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张若梅:关于高考公平性的问题讨论

作者:张若梅 发布时间:

张若梅:关于高考公平性的问题讨论

作者:张若梅 发布时间:

摘要:北京一地拥有19%的“双一流”高校,高考报名人数只有全国总人数的0.62%。

微信图片_20200911082026.jpg

从实际招生情况来看,无论是部属院校还是省属院校,对所在地招生计划的投放指标都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图源:网络)

*来源:IPP评论(ID:IPP-REVIEW),作者:张若梅

八月各省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陆续发放为这场牵动人心的全国大考拉下了帷幕,但关于高考公平、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的讨论热度依然不减。早在2016年就有机构发起《事实说报告》的调查项目,对“高考到底公不公平”这一主体向4.3万网络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网友认为高考非常重要,51.1%的受访者认为高考最大意义在于提供相对公平的机会,但同时却有超过七成的网友表示自己所在地区的高考存在着不公平现象[1]。

这些对高考公平性质疑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家乡太缺“好大学”,而优质名校又倾向于本地化,两者叠加的效果让考生直呼“高考太难了”。本文从网友对高考公平性质疑的观点出发,分析不公平的具体表现,以及未来如何调整和发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高考公平性受到质疑的具体表现 

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呈现空间集聚化的特征,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以39所“985工程”大学和112所“211工程”大学为例,在东部地区的占比分别高达66.7%和63.4%,西部地区分别占17.9%和21.4%,中部地区则仅分别为15.4%和15.2%[2]。再进一步将三大区域的人口数据纳入其中,发现东部地区每千万人有1.8所重点名校,西部地区0.8所,而中部地区仅0.6所[3],东部地区达到中部地区的3倍。

在国家近年来所推行的“双一流”高校建设工程中,42所高校名单也只是在原有39所“985”高校中新增了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这三所中西部高校,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化态势依然没有改变。

具体到单一省市,优质高校集聚化的情况更加明显(具体见图1),北京一地拥有19%的“双一流”高校,高考报名人数只有全国总人数的0.62%;河南仅一所郑州大学,其报名人数高达11.34%。与河南情况相似的省份包括山东、河北、江西以及贵州等地。 

微信图片_20200911082209.jpg

图1 双一流大学各地分布情况及高考报名人数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https://gaokao.eol.cn/news/201709/t20170922_1556179.shtml 

有学者通过对各省份的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教师职称、生师比以及高校招生人数等17个指标进行测度,来分析不同省份的高等教育发展综合指数,数据表明北京、上海、天津、陕西和吉林市属于高等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内蒙古、新疆、河南、山东和云南则是高等教育发展最不充分的五个地区[4]。

高考名校招生属地化、分省自主定额使得招生名额投放具有地方倾斜性,造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地方性差异。截止到2019年,我国高考平均录取率达到89%[5],入学机会的竞争也转变为对优质高校的竞争,而分省配额制的问题在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名额投放差异性,让全国范围内考生间的竞争变为省际间的竞争,竞争力大小取决于生源地,弱势地区分高者可能在竞争力上弱于强势地区分低者[6]。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985”名校属地规模普遍维持在20%左右,其中有6所高校属地招生规模超过30%[7]。通过对比2019年部分名校的各省录取率也能发现名校招生属地化这一趋势,尤其是中山大学本地招生达到42%,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也同样是倾向于高比例的本地生源(具体见图2)。

微信图片_20200911082322.jpg

图2 2019年四所高校在各省份招生人数占全省高考人数比例数据
来源:四所高校的本科招生网 

从我国高等院校主体来看,部属大学主要面向全国范围内招生,省属院校面向省内招生,地方院校面向所在地招生。而从实际招生情况来看,无论是部属院校还是省属院校,对所在地招生计划的投放指标都明显高于其他省份,这就意味着省份间的考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公平性大大降低[8]。

调整和发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保障教育公平

无论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集聚化还是名校招生的属地化,都与我国长久以来的分摊共建式办学模式有关,也与当地经济水平和政策倾斜相关。

从上文数据来看,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正是集中了多数优质部属大学,才有高于全国多数省份的重点院校招生率。而地方政府又是重点高校的投资主体,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高校当然会倾斜性地向本地投放更多招生名额。

当地方经济越发达,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土地和政策投入也会越多,而高校相应会增加地方生源比例作为回报,可以说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的关系。同时,不同省份之间的基础教育质量差距也是重点院校名额分配的重要考量因素,偏远省份对于发达省份缺乏有效吸引力,因而名额分配会有所减少。此外,省份之间的优质高校也存在名额交换,这背后是基于对他地教育资源交换能力的考量[9]。

对此,如何均衡发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保障各地生源入学机会的公平性?一是合理布局各个省份的教育资源占有量,对教育资源不足的大省给予更多财政支持,提升本地高校的教育质量。借力“双一流”高校建设工程,弱势地区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及政策支持下大力发展优势学科,争取跻身“双一流”行列,来缓解本区域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二是合理调控不同部属院校的属地招生比例。对于北京、上海和天津此类高等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适当调整部属院校的属地生源;而对于广东省这类高考人口大省,则不宜一刀切地降低属地生源比例。

三是重点院校科学编制省域招生计划,对人口大省且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省份给予更多外省分配名额的支持。这一点需要中央对部属院校进行政策调控,可以通过增加更多财政投入减少其对地方财政的依赖性来保障生源招收的相对公平性。   


参考文献:
[1]腾讯问卷,2016年中国人高考态度调查报告[R],2016.06.07:https://wj.qq.com/article/single-57.html.
[2]申怡,夏建国. 论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及其破解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18.01:10-12.
[3]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4]邹克,郑石明. 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统计测度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41(01):55-65.
[5]搜狐网. 全国最新高考录取率[EB/OL].  2020.08.23:https://www.sohu.com/a/414547047_112783?scm=1002.590044.0.2884-3fd.
[6]刘海峰,李木洲. 高考分省定额制的形成与调整[J]. 教育研究,2014(06):73-80.
[7]许长青,等. 教育公平与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基于国内39所“985”高校招生计划的实证研究[J]. 2018.34(02):10-17.
[8]任永瑞. 重点高校省际招生计划差异性研究——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D]. 河南大学,2017.6:64-66.
[9]万国威,靳慧琴. “地方保护主义”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省际分配不公的元凶吗——基于2005到2015年间211大学高招录取率的量化研究[J]. 教育学报,2017.13(02):114-126.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IPP评论”,作者张若梅,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政策分析师。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IPP评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IPP评论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张若梅:关于高考公平性的问题讨论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