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教培行业中,什么品类或企业更适合做OMO?

作者:苟瑜 发布时间:

教培行业中,什么品类或企业更适合做OMO?

作者:苟瑜 发布时间:

摘要:用户对于学习效果的容忍度是越低……对品教学效果的容忍度就相对来说较高一点。

图虫创意-263106973620502678.jpg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智荟微私董,作者:苟瑜

OMO并不是一个特别新生的概念和话题,但是能被再次炒热或者说是卷土重来,疫情起到了非常明显的催化作用。

广义上,大家认为机构的核心教学课程有线上化步骤就是OMO教育,但从不同的机构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看,OMO与其说是一个模式不如说是一个生态,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玩家或者不同角度的参与者,会在OMO这样一个生态里。是不是所有的机构都适合于去做OMO?到底什么样的品类更适合生存在OMO这个生态中?

微信图片_20200825100528.png

不同的参与者有不同的看法。从B端的服务商角度来看,比如爱学习、爱乐奇好未来,开放平台的角度,在为其他机构提供双师直播、外教直播和线上测评类的服务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产品融入到其他机构的线下教学中。另一种是除了双方的合作之外,还有三方的合作案例,三方共同推出了一个OMO的英语产品,比如爱学习和微博和葡萄智学达成的合作。

微信图片_20200825100549.jpg

机构通过结合自身的业务判断觉得ALL IN并不可取,根本原因就是我们要不要把线下搬到线上,OMO最核心的是授课方式的改变,是否会对学习效果、进行比较大的损耗?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音乐、美术、棋类等,编程和体育类单独分类。职业教育主要包括资格证考试,不包含招录环节。但是从全品类线上化的非理性热潮中抽离出来,消费者对于不具备线上化特质的品类不会持续买单,从中长期的角度看,英语、编程、K12、资格证类考试等标准化程度高和陪练等结果导向较弱的在线教育品类更值得期待。最理想的在线产品应该具有一个可封装的输出能力,输出的内容不依赖或较少的依赖培训讲师,同时,它的内容应具有统一化、模块化和标准化的特质。

哪些企业更适合OMO?

从生源数量的角度而言,一方是生源覆盖全国的连锁型教培机构或线上服务巨头;一方是大量分散的中小型“家庭式”网点,双方挤压地方中型机构的生存空间。根据教育部摸排校外培训机构统计数据,保守估计小微机构的数量在40万所左右。新东方、好未来、猿辅导作业帮等线上线下头部机构市场占有率15%。

微小机构负担小,灵活性高,回血速度相对较快。头部机构受“二八”效应明显利好,利用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对生源的吸纳作用明显。处在中间的地方性机构面临的压力相对而言最大,受制于资金实力和技术壁垒,短时间内很难突围。不过其地域优势也指向了另一条道路,即被头部互联网教育公司并购,目前,字节跳动、作业帮、网易有道都在接触和观望线下机构。

用户对于效果的容忍度是怎么样的?比如年龄越小的小朋友,他的主观能动性越低,意味着比较低龄的产品并不是那么适合做线上化,或者说产品在线上化的过程中,对于产品的沉浸性或者是游戏性的考验更多。

对于学习效果的容忍。比如大部分人有升学需求、刚性需求和结果导向的,用户对于学习效果的容忍度是越低,反而对于效果或者未来的发展没有直观影响的体验类的时候,他们对品教学效果的容忍度相对来说较高一点。

微信图片_20200825100631.png

哪些企业更适合OMO,把生源的预期回流情况和规模机构的大小做一个交叉分析,可以看到如果生源的回流速度较快,而机构规模也较大的话,机构本身就已经有了这种双线的布局,可以利用自己的线上布局去抢占一些其他的生源。像陪练这种结果导向比较弱的在线产品,可能更值得期待一些。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智来智库”,整理自智荟微私董第十八期上亿欧公司高级分析师苟瑜的分享与讨论。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智来智库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智来智库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教培行业中,什么品类或企业更适合做OMO?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