冷门专业的发展。
 
而与国内普遍更具针对性、更职业导向的教育形式相反,美国奉行的博雅教育和对应的文理学院更为注重全面综合教育,其课程设置以基础学科为主,涵盖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门类,以此区别于综合性大学或职业技术学院。
 
相应的,我国目前也有高校如中山大学设置了博雅学院,推行博雅教育,以教授基础人文学科为主,学习中西方经典著作和古典文明语言等,着重培养研究型的人文社科人才。

微信图片_20200520091142.jpg

研究基础学科,是闯书山文海。/unsplash

吸引生源的政策还未见太大成效,社会发展的浪潮还在不断把潜在的传承者拉远。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更小众的专业,冷门专业如今都停留在尴尬的位置上。
 
但对有的人来说,随波逐流读了热门专业未必快乐,他们内心想要的,反而是社会看来不太理性的那个选择。

微信图片_20200520091158.jpg

要走得稳妥还是要学得快乐,有时要做出抉择。/unsplash

理想还是“恰饭”,这是一个问题。

教育应该更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个人的兴趣和技能,勇于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并为他们提供有保障的发展环境。

这些有意愿、有能力且条件适合的人正是冷门学科发展所需要的力量。
 
选专业是一场以个人条件为筹码、赌上前途的大型联机博弈策略游戏,不管是选择已经检验的推荐打法的保守玩家,还是选择按自己喜欢的冷门打法来出牌的冒险玩家,你很难说他们谁输谁赢,因为游戏还远没到终局。


参考资料
从“少年班”“基地班”到“拔尖计划”的实施——35年来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回溯与前瞻,叶俊飞,2014
德国联邦教研部“小专业-大潜力”冷门专业资助体系,张诺亚,2017
“冷门”学科有“大用”,李永杰,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
高校冷门学科从危机到突围的跨越发展研究,刘阳 姜朝晖,2017
新高考背景下高校冷门专业人才培养应对研究,尹兆华,2018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撰稿螂弟,编辑秋裤,排版秦呱,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网络。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有间大学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有间大学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这些尴尬的冷门专业,早该火了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