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留学生自由转学国内高校有违公平正义

作者:陈志文 发布时间:

留学生自由转学国内高校有违公平正义

作者:陈志文 发布时间:

摘要:大学自由转学制度的存在是必要的,但为什么我国高校没有全面实施?

图虫创意-903657150586290236.jpg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陈志文观察(ID:chenzw_edu),作者:陈志文

日前,有业界著名学者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自由留学转学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呼吁建立留学生自由转学制度,建议中外合作办学与公立高校应该拿出2-10%容量给因疫情无法回去的留学生。

微信图片_20200827101833.png

为了强调留学生自由留学转学制度的正当性,这篇文章首先婉转地强调了一个结论:留学生群体整体很优秀。文章说,有关1972年后毕业的两院院士的研究表明,75.15%的院士有出国出境留学经历。随后,作者系统回顾了历史上的清华及现在的美国大学,都有转学制度,并例举了中外几个有转学经历的名人,甚至强调转学制度更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最后,作者呼吁中外合作办学与公立大学,拿出2-10%的招生计划给那些回不去的留学生。

理论上,这一建议对缓解目前留学生回不来出不去的困境有积极意义,但遗憾的是,其中一些观点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关键是,这一政策如果落实,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基本的教育公平,国内大学尚不能自由转学的情况下,留学生可以自由转学是显失公平的。

留学生整体很优秀吗?这个判断显然是不客观的,并不能作为留学生可以转学国内的正当性。

为了铺垫留学生转学的正当性,文章一开始就婉转地论证留学生群体优秀。留学生都很优秀吗?这个结论显然是存疑,甚至是错误的。

院士中75.15%有海外留学经历本身就是一个特定选择群体的分析结果,根本不能支撑这个结论。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基本都是上个世纪的留学生,但我们转学制度需要解决的是现在的留学生。

上个世纪80、90年代,受制于经济能力,出国留学的人绝大多数靠的是学习绝对优秀,一个是公派,一个是获取国外高校的奖学金,他们绝大多数是精英中的精英,的确非常优秀,但只限于那个特定时代。1978年我们仅有几十个人出国,即便到了1999年,全年出国总量也仅有23700余人。为了吸引这些留学生回国,教育部曾派出大量外交人员,甚至组建专门机构,一一劝说他们回国。正因为此,在2008年之前,只要你是留学生,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户口随便落,即便是非洲等落后国家留学回来的,但为什么现在不是了?

最近20年,尤其是最近10年,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出国留学完全变成了一场经济支撑下的更好教育的路径选择,什么人都可以留学,其中一些人是因为在国内考不上大学才选择留学,而非只有优秀的才留学。目前中国留学生遍布全世界100多个国家,2019年,仅公派留学生就超过了3万人,当年出国的留学生总人数就已经远远超过了90年代初高校招生总量,其中90%以上是因私留学。

微信图片_20200827101917.jpg

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联邦国家,教育一直是其支柱产业,吸引留学生是其重要的贸易手段,换句话说,有钱是核心,也是基础,而非学术。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就更能理解英国硕士仅十个月的原因了。工业化生产、批量生产,多少人是课堂上刚刚听得懂就写论文回来了?我们如何得出留学生就一定优秀的结论?对于澳洲,教育完全归贸易参赞负责管理,原因也在于此。

美国比较特殊,也是优秀留学生第一目的国,但也今非昔比。根据美国门户开放报告,10多年前,在美中国留学生超过70%是研究生,但现在占比第一的已经是本科生,超过40%,硕士研究生以上占比已经下降至36%。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高校也向英联邦国家看齐,以创收为出发点大规模吸引中国留学生,即便是哥伦比亚大学这种著名大学,也为中国留学生办了很多针对性创收硕士项目,比如统计,往往一个班全都是中国大陆留学生。如今在美国的很多著名大学,这类专门针对中国人的硕士项目比比皆是,完全不输英国,又何谈留学生群体的优秀?

出国留学已经完全常态化的今天,出国留学者中学习好的有不少,但学习不好的可能更多,这和国内高校大学结构类似。和历史上的留学生相比,现在留学生的整体优秀程度应该是大幅下降的,学习差的越来越多,无法完成学业的人更是成千上万,在部分国家,代替中国留学生写作业考试竟然已经形成产业。

在出国留学生已经完全常态化的今天,我们既不能否定优秀留学生群体的存在,甚至越来越多,但也不能刻意强调留学生的整体优秀,甚至拿院士曾经的留学经历来佐证,显然是错位嫁接,违背了基本事实,更不能作为留学生可以自由转学正当性的基础。

大学自由转学制度的存在是必要的,但为什么我国高校没有全面实施?

大学转学制度的确是一个基本的制度需要,这一点应该没有人会反对,但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国内大学没有真正的自由转学制度?

该文列举了上世纪清华30年代的转学生数据,以及美国大学的自由转学制度,特别举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19年有36%的转学生,以强调证明这个制度的普适性、必要性,甚至对拔尖人才培养很重要。

大学转学制度的确有存在的必要,在西方更是一个普遍的制度建设。一般来说,二年级转学较多,一年级较少,另外一个特点是著名大学非常少,比如普林斯顿、哈佛大学等,很少有转入成功的,有些年则几乎是零转入。一般普通大学则相对比较多,因为需要解决生存问题,学校也基本都是解决未报道的缺额部分。

不过作者为说明这一政策的例子,其事实另有内情,比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36%的高转学率是有特殊原因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伯克利分校等著名大学都是州立大学,加州政府出于公平等多种原因的考虑,强制性要求加州这些顶尖大学必须拿出较高名额接受加州大学系其他几十所学校的转学生,尤其是相关社区学院的学生。这一高比例是特殊政策的结果、强制性的结果,并非普遍性,显然不适合作为支撑这一政策的依据。

至于清华30年代左右的转学生数据,更具有特殊性。北大英语系第一任系主任、著名学者李赋宁先生当年未能考取清华大学,只好先去南开大学就读,后继续考取清华,从南开转入清华,成为著名的英美文学大家。当年很多学生考取其他大学后,继续考取清华,转学的背后是为了考取公费留学,我们不能因此简单说成是转学制度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当时是什么历史背景下?是什么样的招生录取制度下?我们现在是什么情况?什么招生制度?

无论是美国现在的转学制度,还是历史上清华的转学制度,都是一个大致统一的招生制度的对接,而不是两种招生制度的对接。比如美国高校的自由转学制度,都是申请审核制,而不是跨招生制度的转学,这是务必需要清楚明确的。

在讨论留学生自由转学制度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国内大学的自由转学制度,如果国内大学都不能自由转学,凭什么留学生可以自由转学国内,无论从道义还是理论上都站不住脚。

中国高校的转学制度理论上一直存在,但一般老百姓的概念里是没有的,原因就是转学条件很苛刻!

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转学工作的通知》,强调保障公平公正的同时,对于转学制度提出严苛的要求。

对于转学原因,该文件强调只限于两种,一个是因病,一个是特殊困难,比如父母需要就近照顾,或者导师身故无法继续学业。而对于转入学校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

申请转学的本专科学生高考分数应达到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在生源地相应年份的高考录取分数。

申请转学的研究生拟转入学校与转出学校层次、类型、学科专业水平相当,并需通过拟转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的专业考核或学业水平评估。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高考分数低于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相应年份录取分数的;

(3)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4)通过定向就业、艺术类、体育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

(5)未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或未使用高考成绩录取入学的(含保送生、单独考试招生、政法干警、第二学士学位、专升本、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等);

(6)拟转入学校与转出学校在同一城市的;

(7)研究生二区招生单位录取的转入一区招生单位的;

(8)跨学科门类的;

(9)应予退学的;

(10)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在转学的流程上,也非常严格,转出学校同意后,拟转入学校要严格审核转学条件及相关证明,经招生委员会或招生监督部门同意,院、校两级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将转入学生名单,表决情况如实记入会议纪要,由校长签署接收函……

具体的详细规定就不一一赘述了,核心的规定可以简单表述成,要么是因为在当地读书会导致身体疾病,第二是导师身故等原因(研究生)。转入学校上,只能从高层次学校向低层次学校转,高考分数在当年不低于转入学校,比如说本科转专科,211转非211,985转非985,研究生二区招生单位录取的转入一区招生单位的,禁止反向转学。

为什么会这么规定?保公平!

多年前,中部某省曾发生过考上非211高校研究生的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借口转入211高校的事情,后被揭露存在舞弊违规,教育部曾严查并严惩相关责任人,学生退回原学校。这一政策如此无情,一刀切,就是因为诚信与舞弊的问题。

一旦给了表面上更科学更全面的尺子,给了软性的尺子,各种算计与舞弊就接踵而至。在我们无法确保公平正义时,只能放弃,这是普通老百姓的基本诉求,也是政府保障的底线。在这种一刀切下,转学的诉求几乎很少启动,更不要提手续的繁琐。换句话说,因为诚信的问题,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国内大学的转学制度基本上是高高挂起,束之高阁。

当然,也有个别变相转学制度是变相存在的,这就是插班生制度。

一般是某著名大学(一般都是985),首先在当地圈定一个次一级学校名单,一般是211,或者少量双一流高校。大学一年级结束后,根据其在校成绩获得报名资格,然后参加该校的笔试、面试,通过严格的选拔,公示等程序后,报相关部门批准,直接转入新的学校就读。这种做法实际上也可以算是一种转学制度,但用了一个新词:插班生。

但这绝非自由转学制度,恰恰有很多的限定,比如具有资格的学校,甚至包括户籍,而且总量极少。

让留学生自由转学回国,原则上没有问题,但必须是一个尺子,一个标准,对待所有高校,无论是不是留学生。

有人说,我们可以模仿国内高转低的原则要求,或者是插班生的做法,总可以吧。

当然可以,但必须严格按中国目前的高校转学制度,不能搞双标,绝不能动辄讲英美高校如何,对于转入的留学生搞申请审核制,对国内高校还按原来的做法。

英美大学的申请审核制有很多的优点,但在中国的环境下,不可避免地受到公平公正的挑战,事实上也已经被全面扭曲污染。伴随留学生的大幅增加,针对英美各种标准化考试的应试实际上比国内高考更疯狂,保过班比比皆是,而在软性的尺子上,中国家长不惜血本去包装孩子,去非洲扶贫,去瑞士、美国搞科研,国内留学中介公司纷纷改名背景提升公司。什么是背景提升?说穿了就是虚假包装孩子,因为除了学习好之外,美国的高校还需要看其他方面。

微信图片_20200827102031.jpg

日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丑闻频出,很多教授不惜亲自上阵,拿自己的科研成果为还上小学的孩子操刀包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真实的诚信环境。高考改革一直试图推动去唯分数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但综合评价最后也只沦为“一参考”,两依据还是分数,原因也在于此。

在国内大学转学上如果模仿西方搞申请审核制,肯定会触及公平底线,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更重要的是,国内的大学不能自由转学,但是国外的大学却可以自由转学,怎么看,都是一种对中国高校的歧视,是对教育公平的破坏。

一个是中国高校唯分数录取的高考制度,一个是西方的等级评价基础上的申请审核制。如果同意留学生转学,就完全可能催生一大批利用政策漏洞的行为:虽然都是一个班一个学校的同学,你可以在金钱的支撑下,走英美的大学申请审核制录取标准,最后在大学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却可以转回国内,与走高考按分数录取的同学进入同一所大学甚至一个专业。

这在事实上等于是双标对待同一批国人与考生,谁能答应?

真如果这样做了,就不仅仅是歧视的问题,也从根本性上破坏了高考的基本公平正义!我相信这一政策一旦实施,一定会有一批孩子按此捷径,短期出国、曲线救国以达到上国内名校的目的,就如同国内曾经时髦的自主招生培训。近年一些移民公司利用外籍与华侨生身份考大学的政策,就是活生生一例。

因此,我们务必需要放在总体公平正义的前提下,考虑中国的大学转学制度建设,而不仅仅是留学生转学制度。要建立留学生的自由转学,我们先要解决国内大学的自由转学,至少需要公平对待两个群体,在统一的尺子下!

当然,我相信所有人都支持探索更科学合理的大学转学制度,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是否真的大面积存在留学生学业被迫中断的困局?这个问题需要客观面对。

之所以提出留学生自由转学制度,是基于疫情加美国政策影响,存在一些留学生回不去无法继续学业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与现状,我们首先需要有客观的判断。坦率地讲,目前留学生并不存在在因为疫情以及政治原因,大面积无法继承学业的问题。

首先,很多留学生并没有回国,还都在当地,这是需要明确的。

其次,大多数高校都给出了网上与线下两种继续学习的模式,自由选择,根本不存在被迫中断的事实。

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联邦国家,教育是支柱产业,从国家领导人到学校都在热烈欢迎留学生回去,也都表示9月正式开学。英国目前正在组织专机接回滞留于国内的留学生回英国上学。换句话说,这部分主要是学生愿不愿意回去的问题,最多也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可能有一些家长与学生因为种种顾虑,包括安全的顾虑,不愿意回去了,但这绝不是政府需要兜底的工作。

至于美国,本学期也基本是两种就读方式,一种是网上,一种是线下。换句话说,即便回不去,也可以在网上继续学习。如果嫌弃网络教学效果,最差也可以GAP一年。

微信图片_20200827102128.jpg

一定有人会谈到美国签证障碍导致被迫中断学业的问题。美国近期的确在留学生签证上大做文章,但我们仔细梳理美国一系列签证政策,主要影响的还是一小部分特定人群:博士研究生、敏感专业、公派,以及个别来自所谓涉军高校的学生。坦率地讲,我们绝大多数留学生还没有优秀到让美国拒绝你,人家关心的核心还是高层次人才,不是本科生。在美国“涉军”签证政策消息发布后,美国国务院与蓬佩奥就曾紧急召开记者会,强调欢迎中国留学生,强调影响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学生。

总之,即便是美国的留学生,目前也不存在因为签证,大规模无法继续学业这一事实。

据媒体报道,美国受新签证政策影响的人总量大约3000-5000人。对于这部分人,作为公派的,是可以继续在原来学校就读的。那么剩下的部分,我赞同支持国家相关部门给与这部分人一个独立的申请渠道。不过我想特别强调,我们真正需要处理的,或者说转回国内的是极少的博士研究生群体,是被美国因为政治原因拒绝的极少数高层次人才,我相信国内高校也是欢迎的,但绝不应该扩展至其他层次,尤其是本科生层次。

选择留学也是选择了一些风险,个人也需要承担,不是吗?

一些家长出于个人担忧不想再去的现象,的确普遍存在。

其实选择出国留学,本来就是选择了一部分风险,也是自己需要承担的,比如签证。俞敏洪当年就曾因为签证问题未能如愿赴美留学。911事件发生后,签证政策快速收紧,当时就有一些留美留学生因为回国探亲,无法返回美国继续学业,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承受的。

至于出于自己的个人意愿,不想去了,还希望,甚至觉得国家应该给与优待、照顾,转入国内的好学校,虽然我能理解,但恐怕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公平的。

前两天一位孩子在加拿大一个二流高校就读的家长说,想把孩子转入国内某著名C9高校就读。在这位家长眼里,XX大学非常优秀,远远超过国内所有大学,到这个大学已经很委屈了似的,还拿出了一个我都不知道的专业排名来证明。

我告诉她,不愿意回去读书尊重你,也是你的自由,至于国内的这个大学,应该也不想要你这么“优秀”的儿子。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陈志文观察”,作者陈志文。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陈志文观察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陈志文观察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留学生自由转学国内高校有违公平正义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