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姜勇:面向2035年的学前教育是什么样的?

作者:姜勇 发布时间:

姜勇:面向2035年的学前教育是什么样的?

作者:姜勇 发布时间:

摘要: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工资待遇,增强教师资格证含金量,实行教师身份信用认证制。

微信截图_20200602095134.png

面向2035年的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应该积极配合国家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50年打造出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需求,坚持目标导向、改革导向、问题导向,在资源配置、发展结构、体制机制、内涵质量、社会功能、品牌创造上进行重点突破,最终实现优质、便捷、多样、创新、具有活力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蓝图。

2017年7月,我们运用焦点小组访谈、电话访谈、面对面个别访谈等方法,对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州大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宋庆龄幼儿园等各个机构的从事学前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国内专家学者进行了调研。综合各位专家学者对于2035年学前教育发展的设想,我们梳理、总结和概括了如下6个重要的规划图景。

规划图景之一:加速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建设,构建“智慧型”幼儿园课堂

其一,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数据库建设。

建立电子化信息平台系统,提供电子化信息平台,将每位幼儿编号入库,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有关幼儿学习与发展研究的数据挖掘工作。以“身份认证”的形式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监控并提供支持。双向打通数据系统,加强系统化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化,加强信息管理法律建设工作,确保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其二,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幼儿园中的运用,关注幼儿及幼儿园教师的人文素养。

人类社会正迈入科创中心、人工智能的时代。面向2035年的中国学前教育理应配合科创中心的建设,同时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综合运用,借助人工智能的信息化手段解放幼儿园教师,加强人工智能背景下学前教育环境的生态化、智能化、仿真化建设。开展智能幼儿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的应用;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加强对幼儿园教师、幼儿和幼儿家长进行人工智能科普教育。

鼓励高校、幼儿园和企业合作开展学前阶段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的研究,加强STEAM课程与社会价值、人文艺术的融合。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应该更加关注人文精神的培育,重视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丰富幼儿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与体验,加强幼儿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幼儿与自然世界连接。此外,幼儿教师自身也要自觉修炼师德,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品格,将良好的德性修养带入教育过程,浸润滋养幼儿的人文情怀。

微信图片_20200602095437.jpg

规划图景之二: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共享,实现“普惠型”学前教育服务

其一,打破壁垒,缩小公立、非公立园差距,支持推进普惠性民办园建设。

坚持公办民办幼儿园一体化管理的政策取向。在分类定级的基础上,加快探索对普惠性民办园生均成本的测算方法,确定分担比例,制定对民办园的财政补助标准和收费标准。考虑采用挂牌、公示、宣传方式,吸引民办园向普惠园转变。保障普惠性民办园在分类定级、评估指导、科研项目申报、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审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推动形成长期、可持续的“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的总体发展格局。

其二,革新幼儿园等级评定制度,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取消原有幼儿园评级奖励制度,减少对优质示范园的过度倾斜,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公平化。在具体执行层面,缩短评估时间、简化评估流程、精简评估内容,减少对总结材料、环境布置、案头工作的要求,坚持“以评促建”的评价理念。

规划图景之三:实现体制机制优化升级,营造“发展型”学前教育格局

其一,改革督导制度,解放教师。

内部革新,充分实现对园长的信任与赋权。变革督导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在线督导考核平台,运用现代科技开展督导,督导人员尽可能不进入幼儿园,以免干扰幼儿园的常规教学活动,而是通过平台了解幼儿园的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况。教师、家长、园长、评估人员、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借助平台上传资料、进行即时交流、互动,实现考核的透明化与人性化,解放教师。还要推动建立独立于政府、幼儿园的第三方公益评估机构,通过竞争筛选质量高者,并且实现对其进行科学化管理。

其二,尝试进行“4+4”幼小衔接的新学制改革,推动幼小顺利、平稳、高质量衔接。

面向2035年的学前教育,必然更加强调“人”的主体性,做“以人为本”的教育。幼儿园需要明确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教育理念,培养儿童礼仪习惯、学习品质和兴趣等,强调五大领域全面发展,而非一味贯彻认知教育。

建立健全幼小衔接教育机制,科学、有效地解决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做到资源整合、体系打通,实行教师跟班、教学过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建议改变以往“3+5”的幼小学制模式,将小学一年级下移至幼儿园变为“4+4”学制,建立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教研协作共同体,共同制定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形式,帮助幼儿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此外,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全面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连贯政策,确保幼小衔接制度的有效落实。

微信图片_20200602095454.png

规划图景之四:关注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搭建人才聚集的“优质型”学前教育平台

其一,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工资待遇,增强教师资格证含金量,实行教师身份信用认证制。

变革幼儿园教师招聘体制系统,实行“编制内外”教师同工同酬,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各项福利,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与中小学基本持平,设置幼儿园教师工资阶梯性增长制度,制定幼儿园教师收入倍增的计划。

提高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持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可享受城市购房、购车、出行、博物馆、图书馆优惠。将教师资格证与师德挂钩,实行资格证“吊销”制,一旦出现有违师德行为,立即吊销教师资格证。以“教师身份”的信用认证实现教师资格证和诚信机制的联结,规范教师师德,增强教师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

其二,扎根实践,加强学前教育的教研员队伍道德建设与专业培养。

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严格把握专职教育科研人员的甄选标准;在选拔教研员的程序中,抛弃仅从基层教师中选拔教研员的选拔机制,充分挖掘教研员的学科特长,以增大教研员队伍的专业引领面。厘清教育行政部门与教研员的职责分工,进行项目化管理,减少教育行政化;有计划地开展对现有教育科研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教研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转变教研员观念,树立平等观念,在行动中实现评估的科学化、高效化、人性化和全面性。最后,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于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有科研成果、做出成绩的教研员给予相应的待遇,将职称评审、工资奖金等与教研员工作成果相挂钩。

其三,拓宽师资来源,创新幼儿园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综合治理与建设。

拓宽师资来源,加强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力度,通过支持地方师范学校的改革和规划,鼓励高师、幼师和师专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采用“3+2”、“3+4”、本科和中职对口招生等多种培养模式,提供专业的学前教育人才;与此同时,鼓励中小学富余教师、师范毕业生经过专业培训后进入幼儿园工作,扩充幼儿教师师资来源。加强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改变传统培训方式,采取学分制,规定授课学分,参训教师根据学分要求选修感兴趣的课程,增强教师培训的效果和针对性。

规划图景之五:坚持服务取向,构建开放、包容、全纳的“服务型”学前教育体系

其一,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群体发展,推进全纳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完善特殊儿童评估体系,细化特殊儿童分类标准,依托网格化管理畅通特殊儿童发现和上报机制,确保“精确到户”。采用物资发放、生活补贴、家庭入户指导和干预等方式,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生存、发展、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

健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关师资培养、入学和升学安置、无障碍环境创设等实施细则。完善普通幼儿园特殊教育考评机制,积极构建融合教育示范学校。

建立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机制,将特殊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师范生的必修课程。将自闭症儿童的早期筛查知识培训纳入各级儿童保健机构医务人员和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体系。

推广人工智能在学前特殊儿童的研究、诊断、干预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为特殊儿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干预,加大关爱特殊儿童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二,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的权利。

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贫困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的发展需要。逐步推进实行城市“住房租购同权”政策,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受就近入学的权利,保障所有儿童都能享有就近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权益。

其三,建立学前教育社区服务中心和家长学校,满足家长多样化的育儿需求。

积极推进各地建立学前教育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统筹规划,以“家园新型关系建设”作为学前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创新家园互动机制,保证每所幼儿园都建有“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完善以学前教育网、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站平台及资源库,支持“科学育儿指导”等大型育儿公益活动的开展,为家长提供全面、细致、有针对性的0—6岁婴儿科学养育、亲子互动、早教指导的信息和服务。

其四,积极推进0-6岁托儿所、幼儿园一体化建设。

积极推进0-6岁托幼一体化建设的机制探索。以街道为单位,努力实现早教中心全覆盖;建立公益早教补助制度,为有需要的家庭免费提供早教指导服务;建立教育、卫生、计生、街道多部门合作运转机制;加强专业性队伍建设,推进育婴师、早教教师、儿童保健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士培养,为0-6岁托幼一体化建设提供专业支持。

规划图景之六:革新教育理念,创立具有“一带一路”辐射效应的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新模式

其一,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弘扬传统文化纳入学前教育工作重点。

坚持立德树人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导向,进一步致力思考中国学前教育到底应该培养具有什么样品德、价值观、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儿童,应该如何将中国的特色与优势辐射到“一带一路”上的各个国家。

尤其关注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集中力量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儿传承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幼儿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中。

其二,面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建构起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

树立品牌意识,总结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特色与优势,构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发挥中国的学前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既要有传统文化传承的人文情怀,又要有国际格局和视野,代表中国现代化的学前教育,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对话和交流。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建设坚持公益、开放多元、优质均衡、充满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姜勇:面向2035年的学前教育是什么样的?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