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教师进行课堂评价,需避开6个误区

作者:郑英 发布时间:

教师进行课堂评价,需避开6个误区

作者:郑英 发布时间:

摘要:课堂评价六忌!

fdfdce81338cc03f46cf19dc08375904.jpg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郑英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答问的评价水平,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进程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情感等有重要影响。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在不同课堂氛围中运用恰当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开以下几个关于评价的“坑”。

“滥”  ,次数过于频繁

在一堂课上,某教师鼓掌式表扬用了15次,“竖大拇指”式表扬用了12次。课后,笔者去收集了被表扬者和表扬者,问他们在得到别人表扬和表扬他人时有何感觉。出人意料的是,得到的回复几乎都是“没什么感觉”。也就是说,受到表扬者并没有多少喜悦,而送出表扬者内心也没有多少羡慕。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肯定性评价,但是,过多的清一色的肯定评价会占用很多宝贵时间,师生的注意力也容易被这种热闹的形式吸引,独立的、有价值的思考在悄然间被淡化了。还有的教师在每节课中除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外,还特意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或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专门的评价活动,而且极力追求评价参与人员的广度、评价内容的面面俱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这不仅会挤占课堂教学时间,还会导致教学环节过渡得不自然,给学生一种突兀感。这是一种为评价而评价的形式化的做法。我们可以发现,从投入与最终的产出比来看,这是得不偿失的。

“浮”,片面注重表扬

执教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善于调控情绪》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增加角色体验,老师特地让学生即兴谈谈今天的收获:“今天你快乐吗?请说说理由。”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女生就把手举得高高的,这是她第五次发言了。她说:“老师,我觉得今天很快乐。以前,在家中,爸爸妈妈总说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在学校里老师也不怎么表扬我,今天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感到很高兴……”她没怎么得到过老师的表扬?据了解,该生活泼大方,发言积极,且年年都是“三好学生”。显然,女生没有说真话!再看老师,只见她轻拍女生的肩膀,说:“是吗?很不错呀,你语言流畅,观点独到,祝愿你今后能得到更多的表扬!”同学们轻轻地发出嘘声……

新课程改革强调尊重和赏识学生,有的教师狭隘和片面地理解尊重与赏识,认为尊重就是迁就,赏识就是表扬,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称好,而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或错误行为却轻描淡写。其实,和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样,一味地夸奖同样弊大于利。教师一开口就是“很好”“真棒”,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这种廉价的“很好”“真棒”产生免疫力。那种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可能让学生形成虚浮的学习态度,助长华而不实的学风。如果评价失去了价值导向作用,那么它本该拥有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也就丧失了!

97c967cbd9fd2fcc669991d94f177184.jpg

“俗”,过于倚重实物

讲台上放着一只“魔箱”,教师像魔术师一样,不停地“变”出奖品,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学生。开始时这招还很奏效,学生回答问题异常积极,教师看了满心欢喜。但得到奖品的学生不停地摆弄着奖品,还向别人炫耀,哪里还听得进教师的声音?不一会儿,奖品发光了,没有得到奖品的学生发出失望的叹息声,刚刚被调动起来的激情一下子没有了。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奖品常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有的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这种评价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教师过多地使用,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有的学生会把心思花在怎样得到奖励上,其注意力和兴趣也被奖品所吸引,不仅会忽视学习本身,减少倾听和思考的时间,而且容易滋长功利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发现这些实物并没有多少用途—— 我有,你有,大家有,已不稀奇;吃的,玩的,全都有,已呈富余。原来的糖水变成了淡水,他们的乐趣就消失殆尽了。

“假”,情意过于虚假

在一节课上,一个学生满心欢喜地送给老师一张自制的贺卡。老师微笑着收下,并且说:“真漂亮!”学生一脸满足。然而,第二天,送贺卡的学生却在走廊尽头的垃圾桶里发现了自己送给老师的那张贺卡。他从此不再相信该老师,不再喜欢该老师,也不再喜欢该老师教的那门课。

真诚不仅是评价行为的出发点,也是所有教育行为的出发点。虚情假意、敷衍应付、言行不一,这样的评价不但不能促进教学,还会弱化教育功能、矮化教师形象、恶化师生关系。案例中,教师的行为不仅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还会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教师可能要付出失去学生信赖的代价。更可怕的是,如果这个学生将自己对这位教师的判断结果推而广之,那其他教师留给他的也极有可能是这种不可信、不可敬的印象,这无疑会影响这个学生对他人的态度和与人相处的方式。若一项评价不是发自评价人的内心,那么它就是无效的,因为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而是人与人之间真实且充满真情的交往。

“急”,态度过于武断

老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老师更了解你?”有个学生说:“我最喜欢老师来家访。”“对对对,我也想。”老师顺势延伸:“希望老师来家访的请举手。”所有学生都举手了,只有讲台旁边的一个男生没有举手。老师看到后可能觉得有点儿尴尬,有些难堪,当下就说:“你是不欢迎我去家访吗?”事后老师了解后才得知,原来该生一家刚从外地迁来,租住的房子又小又脏,男生不愿让老师来一是怕不方便,二是因为自己有几分自卑。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提问后急于给出评价。事实上,偶尔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曲解了学生的意思,或者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听后马上予以否定。这种武断的否定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营造畅所欲言的教学氛围。课堂上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个别学生马上举手回答,并且回答得非常正确,教师也及时表扬了他们。但一大批学生也许还没有想好,因为有学生已把结果说了出来,这些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跟着跑了。这不仅使提问失去了思考的价值,还打击了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事实上,若教师不急于评价,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的,并且可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与众不同的。教师应耐心地等待。

“糊”,导向模棱两可

在一节以“诚信”为主题的课上,有这样一个片段 ——

师:同学们,你们中过奖吗?如果中过,你对这类活动有何看法?
生1:“我没中过奖,因为没有奖的奖券多,有奖的奖券少。”
生2:“应该是有奖的奖券多,没有奖的奖券少。”
生3:“如果有奖的奖券多,没有奖的奖券少,发行奖券的人不是要亏本了?”
生4:“若奖金少一点儿,中奖范围大一点儿,大部分人都能中奖,这样买的人就多了。”
生5:“可以让有奖的奖券多一点儿,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作为奖品,这样就肯定能赚钱。”
生6:“有奖的奖券可以少一点儿,但打广告时要说人人有奖,这样也会有很多人来买。”

对此,教师的评价一概都是“很好,请坐”,然后直接喊下一个学生回答。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呵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教师对学生一些有失偏颇的回答或是闪烁其词,或是置之不理,或是直接喊下一个学生回答,通过对后者的肯定来间接否定前者。这就导致课堂评价失去了本应有的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案例中,第5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反问学生:“这种做法符合诚信经商的理念吗?如果你花钱买了奖券,中的奖品却是假冒伪劣产品,心里会怎么想?”这样才能及时找到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获得正确的价值导向。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师报”。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中国教师报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教师报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教师进行课堂评价,需避开6个误区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