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印度理工比麻省理工难考?印度的高等教育水平究竟怎么样?

作者:柏舟 发布时间:

印度理工比麻省理工难考?印度的高等教育水平究竟怎么样?

作者:柏舟 发布时间:

摘要:印度高等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beb2ace58e3c03b29064eaffb96e386d.jpg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gjrwls),作者柏舟

提起“印度理工大学”,我们会想到《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那个高等学府,还会想起那么一句话:“是因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了麻省理工。”在印度人眼中,连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都要略矮一头。

然而,在世界上几个比较权威、认可度较高的大学排名中,印度理工学院都要比麻省理工学院相差甚远。2019-2020年度,US News大学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排名第二,而印度理工学院在500名左右;QS大学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排名第一,而印度理工学院在400名左右;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排名第五,而印度理工学院在400名开外。

所以,无论从哪个大学排名来看,印度理工学院都很难跻身世界前列。如果说这些排名均来自欧美,但放到亚洲来看,印度理工也是名列东京大学、清华大学之后的。

所以,印度的高等教育到底怎么样呢?印度人为何会如此自信?

印度高等教育的巨大成就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Rajesh Koothrappali,有一口非常地道的印式英语。

9513d29b136164e46c21bd91f2ad1905.jpg

美剧《生活大爆炸》截图,左为Raj

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人从小到大都在接受英语教学,尽管他们的英语充满了咖喱味。但印度人似乎并不纠结发音问题,他们说英语时总是自信满满,张口就来。如今,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Adobe公司总裁山塔努·纳拉延都来自印度。一方面说明印度高等教育培养出了一些国际顶尖人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印度人才外流的情况相当严重。

1947年印度刚刚独立时,只有20所大学,综合教育学院496所,技术教育学院38所,在校生21.5万人。印度政府把发展高等教育视为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助推器。1966年,印度教育委员会在一份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创办高级研究中心和少量真正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

现在的印度有259所大学,大学在校生741.8万人。目前,印度拥有世界第三大高等教育系统,紧随美国和中国之后。印度还是世界第二资讯技术强国,是资讯业外包受托代工最多的国家。在世人看来,印度大学生勤奋努力、长于数理、精通技术,而且英语流利,毕业后纷纷前往美、英、德等西方国家研发中心。

此外,印度政府也在考虑高等教育公平:确保低种姓群体获得高等教育资源。刚刚独立后的印度政府,曾提出并实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保留政策”(Reservation Policy)。这是政府保障“贱民”阶层的一项优惠政策,即为其在高校中保留一定份额,以保证他们的入学权益。印度电影《起跑线》中,顶尖名校德里文法学院就给贫困的“贱民”阶层保留了一定的免费名额,从而引起中产阶级拉吉一家“装穷”的“变形记”。

86bd30056591f2911eb0c9f8f6cb5efb.jpg

电影《起跑线》截图,主角一家装穷,企图获得专门给予贫困生的入学名额

从2006年起,印度政府又宣布提高“保留配额”比例,其中在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以及全印医学院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将来自低种姓家庭的入学名额从原来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学提高到27%。这一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贱民”阶层在教育、经济和政治上的劣势地位。

13084b1f6d8cb1a05ffa1bd7974aa78d.jpg

《起跑线》剧照

此外,还会确保女性的高等教育资源。2005-2006年度,在校女大学生数是1950-1951年度的98倍,各类在校大学女生人数达到了423万人,女性在校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由独立初期的10.9%上升到40.4%,增长速度惊人。

但是,在这看似欣欣向荣的图景中,印度高等教育系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并日渐影响着印度的经济发展。

印度高等教育暗流涌动

印度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人才,但相对于13亿人口仍属少数,大学亦然。根据国际知名的大学评等机构显示,除了少数的印度理工学院和印度科学理工学院,印度其他大学都未能进入前400名之内。

这与印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有关,根据13th FICCI Higher Education Summit 2017资料显示,印度的公私立大学合计共720所,专业技术学院45000所,总计大专院校学生有3100万人,而印度高等教育预算只占GDP的1.25%。

由于僧多粥少,印度很多高等院校教学质量非常的“水”。印度大学教材陈旧,课程过分强调知识性、系统性,忽略实用性。一方面,课程和教材内容脱离实际生活需要,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印度高校附属学院众多,附属学院的课程、教材、教学大纲等由母大学安排,但母大学又普遍无力对学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因而学院仅执行教学,结果自主性不高,缺乏积极性、创新性,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多数附属学院规模小,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印度学者塞蒂(J. D. Sethi)认为,“教育标准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是独立以来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却没有增加有能力的教师和提供必要的物质设备。”

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全印度约有6.3%(7760万人)的人口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然而,根据一份由印度商业与产业协会公布的报告指出,印度有高达93% 的企管硕士(MBA)与80% 的理工科毕业生是不够资格被企业录用的;企业必须在雇用这些毕业生后另行规划基础训练,即使他们已经花费至少二至四年取得高等教育文凭。

另一份由顾问公司Aspiring Minds公布的调查表明,印度有超过95% 的理工毕业生不具备成为软体工程师的资格:在接受调查的3.6万名毕业生中,只有4.77% 的学生写的程式码可以成功运作,高达三分之二的人甚至写不出合理的程式架构。

出自印度理工学院和印度科学理工学院这样学府的毕业生,找份体面的工作固然不成问题,但是能考进这种学校的都是什么人?印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英才寻找计划”,从小培养能够成为顶尖人才的超常儿童,希望带动印度成为科技强国。《国家教育政策》第五条要求:“为了开发智力资源,各地区必须从儿童中发现和培养超常儿童,对此要积极鼓励并供给一切机会。”印度理工学院这样的高校,就是给这些天才准备的,普通人连门槛都够不到。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帝国工程大学,就是在影射印度最高学府——印度理工学院,电影中,校长的儿子连考3年,都因为分数不够无法入学,可见考取这所大学的困难程度。

beb2ace58e3c03b29064eaffb96e386d.jpg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校长

据估计,印度有40%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失业率为17.2%,高于全国总体失业率。著名国际经济关系学者库玛表示,印度高等教育系统普遍存在“学与用”背道而驰的人力资源浪费,即使在劳力严重短缺的行业,大量大学毕业生也无法胜任,供应失衡极度不利国家的发展,将削弱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印度高等教育的差距

今年1月5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登出一篇《中国如何在高等教育领域超过印度》的文章。作者艾伦·卢比认为,尽管中印两国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但在高等教育方面,两国过去20年来采取的不同战略,导致中印差异明显。

2000年时,中印两国的大学入学率不相上下,印度约10%,中国是8%。此后,双方逐渐拉开差距。到2005年,中国为19%,印度接近11%。到2010年,中国达24%,印度为17%。之后5年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达到46%,印度是26%,前者已经将后者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仅仅纵向比较,印度的高等教育已经算是急速扩张了,但这种急速扩张主要是因为私立高等教育和邦立大学膨胀式发展,并非公立大学的大规模扩招,这由此产生了大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学费高、教学方法落后、高质量的师资匮乏等问题。

以师资匮乏来说,从1980到2011年,印度高等学校入学人数增长了6倍,而教师人数仅增加4倍,师资短缺成为常态,师生比极不协调,达到1:26,而发达国家为1:15.3,正常比值应为1:16。尤其是邦立大学和中央大学的师资缺口分别达40%和35%,这严重影响到印度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从劳动力市场的反馈来看,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张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明显,使得很多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表现为就业能力不强和“软技能”不足,比如沟通能力欠缺、合作能力不强、实践能力不足等,从而使学生“毕业即失业”。

学术研究能力薄弱也是一个问题。根据2011年发表的高端研究论文数量显示,印度为187篇、日本为536篇、中国903篇、英国1326篇、美国为4367篇,其高端论文数量仅为中国的1/5。这一结果与印度大学毕业生不愿继续从事研究工作有一定关系,根据大学拨款委员会(AUGC)《印度的高等教育一瞥》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中只有12%的学生选择研究生教育,而几乎不到1%的人愿意从事研究工作。

此外,人才外流也成为印度高等教育的严重问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报告,2011年,到国外追求高等教育的印度学生人数占全球留学生人数的5.5%,2010年,约有20万名学生于国外就读,86%取得美国大学学位的印度理工科系学生,毕业后留在美国。美剧《服务外包》中,呈现了普通印度人的梦想:普通人家出身的男孩想在外企中升职加薪、低种姓女孩可以在外企中获得有医保的工作……

a0efbe4c14f10b74ed672bfa92d8c292.jpg

《服务外包》海报

尽管印度政府已允诺将大量投资高等教育,但教育毕竟不是短期就能立竿见影。这样一个历史问题复杂的人口大国,要迅速实现印度人心中的“最优质”的高等教育,还要克服许多困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印度高等教育要想实现吹过的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资料:
1、赵中建《战后印度教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2、施晓光《印度教育“保留政策”问题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08(10)
3、安双宏《印度教育60年发展的成就与问题评析— 基于教育政策的视角》,比较教育研究,2011(6) 
4、安双宏、程懿《当前印度高等教育质量评析》,江苏高教,2012(2)
5、闫勇《发布高等教育综合水平排名》,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5)
6、郑桂珠《印度独立后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厦门大学,2006年
7、张双鼓、薛克翘、张敏秋《印度科技与教育发展》,人民教育出版,2003年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国家人文历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相关专辑:
  • 印度理工比麻省理工难考?印度的高等教育水平究竟怎么样?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