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中小学的大多数监考,失去的要远比得到的多得多

作者:水寒说语文 发布时间:

中小学的大多数监考,失去的要远比得到的多得多

作者:水寒说语文 发布时间:

摘要:为什么要这么频繁地监考,乃至这么严格地监考呢?

图虫创意-56686498799556390.jpg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水寒说语文(shuihanshuoyuwen)

学校有考试,考试有监考,这实在是太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正因为司空见惯,所以就很可能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习焉不察。 

当学生的时候,特别羡慕监考老师。学生高度紧张地奋笔疾书,老师却无所事事,一点儿也不紧张。一旦当了老师,才发现当年的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 

现在我是宁愿当学生参加考试,也不愿意当监考老师。学生因为忙着做卷子,所以一两个小时很快就会过去。但是,老师在监考这一两个小时之中,除了盯着学生之外,什么事情也干不了。这时候时间过得慢极了,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五脊六兽,异常痛苦。

最近这些年来,监考是越来越频繁了。原来好像除了中高考之外,只有期中期末考试要像模像样地监考。现在不仅仅期中期末要监考,平时的各种考试,什么月考啦,周测啦,等等,都要求要监考。连疫情期间的居家测试,也要求老师们网上监考,通过视频监控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 

不但监考越来越频繁,而且,监考也越来越严格了。从最初的全班在一个教室里考试,到打乱班级,蛇形排列,再到缩减考场人数;从最初的只要把桌面收拾干净就行,到把位洞腾空,把书包都要放到讲台上甚至是教室外,再到要求每个人的桌子位洞都要朝前。

为什么要这么频繁地监考,乃至这么严格地监考呢?

“防止作弊!防止抄袭!如果不监考,学生就会作弊抄袭。如果作弊,就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水平;如果有人抄袭,就是对不抄袭的同学的不公平。”这是关于为什么监考最常见的理由。

那这些理由成立吗?或者说这些理由充分吗?咋一看,这些理由不但成立,而且充分。确实如果没有监考,就会有学生作弊啊,就会有学生抄袭啊。

但是,有很多事情,就怕停留在表面上,如果深入思考,可能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我以为,我们中小学中的绝大多数监考,失去的要远比得到的多得多。 

先说得到的,得到是的什么呢?无非就是为什么监考的两个常见理由中所说的:一个是了解学生真实水平,另一个是保证公平公正。 

但是,想一想,如果不监考,甚至不考试,就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吗?事实上,学生的真实水平绝对不是通过一次测试就能体现出来的,反而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多个维度来综合考察,考试只不过是其中一个极小的部分而已。更详细的分析,可以参见拙作《如果少考试,甚至不考试,可以吗?》。

防止了作弊,于是就公平公正了吗?需要公平公正的绝不仅仅是考试所牵扯到的那一点儿分数,公平公正需要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学生在校的每时每刻,都能够得到老师的公平公正的对待,才是更为真实的公平公正。

再说失去的,监考失去了什么呢?每个人都能看得到也想得到的,就是监考消耗掉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这还不是监考失去的最重要的东西,监考失去最最重要也最为宝贵的有两样东西。

一个是自律。我们的教育中总是希望把学生培养成自律的人。但是,要成为自律的人,不是随便说教一下就能够达到,而是需要具体的教育实践。要给被教育者提供很多自律的机会,他们才有可能成为自律的人。如果不给他们自律的机会,一味地采用“他律”的方式,怎么可能养成自律的能力呢?独立完成考试,正是最好的自律实践,我们却偏偏把这种机会给强行剥夺了。 

另一个是诚信。诚信的品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依然需要学生依靠日常的实践获得。诚信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老师时刻用一双不信任的眼睛去盯着学生,像警察对待小偷一样,甚至是采用早都被现代法律抛弃的“有罪推定”的方式,假定每个学生都有作弊的可能,那怎么可能会获得学生的信任呢。

学生不被信任,不被尊重,怎么可能培养学生的诚信品格呢?尊重与信任所培育的诚信才是真正的诚信,完全依靠外来监督的建立起来的所谓诚信,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诚信,并不牢固。 

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要人培养成为人,而不是把人培养成为奴。没有了诚信,没有了自律会怎么样呢?看看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就知道了,缺乏自律和诚信,很多人会成为巨婴,那么社会的运行成本就会大幅度提高。

在平时,这种运行成本的提高还不大明显,但到了特殊时期,这种运行成本的惊人耗费就凸显出来了。比如疫情期间,是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监控的强制隔离,还是自律诚信的自觉隔离,两种类型隔离的成本,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其中的巨大差异。

有人会说,各种频繁的监考,各种监考措施的强化,最终只是“防小人不防君子”。所以不用那么上纲上线,对监考那样纠结。这个说法看似有道理,但实际上,很可能这些监考措施是让小人更想着如何躲避作弊,让君子不被信任,也很难成为君子。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遗憾的是,到今天,我们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其中的道理。

那如果不监考的话,学生作弊怎么办呢?

其实防范学生作弊,绝不仅仅只有监考一个途径。我们不仅仅要把防范的措施放到考场上,更要相关的措施进一步提前,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来。

第一、要淡化考试和分数。 

学生为什么非要作弊呢?不仅仅学习差一点儿的学生会作弊,学得好一点儿的学生也可能会作弊。这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背后,其实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太过于看重考试和分数了。 

老子说:“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减少学生作弊的几率,绝不是加强监考就可以了,而是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淡化考试和分数。 

我们很多老师是用考试和分数驱动教学。各种考试一结束,老师就要比较各种平均分,每个学生的分数,做各种排名,要把分数有所下降的学生都薅过来,一通苦口婆心,这样学生怎么能不关注分数呢,怎么可能不为获得分数而不择手段呢? 

不仅仅在学校中如此,在家庭中也是如此。当下,家庭教育受到学校教育的裹挟非常严重。家长到学校开家长会,老师们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反反复复强调考试的问题,强调成绩的问题,结果只能是让家长更为焦虑,转过头来也更极端地关注学生的成绩。 

要有意识地淡化考试和分数,要回到关注学习本身,关注知识本身,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要过度关注学习的结果。 

第二、要讲清道理,加强实践。

先要给学生讲清为什么不应该作弊的相关道理。考试作弊所造成的不公平,到底是对谁的不公平,伤害到底是对谁的伤害?

美国总统林肯有一句名言:“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人。”《大学》中也有名言:“君子必慎其独也。”还有更为熟悉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暮夜却金的故事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讲述相关道理的论据。

考试作弊,可以蒙骗一时,但是不可以蒙骗一世。总有露馅的时候,露馅就是对自己的最大打击。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就从教育领域本身来说,有多少所谓名师,通过抄袭成为名师,结果一朝败露,身败名裂,最终害的还是自己。 

然后要加强诚信与自律的实践。

平时测试,我常常会鼓励学生如果已经做完了,完全可以自己打开书,查阅一下资料,对照一下,看看哪些回答有问题,可以动笔改一改。但要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正。区分清楚哪些是原始作答,哪些是修改后的结果。对这样的学生,每次都要给予特别表扬,不是表扬分数,而是表扬态度。学是目的,会是目的,但不应该把得高分作为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我们要多做正向的激励,而不是反向激发他们的作恶之心。

考试结束,我会和学生说明,如果因为阅卷的问题,差一两分乃至三四分,你告诉我就行了,你自己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就行了,除非差出10分以上,我才会在你的试卷分数上做一些改动。最初学生对这样的做法不太理解,但长期下来,学生就更关注学习本身,关注知识本身,而不只是关注成绩,关注分数。  

诚然,受到社会大环境下诚信缺失危机的影响,针对一些高利害相关的考试,还是很有必要采取极为严格的监考措施。平时的一些考试,真的就没有必要那么兴师动众去监考了。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监考失去的要远比得到的多得多。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的主张太理想化,现实中根本办不到。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是正因为很难办到,我们才要去追寻。什么是好的教育?就是要以教育的理想去追求理想的教育,这样才“虽不中,不远矣”。

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件事上,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不为过。与此相反,不断向现实妥协,只追求短期效果,不顾长期危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教育不是真教育,更不是好教育。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水寒说语文”。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水寒说语文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水寒说语文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中小学的大多数监考,失去的要远比得到的多得多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