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十一):“元认知”与“自我系统”需要考虑在内吗?

作者:虾子摸象 欧阳骁 发布时间: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十一):“元认知”与“自我系统”需要考虑在内吗?

作者:虾子摸象 欧阳骁 发布时间:

摘要: 我们不谈虚幻的“良心”,但是这事在网上得谈“好产品”:因为你的用户是用脚投票的,东西对用户来说不好,TA会咔嚓关掉你的网站、你的app。所以我们需要提供超越顾客预期的东西,所谓良心,其实还是极致的产品。

(一)社会变迁提出了新的需求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十):是否存在支架式教学的系统解决方案》有一朋友问我:为什么一定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虾子的答案是:因为我们讨论的是在线教育。为啥讨论在线教育,就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呢?

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有三个:(1)教学层面: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性过程,也就大家常说的知识其实是“链状的”,一环扣一环;(2)IT工具层面:大家现在非常强调“场景性”,几乎已经是主旋律了,但它的背后要求“系统性”来支撑,即:所谓的小前端,大后台。(3)在线层面:“在线”实际上把所有人放在了一个社会维度下看问题了,如果说这样的时代在线教育能“应运而生”的话,那么这个“运”绝对不会是指“一个简单的新工具或者技术”,譬如说:三分屏。它,应该是一个“帮助生产关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一种解决方案,是一个社会方案。“生产工具”是它的核心。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工具”都谈了,当然还有“生产者”了。现在大家谈到比较多的,也渐渐在接受的是:“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型社会了,员工已经从传统的体力工人,逐步转型为‘知识型员工’。”这样的感受,在经历过“电商的兴起”以及“工厂的招工荒”相关事件的人多少会有一些感受。在互联网圈混迹的更是有切身之感。“在线教育”最好在这样的背景下思考。

这两天,群里面在讨论一个话题:“信息爆炸时代的知识体系重构”。大意是说,有了互联网之后,信息大爆炸了,那么人们应该“学什么(哪些知识?)”、“怎么学(如何重构?)”呢?

而更有意义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们讨论这个问题?也许你会说“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大家可点击短片,可以增强一点感知,建议花几分钟时间,看完它。

如果你已经看完了短片,你也许会关心这样的时代应该“学什么(哪些知识?)、怎么学(如何重构?)”的问题了。但是别忘了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元认知和自我系统”,我们一会儿再回来。先简单介绍一下“元认知是什么”,以及“元认知对我们的意义”。

(二)“元认知”是什么?

那么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例如在教学心理学中常提到‘学习如何学习’,指的就是这种次认知。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进一步的条目,大家自己百度一下:“元认知”,条目比较完整,不赘述。这里只具一个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这个概念。

比如,教育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复述”。它的大旨是说:我们在阅读一段文字后,会在心中默默地复述一遍,以期“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如果我们在认知上,不知道“复述”这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将无意识地做这些。但是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一过程的存在时,人们将主动注意到“复述过程”,更加积极地“寻找有效复述的路径”,从而改善学习效率。纯粹的学习过程,叫“认知过程”;“注意到认知过程”的认知,叫元认知。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解决了“元认知”的问题,应该能提升“学习的加速度”,如果我们把对学习的影响(加速度),画一张图,就会发现关系大致是这样的:

一朋友说:“学渣与学霸的根本区别在于元认知”?可以这么说。而且其实它指2个东西:“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过程”。

“元认知知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具体包括:

a)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细化下还包括:①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知(比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等)。②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知(比如:知道人与人之间在认知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③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比如:知道记忆、理解、注意等认知活动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认知能力可以改变等)

b)关于任务的知识:即对学习材料、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的认知。其中包括学习材料的知识包括:材料的性质、难度、熟悉程度、结构特点等因素。

c)有关学习策略以及使用方面的知识:即个体意识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选取、调节和控制有所认识,属于过程性知识。

“元认知过程”:也叫“元认知控制”,包含:“计划、监控、调节”。

学习者应该尽可能地知道这些知识,这样他们可以很好地改善自己学习效率和效果。不过上述是传统观点。互联网教育时,我们还需要新的东西。

(三)自我系统:教育心理学并未提及

身边有朋友问我,你写这些东西会不会过于专业了?虾子说:啊?什么?其实虾子也知道,许多人看不懂。但是虾子是有“初心”的。否则有多少做教育产品的人会在产品里考虑元认知呢?更何况还有自我系统?那么虾子的“初心”是什么?刚才恰好看到雷军去联想的讲话,两句话虾子觉得是对的:(1)基业长青要做到两条:第一真材实料,第二要对得起良心。(2)口碑的核心是超越预期。虾子不是雷军的粉丝,也不没在用小米的产品,但是道理是认同的。

我们不谈虚幻的“良心”,但是这事在网上得谈“好产品”:因为你的用户是用脚投票的,东西对用户来说不好,TA会咔嚓关掉你的网站、你的app。所以我们需要提供超越顾客预期的东西,所谓良心,其实还是极致的产品。

于是我们才介绍元认知系统以及我们还要介绍的元认知之上的“自我系统”。目的不在于卖弄理论,而在于将这些理论背后的价值提炼出来,应用到产品中去,进而追求更高级的产品。互联网时代,需要极致的好产品。当然,你无法直接使用教育心理学,因为教育心理学是在“班级制”底下的产物。我们只能参考它,然后在面向互联网的时候,思考如何应用。这就是《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这一定位的由来。

元认知,我们已经介绍过了。那么什么是“自我系统”呢?

早上看朋友圈有人分享罗辑思维今天的讲话,恰好可以破这个题。“罗胖曰:按马斯洛心理学的原理,安全可是人的第一需求,可是一个人分享的欲望居然可以强烈到战胜一个人自我保护的本能!未来商业动能很大一部分,就藏在这个关于分享欲望的故事里!”这个分享的欲望就是自我系统的一部分,但它远远不是全部的自我系统。

我们也可以简单“自我”说是:“一个人深层次的自我形象以及与自我实现相关的深层次动机”。我们还会在第13篇文章《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13):认知风格的有关讨论》以及第25篇文章《追求极致的有效学习——基于脑特性的学习原则:(7)自我实现与社交元素》中再次涉及到这一概念。

这个部分《教育心理学》几乎是没谈到的。现在大家讲社交型产品,大多与这个有关,但是不要以为你有社交、互动,你就能做成社交型产品。里面大有门道!

它们真的重要吗?我们来看两位大师的观点:《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4):知识的分类学习》中,我们曾介绍过教育目标分类学,其中两位大牛的观点我们今天稍作展开:一位是马扎诺,一位是乔纳森。先说马扎诺的。

马扎诺将教学目标分成了6个水平:提取、领会、分析、运用、元认知系统以及自我系统。其中“元认知”和“自我系统”这种的目标是传统的布鲁姆分类法中所不涉及的。

这里有6个水平,如果从知识转移角度来看,其实6个水平应该是6个同心球体。水平越高的,其实是我们认知中越为核心的部分。核心也就是我们说的:水平面以下潜藏着的。还记得我们提过的康德的认知模型吗?其实也是类似的层层递进。

元认知和自我系统所涉及到知识应该是偏认知内核的东西。它们应该都是在观念层或理念层。大家肯定又会说这些东西如此复杂,到底有没可能落地啊?我们等下也提供一些关键的路径供大家参考。

另一位大牛,乔纳森已经是第三代教育大师人群中的领军人物了,他的分类法细分为10个类别,综合了大量心理学成果而提炼成型。但我们稍微粗略地看,可以分为七个类别:结构化知识、心理模式、情境性问题解决、扩展技能、自我知识、执行监控以及情意品质。

每个类别乔纳森都有其独到的认识。简单一看,至少乔纳森的分类法里包含了情意品质相关的考虑。马扎诺的分类法则把情感相关内容都笼统地归到了自我系统里。而乔纳森的分类法里面,执行监控不是是谁来监管你,它就是指你的“元认知”。“自我知识”则也是在列的。就说明这方面在美国学者界早已有共识。

现在K12领域里,一些比较好的学校,也强调情感目标的实现,但这方面的分类,豪恩斯坦则提供了更多的启发。现在互联网产品也越来越强调“情感设计”了,特别是一些运营高手,更是经常使用。但是,虾子从未看到有哪位老师真正重视情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现。更别说帮助学生建立元认知以及应用自我系统带来的力量了。也许真是体制的问题,其结果必回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模式。但它们与互联网的玩法格格不入。

“分、分、分”的模式在互联网上是行不通的,这就是虾子和欧阳为什么要讨论“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这一主题的原因。因为学生是“用脚投票”的,你的产品不过硬,也许能活着,但很难有成就。许多企业纷纷布局,各有各自打算,但是在线教育若能爆发,则必然会出现“搅局者”,从边缘地带完成向核心的突破。这个是KK的“创新者搅局论”,虾子倒是也相信这一点的。

除了上述我们圈出的那条外(上图2),其实大家也可以认真看一下KK的其他观点,如果我们讲“颠覆式创新”,那么KK说的应该算是经典了。所以大家不要看不起一些奇怪的事情、非主流的事情。反倒主流的事情也可能是更加错误的。因为德鲁克也是这么说的(如上图3)。

(四)这些看似复杂的观点,是否可能被产品化?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产品化的问题。先说说视频方面,一会儿虾子给你看两个虾子辅导的半成品样本。

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曾提到“为什么30年来在线教育项目(包括:远程教育)成功案例寥落星辰”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使用了错误的知识;也因为不能解决用户学习的问题。我们再强调一遍,互联网上的学习心理,必将与传统线下的方式不同。似乎从体制内下手变革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应该站在“一个鲜活的个体为什么会在电脑面前学习”的角度来思考在线教育,而不是简单把在线教育的资源往网上丢。

再具一个例子,传统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们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通常很难超过10分钟的。因此,现在大量的碎片化视频出现。但是这不是正确的规律!特别当我们面对视频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反例来说明这一点?有。电影!现在的电影大多数超过了两个小时。为什么人们能坚持看完,显然大大超过了“人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是很难超过10分钟的”这一定律,甚至看完之后意犹未尽?为何?你也许会争论,看电影是看电影,学习是学习。其实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二者并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不是视频模式本身有问题,而是视频的方式出问题了。现在有一些采用美女上课的视频,其目的也是为了吸引注意力。这有意义吗?有,但很小!为什么?因为你必须让你的剧情脚本本身有趣。然后才是相关的包装,例如:采用美女上课的方式。你必须知道,即使是一部电影,选剧本也是第一关。演员固然重要,但是怎么滴它的重要性也在剧本之后吧?

所以电影的科技含量是很高的。我们能否从拍电影的角度获得许多启发,从而发展出有效的在线学习方式呢?虾子和欧阳都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方向。有“从边缘创新颠覆传统”的可能性。这方面,“自化”这个站点就做了非常多的尝试,如果猜的没错,他们就采用了大量这样拍摄电影的技术,视觉体验还是很好的。特别是他们的导学课,做的非常好。但是虾子还是认为他们对教学的理解是不足的。毕竟教学是教学,还不是电影。首先是教学,然后是电影。所以这种模式应该来说解决的教学类型会是有限的。此外,这种模式与discovery之类的节目所做的事情本质上是类似的。最后,因为切的是创意类的教学,这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祝他们好运,因为还需要解决制作成本,以及盈利模式的问题。

如果我们更多重视成本,在这种考虑下,典型的模式看起来是怎样的一个产品呢?虾子认为应该是一种强调内容逻辑,但是拍摄成本比较低的模式。虾子做了一些尝试,一会儿给大家看。

在这之前,再来看一家的产品:酷学习。上海一家公司做的,他们也是视频模式,并且把视频放在了优酷上。内容模式比较像“可汗学院”,但是由多位一线师资讲授,并且没有知识地图一类的尝试。我们光说内容方面,总体来说,效果还不错的。因为是由有经验的老师上的课程,所以教学逻辑还过得去。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虾子下午才看到这款产品,还没有深入去看。但虾子很喜欢他们提出的理念:“最好的学习,就是无意识地学习”。虾子和欧阳的第21篇文章《追求极致的有效学习——基于脑特性的学习原则:(4)重拾“知识的分类学习”,知识掌握的芯片化》,讲的就是类似的事情。

虾子认为:应该应用知识的分类学习的方法论,做到非常容易被理解的程度。其结果就好像是“把知识像安装芯片一样”安装在大脑里一样的“不用学就会”了。借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连榕老师说法,叫:“自然学习法”,也就是追求“自然而然地学习”的意思。我们讲元认知、讲自我系统,其实最终的目的都与这个有关。这才是虾子所追求的“在线教育”。

有没可能做到呢?我们再来介绍一个有研究价值的案例:余世维在江苏移动的《成功经理人》讲座视频。这个视频当时可谓是红极一时。

虾子04年看过余世维老师的讲座,还是相当好的。当时后来虾子做在线教育项目时,也做视频(大概在2010年前后),因为意识到在线教育:学习动机是关键(包括去学的动机和学的过程中的动机),所以当时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看余世维老师的讲座时,注意力会被彻底的吸引。建议去看一下这个讲座。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看一集就好了,但是建议大家看两遍。第一遍,就自然而然地看,看看整个学习过程是否能让你感兴趣?第二遍,分析着看,用你的元认知和自我系统,监控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是如何被调动的,“自我感觉”是否良好?相信又会有新的启发。

现在给大家看虾子辅导过的视频方案。不过上述游戏领域的教学视频,部分对游戏无好感的同仁,可能不会有动力看下去。因为从“自我”心理的角度,那些我们已经讨厌了的事物,难以有好感的。心理学上称为“杏仁核绑架”。

http://yunpan.cn/cfxFpmmWcEiIA  访问密码 5eb8

http://yunpan.cn/cfxFI8m27AEMj  访问密码 a326

(五)“彻底的产品化”有多远?

最后,说说最近虾子的感受。文章越写,越觉得许多方法论的重要性。但是也越来越担心。因为这里面许多术语、知识,许多人闻所未闻,也一定会心生未然情绪。本来虾子是好心分享一些经验的,但是从一些朋友的反馈来看,似乎是过于专业了。也有人猜测虾子有没什么商业目的,只能说暂时没有。

但是,暂时没有商业目的,并不见得没有目的。虾子在开篇之时,就提出了在线教育应当是一种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方式,它帮助人们,特别是知识型员工更有效地学习、生产以及创新;它也帮助体制内的学习者,改良学习效率和效果。这是一个big idea,一个Big vision 。虾子没打算靠一己之力去完成它,也没有打算今天就完成它,完全完成它可能也需要10年~20年的时间才能做到,但窗口期不会有那么长时间。德鲁克的一句话说的对: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去积极地创造它。有了这个vision,它至少能启发我们寻找到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知道问题等于解决一般问题!

虾子很喜欢一张图,这张图,才是折射出我们真正的工作。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虾子认为在线教育的爆点最终也会是:一个边缘的、不起眼的小创新。解决方案应当相对简单。要要撬动地球,需要首先找到这个点。此外,我们还需要一根坚硬的竹竿(强悍的团队)。

推荐阅读: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十):是否存在支架式教学的系统解决方案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专题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十一):“元认知”与“自我系统”需要考虑在内吗?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