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职业教育教研缺失分析及建议

作者:杜怡萍 发布时间:

职业教育教研缺失分析及建议

作者:杜怡萍 发布时间:

摘要:教师们如何做到工学结合呢?

图虫创意-256833469510058097.jpg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ID:JournalCVATE),作者: 杜怡萍

一、职业教育教研的内涵特征

(一)科研、教研及职业教育教研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指出,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既是对教研功能的明确,也是对教研内涵的界定。纵观教研研究,对教研没有完全一致的定义,但大都聚焦于教学实践研究。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教研工作是以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一线教师为主要参与对象,以贯彻落实规范要求、解决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炼教学规律为主要内容开展的活动。职业教育教研工作常简称为“职教教研”。

如果将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那么教研更偏微观层面。宏观、中观层面多为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暂将这些研究称为“教科研”。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开展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机构包括国家、省级、地市和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不同层面对教研和教科研需求度和开展程度不同。现实表明,机构层级越高对教科研需求越大且开展程度越深,而对教研的需求及开展则相反,越是基层机构越需要教研且必须广泛开展。

微信图片_20201017071015.jpg

(二)职教教研的基本特征

一线教师是教研的参与者更是研究者。组织活动是教研的主要方式。

教研是以组织活动为主要载体和实现方式,重在打造一线教师教学共同体。教科研项目或课题的结果指向明确,包括完成报告、论文等,而教研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其结果难以量化,且见效周期较长。因此,教研常常以参与教研活动的规模或举办教研活动的次数来衡量。教研活动的主题源自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以及教学实践遇到的问题。活动的形式一般包括:观摩交流、比赛评比、课题研究、专题培训等。例如,公开课观摩交流是最受教师们欢迎的教研活动,其与教学最接近,具有非常强的示范性。再如,举行比赛评比是最有号召力的教研活动,以赛促研、以研促教,可以扩大教研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201017071034.jpg

工学结合是教研的重要路径。教师们如何做到工学结合呢?首先,要提高教师对实际工作的理解:一是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或请行业、企业专家专题讲座,增强教师们的感性认识;二是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后,要提高教师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一是将职业活动的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对工作的感性认识;二是将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注入教学内容中,避免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

二、教研在我国职业教育科研发展中的缺失性分析

(一)机构缺失:教研是职业教育科研体系的短板

《2019中国职业教育科研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已初步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科研体系,国家层面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设有省级职业教育科研机构。最大问题在于地方中职教研机构不健全。

以重庆市的调研为例,高达 54.05%的区县没有设置独立的中职教研机构。在单独设立了教研机构的区县中,有75.68%的区/县没有单独的中职教研经费保障,27.03%区县没有专职的职教教研员,由普教教研员代管的情况较普遍[4]。又以职业教育规模大省广东为例,全省不到30%的地市配有中等职业教育教研员,中等职业教育教研员人数约占教师总数的0.5‰,是职业教育发达省份占比的1/4,是广东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研员的1/15。机构缺失必定带来人员的缺位、制度的空白、经费难保证等问题。

(二)功能缺失:教师不能常态性地参加教研活动

教研机构缺失必然影响教研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教师不能常态性(暂以一个月一次为标准)地参加教研活动。对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2018年参加教研活动的调查显示,一是省市级教研对教师影响很小。76.64%的教师没有参加过省级以上教研活动,仅近一半的教师参加过市级以上教研活动,而且30.5%的教师只参加1~2次市级教研活动。由于参与的量少,省市级的教研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能产生大的促进作用。二是校本教研难以常态化。如图3所示,能够保证常态化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即6~10次及10次以上(相当于每月1次)的教师占48.56%,还有近10%的教师一次都没有参加过校本教研活动。

微信图片_20201017071109.jpg

对于高职院校,根据《2019中国职业教育科研发展报告》显示,全国1400多所高职院校普遍设立了专门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研究能力不断提升,但需要说明的是,高职院校的研究以教科研为主导,其教研主要依托一些教学改革项目,以及各院系专业教育研究室开展,教研仍然处于从属、零散的状态。综上所述,最基本的常态性教研活动保证不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功能也就无法充分发挥。

三、促进职业教育教研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建立纵横交错、内外协同“立体化”教研体系

“立体化”的职业教育教研体系,从纵向看,包括国家、省、市、校四级教研机构,各层级最好要有专门教研机构。目前,省级教研与教科研功能合并在科研机构中,有直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隶属于省级教科院、挂靠于大学三种形式,地市级和校级若难以设立独立的教研机构,也可以采取隶属、挂靠的方式设立专门机构承担教研职能。目前,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是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最大规模的市级职业教育教研机构。从横向看,应以群众性学术组织为重要补充。打造专业性强的教研共同体。这些教研共同体还要吸收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为工学结合开展教研活动奠定基础,同时,必须与外部的教研团体、学术机构紧密联系,开拓教研资源。由此,建立起纵横交错、内外协同“立体化”教研体系。当然,“立体化”教研体系有赖于教育行政部门开展职教教研的专项调研,出台政策明确各级职教教研在机构设立、专兼职人员配备、教研经费落实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职教教研机构的基础性建设提供制度依据。

(二)强化地市教研和校本教研的主体作用

在职业教育“立体化”的教研体系中,地市和学校是教研的主阵地,也是目前职教教研的短板。对于地市教研,既要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提供咨询和建议,又要将宏观教育政策与教学工作联系起来,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指导意见,贯彻到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对于校本教研,要着眼于教师理论学习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以骨干教师引领和同伴互助为主要形式,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基于问题导向,促进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以研促教。在地市教研和校本教研中,要积极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对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教研的带动作用,以中高衔接、高本衔接为契机,利用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包括师资、设备、校企合作等,丰富中职、高职教研的内容,促进中职、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打造具有奉献精神、组织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研员队伍

教研员是教研共同体打造、教研活动组织、教研功能发挥的核心力量。教研工作就是服务,为一线教师服务是根本。在教研工作中,教研员不仅要有热情地工作,而且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例如,教研员常常要解答一线教师的很多专业问题,甚至帮老师们修改教学设计、论文,等等,这种“为人作嫁衣”的事务是常态,因此,教研员必须服务奉献,否则,共同体难以维系。教研员的组织能力要强。教研的效果取决于教研员对活动的组织谋划以及调配资源。教研活动需要教研员敏锐地捕捉信息,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主题;需要教研员善于利用资源,推动活动的开展;需要教研员把握工作细节,保证活动的顺利推进;更需要教研员谋篇布局,系统规划教研活动,打造特色,形成系列,持续性推动教师能力提升。,教研员的专业功底要深。教研员懂专业、会教学、能研究,才能树立起教研威信,提高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尤其要具有专业实践能力,了解职业发展要求,能够从事相关的职业活动,才能令老师们信服,所以,教研员应在有经验的教师中培养起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研员队伍,是职业教育教研发展的根本保证。

(四)把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发展新趋势

信息技术进步加剧了教育变革,教育信息化建设日益加速,微课、慕课等线上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规模的线上教育为“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线上教研将不断涌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不仅是教学也是教研的新常态。线上教研优势是突破了时空限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资源缺乏、互动性弱等。职教教研的发展必须把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趋势,在教研活动形式上,要逐步加大线上教研的量,并开拓适合线上教研的活动形式,例如,远程观摩、研讨。在教研手段上,教研员不仅要掌握各种线上教研的工具,而且要善于利用各种信息化、智能化的设备和软件,甚至将帮助教师们使用这些现代化的工具作为教研的重要内容。从教研活动内容上,重在吸收众家所长的信息化资源,充分发挥线上教研的辐射作用,更广泛深入地促进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快速适应新时代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杜怡萍.职业教育教研的时代境遇及发展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4):36-40+59.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作者杜怡萍。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职业教育教研缺失分析及建议分享二维码